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网路安全

近代网路安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安全
  • 网络攻防
  • 安全技术
  • 漏洞分析
  • 威胁情报
  • 密码学
  • 数据安全
  • 安全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网路相关应用技术日新月异,举凡媒体串流应用(例如:VoIP或是VcoIP)或是群播应用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初期的重要议题。但传统资料保密,核心网路安全技术却进展很大,新的AES方法使用有限场(体)的观念运算,虽然可以摆脱目前已知的区块编码加密器之攻击,但却带来另一个密码攻击的分析领域(数学面之攻击)。对于资料、网路多媒体与数位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领域而言,我们极需要一个新的安全技术,以方便在QoS之服务等级同意书范畴里,提供必要之安全等级。学界或是产业界正积极探索及开发这块市场,不论学界或业界,对于未来多样化的媒体安全技术之探索不遗余力。NMC(Networked Multimedia Connection)或是IPMI(IP Multicasting Initiative),它都突显出了多媒体往后在网路上应用的未来性。在本书里面,我们主要以网路应用之安全为讨论范畴,但是网路安全却以密码学观念为必备常识。因此,为使读者可以较快进入状况,在此建议读者应先就密码学部分先行补强再来看本书会比较好一点。本书除了探索新系统运作机制外,也保留旧有系统的说明(毕竟大多数人仍使用旧系统),并经由一些新议题的加入,希望可以有抛砖引玉之效,吸引国内更多优秀学子或是社会人士研究更崭新的资讯技术。

  世界现况之改变在方寸之间,网路安全之必要技术观念在本书里仍被保留,并在未来仍佔有重要的地位。二○○四年八月的「机械公敌」电影所传达之概念,引领笔者思考另一个网路安全迫切的议题,那就是「网路机器人」是否对人们日益依赖网站生态将造成另一种安全威胁?未来自动化攻击技术也将可能成为另一波安全革命。

  只要有安全系统便会有系统分析,只要有密码机制,就会有反密码机制。不管是电脑硬体还是软体,电脑系统具有潜在的弱点是不争的事实,里面一些弱点甚至还很难证明其存在。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到这些不确定的安全问题时,其反应往往是讶异与困扰,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多少未被文件化的程式码存在自己的电脑里,默默的在电脑背后执行。这些导致电脑不稳定的地方或许存在于某种特殊环境或是不为人所熟知的技术里面,骇客们每天努力的工作之一,便是交换与探索这些区块的存在。对于已被探索出来的系统弱点,使用者往往仅能依靠厂商或是协力厂商提供之升级套件或是方案,来杜绝该系统弱点可能遭受之攻击行为。许多电脑安全领域属于灰色地带,网管人员不想碰,IT主管更希望眼不见为净。

  在此书里我们尽其可能的带领各位读者探索资讯安全的奥秘与一些重要安全议题、攻击方式与防御方法。近几年来,网路攻击技术的公开讨论造就了不少不必要的安全困扰,面对黑色魔法,我们必须要学习防御之术。当然,在本书里面,如果读者已经有Microsoft Windows、Unix/Linux或是TCP/IP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学习网路安全技术是绝对有帮助的。本书尝试深入剖析黑魔法的道理,希望能借由攻击技术的探讨,进而引发善的防御技术改良。在网路安全里面,一个最好的攻击者必定也是最好的防御家。唯独笔者希望读者在学习之际,能有所自制。须知许多资讯犯罪已被条文明订(罪刑法定主义),读者稍有不慎便可能触法。

  现在资讯安全倚赖于未知的新兴技术,生物运算与量子编码未来很可能成为另一种安全编码标准。然而这些观念与议题,尚未能在目前网路应用里面大量使用且有些是颇具深度,读者往往不容易一下子就了解其意义。除在密码学里面会有相关讨论之外,我们在本书并不会论及。笔者以欣赏的角度介绍读者网路安全,更以认真的态度为各位剖析最新技术。在深度与广度上面,都已经尽力取舍。在阅读本书方法上面,内文需要用心体会,图示中如果有多个沟通讯号时,则由上往下方式依序阅读讯号通讯。在这里,我们必须要知道资讯安全系统不只侷限于资讯软体演算或是电子产品,更深层的一个资讯安全意义在于数位讯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观念。其讯号来源可能是键盘,也可能来自生物特征,例如:生物辨识方面之安全技术。

  关于这些议题,我们亦会在相关章节里面做一简要介绍。

本书共分成八章,其基本架构如下:

