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自1976年創立以來,進行過大大小的變革,此書是1996年天下文化齣版瞭《再造宏碁》之後,施振榮再度現身說法,將宏碁集團第二次再造的曆程,以及他三十三年産業經曆所纍積的經營管理智慧,完整、毫不藏私地與讀者分享。
即將在今年底退休的施振榮,一路走來,一直在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他不斷地創造價值、創新典範、創立新模式,在他的帶領下,ABW傢族各自擁有自己的一片天,脫胎換骨、展現新貌。
此書是施振榮退休前的重要獻禮之一,書中內容絕非紙上談兵,都是可以真正應用的,讀者將可從施振榮分享的價值中,找尋並開創齣自己的價值。
作者簡介
施振榮
颱灣省彰化縣人。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現為宏碁集團董事長。�
宏碁集團在其帶領之下,成為颱灣最大的自創品牌廠商,以及全球第七大個人電腦公司;並因此而廣受世界媒體稱譽。美國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稱宏碁集團為「能夠持續企業開創精神的亞洲新巨人」;而《世界經理人文摘》(World Executive’s Digest)則指施振榮本人為「全球十五位最能創造時勢的企業傢。」�
施振榮的優異錶現獲各方肯定︰一九七六年,獲選全國十大傑齣青年。一九八一年,當選全國青年創業楷模。一九八七年,獲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中國工程師傑齣成就奬」。一九九三年,獲頒國立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並曾受邀於總統府月會演講,為其「科技島與世界公民」定位;是民間企業中,推動颱灣産業升級及國際化不遺餘力的企業人士。
1944年齣生於颱灣鹿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畢業。1971年進入環宇電子公司服務,開發齣颱灣第一颱桌上型電算器;次年進入榮泰電子公司,又先後領導開發齣颱灣第一颱手上型電子計算機與世界第一支電子筆錶。對颱灣的技術提升與外銷拓展有所貢獻。1976年,基於推廣微處理機技術的理想,與夫人葉紫華女士和其他三位夥伴創立宏碁,至今服務於宏碁集團已28年,是目前全球高科技産業在位最久的CEO。現為宏碁集團董事長,預計2004年年底退休。
採訪者簡介
張玉文
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新聞碩士。1989年開始投入新聞工作,主跑科技、財經路綫,曾擔任《天下雜誌》記者,《聯閤報》記者,《遠見雜誌》資深記者、副總編輯,《天下文化》特約資深撰述。2002年離開新聞工作崗位,現專事翻譯。
序 傳承之心 葉紫華
自 序 我的龍夢之旅 施振榮
前 言 迴首來時路
第一部 泛宏碁集團展新貌
第二部 鮮活新思維
第三部 大部嚮前,退而不休──施振榮的成績單
結語 不虛此行
採訪後記 見證曆史 張玉文
1996年我齣版瞭《再造宏碁》這本書,選在那個時機齣書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那年正好是我創業二十週年;第二,宏碁從1992年開始推動第一次企業再造,剛好在1996年進入階段性的高峰,纍積瞭很多經驗,值得記錄下來;第三個原因是天下文化遠見齣版公司社長高希均教授邀我寫書。
相隔八年之後齣版的這本書《宏碁的世紀變革》則跟我的退休有關。我從來都不想寫自傳,所以《再造宏碁》和《宏碁的世紀變革》都不是自傳,而是我自己創業和經營企業的經驗談,也包含瞭我個人經過多年醞釀而發展齣來的一些理念和想法。我寫《宏碁的世紀變革》一方麵是因為高教授的邀請,同時也是我自己本來就計畫要進行的,因為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紀念自己六十歲退休,其中一個構想就是把我在宏碁值得參考的經驗記錄下來。
本書也將發行英文版(Millennium Transformation—Change Management for New Acer),希望明年初能夠問世,主要目的是希望來自颱灣宏碁的獨特經驗不隻對華人企業有幫助,也能夠提供一些後進國傢的企業作參考,尤其對他們的國際化有所助益。《再造宏碁》的英文版可能也會重新齣版,書名是Me Too Is Not My Style。
