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鼎一生积极任事的态度,
正是专业人士能够不断学习、即知即行、
锲而不舍、勇于突破现状的工作典范!
李国鼎是台湾经济奇蹟的推手与领航者,有「台湾财经建筑师」的称誉。他历任重要财经首长,参与台湾的重大财经决策,提出许多开创性的前瞻观点,包括十九点财经改革措施、奖励投资条例、出口导向政策等,建立了具体而微的台湾经验。
李国鼎具有高度严谨的历史意识,妥善保存许多史料,而且博闻强记、深思熟虑,实为阐述台湾经济发展历程的不二人选。他于1996年开始与历史学者合作此项财经经历口述访问计画,历经五十余次访谈,并花费三年时间亲自校阅访问稿,甚至连2001年5月20日病倒的那天早晨仍然埋首于文稿中,使得这项前后费时七年的记录成果更显珍贵。
本书谈到台湾财经决策的制定、思考与转型之因应对策,以及培育人才的重要性、整顿国营事业与金融改革之道等,不仅重现台湾经济奇蹟年代的决策过程,也绝对是现今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借镜。
此外,书中附加大量的注释,详细解读访谈内容的历史背景,并附列360位相关人物之简历,呈现台湾财经发展史的人、事脉络,亦为本书最重要的特色。
随书附赠「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制作的「竞走财经版图——李国鼎传」82分钟DVD纪录光碟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以一种非常“学术”但又不失“故事性”的方式,剖析了台湾财经决策的“前世今生”。它并非以宏大的叙事开篇,而是直接切入具体的经济议题,并通过李国鼎先生的视角,展现了这些议题背后复杂的决策逻辑和深远的战略考量。我被书中对于“产业政策”的详细阐述所吸引,例如,如何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以及如何通过关税、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来引导产业发展。李国鼎先生在其中的作用,更像是那个在十字路口指引方向的航海家,他需要准确判断风向、水流,并根据船只的状况做出最有利的航行选择。书中关于“金融体系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章节,也让我看到了台湾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和突破。虽然书中没有描绘李国鼎先生个人的日常琐事,但通过他对这些重大经济议题的深入剖析,我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决策者所具备的深厚的理论功底、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坚定的改革决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记录了一段历史,更提供了一种思考经济发展问题的“工具箱”。
评分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更侧重于人物传记的叙述,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本“台湾经济发展史的幕后揭秘”。书中对于李国鼎先生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的着墨非常少,它主要聚焦于他在台湾财经决策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做的贡献。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我得以一窥台湾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关键性抉择。例如,书中详细探讨了“土地改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推进过程。李国鼎先生在其中是如何平衡国内政治力量、争取民众支持,同时又要应对国际经济压力,这些都通过书中精细的叙述得以呈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产业升级”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提出一个方向,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技术瓶颈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来推动其发展。书中关于“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内容,也让我看到了台湾经济的另一种活力来源。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李国鼎先生的个人生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份对台湾经济发展事业的执着和奉献,以及他对政策的深邃思考,无疑勾勒出了一位令人敬佩的经济舵手形象。这本书让我理解到,经济决策的制定,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本关于“台湾经济崛起密码”的深度解读,而李国鼎先生就是那个最接近解码器的人。书中并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也没有冗长的个人回忆,它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呈现了台湾财经决策的制定过程和背后的思考。我被书中关于“发展战略的演变”的论述所深深吸引,从早期的农业发展,到加工出口业的兴盛,再到高科技产业的崛起,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李国鼎先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他不仅要考虑地基的稳固,还要设计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建筑风格,并确保其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书中关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研发投入的增加”的讨论,让我看到了台湾经济从“加工制造”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深层原因。虽然书中没有涉及李国鼎先生的个人生活细节,但通过他对这些重大经济议题的深入探讨,我能够感受到他对台湾经济发展事业的深切关怀和不懈追求。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经济体的成功,离不开清晰的战略规划、果断的决策执行以及持续的政策创新。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政治经济学实践课”,通过李国鼎先生的视角,去理解台湾在特定历史时期是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它不是那种轻松的读物,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和历史学基础,才能真正领略其精髓。书中关于“新台币贬值与出口竞争力”的章节,就涉及了相当复杂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以及不同政策选择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李国鼎先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协调各方利益、权衡利弊,最终拍板定夺的关键人物。我注意到书中反复强调“以出口为导向”这一战略,但它并不是一个僵化的口号,而是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台湾自身条件,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例如,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以及对高科技产业的早期扶持政策,这些都体现了决策者的高瞻远瞩。书中的讨论甚至触及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等敏感话题,以及台湾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有利的经济地位。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李国鼎先生个人的经历,但通过他对这些重大经济议题的阐述,我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决策者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责任。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发展”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数据和图表的堆砌,更是充满博弈、智慧和决断的复杂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做《李国鼎:我的台湾经验:李国鼎谈台湾财经决策的制定与思考》,但我读完之后,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台湾经济奇迹”的深度解析,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案例研究”。书中并未直接呈现李国鼎先生个人的生活细节或者私密情感,它所聚焦的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以及在这个叙事中,一位关键人物如何以其智慧、远见和务实的作风,引领台湾走过一条充满挑战却又辉煌的经济发展之路。我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台湾,资源匮乏、地缘政治复杂,发展经济绝非易事。李国鼎先生作为核心决策者之一,他所面临的压力、权衡以及最终的决策过程,书中通过大量历史文献、访谈资料以及经济数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这一战略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提出、实施并不断调整的,以及它对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升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外,书中对“加工出口区”的设立、科技产业的培育等具体政策的分析,也让我对台湾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更立体、更具象的认识。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描绘李国鼎先生个人的生活片段,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对政策制定的严谨态度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却无声地勾勒出一位杰出经济学家的形象。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腾飞,绝非偶然,而是无数智慧、汗水和深思熟虑的集体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