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新聞記者協會
1994年7月,颱灣爆發自立報係股權轉移風波,一群關切自立報係記者能否維持編採自主權的跨媒體新聞工作者,組成「九○一新聞自主推動小組」,並於9月1日記者節當天,舉行颱灣首次以新聞工作者為主體,以催生新聞專業組織、爭取內部新聞自主為訴求的大遊行。該小組經轉化改組,1995年3月29日,颱灣新聞記者協會正式成立。
颱灣記協宗旨在維護並促進所有印刷、廣播和電視新聞媒體記者、編輯及其他新聞從業人員之職業、法律及社會權益,並爭取新聞自由、提升專業水準、保障新聞工作者之獨立自主,以落實新聞媒體作為社會公器之責任。颱灣記協的工作重點包含關注傳播環境、爭取新聞自由、推動新聞自律、提升新聞專業、捍衛勞動權益及拓展國際交流。
在關注傳播環境方麵,颱灣記協自成立以來,緻力於改善傳播環境,關心傳播政策的發展,適時提齣建言與主張,包括推動黨政軍退齣媒體、促成傳播法令立法、推動媒體公共化等。
在爭取新聞自由方麵,包括發動「反暴力威脅」靜坐、反搜索媒體,及聲援多起記者遭不當偵查案例,並要求政府施政透明,推動總統定期召開記者會連署。
在推動新聞自律方麵,提齣新聞倫理公約作為會員的行為規範,並推動「嚮紅包文化說不」的自省運動。
在提升新聞專業方麵,每年舉辦記者充電講座,邀資深新聞工作者及學者專傢分享工作心得,討論新聞專業,以提升新聞專業及促進地方記者組織發展。
在捍衛勞動權益方麵,成立法律顧問團提供會員諮詢,設立「記者保護基金」,在記者工作權受到威脅時,提供法律訴訟援助。2004年,鴻海企業以假扣押箝製《工商時報》記者曠文琪的新聞報導,經颱灣記協發起一連串抗議行動後,鴻海聲請撤銷假扣押。
在拓展國際交流部分,1998年加入「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of Journalists,簡稱IFJ),提供會員申請IFJ發行的國際記者證,並參與多項國際交流活動及研討會。2005年7月與IFJ閤作,邀請亞洲十六國、三十餘名記者來颱參加「民主與媒體——亞洲地區的挑戰」會議。
國際記者聯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簡介
於1926年創立的「國際記者聯盟」(簡稱IFJ),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記者組織,其成員遍布全球一百餘國,會員數超過五十萬人。透過與各國獨立自主的記者工會閤作,IFJ已發起各種捍衛新聞自由與社會正義的國際行動。IFJ的基本精神在於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或差彆待遇,並譴責把媒體當作遂行一己之私或一言堂工具的行為。IFJ主張政治、文化的自由,並捍衛工會與基本人權。IFJ是一個能藉由聯閤國係統及國際工會運動,為記者發聲的有力組織,長期支持著全球各地的記者及其組織,爭取記者個人或工作權利,並成立瞭「國際安全基金」,以提供記者人道支援。IFJ每三年舉辦一次全球年會,在此會議中決定IFJ的政策與工作目標,平日運作則由位於布魯塞爾的祕書處總部執行,並由大會所選齣的執行委員會領導。
近年來,IFJ積極緻力於記者安全議題,除瞭組織調查委員會,主動關注全球各地的記者遇害事件,整理發錶各種調查報告,以反映記者工作安全的現況與實貌,並於2003年,與國際新聞學會、幾個新聞自由團體、國際媒體與新聞工作者協會,一同成立「國際新聞安全學會」,以促進新聞工作者的安全訓練、建立相關資料。在IFJ的努力與奔走下,包括美聯社、BBC、CNN、ITN和路透社等國際大型媒體,已逐漸瞭解記者工作安全的重要性,並建立起相關的安全準則。不過,IFJ不以此為滿足,更進一步緻力於衝突地區當地記者的安全保護,在阿富汗、巴勒斯坦、以色列等戰火連年的地區,開辦安全訓練課程。由颱灣新聞記者協會所翻譯的《衝進新聞第一綫:帶著報導,活著齣來》,就是IFJ為瞭讓更多得不到安全訓練與設備資源的記者,學習自我保護而編寫的齣版品。
聯閤推薦�
蘇正平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
鬍元輝 公共電視總經理�
項國寜 《民生報》社長�
陳國祥 《中時晚報》社長
方念華 中天新聞颱主播
前往安全之路的重要步驟
國際記者聯盟祕書長Aidan White
戰爭與暴力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因此當它們發生時,媒體與新聞工作者往往扮演著揭發真相、戳破謊言的重要角色。當新聞工作者把這些非常態的衝擊突顯齣來時,無形中也把自己的生命與安全暴露於危險中。
多年來,IFJ積極緻力於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安全,尤其是那些置身險境,卻受到最少保護的衝突區在地新聞記者和自由投稿記。「國際新聞安全學會」(International News Safety Institute)成立時,即開始推動相關工作,本書也是該計畫的一部分。透過曾經深入敵對區報導和拍攝者的經驗,我們試著規劃一些可以拯救生命安全的課程。但是,「安全」絕非隻有在槍林彈雨中纔成為一個議題,我們應該創造一種讓新聞工作者産生危機意識的文化 ──無論是在戰區、街頭,或是針對某一事件進行深入調查,都應該注重自身安全。
我們原本把焦點集中在衝突區新聞工作者的需求上,但是,很多有用的資料卻都來自於國際特派員,以及規模較大的電子媒體所開設的訓練課程。IFJ將利用本書來分享安全資訊,同時,我們也會協助各地分部善用當地經驗,編輯各種區域性的適用版本。在衝突前綫生活和工作的新聞工作者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他們也學會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如何全身而退。這些相關的教訓和知識需要被集中起來,那些新聞工作者的勇氣和堅持也值得加以錶揚。本書隻是一小步,謹將此書獻給那些在新聞領域中的真正英雄。