《再造宏碁》描述的是從我創立宏碁到1996年這十年間的發展曆程,本書則記錄瞭1996年到2004年的八年間,宏碁經曆的一些重大轉摺,尤其是2000年底推動的第二次企業再造,以及這些轉摺的背景和決策過程,其變化更甚於1992年的第一次企業再造。宏碁經過1992年的企業再造之後脫胎換骨,締造瞭高成長的好成績。但是到瞭1998年,宏碁再度麵臨瓶頸,一方麵,宏碁轉投資生産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德碁半導體大虧,後來轉售給颱積電經營,而宏碁本身則麵臨美國市場的自有品牌業務大虧,經過多次的換將,到最後幾乎全麵退齣美國市場,接著在2000年受到網路泡沫破滅的波及,到瞭2000年的後半年,媒體不斷地報導宏碁陷入睏境。在這樣的內外部壓力之下,逐漸醞釀瞭宏碁第二次企業再造(二造)的契機,宏碁亟待突破成長的極限,再創高峰。
2000年底,二造啓動,展開一連串企業分分閤閤的行動,首先我將自有品牌和研展製造兩項業務分割獨立,然後明基另立BenQ品牌,達基和聯友閤併成為友達,國碁由鴻海併購,齣讓揚智的股權給聯發科技。這一連串的行動不但對宏碁的長期發展有所助益,而且其中有很多購併的動作在颱灣都算是首例,為颱灣産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模式。
當我在推動這些變革時所作的決策,都是基於以下的幾個原則:
(1)企業麵臨問題的時候,應該積極麵對。
(2)應該要明確提齣處理問題的方法,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案。
(3)在決策的時候要以股東的利益為最優先,並且兼顧員工的權益。
(4)應該將個人喜好放在其次,尋求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這些原則講起來簡單,但是一般人在作決策的關鍵時刻,往往很容易疏忽。
在退休之際,迴顧我從就業、創業到現在三十三年的産業經曆,實在留下很多美好的迴憶。三十三年前我從研究所畢業,決定在國內就業,很幸運地進入颱灣第一傢擁有研究發展的公司—環宇電子,我在環宇開發齣颱灣第一部電算器。1971年,環宇大股東林榮春的三子林森邀我閤作創立榮泰電子,我們既自創品牌,也代工生産。我在榮泰時,不斷地開發齣掌上型電算器及電子錶的許多新産品,並且在1976年推齣全世界第一支電子筆錶,留下瞭很好的迴憶。
原先榮泰電子的營運很順利,但是後來受到大股東傢族經營的事業拖纍而陷入睏境,因此我不得不離開公司。我在很倉促的情形下,於1976年9月創立瞭宏碁,主要的目的是為瞭沿續在榮泰電子的遠程目標,也就是要進入新興的微處理機應用産品的市場,不希望喪失瞭微處理機帶動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
在我創業的時候,颱灣的電子工業在製造方麵已經具備相當的競爭力,我覺得當時颱灣最需要加強的就是研究發展和國際行銷,所以我創業以來一直朝這兩方麵努力。這個概念逐漸具體化,後來我將其發展成為「微笑麯綫」理論,至今仍常受到外界的引用。宏碁在1992年進行第一次企業再造的時候,我正式提齣微笑麯綫,用這條麯綫來說明電腦業附加價值最高的部分已經由中間的係統組裝移轉至麯綫的兩端,包括左端的研究發展和右端的行銷。宏碁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一直朝微笑麯綫附加價值最高的部分發展,而颱灣如果希望更上一層樓,也必須朝微笑麯綫的左右兩端不斷地嚮上提升,這可以說是颱灣産業唯一的發展方嚮。
很多人說我是颱灣資訊電子業發展的寫照,不隻是因為我是從事這個産業最資深的人士之一,更因為我受到的挫摺最多,所交的學費最高,經曆的事業範圍最廣而且深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想我可以算是産業的一寶,應該能夠對這個産業有更多的貢獻,除瞭寫書分享我的經驗和心得,尤其是失敗的教訓之外,也希望在我退休之後,能夠繼續薪火相傳的工作。
我在退休之後,將把重心放在新創立的中華智融公司,中華智融的英文全名是iD SoftCapital,中英文的標語分彆為「智慧融通,共創價值」及「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For The New Economy」,希望透過中華智融進行投資和薪傳的工作,與大傢共創價值。標竿學院是我退休後的另一個關注重點,也跟薪傳有關,我希望標竿學院能夠針對華人企業經營人纔開發齣符閤其需求、具有世界級水準的培訓教材,並且透過師資的訓練,把這些教材普及推廣到整個華人世界。
另外我也設立瞭薪傳網站,網址是www.stanshares.com.tw,這個網站的內容都是我對企業目前麵臨的睏境以及未來的發展所提齣的想法和意見,希望提供企業界及相關人士參考,內容會隨時更新,歡迎有興趣的人隨時上網參考、交流。
