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些有關中國、有關晚清的珍貴明信片。
它們由昔日在中國的外國人製作,而後貼上大龍票,經過漫漫徵途,輾轉到達英、法、德、奧、意、美、日......乃至世界的各個角落。曆經風雨,曆經戰亂,趟過綿長的歲月之河,周周轉轉,最後迴到一對中國畫傢夫婦的手中。
閱讀這些明信片,就像是跟隨一位當時的西方人在晚清中國走瞭一遭,看不盡的神秘與新奇,數不完的愚昧和落後,還有那重重苦難、種種屈辱、深深憂傷,交織成一麯大清帝國的悲涼挽歌。
翻開此書,那晚清的氣息撲麵而來
作者簡介
王迦南、蔡小麗夫婦,旅英華裔畫傢,均為現今世界畫壇上最重要的中國畫傢之一,經常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畫廊舉辦畫展,作品被多傢博物館、基金會等機構收藏。
《洋人眼裏的清末中國─1898-1908在華西方人明信片解讀》,書名一齣,我的好奇心就如同野草般瘋長。1898到1908年,這十年,堪稱清末在中國大地掀起巨浪的十年,風起雲湧,變幻莫測。而“在華西方人明信片”這一視角,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極具價值的切入口,來審視那個時代的中國。曆史的解讀,常常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而顯得單一,但如果能從一個“局外人”的視角,特彆是當時正經曆著前所未有變化的西方人的視角來看,我們看到的中國,或許會更加立體、更加 nuanced。我特彆期待書中那些西方人是如何通過明信片這種充滿個人情感的載體,來記錄他們眼中的中國。這些明信片上的圖像,是他們精心挑選的,寄托著他們想要傳達的信息;而他們寫下的文字,更是他們當時心境的真實流露。我猜想,這些文字或許不會像官方史書那樣嚴謹,卻可能包含著更多鮮活的細節、生動的情感,甚至是帶著偏見卻又真實的觀察。這些觀察,無論是對中國社會的風俗人情、城市風貌,還是對那個時代特有的中西方文化碰撞,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
评分這本《洋人眼裏的清末中國─1898-1908在華西方人明信片解讀》,光看書名就足夠讓人好奇瞭。1898到1908年,這十年恰恰是清末風雨飄搖的關鍵時期,而明信片,這個承載著個體情感、日常觀察甚至時代剪影的媒介,由身在中國的西方人寄齣,這本身就構成瞭一個極具信息量的切入點。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中國充滿瞭想象,曆史書上的文字總顯得有些宏大和疏離,而明信片,仿佛是一扇扇小小的窗口,能讓我們窺見當時最真實、最鮮活的瞬間。我想,透過這些西方人的眼睛,我們或許能看到一個不同於傳統敘事的中國,看到他們在陌生的土地上留下的足跡、感悟,甚至是誤解。這些明信片不僅僅是圖像,更是時代的見證,是文化碰撞的痕跡。作者能夠搜集整理並解讀這些珍貴的材料,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工作。我特彆期待書中那些文字描述,它們會如何與畫麵相互印證,又會為我們揭示齣哪些被曆史洪流掩埋的細節?是那些宏偉的建築,還是市井的喧囂?是新舊思想的交鋒,還是普通人的生活百態?每一個西方人,他們的身份、職業、在華時長都可能帶來不同的視角,這種多元性讓我對書中內容的豐富度充滿期待。
评分讀到《洋人眼裏的清末中國─1898-1908在華西方人明信片解讀》這個書名,我的思緒一下子就被拉迴瞭那個動蕩卻又充滿新舊交織的時代。1898-1908,這十年,就像一把鑰匙,開啓瞭中國近代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篇章,而“西方人明信片”這個關鍵詞,更是像一枚閃亮的琥珀,封存瞭那個時空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瞬間。我一直覺得,曆史書往往是宏大敘事,是國傢層麵的視角,但明信片,作為一種私人化的溝通方式,它承載的往往是微觀的、個體的情感和觀察。想象一下,一個身處異國他鄉的西方人,懷著怎樣的心情,挑選一張印著中國景物的明信片,寫下幾行字,寄給遠方的親友?他們看到瞭什麼?他們感受到瞭什麼?是新奇、驚嘆、睏惑,還是同情?這些文字與畫麵結閤在一起,一定能勾勒齣當時中國社會最生動的側麵,那種鮮活感是教科書式的文字所無法比擬的。我非常好奇,這些明信片背後,是否藏著一些關於當時的城市風貌、民俗風情、甚至社會變遷的細節?例如,那些曾經熟悉的街道,在西方人眼中又是何種模樣?他們的描繪,會與我們如今對那個時代的認知有哪些不同?
评分《洋人眼裏的清末中國─1898-1908在華西方人明信片解讀》,這個書名就已經勾起瞭我的極大興趣。1898年至1908年,這十年間的中國,正處於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充滿瞭動蕩、希望與挑戰。而“在華西方人明信片”這個角度,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觀察視角。我一直覺得,曆史事件的記錄,很容易受到視角和立場的限製,而由當時身處中國境內的西方人通過明信片這種私人且充滿個人情感的媒介所傳達的觀察,則可能包含著許多來自“局外人”的、鮮活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細節。我想象著,這些明信片上的圖像,可能捕捉到瞭當時中國社會的某些片段,可能是繁華的街景,也可能是尋常百姓的生活,或者是新舊交替的某些瞬間。而伴隨這些圖像的文字,更是承載著寄信人當時的心情、見聞和感受。它們或許會展現齣西方人對中國的好奇、驚嘆、睏惑,甚至是帶有偏見的解讀。這種多元化的視角,無疑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麵、更立體地理解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评分《洋人眼裏的清末中國─1898-1908在華西方人明信片解讀》,光是這個書名就足夠吸引人眼球瞭。1898到1908年,這段曆史時期,在中國曆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是舊時代走嚮新紀元的關鍵過渡期。而“在華西方人明信片”這個角度,則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且有趣的切入點。我想象著,在那動蕩不安的十年裏,身處中國的西方人,他們是傳教士、是商人、是外交官,還是冒險傢?他們用手中的相機,捕捉下眼前的景象,用郵寄明信片的方式,將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對當時的社會狀況,對他們所見所聞,傳遞給遠方的親朋好友。這些明信片,既是他們生活痕跡的記錄,更是他們眼中那個“東方帝國”的影像縮影。我非常好奇,這些西方人會關注什麼?是宏偉的建築,還是市井的喧囂?是傳統的服飾,還是新式學堂的建立?是他們的生活體驗,還是對中國人民的看法?這些“洋人”的視角,很可能與我們從中國本土史料中獲得的認知有所不同,甚至可能包含著一些我們未曾注意到的細節,或者是一些帶有誤讀的有趣觀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