  • 第一章 网路安全模型与风险评估
      在本章里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路安全问题与目前大家所使用的安全模型,此外也会谈到一般的网路安全评估方法与一些数位系统概念,最后我们将会论述一些关于网路安全所可能涉及的一些我国法律刑责规定,以作为资讯人在法律上应有的基本观念。

  • 第二章 基础密码学
      网路安全之基础在于近代密码学之发展,因此要了解近代网路安全机制,那便需要先了解其基础骨架。所以我们在本章里面,将会讲述一些基础密码学相关知识,包含对称式编码技术、公钥编码技术、讯息验证、赫序函数…等议题,以作为读者往后研读网路安全机制各章节之基础。

  • 第三章 软体安全与风险管理
      对于资讯安全的防护多着重在已知的「系统弱点(system vulnerabilities)」之预防与非法入侵侦测的监控上面,在本章里面我们将谈论另一项安全防护重点-「软体开发安全」。这里面将包含软体安全之基本知识、软体系统风险之管理、软体生命週期,最后我们也将会谈到目前大盛其行的Open-Source软体安全问题与其可参考之改善方法。

  • 第四章 TCP/IP安全
      TCP/IP的安全问题随着使用的人口越多而越来越重要,这种TCP/IP的安全问题不只出现在有线网路里面,连现在的无线网路漫游也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在本章,我们将会从网路协定的一些基本观念着手,并讨论到IP安全架构与TCP安全,以及一些密钥交换的攻击例子。

  • 第五章 电子邮件安全
      电子邮件使用率逐渐在大家的通讯比例逐步上升,面对邮件的使用,许多匿名邮件或是攻击事件纷涌而至。在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些邮件安全编码(包含PGP与S/MIME)以及邮件炸弹等相关议题。

  • 第六章 网站与应用程式安全
      有人每天为网站安全烦恼不已,有人每天以捣毁别人的网站为乐。网站安全关系到许多客户的权益,面对这一点,我们将会在此看一些网站安全方面的考量与一些提供网路交易安全的协定(例如:SSL、SET…等)。

  • 第七章 病毒与入侵者
      作业程式漏洞、应用程式瑕疵与电脑病毒,是目前一般常见的三种潜在安全危机,对于电脑病毒的传播,更因为网路的威力而无远弗届。在这一章里面,我们将会来看一些电脑病毒概念,与一些防毒机制,并列出一些网路安全资讯来源,以提供网管人员减少这三种潜在问题的威胁。

