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论

高行健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高行健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的积极的「逃亡」与孤岛状态,获得「普世性」的认同。追踪高氏文学精神长达20年的刘再复,是最了解其得奖前后的人。此为华人知名学者刘再复细论高行健重要着作的创作主旨、生命转折背景,以及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后的高行健状态等,可视为了解高行见其人其文的超级指南。

  • 高行健为何要创作《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这两本奠定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刘再复细说重头,勾画一个最具文学人状态的高行健,其在文学探索路上的身影。
  • 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文坛对此事件的强烈排挤效应,高行健本人、及刘再复与马悦然的回应。得奖前后,高行健的生活与创作状态如何?他仍是踽踽一人前行吗?
  • 高行健的戏剧如何启发中国在1980年代的戏剧改革?
  • 马悦然如何面对全球华文创作的发展?他跟高行健的认识是如何开始的?除了高行健之外,马悦然心中是否有一份「华文的诺贝尔文学奖名单」?

    本书特色

  • 刘再复与高行健有多年的深切情谊,本书内容所揭示的第一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其人其文,相信是最详实、最具可信度的。
  • 本书序由瑞典文学院资深院士马悦然教授亲写,对高行健与刘再复皆相当熟稔,序文对两人交往有相当交代,并以推荐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关键人,诚恳写出对高行健的创作期许。
  • 高行健的着作甚多,本书为研究高行健的第一选择,资料详实、论述流畅不黏腻于任何学术名词,是一本意读易懂的专书。

    作者简介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一九八九年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卑诗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着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与林岗合着)、《放逐诸神》、《人论二十五种》、《告别革命》、《论高行健状态》、《读沧海》、《漂流手记》系列等二十多部学术论着和散文集。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马悦然 序

    第一辑 概论(写于2000-2004年)

  • 高行健和他的精神之路
  • 《八月雪》:高行健的人格碑石
  • 高行健的黑色闹剧和普世性写作--《叩问死亡》(中文版)跋
  • 论高行健状态
  • 论高行健的文化意义

    第二辑 旧作(写于1987-1999年)

  • 高行健与实验戏剧
  • 《山海经传》序
  • 高行健与文学的复调时代
  • 《车站》与存在意义的叩问
  • 《一个人的圣经》跋
  • 中国文学曙光何处?

    第三辑 评说(写于2000-2003年)

  • 内心炼狱的舞台呈现──《生死界》和高行健的内心戏剧
  • 心灵戏与状态剧──谈《八月雪》与《周末四重奏》
  • 阅读《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
  • 高行健小说新文体的创造
  • 高行健与作家的禅性
  • 高行健与灵魂的自救
  • 《文学的理由》(中文版)序

    第四辑 散篇(写于2000-2003年)

  • 新世纪瑞典学院的第一篇杰作
  • 独立不移的文学中人
  • 最有活力的灵魂──《灵山》香港版序
  • 法兰西的启迪
  • 面向历史的诉说
  • 高行健的第二次逃亡
  • 经典的命运
  • 附录
  • 为方块字鞠躬尽瘁的文学大师──在香港城市大学欢迎马悦然教授
  • 演讲会的致辞
  •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的缺席
  • 答《文学世纪》编辑颜钝钧、舒非问(2000年)
  • 潘耀明:满腔热血酬知己
  • 高行健创作年表

    后记

  •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