内容简介:
对于莫尔特曼来说,从事神学工作由始至终都不是世界彼岸的事情,而是源于神学人的生活经验。在这本书中,莫尔特曼再次回到其生命的十字路口,忆述他所经历的各项事件怎样改变其思想,并导致其神学的发展。此书可视为神学入门者的参考经典,能激发读者发现自身的神学思想。
本书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概述何谓神学与神学家,论及历史神学、基督教神学、自然神学;第二部分阐述莫尔特曼的「盼望神学」,是为其神学思想的核心要素;第三部分介绍解放神学的几种处境化模式;第四部分讨论三一论。各部分均由莫尔特曼自身的思想经验谈起,从而介绍及评价各项神学的基本概念,并清楚展示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译者简介:
曾念粤
台湾政治大学外文系,东亚研究所毕业,现于德图宾根大学进修神学。主要译着如下:《当代的基督》(1998)、《莫特曼的心灵世界》(1998)、《俗世中的上帝》(1999)、《科学与智慧》(2002)及《来临中的上帝》(2002)。
坦白说,我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我总觉得神学是一门离我日常生活很远的学问,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论证。然而,《神学思想的经验》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基督教神学描绘成一种与生命体验息息相关的“进路”和“形式”。我最受启发的部分是关于“认信”的论述,它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一段固定的告白,而是积极参与到一种不断更新的、与神对话的体验中。 书里的一些例子,比如如何从日常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神的临在,或者在面对人际关系中的挑战时,如何将信仰原则转化为实际行动,都让我觉得异常贴切和实用。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圣洁”的理解,他没有将其描绘成某种遥不可及的理想状态,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在生活中不断追求与神合一的动态过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神学并不只属于神学家,它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并且应该去探索和实践的生命艺术。我感觉自己仿佛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工具箱,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回应我所处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与神之间那份独特的关系。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基督教神学的固有认知,并打开了全新的思考维度。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进路”和“形式”这两个概念,为我理解神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提供了清晰的导向。我非常欣赏他将神学视为一种“经验”的视角,这颠覆了我之前认为神学只是理论研究的刻板印象。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神学思想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如何回应时代的需求,又如何根植于个体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恩典”的阐述,不再是空洞的教义,而是具体地体现在人际关系中的宽恕,在困境中的盼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感知。这些“进路”和“形式”的区分,让我明白了神学思想是如何在不同的层面运作,既有宏观的教义建构,也有微观的个体实践。这本书不仅是对基督教神学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一次对信仰生活意义的深刻挖掘。它鼓励我去主动思考,去感受,去在我的生命中“经验”神学,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书本上的知识来学习。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知基督教神学的一扇新大门,让我明白了原来神学并非是枯燥的经文解读或者哲学思辨,而是一种可以被“经验”的、活生生的实践。我尤其被作者在开篇提出的“进路”与“形式”的区分所吸引,这为我理解神学思想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框架。过去,我可能习惯于将神学视为一个固定的知识体系,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神学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它受到个体经验、历史文化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 书中对不同“进路”的分析,比如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以及某种更侧重于“行动”的进路,让我看到了神学探索的多样路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经验”神学时所举的例子,他强调了个人在面对生命中的喜乐、苦难、以及对超越性力量的渴望时,如何通过回应来塑造自己的神学认知。这让我意识到,我的每一次经历,无论是微小的感动还是深刻的挣扎,都可能成为我理解上帝、理解信仰的独特途径。这本书并没有试图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我们拥抱这种多样性,并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神学表达。
评分这真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书!我一直对信仰的根源和它如何塑造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感到好奇,而《神学思想的经验》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甚至远超我的预期。作者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基督教神学并非是某种抽象、脱离现实的理论体系,而是深深植根于个体生命经验和历史脉络之中的活泼实践。我特别欣赏他将看似严肃的神学概念,转化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进路”和“形式”,例如,书中对“启示”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某种被动接受的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与神对话、回应神的话语的过程,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对祈祷和默想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圣礼”如何不仅仅是仪式,更是神圣恩典在具体物质形态上的显现,通过饼和酒,我们被邀请进入与基督的生命联结。这让我回想起自己参加圣餐时的感受,过去我可能只是遵循流程,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被赋予了新的“光学眼镜”,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属灵意义。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论据扎实,同时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信仰真诚的探寻和对信徒成长的关切。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更深的理解,它不要求我接受某种既定的教条,而是鼓励我主动去探索,去感受,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神学的意义。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作者以一种极其真诚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阐述了基督教神学并非是冰冷的教条,而是渗透在生命之中的“经验”。我尤其被他关于“救赎”的讨论所打动,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与我们每一次在软弱中重新站起来,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迷失时回归真理的真实经历紧密相连。书中的“进路”和“形式”的划分,让我对神学思想的多元化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徒是如何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信仰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神人关系”时,强调了这是一种动态的、双向的互动,而非单方面的接受。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神如何在我们的生命中工作,以及我们又如何通过祷告、反思、以及对他人的爱来回应神的呼召。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神学思考是一种持续的旅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深化。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不断向前探索的螺旋,每一次的经验都让我们对信仰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更加踏实、更加个人化,同时也更加充满活力的信仰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