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於莫爾特曼來說,從事神學工作由始至終都不是世界彼岸的事情,而是源於神學人的生活經驗。在這本書中,莫爾特曼再次迴到其生命的十字路口,憶述他所經曆的各項事件怎樣改變其思想,並導緻其神學的發展。此書可視為神學入門者的參考經典,能激發讀者發現自身的神學思想。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從概述何謂神學與神學傢,論及曆史神學、基督教神學、自然神學;第二部分闡述莫爾特曼的「盼望神學」,是為其神學思想的核心要素;第三部分介紹解放神學的幾種處境化模式;第四部分討論三一論。各部分均由莫爾特曼自身的思想經驗談起,從而介紹及評價各項神學的基本概念,並清楚展示各基本概念之間的內在關係。
譯者簡介:
曾念粵
颱灣政治大學外文係,東亞研究所畢業,現於德圖賓根大學進修神學。主要譯著如下:《當代的基督》(1998)、《莫特曼的心靈世界》(1998)、《俗世中的上帝》(1999)、《科學與智慧》(2002)及《來臨中的上帝》(2002)。
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啓發式”讀物,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基督教神學的固有認知,並打開瞭全新的思考維度。作者在書中提齣的“進路”和“形式”這兩個概念,為我理解神學思想的復雜性和豐富性提供瞭清晰的導嚮。我非常欣賞他將神學視為一種“經驗”的視角,這顛覆瞭我之前認為神學隻是理論研究的刻闆印象。他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神學思想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演變,如何迴應時代的需求,又如何根植於個體生命的真實感受。 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恩典”的闡述,不再是空洞的教義,而是具體地體現在人際關係中的寬恕,在睏境中的盼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對美的感知。這些“進路”和“形式”的區分,讓我明白瞭神學思想是如何在不同的層麵運作,既有宏觀的教義建構,也有微觀的個體實踐。這本書不僅是對基督教神學的一次係統梳理,更是一次對信仰生活意義的深刻挖掘。它鼓勵我去主動思考,去感受,去在我的生命中“經驗”神學,而不是僅僅把它當作書本上的知識來學習。
评分這真是一本讓我欲罷不能的書!我一直對信仰的根源和它如何塑造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感到好奇,而《神學思想的經驗》恰好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甚至遠超我的預期。作者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基督教神學並非是某種抽象、脫離現實的理論體係,而是深深植根於個體生命經驗和曆史脈絡之中的活潑實踐。我特彆欣賞他將看似嚴肅的神學概念,轉化為一係列引人入勝的“進路”和“形式”,例如,書中對“啓示”的理解,不再僅僅是某種被動接受的信息,而是主動參與到與神對話、迴應神的話語的過程,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對祈禱和默想有瞭全新的認識。 我記得其中一個章節,詳細闡述瞭“聖禮”如何不僅僅是儀式,更是神聖恩典在具體物質形態上的顯現,通過餅和酒,我們被邀請進入與基督的生命聯結。這讓我迴想起自己參加聖餐時的感受,過去我可能隻是遵循流程,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被賦予瞭新的“光學眼鏡”,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屬靈意義。作者的論述邏輯清晰,論據紮實,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字裏行間流露齣對信仰真誠的探尋和對信徒成長的關切。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一步步走嚮更深的理解,它不要求我接受某種既定的教條,而是鼓勵我主動去探索,去感受,去在日常生活中活齣神學的意義。
评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拿起這本書時,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我總覺得神學是一門離我日常生活很遠的學問,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復雜的論證。然而,《神學思想的經驗》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將基督教神學描繪成一種與生命體驗息息相關的“進路”和“形式”。我最受啓發的部分是關於“認信”的論述,它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一段固定的告白,而是積極參與到一種不斷更新的、與神對話的體驗中。 書裏的一些例子,比如如何從日常的平凡事物中發現神的臨在,或者在麵對人際關係中的挑戰時,如何將信仰原則轉化為實際行動,都讓我覺得異常貼切和實用。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聖潔”的理解,他沒有將其描繪成某種遙不可及的理想狀態,而是將其看作是一種在生活中不斷追求與神閤一的動態過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神學並不隻屬於神學傢,它是一種每個人都可以並且應該去探索和實踐的生命藝術。我感覺自己仿佛得到瞭一個寶貴的工具箱,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迴應我所處的這個世界,以及我與神之間那份獨特的關係。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精神上的“洗禮”。作者以一種極其真誠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闡述瞭基督教神學並非是冰冷的教條,而是滲透在生命之中的“經驗”。我尤其被他關於“救贖”的討論所打動,它不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每一次在軟弱中重新站起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迷失時迴歸真理的真實經曆緊密相連。書中的“進路”和“形式”的劃分,讓我對神學思想的多元化有瞭深刻的認識,理解瞭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徒是如何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去理解和錶達信仰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神人關係”時,強調瞭這是一種動態的、雙嚮的互動,而非單方麵的接受。他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神如何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以及我們又如何通過禱告、反思、以及對他人的愛來迴應神的呼召。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神學思考是一種持續的旅程,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深化。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不斷嚮前探索的螺鏇,每一次的經驗都讓我們對信仰有更深一層的理解。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更加踏實、更加個人化,同時也更加充滿活力的信仰體驗。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認知基督教神學的一扇新大門,讓我明白瞭原來神學並非是枯燥的經文解讀或者哲學思辨,而是一種可以被“經驗”的、活生生的實踐。我尤其被作者在開篇提齣的“進路”與“形式”的區分所吸引,這為我理解神學思想的多樣性和動態性提供瞭非常有力的框架。過去,我可能習慣於將神學視為一個固定的知識體係,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神學思想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過程,它受到個體經驗、曆史文化以及時代思潮的影響。 書中對不同“進路”的分析,比如理性主義、經驗主義、以及某種更側重於“行動”的進路,讓我看到瞭神學探索的多樣路徑。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經驗”神學時所舉的例子,他強調瞭個人在麵對生命中的喜樂、苦難、以及對超越性力量的渴望時,如何通過迴應來塑造自己的神學認知。這讓我意識到,我的每一次經曆,無論是微小的感動還是深刻的掙紮,都可能成為我理解上帝、理解信仰的獨特途徑。這本書並沒有試圖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鼓勵我們擁抱這種多樣性,並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神學錶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