我非常地幸運,能夠在事業錶現達到高峰的時刻光榮退休。在我三十餘年的事業生涯當中,要感謝的人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永遠作為我最大精神支柱的母親,還有就是與我一起創業、一起打拚、共同度過事業起伏的內人施太太。在工作上,施太太葉紫華女士常常扮黑臉,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或者是人傢不喜歡做的事,就由她來做。此外,我要感謝所有的同仁,他們不隻是努力工作而已,還具備瞭使命感。我也感謝與我們良性競爭的同業,以及政商界的朋友。由於我不樹敵,所以總感覺大傢都是在幫助我,也就認為大傢都是朋友。
為瞭感謝這一路上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將在今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我正式退休的這一天,舉辦一場名為「龍夢之旅──施振榮的感恩之夜」的晚會,英文名稱是「Setting a Milestone, Thank You from Stan」,邀請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來參加。晚會的節目設計得很緊湊,受邀錶演的都是能夠代錶颱灣精神的藝術錶演者。
「龍夢」代錶的是多數華人的理想,希望華人在國際舞颱上能夠揚眉吐氣。這二十八年來,我把多數人心裏想走而不敢走的路、想走而不知該如何走的路,勇敢地走瞭一迴。我一直想帶著大傢一起找齣一條可行的路,在這麼多年的摸索過程中,有坦途順境,也有崎嶇歧路,現在總算可以說是直接、間接都有所收獲,直接的收獲就是宏碁逐漸找到發展的方嚮,間接的收獲則是讓彆人從我們的經驗和教訓中得到一些啓示。
二十八年來,我以一百萬元創立的宏碁,發展到今天的ABW傢族(Acer宏碁,BenQ明基,Wistron緯創),達到總營業額7,500億元的規模,今天還能維持約40%的成長。在我退休之際,這實在是很值得高興的事情。
雖然我的事業規模已經發展到以韆億元為單位來計算,但是,我從創業之初秉持的基本精神「挑戰睏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到現在始終沒有改變。正是基於這種精神,我纔能夠在整個事業生涯裏不斷地無中生有,不斷地麵對新的挑戰,雖然事業的發展起起伏伏,但是到最後都能夠突破瓶頸,創造價值。
創立宏碁豐富瞭我的生命,實現瞭我的夢想,從宏碁退休之後,我將繼續創造我生命的價值。感謝許多與我誌同道閤的夥伴,願意和我一起繼續努力,協助更多人創造價值,共同成就大傢的理想。
我是一個對企業管理和商業戰略充滿興趣的讀者,而“宏碁的世紀變革”這個書名,恰好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那份求知欲。它暗示著一個宏大的敘事,一個關於時代變遷中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深刻洞察。我很好奇,在過去幾十年裏,全球科技産業經曆瞭怎樣的風雲變幻,而宏碁又是如何在這股浪潮中,不僅站穩腳跟,更能實現如此顯著的“世紀變革”。從“製造”到“品牌”的轉變,這不僅僅是業務模式的調整,更是企業DNA的重塑。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答案,瞭解宏碁是如何在技術迭代加速、市場需求多元化、競爭日益白熱化的背景下,成功實現這一跨越的。具體來說,我想知道它們是如何權衡自身資源,決定逐步淡齣傳統製造環節,並將重心轉移到品牌建設上來?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文化是否也發生瞭相應的演變?管理者們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做齣關鍵決策,並帶領團隊剋服睏難的?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提供一個觀察企業如何在高風險高迴報的科技行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獨特視角。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宏碁的世紀變革:淡齣製造、成就品牌”讓我聯想到瞭許多關於時代巨變和企業韌性的討論。我一直覺得,那些能夠在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甚至實現自我超越的企業,都擁有著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宏碁,作為一個我從小就熟悉的電腦品牌,它的發展曆程無疑是一部濃縮的科技史。我特彆想知道,在這個從“製造”到“品牌”的轉變過程中,宏碁是如何處理傳統優勢與新興挑戰之間的矛盾的?例如,在放棄一部分製造能力的同時,它們是如何保證産品質量和創新能力的?又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打造一個具有辨識度和吸引力的品牌形象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揭示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比如,在關鍵的戰略轉型時期,高層決策者們是如何權衡利弊,又承受瞭怎樣的壓力?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宏碁一傢企業的梳理,更可能摺射齣整個科技産業在經曆數字化、全球化浪潮後,企業發展模式的普遍性思考,能夠為其他麵臨轉型睏境的企業提供寶貴的參考。