  • 第八章 防火墙基本观念
      防火墙几乎已经是各家公司必备的守门员,面对防火墙的设计机制将自然是本章的讨论主题。而在这里,我们也会将防火墙与侦测入侵系统做个比较。
  •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古代密码学与信息保护》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深入探讨信息安全在古代社会的演变、技术应用与历史意义,完全避开“近代网络安全”这一主题。 --- 图书简介:《古代密码学与信息保护》 卷首语:文明的低语与掩盖的艺术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信息不断产生、传播与保护的历史。在电报尚未发明、无线电波仍属幻想的古代与中世纪,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国家治理、军事指挥乃至商业往来的命脉。如何在不被窃听的眼线或敌对的君主所破译的情况下,将战略部署或商业机密准确送达,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也最富智慧的加密与解密艺术——古代密码学。 《古代密码学与信息保护》一书,并非关注数字时代的比特流与算法复杂性,而是将目光投向更早的岁月:从青铜时代的刻痕到羊皮纸上的墨迹,从苏美尔的泥板到罗马的信使。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在信息载体仍是物理实体(如信件、口信、印章)的时代,人们如何运用数学、语言学甚至光学原理,构建起一套令人叹为观止的信息保护体系。 本书的叙述跨越了数千年历史,涵盖了地理上从地中海文明到东亚帝国的广阔疆域,力求展现古代密码学作为一个跨文化、跨学科领域的全景图。 --- 第一部分:密码的萌芽——信息的物理隔离与基础替换 古代的信息保护并非总是依赖复杂的数学运算,初期更多依赖于信息载体的物理隔离和对信息本身的隐秘操作。 第一章:口信、信使与渠道控制 在书写技术尚未普及或信息传递需要高度保密时,口信是主要的加密手段。本章分析了古人如何通过信息编码的“口头化”来保证信息安全。这包括使用只有特定群体(如祭司、贵族侍从)才理解的暗语、代称,以及通过信使的选拔、路线的规划与突发事件处理(如信使被捕时的销毁策略)来构建第一道物理防线。我们详细考察了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君王与地方行政官之间信息传递的安全协议。 第二章:几何与拓扑的初步应用——西泰拉与刻刀 早期的“密码”更多是隐藏而非转换。本章聚焦于最早的物理安全工具。重点研究斯基泰尔(Scytale),这种源自古希腊斯巴达的绕绳加密法,是信息在空间维度上进行几何重排的经典案例。通过详细的图解和复原实验,我们揭示了斯巴达人如何在行军中快速、安全地传递军事指令。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早期印章、火漆以及用于标记信件真伪的复杂徽记,这些都属于信息完整性验证的雏形。 第三章:字母与数字的交错——单表替换的诞生 随着书写成为主流,对文本内容进行系统性修改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章深入研究了单表替换密码(Simple Substitution Cipher)的起源。我们详述了如何从简单的移位(如恺撒密码)发展到更复杂的任意映射替换。本书特别分析了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印度次大陆在这一时期的字母与数字对应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字母频率分析的认知差异。 --- 第二部分:密码学的黄金时代——结构化与频率的对抗 进入古典文明的鼎盛时期,密码学不再是简单的替换游戏,而是演变为一种成熟的语言学与数学的结合。 第四章:希伯来智慧与多表法的曙光 本章重点探讨了早期犹太教文本中出现的复杂加密技术,这些技术往往与宗教仪式和神秘学紧密结合。我们详细分析了亚特巴什(Atbash)等反向密码系统的原理,以及它们如何为后来的多表替换密码奠定了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在有限的字母集合内,如何通过引入多套替换规则来对抗简单的频率分析。 第五章:阿拉伯学者的贡献——代数与系统的完善 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学者在数学和逻辑学上的飞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密码学的进步。本书详细介绍了阿尔-金迪(Al-Kindi)首次系统性地记录并阐述了频率分析法(Frequency Analysis),从而有效地破解了当时所有的单表替换密码。这一突破标志着密码学从经验艺术向科学方法的转变。我们分析了阿拉伯世界内部用于商业记录和学术交流的加密实践,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数学工具来防御日益增长的破解威胁。 第六章:中国古代的军事密码系统——阵法与讳语 跳出地中海世界,本书专门辟出章节研究古代中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独特成就。重点探讨了兵书中的阵法思想如何被应用于信息传递,例如在信件中嵌入不易察觉的“暗码”或利用特定的笔画顺序进行加密。我们研究了唐宋时期官府用于秘密指令和军事调度的“讳”字系统和编码图册,这些系统往往结合了汉字固有的复杂结构和高度依赖上下文的理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难以被外部势力破解的加密生态。 --- 第三部分:中世纪的坚固堡垒与文艺复兴的复苏 随着西方世界的动荡与重建,密码学的应用变得更加隐秘和关键。 第七章:文丘里与威尼斯学派的密码机构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邦间的竞争白热化,对密码破译的需求达到了顶峰。本章关注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的情报机构如何建立早期的“密码局”。重点分析了尼科洛·文丘里(Niccolò Vicentino)等人对多表密码(Polyalphabetic Cipher)理论的探索,即如何通过周期性地更换替换字母表来使频率分布趋于平坦,极大地提高了密码的强度。 第八章:书写材料与载体的物理安全 在信息还未数字化之前,载体本身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书探讨了中世纪欧洲和拜占庭帝国对羊皮纸、蜡板、泥板等材料的处理技术。这包括如何通过改变纸张的化学成分(如使用特定的墨水或酸性物质)来使特定文字在特定光照或加热条件下显现,以及对关键文件进行复杂的封缄(Sealing)和物理防篡改设计。 第九章:密码学与符号学的交汇:占卜与神秘主义的伪装 古代密码的破解往往受制于人类的思维定式。本章研究了那些披着神秘外衣的加密方式。例如,一些中世纪炼金术士和占星家使用的密码,它们通过结合占星术的术语、炼金术的符号和数字的指代,使得没有特定知识体系的人即便得到文本,也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这是一种依赖于知识壁垒而非纯粹数学结构的防御体系。 --- 结语:古老的智慧与人类不变的博弈 《古代密码学与信息保护》最终引导读者认识到,信息安全的本质——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知识不对称——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改变。古代密码学家们以有限的工具和朴素的数学原理,构建了能够保护帝国秘密和商业财富的坚固堡垒。他们的成就,为后世一切关于信息加密和保护的理论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石。本书旨在向这些沉默的智慧致敬,并揭示信息保护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中深远而迷人的演变轨迹。 目标读者: 历史爱好者、密码学初学者、文化研究学者、以及对古代工程与科学史感兴趣的读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 第一章 网路安全模型与风险评估
  • 第二章 基础密码学
  • 第三章 软体安全与风险管理
  • 第四章 TCP/IP安全
  • 第五章 电子邮件安全
  • 第六章 网站与应用程式安全
  • 第七章 病毒与入侵者
  • 第八章 防火墙基本观念
  •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互联网发展早期阶段的网络安全问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奠定了如今安全格局的基础性挑战。这本书名《近代网路安全》让我联想到,它或许会聚焦于那些在技术刚刚起步时出现,却深刻影响了后续发展的问题。我期待它能详细讲解早期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初衷以及它们在安全性方面的局限性,例如,在那个时代,身份验证是如何实现的,是否存在显著的弱点?我也对早期恶意软件的起源和演变很感兴趣,比如,那些最早的病毒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又是如何通过当时的通信方式传播的,以及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进行防御的。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早期网络攻击者的故事,他们的技术手段和动机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一些早期重要的网络安全事件,并从技术和社会的双重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网络安全技术是如何在应对挑战中不断进步的。

