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朝圣者-空与神的会晤

永恆的朝圣者-空与神的会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homas G. Hand
图书标签:
  • 哲学
  • 宗教
  • 灵性
  • 冥想
  • 人生
  • 信仰
  • 觉醒
  • 自我探索
  • 东方哲学
  • 神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古老的话语在舌尖消逝时,新颖的曲调从心灵涌出。

  禅修与天主教、基督教有何关系?在不同的体系中,向来不都是各过各的桥、各弹各的调?在1950年代却有一位神父,踏上日本土地,拜禅修大师学习做禅、参公案,为的是要变成「更好的修道者」。神父不只学习参禅,甚至组织了五人朝圣小组(全是天主教徒),绕行四国岛八十八寺院之「遍路朝圣行」。历经两个暑假、两个春季完成。借着遍路朝圣行和多年禅修,神父说他「终于上了道!」。

  本书为伴渡神父在高龄八十岁时的着作,虽为回顾过往、但主要还是在关怀未来。他自述是自己基督信仰的生命因?与东方心灵诚挚交流后而产生的彼此滋养、相互凝聚的故事。伴渡神父以其深厚的信仰及思维,开放自己,透过禅学的活化,改变理性、分析、归类、下定义的人生,让他自在地说出「对基督的忠诚不赖于死守教会信理」。

  「朝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朝圣」之拉丁文原是Peregrinus,是由 pre和 ager构成。ager指「场」而言,例如农场。per通常解为「通过」;引申为「超越」、「在…之外」的一个「场」地,当然包括住处、家庭、关系、文化、价值观、意识型态之所在。「场」可以说是一个小世界。如此,朝圣者就是那穿越边界,跃入新域,拓展生命领域的人。「场」这个字用在这儿是非常贴切且深具意义。朝圣者远离原先窄狭的个人磁场,进入另一个更强健的能量磁场,整个人因此得以充电而变得活力充沛。所以朝圣之旅是一个生命的巡礼。朝圣者离家上路迈向新场域,进入新能量的圣地,因此朝圣者能将生活品质提升到较高超的境界。这就是朝圣者的人生模式。

  这是一本描述东西方宗教生命灵修交会与对话的书。作者伴渡神父远渡日本,参化日本佛教思想。伴渡神父以中肯、开放、谦虚的态度,开放内心任何日俗矜持,参化对终极课题的探索与体会;句句深刻地描述基督教与东方佛教在内心灵修的生命激盪和体验。

  原书以日文写作,英文版于2004年九月问世。本书重要价值是:在目前「本位主义」高涨的现代社会,伴渡神父空虚自己,虚怀若谷且跨文化地进行基督宗教与东方灵修经验层次的交流,为「净化」与「进化」人类文明精神生活带来无可言喻的突破。诚如「伴渡」神父的名字,本书提供修行者一宝贵的开启与示范--陪伴修行者,舍弃自设的框架,朝向光明与真理的彼岸。

★诚挚推荐

陈宽薇修女(圣功修女会修女)
刘锦昌牧师(台南神学院教授)
释惠敏法师(台北艺术大学教务长)

作者简介

多玛斯.乔治.伴渡(Thomas G. Hand, S.T.)
美国加州人,系天主教耶稣会会士。二次大战后曾赴日本创校,并从事教学、牧民、灵修辅导工作长达29年之久。旅日期间深爱日本简朴的民风,并为其淳厚的宗教气息所吸引。对日本宗教,尤其佛教钻研颇深,并以身试法接受了六年的正式禅修课程。1

1984年返回美国,在加州仁慈灵修中心(Mercy Center Meditation)负责宗教交谈和灵修工作。2004年3月因病退休,结束了二十年宗教交谈、灵修指导工作。二十年来,在伴渡领导下的共修人士达数百人。

1989年伴渡神父与译者(李纯娟)合着A Taste of Water: Christianity Through Taoist-Buddhist Eyes。此书除日文版《水?味??:东洋思想?神》(春秋出版社1993年)外,有中文、韩文、西班牙文、比利时文等版本。中文版《饮水录:由释道悟基督》(台湾台南南神出版社,1996)。

译者简介

李纯娟修女
台湾高雄人,系天主教圣功修女会修女。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博士。多年从事宗教交谈和灵修辅导工作。着译《饮水录:由释道悟基督》(台湾台南南神出版社,1996年),《吉光片羽:灵修新探》(台湾光启出版社,1989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追求生命真相者的回响 陈宽薇修女
推荐序二 摆渡到更高生命境界 刘锦昌牧师
推荐序三 信仰之河的摆渡者──伴渡神父 惠敏法师
译者序 一场空与神的会晤 李纯娟

