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炎荣先生的第九本书,离上一本恰五年。本书内分三辑,加上一个附录,收文共五十七篇。
第一辑:〈话说从前〉,是一篇记叙文的题目,是辑名也是书名。本辑收文十一篇,第一、二篇的内容皆是叙写中兴大学校长的种种,两个校长都是博士专家、都是由中央的部会首长下派。前者任了九年,到了依法必须退职时离校,建树之多,使兴大脱胎换骨;后者到任不到两年,即闹出辞职风波事件,虽延到三年挂冠,然其事之离奇怪诞,不足与外人道。当事者有幸与不幸,亦即学校与社会之有幸与不幸,重读不胜叹惋。〈考事忆往〉与〈奖事忆往〉,是追叙我几次参加检考、高考及家中成员公职考试就业情形。个人爱好涂鸦,经历了不少的征文竞逐,幸有收获,不次受奖,皆是许多辛劳努力始获的小小成果,得来不易,格外珍惜。
第二辑:〈读阅拾惙〉,也是其中一篇的题目,本辑收文十篇。它排位第七,述写郑振铎于一九三二年在北平出版他四大本六十四章的《插图中国文学史》。读该着一遍,文字洗鍊,行文婉丽,描绘生动,叙述评审,语汇广博,考证细密,感情真挚丰富,评?中肯客观,真是个大学问家。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我们仨》两书中都曾述及。二○○○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华人高行健,他以《一个人的圣经》及《灵山》二书获奖,其书读来感受颇深。
第三辑:〈生活素描〉,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收文二十九篇。开首的四篇:〈三崃行〉、〈梨山行〉、〈金门行〉、〈马祖行〉,一方面是游记,另方面则是作者重返故园旧址,时兴今昔沧桑之感。〈寸阴是竞〉、〈差用晚年〉、〈最好的礼物〉,文短情常,是作者个人的生活践履,亦颇可为年轻人的借镜。
第四辑:〈附录〉,计有〈虞美人〉、〈唐星焕彩,松柏回春〉等长短不同的七首词、诗与报导记述。写〈返乡〉、〈寻根之旅〉的李立璇、李易儒,是作者的孙女、孙儿,二月间农历春节,一同回大陆老家过年。本书〈生活素描〉一辑倒数二、三篇,亦是统属这方面的报导文字。 纵括来说,全书长短不一的行文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三十七篇是经报刊杂志披载过的。
作者简介
原名松荣,笔名木子、李夏。一九二一年农历四月十四日酉时生于原籍广东省信宜县北界镇北沖村。一九六九年政战学校召训班第六期毕业。
一九六八年通过考选部高等「教育行政」检定考试,同年应国家乙等「教育行政」特考及格。一九七二年乙等「税务行政」特考及格。
服务部队二十七年,以行伍士兵升至陆军中校。在国立中兴大学工作十八年,由临时员晋至简任级编审。
《话说从前》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对历史的看法彻底改观了!过去总觉得历史是属于少数专家学者的领域,离我普通人很远,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非常亲切,像是邻家大哥哥在跟你聊天一样,把那些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津津有味。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人物的刻画,不是那种板着脸孔的史书人物,而是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的普通人。比如书中对某个古代官员的描绘,他不仅写了他的政绩,还写了他私下里如何为了儿女的婚事操心,或者是在夜深人静时如何为国事而忧愁。这种细节的描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让我觉得他们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和我一样,活在世上,有自己的生活。而且,作者在讲故事的时候,经常会引用一些当时的诗词、俗语,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这些都像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也更有味道。我发现,通过这些细微之处,我竟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一些被忽略的情感。这本书不是那种看完就丢的快餐读物,而是会让你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久久回味,甚至还会主动去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想要了解更多。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次拿到《话说从前》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的历史读物良莠不齐。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立刻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他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院派学者,而是更像一位才华横溢的叙事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历史的长河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解读方式。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由此带来了什么影响”。他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从社会经济、文化思潮、甚至是个体命运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让读者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书中对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与碰撞的描绘,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作者展现了高度的客观性和包容性,避免了简单的二元对立和价值评判。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所述与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对照,从中获得启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充满思考。
评分翻开《话说从前》,我的脑海里瞬间涌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但不是那种刻板的教科书式呈现,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叙述。我一直觉得,历史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仿佛是一位魔术师,将那些沉睡在史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唤醒,赋予他们新的生命。我最欣赏的是,他并没有刻意去回避历史的残酷和复杂,反而以一种相对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呈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的真相。书中的一些篇章,尤其是在描绘社会变革和动荡时期,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力量,他能够捕捉到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那些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微小力量。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那些历史人物的选择,以及在特定环境下,我们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多变,有时激昂慷慨,有时又娓娓道来,但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真实感。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在描写一些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时,并没有简单地归结于几个关键人物的决策,而是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去剖析,让读者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与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促膝长谈,他用他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打开了历史的宝库,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话说从前》给我带来的震撼,是一种深层次的、对历史理解的重塑。我一直认为,历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启迪当下,而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精妙的叙事,将那些看似独立的事件串联起来,展现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一些重大历史转折点时的视角。他不会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个英雄人物或者偶然的事件,而是会深入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文化思潮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那些潜在的、影响深远的因素。书中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历史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展现了高度的包容性和客观性,避免了简单的标签化和价值评判。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对照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感受到历史的回声。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充满了思考。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有力量,但又不失细腻,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能够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描绘出宏大的历史场景,也能够捕捉到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
