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提供读者更广阔的文学视野,作者将中国文学有系统地整理表述。全书分五编,首先说明中国文学推演的进程,并将儒家、道家及佛家经典对中国文学创作之影响,进行极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其他四编,则涵盖诗歌、词、曲、小说等文类,详尽地论介其特质、形式、内容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与流派;此外,精确地评论中国文学各类作品发展之实况,更可使读者对中国文学发展背景,获得极深刻而明晰的认识。透过此书,读者必能从中得到清晰的中国文学观念,并适切掌握到学术思想发展与演变的枢纽。
作者简介
尹雪曼,河南省汲县人。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文学硕士。曾任教于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曾主持《中华民国文艺史》的编纂工作。着有《海外梦回录》、《西园书简》、《战争与春天》、《中国现代文学的桃花源》等书。
我一直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四大名著”。在阅读《中国文学概论》时,我对这几部小说的介绍尤为关注。作者在分析《红楼梦》时,不仅仅局限于情节和人物,更是深入探讨了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小说中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他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情感纠葛的解读,以及对“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意境的阐述,都让我受益匪浅。读到《西游记》的部分,我被作者对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多层次解读所吸引,他不仅仅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猴子,更象征着一种反抗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而《三国演义》则被作者描绘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对其中众多英雄人物的分析,让我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至于《水浒传》,作者则着重分析了其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让我对这部小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中国文学概论》,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看到的,当时被它厚重的封面和书名吸引住了。翻开目录,里面涵盖了从先秦到近现代的中国文学史,感觉内容非常丰富,于是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下来。 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我最先翻看的是关于先秦文学的部分。作者对《诗经》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作者列表,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诗歌的艺术特色、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读《楚辞》时,更是被屈原浪漫主义的诗风所深深打动,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抱负。作者在介绍这些早期文学作品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将它们置于广阔的历史语境中,让我对中国文学的源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后,我又阅读了汉赋、唐诗、宋词等几个部分。在读唐诗时,作者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仅解读了诗歌的字面意思,还深入挖掘了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对李白的豪放浪漫,对杜甫的沉郁顿挫,对白居易的通俗易懂,作者都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了阐释,让我对这些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宋词的部分,更是将我带入了婉约与豪放的词风世界,苏轼的旷达,李清照的细腻,都仿佛在我眼前鲜活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让我觉得既专业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梳理文学史的宏大叙事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复杂的文学理论和作品。在分析具体的作品时,他常常会引用原文的精彩片段,并进行细致的解读,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而且,作者在论述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无论是对一个作家、一个流派,还是一个时期的文学特点的介绍,都能够层层深入,由浅入深,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文学概念,比如“意境”、“风骨”等,作者都用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让我这个非文学专业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每个章节的主题都非常明确,方便我随时查阅和回顾。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文学史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穿越中国文学的漫长河流。作者在介绍每一个文学时期或作家时,都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根源。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性,让我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例如,在谈到某个诗人的创作意图时,他会结合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个人经历进行分析,使得作品的解读更加立体和深刻。而且,这本书在处理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时,也展现了其客观和包容的态度,既肯定了它们的价值,也指出了其局限性。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阔的视野,让我对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文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近现代文学的部分,更是我一直比较薄弱的环节。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系统地了解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作者对鲁迅、茅盾、巴金等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他们在那个动荡年代里的思考和呐喊。特别是对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和《呐过》的解读,让我体会到了他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对民族性的反思。读到关于“十七年文学”的部分,虽然有些作品我之前并未读过,但作者的介绍让我对那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创作主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他对改革开放后文学的蓬勃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再到新写实主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和代表作家,都得到了清晰的阐述。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阅读这些作品的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