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有信史以降﹐直到今日﹐总共有四千年之久﹐若与其他古文明比较起来﹐中国并非最源远流长的古文明。但以自身的历史文字纪录﹐能够长达四十个世纪﹐却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中国在古文明群中﹐最特殊的一点。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中南美洲﹑以及印度等古文明﹐若不是早以灰飞烟灭﹐仅留凤毛麟角般的文物供人凭吊﹐让考古学家忙得头破血流﹐就是留下来的文字记载支离破碎﹐让考据学家研究得柔肠寸断。当然﹐中国古代的史书﹐照样有不少记载失实﹐语焉不详之处﹐但和其他古文明留下的文字纪录作比较﹐却是最完整的纪录。
为何只有中国能够达成其他古文明所不能达成的文化成就呢﹖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官方修史﹔一是有教无类。
首先在官方修史方面﹐自司马迁以下﹐历代王朝都重视历史记载的工作﹐所以史书都是官方编纂﹐尽管主要目的是为了政治﹐但治史者却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政府资料。虽然历代王朝的官方史书内容﹐直到今天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争议﹐都因为政治立场而有所偏颇之处。不过﹐古代史书往往是「修前朝史」﹐比如说清朝修「明史」﹑明朝修「元史」等等﹐就连「资治通鑑」﹐司马光也不敢写到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换言之﹐当代史官不写当朝历史﹐写的都是前朝历史﹐自然角度上比较不会站在前朝的政府立场﹐这点不敢说会比较公正﹐但至少比当代史官写本朝历史的态度﹐要客观许多。
另外在「有教无类」方面﹐与其他古文明不同的是﹐古代中国的教育﹐至少在孔子以后﹐并未集中在某一特定阶级之手﹐而是所有的社会阶级皆有机会受教育--前提就是得要有足够的钱﹐这就非关阶级﹐而是看个人本事了。只要一个社会中﹐受教育的人越多﹐史书的传抄转印的次数就会越多﹐自然能够通过天灾人祸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拥有了举世无双的文化成就﹐那就是上下四千年毫无间断的历史文字记载。而在这浩瀚如汪洋的史书之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这一套「资治通鑑轻松读」的原书「资治通鑑」﹐因为只有它能够把中国历史上两个最混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与唐末五代--给整理出一个头绪。本书是「资治通鑑轻松读」的第二本﹐内容主要就在第一个中国古代最大的混乱时期﹐过去让人头痛的内容﹐这本书就改的不是让人那么头痛了。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本书中﹐得到阅读古史书的乐趣。
《资治通鑑》,是中国古书之中的一部经典鉅着,由宋朝的司马光所编纂,以年鉴的方式,鉅细靡遗的纪录了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中国历史。《资治通鑑》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性,可能仅次于司马迁的《史记》,因为司马迁之后,直到二十世纪,中国官方史书几乎全是记传体,而《资治通鑑》则为少见编年体。
司马光编纂这套史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给当局者一面历史的镜子。往后历代王朝都将这套史籍视为皇家祕籍,尤其是明清两朝的历代皇帝,都延请名师用《资治通鑑》作为皇子的教育课本。
当然,历史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明朝皇帝大多煳涂昏庸,虽有《资治通鑑》作为职前教育的课本,但结果并无任何成效。清朝皇帝大多励精图治,《资治通鑑》的教育功能,的确是锦上添花。不过清朝皇帝所能吸收到的历史教训,还是极为有限。
《资治通鑑》中谆谆告诫的那些当国者绝不可犯的错误,清朝后期的皇帝们仍重蹈覆辙。即使在今天,无视历史教训,一意孤行的朝野人物,又何尝少过?
但在今天的多元化社会里面,我们不应以这么严肃的态度,去阅读《资治通鑑》,何况原书文字艰深,也让一般人望而生畏。以我们从原书中择选数以百计个小故事,让大家能够轻轻松松的了解过去,吸收知识。
我一直是个对中国古代史充满好奇的人,但苦于《资治通鉴》原文太过艰深,一直没能真正深入了解。这本书简直是我期盼已久的“救星”。《资治通鉴轻松读1》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庞杂的史料化繁为简,却又不失其历史的厚重感和深刻性。 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时间线索明明白白,人物关系也梳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是初次接触《资治通鉴》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作者在解读历史事件时,总是能够抓住其中的精髓,并且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让枯燥的历史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独立思考能力,他并不照搬前人的观点,而是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理有据。这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在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的思考中来。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之前,对《资治通鉴》的概念仅停留在“很厚很大很古老”的阶段。我之前尝试过读一些历史普及读物,但总感觉要么太浅显,要么就又回归到原文的晦涩。这本《资治通鉴轻松读1》恰恰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没有将原文生硬地搬过来,也没有为了“轻松”而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历史的脉络徐徐展开。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注重对事件的解读和分析。作者会指出不同史家的观点,对比分析,让读者看到历史的多重可能性。例如,在描述某个重要转折点时,作者会从不同角度剖析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和决策过程,让我觉得历史人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和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甚至会因为他们的抉择而替他们捏一把汗。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在其他很多历史书籍中难以找到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但《资治通鉴》原文浩如烟海,读起来实在是吃力。朋友推荐了这本《资治通鉴轻松读1》,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它。没想到,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史料梳理得井井有条。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朝代更迭,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文字,而是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一开始,我担心“轻松读”可能会牺牲掉历史的严谨性,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而是通过引述原文、分析史料,让读者能够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去理解。书中的插图和地图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让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具象化,帮助我更快地把握地理和人物关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章节末尾加入的“思考题”,每次读完一个篇章,都会让我忍不住去思考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以及这些事件对后世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在“读”历史,更是在“品味”历史。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资治通鉴》一直抱着一种敬畏但又望而却步的态度。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总让我觉得它是一本需要“啃”的书,不是我这种喜欢轻松阅读的读者能轻易驾驭的。然而,《资治通鉴轻松读1》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 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总是能够抓住关键点,并且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些复杂的政治博弈,权力的倾轧,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如同精彩的剧本。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深入剖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长远影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也让我对许多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自从开始阅读这本《资治通鉴轻松读1》,我的周末时光变得充实而有趣。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中国古代史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比如三国鼎立、楚汉争霸之类的,但始终缺乏一个完整的框架。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我喜欢作者在介绍人物时,不仅写明他们的官职和事迹,还会穿插一些生活化的细节,比如他们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一些小故事。这些细节让历史人物变得立体起来,也更容易被我记住。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勾勒出当时的场景,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他们一同经历风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接地气,没有那些过于书面化、文绉绉的词汇,读起来非常顺畅,就像在听一位老朋友讲故事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