评分我必须说,《话说从前》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连续剧”!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我一直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成因和发展过程感到好奇,但传统的史书往往会把这些问题讲得过于学术化、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就不同了,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抽丝剥茧,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争议性历史事件的探讨,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定论,而是会呈现不同角度的观点,引导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开放式的叙事,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像是一个参与者,在和作者一起探索历史的真相。书中穿插的一些引人入胜的轶事和传说,更是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让我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阅读的乐趣。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发出惊叹,或者因为某个情节而感到悲伤、激动。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是很多历史书籍所不具备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鲜活生命力,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充满着变化和可能性。
评分我必须说,《话说从前》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读物之一!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不像是在写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像一位资深的旅行家,带着我穿越时空,去探访那些曾经辉煌或衰落的文明。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人物的刻画极其生动,不再是课本上扁平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鲜活个体。作者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他们的挣扎、他们的选择,以及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起伏。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因为某个角色的遭遇而感动,或者因为某个历史时刻的决策而感到惋惜。这种强烈的共情能力,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故事。而且,书中对社会风貌、生活习俗的描写也极其细致,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能够感受到那个社会的脉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描述,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触动,一种思维的启迪。
评分《话说从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原来可以这么“好玩”!我一直对历史抱着敬畏之心,但同时又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笔法非常独特,他不像是在写一本正襟危坐的历史书,更像是在讲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会。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往往能够反映出那个时代最真实的侧面。比如,书中对某个朝代市井生活的描写,从人们的衣着打扮,到街头巷尾的食物种类,再到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那一切。而且,作者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非常注重人物的情感刻画,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他们是如何挣扎、如何选择的。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觉得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因为某个角色的命运而感动,或者因为某个历史时刻而热血沸腾。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故事串联而成的。
评分这本《话说从前》真是让人一翻开就停不下来!我一向对历史故事颇感兴趣,但很多时候,那些厚重的史书读起来总是让人昏昏欲睡,不是枯燥的年代顺序,就是晦涩难懂的政治斗争。可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着我穿越时空,亲身经历那些鲜活的过往。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拘泥于宏大的叙事,而是善于从小人物、小事件入手,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细节,勾勒出那个时代的风貌。比如,书中对某个朝代市井生活的描绘,那些街头巷尾的叫卖声、食物的香气、人们的嬉笑怒骂,都仿佛近在眼前,让我这个生活在现代的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真实的生活气息。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他会适时地引入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思想观念,帮助读者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这种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解读,他们不再是课本上扁平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鲜活个体。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其中倾注的心血,他一定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考证,但又巧妙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一点都不显得突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话说从前》这本书,着实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我一向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苦于市面上充斥着大量过于学术化或过于通俗化的读物,很难找到一本既能保持历史的严谨性,又能兼顾阅读趣味性的佳作。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鲜活,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经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我特别赞赏书中对细节的刻画,那些对于人物服饰、饮食、居住环境以及社会风俗的细致描写,都仿佛真实地展现在眼前,让我身临其境。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能够巧妙地融入深刻的历史洞察。他不会简单地陈述史实,而是会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常常在阅读时,会被书中的某个情节深深吸引,然后陷入沉思,思考历史人物的抉择,以及这些抉择所带来的后果。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宏大的历史探索。
评分《话说从前》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宝藏”!我一向喜欢阅读一些带有思考性的书籍,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精妙的叙事,将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展现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脉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历史转折点时的视角。他不会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几个关键人物的决策,而是会深入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文化思潮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那些潜在的、影响深远的因素。书中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历史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展现了高度的包容性和客观性,避免了简单的标签化和价值评判。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对照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感受到历史的回声。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充满了思考。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有力量,但又不失细腻,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