自 序 朝圣路上你我同行

第一部: 渡行
第一章 渡行前
第二章 出航
第三章 走进禅的世界
第四章 独参
第五章 修行
第六章 坐禅
第七章 己事就明──法佛的修持与真我
第八章 真空妙有之我
第九章 菩萨道
第十章 边缘人

第二部:归返
第十一章 大规模的改变
第十二章 道心说(一)──崭新的思考典范
第十三章 道心说(二)——当下即永恆的生命
第十四章 神论(一)
第十五章 神论(二)
第十六章 与神共舞
第十七章 神之磁场
第十八章 整体性基督论──二十一世纪的耶稣
第十九章 耶稣自己的得救
第二十章 过时的救赎论
第二十一章 耶稣救了我们
第二十二章 救世主耶稣
第二十三章 复活之火光
第二十四章 託付于基督的德能
第二十五章 在大自然中会晤基督
第二十六章 在人群中与神会晤
第二十七章 在弥撒圣祭中化成基督
第二十八章 永恆绝对的朝圣者

图书序言

★推荐序文

追求生命真相者的回响
陈宽薇修女(本文作者为圣功修女会)

  拿着本书已三校完毕的手稿,虽不是一口气读完它,却也读得很舒服。这是一本译作,但读来却不会有「这是翻译的」之感觉,译笔顺畅自如固然是吸引读者之处,但译者李纯娟修女个人的哲学及生命修持意境,也使她对原着作所言者,不但知之有素,甚至还倍感兴趣,因此落笔、走笔之间自是得心应手,也让阅读者倍感轻松自在。

  读此书之所以感觉舒服,与书的内容当然也有关系,作者伴渡神父将书分为两部分,先谈禅修,第二部则进入他个人的神学反省。诚如书中指出的,禅修有佛法之禅修及开展生命之禅修,而作者陈述的是后者,且是以他个人的经历为主轴来谈;任何一个在追求生命真相的旅途上奔走的人,多少都会从中找到一些回响吧!

  第二部分既是个人神学反省,那也就是见仁见智了。尤其作者是循?他多年禅修的经验累积来做反省,或更确切地说,这就是他信仰生活的心得。在天人交流的旅途上,我们若能经由自身的感性生命而进入经验,的确能为我们带来极大的喜悦和讶异,不过经验若陷入过分的主观,就难免有所偏离,因此需要返归经典正传,谦虚地检视自己的经验。作者伴渡神父在他的这部着作里,就是真诚地写下他这样的心路历程,并将经验与圣经两相印证。

  承蒙译者垂爱,邀我为她的这部译作写序,平凡的出家修道者,不敢称此为序,谨在此写下些许读后感而已!

摆渡到更高生命境界
刘锦昌牧师。(本文作者为台南基督教神学院教授)

  受我的灵修启蒙老师李纯娟修女嘱咐,为伴渡神父的灵修自传《终于上了道!──禅道上的朝圣者》此书写心得,这是令我惶恐之事。本书是伴渡神父第二本中译着作,一九九六年底,李修女和伴渡神父合着的《饮水录—─由释道悟基督》(A Taste of Water: Christianity Through Taoist—Buddhist Eyes)曾在台南市由台南神学院出版发行,当时首次拜读过伴渡神父的思想,体会他和李修女共同阐述的东方灵修思想。《饮水录》的英文版序有一段话说出该书的主旨:

  本书尝试要走的途径是透过佛、道的净心慧眼,来看纳匝肋人耶稣和基督之道。……书中对神(天主),耶稣和人生的观点与解说,有别于基督宗教传统的说法;……这些并非决定性的立场,仅是以佛、道的净心慧眼来领会基督宗教的内涵。当然更不是提供任何信理,而只是一种在东方人生哲学光照下,对基督宗教的诠释罢了。

  伴渡神父在书中流露出一位「朝圣者心灵巡礼的纪录,是自己基督信仰的生命因?与东方心灵诚挚交流后,所产生的彼此滋养、相互凝聚的故事。」伴渡神父认为,朝圣者由于远离原先个人狭小的磁场,得以进入另一个能量更强的磁场,生命因而更加充沛,是以朝圣者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犹太教的先祖亚伯拉罕、回教徒、佛教徒、基督徒皆有其生命朝圣之旅。

