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女:二十世纪华文女作家心灵图像

天地之女:二十世纪华文女作家心灵图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一文学评论着作,主要是探索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聂华苓、施叔青、李昂等七位重要华文女作家心灵最深层的自我形象,或者是她们赋予「女性自我」的界定。每一篇评介中坚守忠于作家文字表述的原则,试图理解每位女作家所创造编织出来的文字世界。

  作者张雪媃以具象的思维方式,从女作家们的创作里,再创造出另一个丰富、生动的感性世界。作者企图召唤读者内心世界里,对于女性或者自己,沉藏在潜意识--本有、现有或希望有的东西,使读者能从原作品与本书评述两者之间,获得互映的乐趣与感性的经验;同时,作者亦透过评论写作模式,完成个人自我生命意识的再次追寻。

作者简介

张雪媃

  • 一九六一/出生于屏东县潮州镇
  • 一九八二/取得国立政治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学士学位
  • 一九八四/取得美国爱荷华大学亚洲研究系中文硕士学位
  • 一九八九~一九九五/任职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中国语言组讲师
  • 一九九三/取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学系中国文学博士
  • 一九九五~二○○一/任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东亚系助理教授
  • 二○○一~现在/任职世新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作品发表
      文章、书评散见于《当代》、《世界文学》、《文讯》等专业刊物,亦有翻译作品。

    ◆出版着作
      《唐传奇中的「异人传」》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 无尽追寻:女作家笔下的自我显影
  • 冰心谱写的爱与同情
  • 在严寒的季节:不断超越自我的丁玲
  • 萧红:永远的自我放逐
  • 张爱玲:悲剧生命的高蹈舞者
  • 流:聂华苓笔下的中国历史长河——解读《桑青与桃红》及《千山外,水长流》
  • 原乡何在?施叔青戏说蝴蝶王国——读《香港三部曲》
  • 李昂小说的政治性:从〈人间世〉到《自传?小说》
  • 图书序言

      从第一篇〈无尽追寻:女作家笔下的自我显影〉,写成于九○年代末纽约奥伯尼一个彻夜不眠的初夏,到写完集结在这一册里的七位华文女作家,我暂放久握的笔,伸展久伏桌前的身躯,是二○○四台北盛夏的夜晚。就这样,许多年无声过去。

      读者必然要问:为什么以二十世纪华文女作家心灵图像为子题?二十世纪,去掉现代、当代的分野,还历史一个简简单单清清白白的时间分界,宁取世界通用的西元纪年,不把作家崁入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分际。华文女作家,则是因为本书所探究的女作家均以华文写作,这是她们唯一且绝对相同的地方。毫无疑问,这样的选择,包含对文字的唯一忠诚和个人企图对人类生存偶然性的一种归位。我看重的是文字表述,而不是她们个人的出身和地域界线,因此,一律不称中国女作家,而称为华文女作家。这些女作家们可能各有国家认同的选择,或中国或台湾或美国,但均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却也未构成定位上的冲突。放眼现今世上,华裔女作家选择以其他语言文字创作的绝不乏其人,正因如此,「华文」女作家有其特殊意义。用华文创作,我认为可能是一种自然,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那么,为什么说是「心灵图像」呢?我要探索的是每位作家最深层的自我形象,或者说她赋予「女性」的自我形象。我挖掘作家文字世界中凝结塑造,或者反覆萦绕的一个顽强女性自我,让她由淡而明,由模煳而鲜明,让她浮现凸显出来。读者将会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此处专注的是女作家怎样写「我」,而这个「我」可能是作家自身,也可能是她对「女性自我」的一种界定。这样刻意的把「自我」和「个人」推上文学视野的高原,无疑,是承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郁达夫提出的「发现个人」,及鲁迅所谓的「尊个性而张精神」、「立国必先立人」。本书所作的探讨更是历来屈居卑位的──女人。

      必须特别说明的是,选定这七位女性作者,是个人研究「二十世纪华文女作家」系列中,汇编成这册集子所专注焦点,而并非只有她们七位才代表二十世纪华文女作家。本书按照时间先后序列顺排,从世纪启始出生的冰心,排到最末的李昂,绝无任何先后高下之意。

      若读者问:为什么写A作者,而不写B作者?这可能是因为我在阅读A作者的文字时,看到了更多与女性自我有关的成分,而在我的文学触角里,觉出B作者关注的是其他的层面。因此,这完全是一个主题的选择,而非价值的判断。如果读者还不满意,那我只能说,这是个人从事文学评论工作所保留的一点选择权。

      在首篇〈无尽追寻:女作家笔下的自我显影〉里,读者将发现,我数年前的原始构想,并未完全照用,原先计画评写的是:丁玲、谢冰莹、萧红、张爱玲、汤亭亭 (Maxine Hong Kingston)、闵安琪 (Anchee Min),及玛格丽特莒哈丝 (Marguerite Duras)。然而,由于汤亭亭、闵安琪及莒哈丝在这一组作家里显得并不对位,故留待以后再论。

      这本集子里论及冰心 (1900-1999)、丁玲 (1904-1986)、萧红 (1911-1942)、张爱玲 (1921-1995)、聂华苓 (1925- )、施叔青 (1945- )及李昂 (1952- )七位作者,她们是各具特色而文风迥异的二十世纪华文女作家。在我个的人评述中,萧红和张爱玲写成于二○○二年春,以作家个人生涯为重点;丁玲和冰心写成于二○○二年夏及冬,着重映照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风格迥然的两位重要女作家;聂华苓写成于二○○三年夏,乃专注于这位写出《桑青与桃红》的奇人作者,感受她笔下的「中国」;李昂和施叔青写成于二○○四年春及夏,以纯粹文学作品的评析,找寻这两位绝佳的台湾女作家小说创作中显现的核心价值。

      在阅读每一位作者时,我是这样的沉迷与深陷。这三年,我一次次走上文学旅途,探勘作家的文字迷宫及心灵世界,感谢七位作者,让我得到如此丰收。我在每一篇评介中坚守忠于作者文字表述的原则,以绝无预设立场的态度,试图理解每一位女作家,或者正确的说,了解她们所创造编织出来的文字世界。女作家历来是不被了解的,介绍女作家、评论女作家,无疑是让她们的声音扩散开来,使她们的文字精髓彰显出来。这里不歌功颂德,力求切入核心,映出每这些女作家文学世界里的珍宝──女性自我。眺望未来,上一个世纪曾有的「流浪」情怀,已经不可成为新世纪的精神基调,一种不着根的生存状态,更不足以成为美学的重镇。这里记录的是二十世纪华文女作家生动多采的人间脚印,她们这样无悔的投入、进入、陷入人生。阅读她们,我的目光凝注那种深沉的执着,期盼本书能着实引领读者感受她们字里行间所凸显的强大人间力量。

      在此特别感谢世新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诸同仁罗晓南主任、李筱峰教授、杨士毅教授等的友情与支持。台北大学范铭如教授和师范大学梁一萍教授曾分别就丁玲和聂华苓这两篇提出指正,在此致谢。此书完成,特别感谢吕正惠教授赐教写序,吕教授的学养和风格我深深敬重。作家聂华苓曾对我的解读表示肯定,令我极为欣喜感动。世新大学林国芳教授惠赐书名灵感,正中书局编辑黄正勇先生、卢秀娜小姐、王中奇小姐鼎力协助,在此一併致谢。

                                   二○○四年冬,台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