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当今最火、最in的英文新词,内容包罗万象,横跨经济、政治、国际、环保、艺术、文化、娱乐等领域,对喜欢追求新知、拓展国际视野、成为「地球村公民」的读者而言,这将是本不可或缺的宝典!想测验一下自己对英语世界的新词了解多少吗?想知道什么叫做 surgiholic、 botox party ,什么又是 Bushism、 Bollywood ,何谓 BRICs 及 glocalization 吗?看看这本《字典不能教你的》就可以不怕资讯落后别人啰。书中共包含80个新兴英文单字及一千多个重要的常用英文单字,都是现在美国最火红的风云新词。配合玟君老师幽默轻松的字源解释,及用法举例,让你对现代西方文化的了解及英文能力都有惊人的进步。
作者简介
黄玟君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学士、美国休士顿大学英语教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文化教育博士
现任: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应用外语系专任助理教授
EZ Talk 美语会话志总编辑、EZ Basic 基本美语志总编辑
经历:
公私立大学教师、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讲师、留学美语机构托福讲师
着作:
「用英文不用学英文—单字、听说、基础句型篇」(希代/高宝,93/07)
「用英文不用学英文—阅读、写作、进阶句型篇」(希代/高宝,93/11)
流行时尚篇
国际政治篇
大众文化篇
休闲娱乐篇
医疗保健篇
电脑科技
商业经济篇
社会现象篇
American Dialect Society(美国方言协会)每年都会在其年会上评选过去一年中,美国人谈论最多的字或词。今年(2005)刚出炉、热腾腾的 2004 Word of the Year(2004 年年度风云单字)便是 red state, blue state, purple state(红州、蓝州、紫州)。
根据美国方言协会的说法,这个词代表了美国的政治地图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map)。为什么呢?因为红色代表亲共和党的州,蓝色代表亲民主党的州,而紫色则代表共和党和民主党支持率旗鼓相当的州。这个词的获选,反映出美国 2004 年总统大选的全民狂热。无独有偶,台湾也在 2004 年来了一场「世纪大选」,「泛蓝」(pan-blue alliance)与「泛绿」(pan-green alliance)的壁垒分明,对应美国的红、蓝、紫,倒也显得缤纷灿烂、多采多姿!
事实上,美国方言学会自 1990 起便开始蒐集、公布年度最流行的单字,而从往年所选出来的「年度风云单字」,我们可以一探世界(尤其是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潮流。例如 1993、94、95、及 97、98、99 年的「年度风云单字」都与科技的进步有关:93 年为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资讯高速公路)、94 年为 cyber(网路;或与电脑及电子通讯相关的字汇)、95 年为 web(网路)、97 年为 millennium bug(千禧虫)、98 年为 e-(e- 开头的相关字,如 e-commerce 「电子商务」)、99 年为 Y2K。
到了 2000 年,因为当年适逢美国总统大选选票争议,所以该年的「年度风云单字」便成为 chad(「屑屑」;即打孔机从选票上打掉的小纸片)。2001 年美国遭逢 911 恐怖攻击,因此该年的「年度风云单字」便是 9-11;2002 年因为美国攻伊,因此「年度风云单字」为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大规模毁灭性武器)。2003 年的风云单字就比较有趣,是 metrosexual(「都会性别人」;指的是注重外表,经常将自己修饰得干净体面,对选择保养品、香水、或服饰有独特品味的都会男性),与流行文化有关,比较不会硬梆梆。没想到好景不长,到了 2004 年,风云单字又回到政治味浓厚的选举词汇!
我一直认为,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生命力和不断演变。传统的字典虽然是基础,但它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记录者,而真正的语言活力则体现在它日常的、鲜活的使用中。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英文的更新速度更是令人惊叹,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往往源于网络、流行文化或是某个特定社群的创新,这些都不是传统字典能及时收录的。当我看到《字典不能教你的——英文超新词》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它精准地触及了我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一直以来存在的痛点: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英文词汇变化,如何理解那些在书本上找不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无处不在的“超新词”。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解析这些新词的来源,它们的背后可能蕴含着怎样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及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怎样微妙的含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隐藏在语言表象下的深层信息,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精髓,不仅仅是学会几个新词,更能体会到语言的温度和力量。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学习英语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那些“活生生”的、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的词汇。特别是当我在网上冲浪,或者和一些英语母语的朋友交流时,总会感觉自己好像被隔绝在一个小小的信息孤岛里。那些层出不穷的网络俚语、梗,还有一些新出现的专业术语,就像一道道看不见的门槛。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在线词典和论坛,但信息碎片化太严重,而且往往更新不及时。当我看到《字典不能教你的——英文超新词》这本书时,我immediately感到眼前一亮。它似乎承诺要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最新英语世界的大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式,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捕捉和理解这些“活词汇”。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清晰的分类,比如按照词汇出现的领域(社交媒体、科技、流行文化等)来划分,这样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学习策略,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发现和运用这些新词,而不是被动地接收。毕竟,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太吸引人了——《字典不能教你的——英文超新词》。我一直觉得自己英语还算不错,词汇量也算充裕,但每次看美剧、读英文新闻,总会冒出一些似曾相识又说不出所以然的词汇,尤其是那些网络用语、流行语,更新速度之快简直让人应接不暇。感觉就像是,你刚刚掌握了几个潮词,转眼间它们就out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你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我常常在想,这些词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境下开始使用的?它们背后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字典虽然是基础,但它往往是滞后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语言的生命力。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野,去探索那些潜藏在日常对话、社交媒体、流行文化中的“活词汇”,了解它们诞生的背景、演变的轨迹,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含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词汇,更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词的用法、文化内涵,甚至是一些使用这些词的人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毕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这些“超新词”往往是时代变迁和社群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多少惊喜,填补我语言知识上的哪些盲区。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点小小的忐忑的。毕竟“超新词”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一股稍纵即逝的意味,我担心这本书的内容会过于晦涩,或者很快就会过时。但翻开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它并没有简单地堆砌词汇,而是将每个新词都置于一个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讲解。就像是在给我看一部部微型的英文短片,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词是如何被使用的,它们在对话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且,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挖掘这些词背后的文化现象,比如某个词是如何在某个热门社交媒体话题下爆火的,或者某个词是如何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角。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案例分析,它们就像是侦探小说里的线索,一点点地揭示了新词的来源和含义。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英文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一场充满趣味的探索。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沉浸在英文内容创作和翻译领域的工作者,我深知语言的“活”比“全”更重要。字典,就像一个详尽但有些慢半拍的地图,它告诉你曾经去过哪里,但对于正在崛起的新大陆,却常常无能为力。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指引我探索英文最新版图的书。《字典不能教你的——英文超新词》这个书名,简直就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渴望的不是简单的词汇列表,而是一个能够让我深入理解这些“新鲜血液”是如何注入到英文这棵大树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深入探究这些新词的“出生证明”,了解它们是在怎样的土壤中萌芽,又经过怎样的传播过程才被大众所熟知。同时,我也特别关注这些词的“家族史”,它们与其他词汇之间是否存在有趣的演变关系,或者是否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的出现。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研究”,比如某一个新词是如何从一个小众圈子走向主流,或者它如何被不同群体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和使用,那将极大地满足我的好奇心和专业需求。我期待的,是一个能让我不再因为追不上英文潮流而感到焦虑,反而能享受探索未知、拥抱变化的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