  至于本书,作者希望「本书会是艘渡轮,从这艘渡轮上,你、我能抛下罗网,舍弃自设的侷限,跨越从此岸到彼岸的鸿沟,……昇华到更高生命境界」;伴渡神父十八岁时加入天主教耶稣会,十二年后成为天主教神父,在一次意外中「跳进了灵修工作」,从此展开奇妙的灵修丰盛之旅。一九五三年来到日本,得以有机会习禅(日本耶稣会士有不少是习禅而知名的灵修者)。后来,伴渡神父悟出「整体性基督论」的道理,当中可见到同是耶稣会士德日进、戴迈乐(印度籍)、罗勒(Rahner)神父等人思想的痕迹,和爱宫真备、强史顿(W. Johnston)神父的基督徒禅之主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耶稣会士中也有对佛、道有深刻认识的学者,像已故的甘易冯神父,对伴渡神父的基督论也许会抱持较保守的看法。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单单是《永恆的朝圣者-空与神的会晤》这个书名,就已经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我推测,这本书可能是在讲述一种深刻的哲学之旅,关于一个永恆存在的“朝圣者”,他的旅程并非局限于空间,而是跨越了时间,甚至是维度。这里的“空”,我理解为一种更接近于宇宙本源的、纯粹的虚无,一种非物质的、包容万物的状态,或许是所有存在的基础。而“神”,则可能是这种“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其中蕴含的智慧、秩序与生命力。这位朝圣者,可能是在不断地自我超越,在经历无数的轮回与变迁中,逐渐领悟到“空”与“神”的统一性。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极具想象力的情节,一些能够挑战传统认知、引发深刻思考的哲学论述,同时,文字本身也应该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能够带领读者一同踏上这场触及灵魂深处的朝圣之路,去感受那种在无尽的追寻中,最终与宇宙最深邃的奥秘融为一体的震撼。

评分

我被《永恆的朝圣者-空与神的会晤》这个书名深深吸引,它勾勒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叙事。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极有可能是在探索一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意识形态。这里的“朝圣者”可能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类对真理、对意义、对终极存在的不懈追求。而“空”的意象,在我看来,可能代表着一种无始无终、无形无相的宇宙本源,是万物的起始点,也是万物的归宿。它或许是一种寂静,一种虚无,但又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与“空”的“会晤”,可能意味着一种深刻的领悟,一种与宇宙本体的连接,一种超越个体认知的存在状态。我期望书中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是一种深邃的哲理,来描绘这个朝圣者的历程,以及他如何一步步揭示“空”与“神”之间的奥秘。这本书可能会引发读者对自身存在、对宇宙法则的深刻反思,带来一种精神上的觉醒。

评分

《永恆的朝圣者-空与神的会晤》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场关于存在本质的宏大探讨。我猜测,这可能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学意味的作品,讲述一位永恆的旅人,在漫长无尽的旅途中,追寻着“空”与“神”的真谛。这里的“朝圣者”,或许象征着人类的意识,一直在不懈地探索,试图理解我们为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空”,我理解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纯粹的本体,是寂静的、无相的,却又是包容万物的。而“神”,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格化神祇,而是指一种遍布宇宙的、具有创造性和智慧的终极力量,一种与“空”息息相关的存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深刻而独特的方式,展现这位朝圣者在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困惑、顿悟和升华。它或许会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描绘出一些令人难忘的意象,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宇宙以及人类意识的终极奥秘,带来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很久,那种“永恆的朝圣者”与“空与神的会晤”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思辨和宗教的张力。我一直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融合在一起的。是讲述一个漫长而孤独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朝圣者不断追寻某种虚无缥缈的存在,最终在某种顿悟中与神性的本质相遇?还是说,这个“空”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一种更深邃的、包容一切的基底,是神性得以显现的舞台?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探讨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本质,以及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它可能会涉及各种古老的哲学流派,比如佛教的“空性”思想,道家的“道”,亦或是基督教的神秘主义。同时,“朝圣者”的意象又带来了强烈的行动感和探索欲,这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信念,不畏艰险,踏遍千山万水的旅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挣扎与超越,他们的信仰力量,都是这本书可能深入挖掘的宝藏。我期待它能带我进行一次心灵的远行,去感受那种在孤独中寻找连接,在虚无中发现充盈的奇妙体验。

评分

拿到这本《永恆的朝圣者-空与神的会晤》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或许,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门。我猜想,它会用一种极其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一位孤独的行者,穿越时间的长河,穿过记忆的迷雾,去追寻那个既是“空”又是“神”的终极答案。这里的“空”,我理解为一种超越物质的、纯粹的意识状态,是万物生长的根源,是无限可能的载体。而“神”,或许不是人们传统认知中的那个高高在上的造物主,而是内在于我们自身,也存在于宇宙万物的某种普遍性的力量,一种连接一切的智慧。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讲述朝圣者在旅途中遇到的种种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他可能会面对绝望,面对怀疑,面对自身的局限,但正是这些磨砺,让他一步步接近那个永恆的“空”与“神”。我希望书中能够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哲学观点,一些能够触动灵魂深处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一种被涤荡和升华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