    评分

    我对网络安全的历史演进感到着迷,特别是早期互联网所面临的独特挑战。这本《近代网路安全》让我猜测,它或许会深入探讨在信息高速公路刚刚铺设的年代,我们是如何应对那些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安全威胁的。我希望书中能生动地描绘出早期网络环境的特点,比如其开放性和相对较低的防御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早期网络安全思想的奠基者,他们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是如何影响了后来的安全发展。比如,早期密码学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以及当时有哪些常见的安全漏洞,而人们又是如何发现并尝试弥补这些漏洞的。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包含一些关于早期网络攻击技术的描述,例如简单的端口扫描、缓冲区溢出攻击等,以及当时有哪些相对朴素但有效的防御策略。了解这些早期的安全实践,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网络安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互联网早期安全问题的书,尤其是那些关于早期黑客文化、早期病毒传播方式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威胁的。这本《近代网路安全》听名字就很有吸引力,我尤其好奇它是否会涵盖像“莫里斯蠕虫”这样标志性事件的详细分析,以及当时的网络架构对安全问题的具体影响。我期待它能带领我回顾那个技术刚刚起步,但安全挑战却已悄然滋生的时代。例如,我想知道在拨号上网时代,用户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的,以及当时的一些基本加密技术是如何应用的。也许书中会讲述一些早期网络安全专家的故事,他们的洞见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安全原则。我还很想了解,在还没有广泛普及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在网络上进行基本的身份验证和防止恶意软件的。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早期的网络钓鱼或者密码破解尝试,以及当时开发者和用户是如何应对的,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如果它能展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技术局限性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那将是一本非常宝贵的读物。

    评分

    我对网络安全领域的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奠定了现代网络安全基础的里程碑式事件和技术。这本书的名字《近代网路安全》让我联想到,它或许会探讨那些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我们今天看来可能有些简陋但却至关重要的安全实践。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早期互联网协议(如TCP/IP)在设计之初的安全考量,以及随着协议的不断演进,安全问题是如何被发现并逐步改进的。比如,书中是否会提及早期的身份认证机制,像简单的用户名密码组合,以及它们所面临的脆弱性?另外,对于那些早期的恶意软件,如病毒和蠕虫,它们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传播的原理是什么,以及当时有哪些相对原始但有效的防御手段?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关于早期网络安全专家的访谈或者他们的著作分析,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无疑对理解网络安全的演进历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总的来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勾勒出一幅关于网络安全从萌芽到初步发展的历史画卷,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安全环境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早期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发展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对《近代网路安全》这个书名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希望它能详细阐述在拨号网络和早期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网络安全问题是如何被首次感知和认识的。例如,我非常想知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个人用户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电脑免受病毒侵扰的,那时候的杀毒软件又是什么样子的?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早期黑客群体活动的故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利用当时的技术漏洞进行活动的?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当时的网络协议,比如FTP、Telnet等,在安全性方面的设计缺陷,以及如何被滥用。另外,我对于早期数据加密和解密技术的发展也非常感兴趣,在那个信息尚未如此泛滥的时代,人们是如何保护敏感数据的?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当年网络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比如一些著名的病毒爆发或者数据泄露事件,并分析其原因和当时采取的应对措施,那对我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