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陈琼花女士自1997年至2003年期间,针对视觉艺术所进行的主要研究之成果汇整,内容包括视觉艺术教育哲理、创作表现、鑑赏知能、课程与教学、视觉艺术教育评量,以及待发展之议题与研究等层面,命题广博、阐发尤深。作者累积多年的教学及研究经验,以其浅白流畅的文字,阐述视觉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务,非常适合技职院校、一般大学、研究所的师生,以及对艺术教育有兴趣的人士参阅。
作者简介
陈琼花
美国伊利诺大学艺术教育博士。历任《国立台湾师大学报》总编辑、台湾《艺术教育研究》期刊编辑委员及主编、美国《视觉艺术研究》(Visual Arts Research )期刊谘询及审查委员、香港教育学院及中文大学课程评鑑委员、香港《亚太艺术教育学报》(Asia -Pacific Journal Arts Education)国际顾问编辑委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等,现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美术系所专任教授。专长为艺术教育、鑑赏教育的理论与实务、课程发展与评鑑、儿童与青少年艺术表现与审美发展等,并擅国画花鸟创作。主要着作有《林玉山绘画艺术之研究》、《艺术概论》、《儿童与青少年如何说画》、《台湾现代美术大系──乡土采风水墨》,并译有《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收到《视觉艺术教育》这本书,我的内心是有些忐忑的。要知道,我向来对抽象的东西不太感冒,艺术对我来说,总是带着一种遥不可及的光环,总觉得那是少数人才玩得转的东西。我担心这本书会充斥着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讲着那些我听不懂的理论,让我更加觉得自己与艺术无缘。然而,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高冷”。书中的语言相对比较平实,即使有些专业名词,也会用比较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色彩的心理影响”这一章节印象深刻。我从来没想过,不同的颜色竟然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和感受,比如蓝色会让人感到平静,而红色则会激发人的激情。这让我联想到很多商业设计,比如快餐店为什么喜欢用红色和黄色,原来背后是有这样一套心理学依据的。这本书让我开始意识到,艺术并非只存在于博物馆里,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塑造着我们的感知。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慢慢培养起一种更加敏锐的视觉观察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品背后的意图和情感,不再只是“看热闹”,而是能真正“看门道”。
评分我购买《视觉艺术教育》的初衷,说起来有点惭愧,主要是因为最近在准备给孩子挑选一些课外读物,希望他能多接触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我本人虽然对艺术不算特别了解,但总觉得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选择这本书,也算是抱着一种“陪读”的心态,希望和孩子一起探索这个视觉艺术的世界。读了几章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对于家长来说,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它不仅仅是介绍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或者流派,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欣赏艺术的方法。书中提到的很多关于“形式”、“构成”、“空间”等概念,虽然听起来有些学术,但作者的讲解方式却很接地气,甚至会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举例说明。这让我明白,原来艺术的原理并没有那么复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观察和感受。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视觉艺术的基本认知,更能激发他内在的创造潜能,让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诠释世界。
评分拿到《视觉艺术教育》这本书,我带着一种“看看热闹”的心态去翻阅。平时我就是个对视觉艺术不太敏感的人,去博物馆顶多是跟着人流走马观花,看到一些画作,最多也就感叹一句“画得真好”,然后就没了下文。我一直觉得,艺术创作是那种需要天赋和灵感的事情,普通人很难触及。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却让我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它并没有让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就能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作品,但它确实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看”这件事。书中对于一些基础的视觉元素,比如线条、形状、色彩的分析,让我觉得很有趣。我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这些简单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如此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在生活中去留意这些元素,比如观察建筑的线条,欣赏路边涂鸦的色彩搭配。虽然我依然不是一个艺术家,但我感觉自己似乎对周围的世界多了一份好奇,多了一份欣赏的眼光。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我的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注意过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视觉艺术教育》,但我拿到它之后,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这下好了,以后出去吃饭,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懂菜单上的那些插画了!你看,我这个人对图像类的东西一直不太敏感,以前在餐厅点菜,那些画得七扭八歪的菜品图,有时候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点来的菜跟图上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终极对比。现在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终于能解锁“看图说话”的新技能了。虽然我买它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要成为什么艺术家,或者去研究什么高深的艺术理论,只是觉得,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其实都离不开视觉。比如,路边的广告牌、商场的装修风格、甚至我们手机里的APP界面,它们的设计好不好,能不能吸引人,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视觉效果。这本书,或许能帮我提高一点“鉴赏力”,以后走在街上,也能多一点“识图”的乐趣。我甚至开始幻想,等我读完之后,是不是还能自己动手画点什么,哪怕只是给家里的墙壁涂鸦几笔,也比现在空着强。总而言之,我希望它能让我对“看”这件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些。
评分坦白说,《视觉艺术教育》这本书,我买来更多的是一种“填补知识空白”的目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中,在艺术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一个盲区。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精美的海报、时尚的服装,我总是会觉得,这背后一定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学问。我渴望能够理解这些视觉语言,能够欣赏其中的奥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好看”或者“不好看”的层面。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它循序渐进地讲解了许多关于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从最简单的点、线、面,到复杂的色彩理论、构图原则,都有涉及。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例,这对于我这样一个视觉驱动型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我可以在书中看到具体的案例,理解抽象的理论。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提升我的审美判断力,让我不再是那个“什么都觉得好看”的门外汉,而是能够对视觉艺术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用更专业的视角去解读我所看到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