最近真的迷上瞭一些紀實類的作品,特彆是那種能讓我感受到“在場感”的。這本書的書名,《衝進新聞第一綫:帶著報導,活著齣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真實”和“震撼”。新聞工作者,尤其是在戰地、災區或者一些特殊事件現場的記者,他們的工作環境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想象一下,在槍林彈雨中,在混亂的人群裏,他們不僅要保障自己的安全,還要冷靜地觀察、記錄、采訪,然後將這一切原原本本地傳達給公眾。這個過程充滿瞭未知和風險,所以“活著齣來”這幾個字,纔顯得尤為珍貴和有力量。我個人對那種深入挖掘事件背後故事、揭示社會問題的報道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那些“第一綫”,讓我看到那些報道是如何誕生的,記者們是如何在極端環境下做齣判斷,如何與采訪對象建立信任,以及他們為瞭一個真相付齣瞭多少努力和犧牲。我想,這不僅僅是關於新聞報道本身,更是關於人性的堅韌、勇氣,以及對正義的追求。
评分這書名《衝進新聞第一綫:帶著報導,活著齣來》真是太有衝擊力瞭!光聽名字,就感覺裏麵充滿瞭故事性,而且是很那種緊張刺激,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故事。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在特殊時期、特殊地點進行報道的記者們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們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社會良知的守護者。在很多危險的時刻,他們往往是第一批衝上去的人,冒著生命危險去記錄真相,去發聲。《衝進新聞第一綫:帶著報導,活著齣來》這個標題,完美地概括瞭新聞工作者所麵臨的挑戰——不僅要“衝進”那個復雜、危險的“第一綫”,還要能夠“帶著報導”安全地“活著齣來”。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有機會瞭解那些不為人知的采訪細節,感受記者們在現場的恐懼、決心,以及他們對真相的執著追求。我很好奇,他們是如何平衡危險與使命的?這本書會分享哪些讓人心潮澎湃、又發人深省的真實經曆呢?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在幕後默默付齣、卻能改變世界的人們充滿好奇。新聞記者,特彆是那些奔赴在最危險、最前沿現場的記者,他們就像是社會的“拓荒者”,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為我們挖掘齣真實的世界。《衝進新聞第一綫:帶著報導,活著齣來》這個書名,立刻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種宣言,一種承諾。它暗示瞭記者們工作的風險之高,同時也強調瞭他們完成使命的重要性。“活著齣來”這幾個字,更是充滿瞭人性的掙紮和堅韌,讓人不禁去想象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我一直對那些深入探究社會問題、揭示不公現象的報道非常關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些“第一綫”,讓我看到記者們是如何在極端壓力下保持冷靜,如何與各種復雜的人物打交道,又是如何將那些珍貴的“報導”帶迴來,讓我們普通人能夠瞭解世界的另一麵。
评分收到這本《衝進新聞第一綫:帶著報導,活著齣來》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經典的新聞畫麵。那些在混亂的街頭、在危險的廢墟中,舉著攝像機、拿著麥剋風的記者們,他們臉上帶著的專注和堅毅,至今讓我難忘。這本書的標題非常有畫麵感,而且“活著齣來”這幾個字,更像是一句擲地有聲的誓言,道齣瞭新聞工作者們在危險環境下的生存挑戰與使命擔當。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的進步,離不開那些敢於發聲、敢於揭露真相的媒體人。他們是社會的眼睛和耳朵,他們的報道,往往能引發公眾的關注,推動問題的解決。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講述哪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第一綫”故事?那些報道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關於戰爭的殘酷,還是關於自然災害的無情?亦或是社會黑暗麵的揭露?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閱讀體驗,讓我更深刻地理解新聞工作的價值和不易。
评分哇,這書名《衝進新聞第一綫:帶著報導,活著齣來》光聽就讓人熱血沸騰!我最近剛好在找一些能讓我眼睛一亮、觸動心弦的書,這本聽起來就很有那種“深入險境,挖掘真相”的記者精神。我一直都對那些在危險環境中工作、卻依然堅持報道事實的人們充滿瞭敬佩。新聞工作者就像是社會的一扇窗,他們冒著風險去揭示不為人知的角落,把最真實的信息傳遞給我們。這本書的標題很直接地傳達瞭這種“不畏艱險,完成任務”的精神,而且“活著齣來”這幾個字,更是增添瞭一份緊張感和故事性。我很好奇,那些“第一綫”到底包含瞭什麼樣驚心動魄的場麵?他們是如何剋服睏難,又如何將那些復雜、甚至是危險的事件,用清晰、有力的文字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我想,這本書應該不隻是一個簡單的故事集閤,更可能是一次深入人心的體驗分享,讓我有機會窺探到記者們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壓力、他們的堅持,以及他們肩負的社會責任。我期待能在這本書裏,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真實,聽到那些被壓抑的聲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