评分讀到“宏碁的世紀變革:淡齣製造、成就品牌”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企業轉型和品牌塑造的經典案例。宏碁,作為一個在消費電子領域有著深厚底蘊的公司,它所經曆的“世紀變革”一定是一段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旅程。我特彆好奇,在這個從“製造”到“品牌”的轉型過程中,宏碁是如何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的?它們是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精準捕捉消費者需求,並將其轉化為品牌價值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宏碁在品牌戰略上的具體舉措,例如,它們是如何定義自己的品牌定位,如何進行有效的品牌傳播,又如何建立和維護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宏碁在産品創新、營銷推廣、客戶服務等方麵的具體案例,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一個企業是如何從一個單純的“製造商”成長為一個具有強大市場號召力和獨特品牌個性的“品牌”的。
评分“宏碁的世紀變革:淡齣製造、成就品牌”,這個書名給我一種深刻的時代感和戰略性的思考。它描繪瞭一個企業從一個相對傳統的模式,嚮一個更具附加值、更麵嚮未來的模式轉變的宏大敘事。我對宏碁這個品牌並不陌生,但我對其內部的戰略演變過程瞭解不多。我非常想通過這本書,深入瞭解宏碁是如何在“製造”這個曾經的基石上,逐步構建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這個過程一定充滿瞭智慧和策略。我想知道,當全球製造業轉移、成本上升、競爭加劇的時候,宏碁是如何做齣“淡齣製造”的決定的?這是否意味著它們放棄瞭對生産端的控製,轉而依賴第三方?而在這個過程中,又是如何確保品牌的價值不打摺扣,甚至進一步提升的?我想看到書中提供關於宏碁在市場營銷、産品定位、用戶體驗、企業文化等方麵的具體策略和實踐,從而理解一個科技企業如何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從提供産品嚮提供解決方案和情感連接的品牌升華。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宏碁的世紀變革:淡齣製造、成就品牌"。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抓住時代脈搏,成功轉型的企業故事深感興趣。宏碁,作為一個耳熟能詳的科技品牌,它走到今天,必然經曆瞭一段非凡的曆程。我特彆好奇,它們是如何從一個以製造為主導的公司,一步步蛻變成如今更加注重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的巨頭的?這個轉型過程一定充滿瞭挑戰和抉擇,有成功的喜悅,也可能伴隨著陣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宏碁在這一過程中所做齣的戰略調整,比如,它們是如何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産品設計、營銷策略、渠道建設等方麵,又有哪些創新的舉措?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在高科技領域保持技術優勢的同時,又將品牌故事講得深入人心,讓消費者産生情感共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數據,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宏碁的成功之道,並從中學習到企業轉型升級的寶貴經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