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吉妮亚.吴尔夫以创作经验丰富的小说家笔触,随笔的形式,没有教条,不带成见,无拘无束地谈自己对某一作家、某一作品这样那样的印象,构成了读者展读时的自在与欣然。
《书与画像》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收入的文章较多,讨论的是文学方面的问题或作品。第二部分是人物评论,它们向读者展现了某个男人或女人栩栩如生的肖像,但这个人不一定是文坛上的人物。
本书最开始的几篇文章主要是非正式的随笔或文学素描,其中有些是从书评演化而来的。非正式随笔,或曰个人随笔,是她极欣赏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因?它允许作者展示个性或「自我」。这几篇文章对她创作非正式随笔的技巧有所展现。接下来先是讨论几位男作家的随笔,而后是对以女作家及其作品?题材的书的评论。这种依据性别的分类看来或许有些随意,但其实是因她对身为一名女性--而且是女性作家--的含义有鲜明的意识。她往往把女性置于其自身的传统,而不是更广义的人类的传统中去看,这是她在讨论女性时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一部分的最后几篇文章是她对书信集的评论以及另外一些让我们体会到维吉妮亚.吴尔夫对「文学地理」的重视的随笔:她意识到地域感在许多英国作家的作品中佔据重要地位。任何人在读过她的小说之后,都能觉察到对她个人而言某些背景具有重大意义:伦敦、康桥、康沃尔郡。因此,她也深切意识到环境对其他作家的影响:约克郡沼泽之于勃朗特姐妹,湖区之于华兹华斯,伦敦的街道之于狄更斯。事实上,她对英语文学的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她对英国本身、对英国历史和地理的爱息息相关,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部分中的人物肖像也和前面对作家的评论一样按性别分开,原因也是如前所述。维吉妮亚.吴尔夫在描写女性时,几乎总会表现出她对女性受到的限制和约束的意识。在回顾女性的一生时,她以卓越的技巧揭示出社会认为女性应该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因时代不同而各异,但在某种意义上总是受压迫的。毫无疑问,我们对19世纪女性所受压迫的认识总是比对伊丽莎白时代女性所受压迫的认识更清楚,而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启示,把这些随笔依照主人翁的性别以及年代的先后排列使读者得以领会这个启示。
《书与画像—吴尔夫谈书说人》,这个书名就已经充满了文学的想象空间。吴尔夫的文字,我一向很喜欢,他那种温和而又不失力量的叙述方式,总能轻易地将人带入他的思考之中。这本书,让我联想到那些文学史上的大家,他们是如何从浩瀚的书海中,挑选出那些能映照出人性光辉与阴影的作品,又如何透过书中的人物,来表达他们对时代、对社会的观察。我特别期待,吴尔夫会如何“画像”那些书中的人物。是他们的性格特质,还是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选择?亦或是,他们身上所代表的某种精神特质?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思想的盛宴”,让我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更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的启示。
评分收到《书与画像—吴尔夫谈书说人》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带有一种独特的“老派”魅力。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谈论书籍和人物的书,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吴尔夫的文字,总有一种沉淀感,不追逐潮流,却能直击人心。书中的“画像”,我猜想,绝非简单的角色介绍,而是一种深度的挖掘和解读。他会如何捕捉人物的神韵,如何剖析他们命运的轨迹?又或者,他会借着这些人物,来谈论他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世界的观察?我个人对那些能引发深刻思考的作品情有独钟,而吴尔夫的著作,恰恰能满足我这种需求。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他对那些经典著作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文字的魅力,转化为对读者心灵的深刻触动。
评分我一直觉得,吴尔夫的书,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博学又风趣的长辈在聊天。他的学养深厚,但从不摆架子,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也非常有温度的方式,和你分享他的见解。这本《书与画像—吴尔夫谈书说人》,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很好奇,在他眼中,哪些书中的人物最值得被“画像”?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会从哪些角度切入,去剖析这些人物的性格、动机、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对他们的塑造?我特别期待看到他对于一些经典人物的解读,或许能颠覆我以往的认知,也或许能让我对一些熟悉的作品,产生全新的理解。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一个思想者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触动我的文字和人物。
评分初拿到《书与画像—吴尔夫谈书说人》这本书,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终于有本不是“教你如何成为更好的人”,也不是“某某名人的人生哲学”的书了!吴尔夫的文字,向来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他不疾不徐,但每一笔都落到实处。他谈书,绝不是简单地复述情节,也非空泛的赞美,而是能从字里行间挖掘出作者的用心,以及作品所触及的时代脉络和人性幽微之处。书中的“画像”二字,更是点睛之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很多时候就像是作者为我们留下的心灵肖像。吴尔夫会以怎样的笔触,描绘出这些人物的立体感?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还是那些难以启齿的阴影?我又会从中看到自己身上哪些熟悉的影子?这本我期望能带给我一种“智识上的愉悦”,而不是功利性的汲取,让我能够沉浸在他构建的文字世界里,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漫游。
评分这本《书与画像—吴尔夫谈书说人》,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文人气。吴尔夫这个名字,在台湾文学界也算响当当的,他涉猎广泛,无论是小说、散文、评论,总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阅读品味,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他这个人。透过他所选的书,以及他点评书中人物的视角,我们仿佛也在窥探吴尔夫内心深处的世界。是那些文字滋养了他,塑造了他,还是说,他选择的这些书,本身就蕴含着与他相似的精神特质?我很好奇,他究竟会从中挑选出哪些“画像”,又会如何解读这些“画像”背后的人物命运与时代印记?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关于书籍的讨论,更像是一场穿越文字的深度对话,一场关于文学、人生、以及知识分子精神的探索。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如同解剖学般精妙的分析,以及那份特有的、带点哲学思辨的温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