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角因为爸爸失业,进入纺织厂劳工的世界,加入抗争事件,目睹参与抗争的人从封闭而自我的狭隘天地,学习开放自己,相互学习信赖;从零散的个人结合成集体的力量,对抗庞大的团体。在过程中对人生有所体悟。阅读本书能让孩子接触劳动市场及职场,得到影响一生的重要经验,成功的跨出社会学习的第一步。
爸爸失业了14
工厂变战场22
爸爸上电视30
学校惹风暴40
一通恐吓电话 54
爸爸被打了66
爸爸变被告76
老板有话要说 84
来自台东的馒头姐姐92
爸爸上法院102
淑娟阿姨的心酸112
一只手臂三十五万 122
有人偷偷落跑 126
帮老板庆祝一番138
老板头上冒烟 144
劳工剧场开锣 150
第一次走上街头160
睡马路吃大锅饭168
虾米不敌鲸鱼 176
人生宝贵的一课184
附录 190
作者序
劳动者的心声 马筱凤
童年印象中,在金门的一栋灰暗破旧的古厝里,堆满了一落落粗糙的马粪纸。在客厅与厨房的走道间,摆着一张小小的工作台。每一个节庆前的假日,我总是坐在台前,用一把小刷子,沾上黑煳煳的热海菜,在马粪纸上来回刷着,把金箔和银箔煳贴上去,将它变成在庙口贩卖的纸钱。长时间重复这样单调而乏味的动作,为的只是赚几块钱帮忙家计,那年我才十一岁。
后来从金门移居到台湾,落脚在桃园县杨梅镇埔心,埔心附近有幼狮工业区、中坜工业区、内坜工业区和山仔后工业区。我国高中时期的寒暑假,就穿梭在这些地方,寻找临时工作。我曾经在电子工厂插零件,在香喷喷的零食工厂打包,在臭气薰天的塑胶厂做雨衣雨鞋,在老鼠满地跑的面包店打杂。我在街头发过传单、做过洗衣店收货员,也摆过地摊。
最让人害怕的是工厂的生产线,它像一条流动的河,催促着站在线边的手,一天八个小时不停的动着。工厂的同事形形色色,有的人手脚俐落,有的人一直出错。在狭窄而固定的空间,工人是没法思考的机械,被迫配合不断流动的生产线,时间漫长得像是坏掉的钟摆。我总是不耐烦不时的盯着时钟,内心嘀咕:「下班的时间怎么还没到。」
三十年前的台湾是轻工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所有的穷人都把握机会,过着「家庭即工厂」的日子。母亲白天在工厂忙碌的工作,下班以后还要做零碎的家庭代工,装置圣诞灯泡、钩织毛线帽、装配小电子零件、整治塑胶花束和缝制球鞋套等等。这些工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赶时间出货」。因此,家中的大大小小都必须在课余闲暇帮忙,谁也逃不掉。
大学毕业后几年,我投入社会,在人人羡慕的报社上班,成天忙碌的工作,以为只要努力,从此就将衣食无虞。没想到报社突然宣布停刊,老板还想赖掉资遣费。在忍无可忍之下,一向平凡温顺的我,居然也和同事一起走上街头抗议,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的震撼教育。
虽然这次抗议并没有为我赢回工作,但是却让我看见资方利益本位、无情无义的面孔,看见社会上弱肉强食的黑暗面。我沉睡的劳工意识突然觉醒,开始重新听见社会低层弱势无奈呻吟的声音。
于是,我开始参加社会运动。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与《新光士林纺织厂劳工生命故事及抗争实录》一书的编辑工作,实地採访了当时参与抗争的女工、原住民建教学生、工会干部等等,在他们的生命故事中,我看到劳工单纯真挚的情感,善良而质朴的本性,也见识到他们集体追求社会正义的勇气。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充满了热情和友善。尤其是面对生活的巨变,他们迸发了强烈的生命力,为台湾劳动者写下十分精采的一页。于是我以这个事件为发想灵感,写成了这本书。
许多父母师长或许会质疑,孩子能够了解这些复杂的世界吗?相信我,他们了解,而且了解得比你我的想像都深入。
蛮荒时期集体猎杀动物,文明之初集体建造房舍,集体收割农作,甚至集合大家之力,对抗不义的统治者,这些就是社会运动的开端。现在的社会比蛮荒时期更残酷,有些富有的商人竭尽所能的压榨劳工,为自己累积亿万财富,然后狡诈的开脱,不愿意施舍毫厘,照顾劳工的晚年。于是许多社会运动应运而生,来自各行各业的志工投入社会运动,为的只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目的──让社会更公平正义。
书中默默付出的劳工,面对生活上的剧变,如何迎向这一个艰鉅的挑战,最后得到怎样的成长,小朋友从此能多方面思考,听见社会上不同的声音──如果你经常看新闻,一定知道这种抗争故事在国内外许许多多的角落,不时在上演着。极可能有一天,它会来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孩子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可能成为书中的主角。我相信孩子读了这本《爸爸失业了》,都能感受到故事的震撼,能够对这个多元的社会有更宽阔的认识和理解。
感谢在工会运动中帮助我的许多朋友,尤其是前辈郑村棋、夏林清、吴永毅、王芳萍等等,还有广大的女工、劳工朋友,当然还有帮我看稿,给予意见的明聪和女儿。更要感谢工运朋友王福钧为我配图,小兵出版社编辑群一字一句的细心推敲校正,才能让台湾第一本为孩子写作的社会运动书籍诞生。
推荐序
社会学习的第一步 社运人士郑村棋
每个人都期盼恋爱浪漫甜蜜,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但是谈恋爱常有失恋的经验,结婚后又可能面临意见不合,甚至离婚,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雇佣关系其实也和恋爱婚姻关系相似,难免发生冲突对峙,甚至破裂,不可能永远幸福美好,然而社会上至今却没有任何教导失业的人如何面对挫折,再站起来的课程。
为人父母生儿育女,努力工作,让孩子上学求知,但是在职场上的辛酸,他们通常自己默默吞下,对子女绝口不提。老师在学校教育子弟,劳心又劳力,但是他们只和孩子谈功课,努力解决孩子的身心问题,绝对不会对孩子抱怨自身的工作有多辛苦,劳动环境有多么差。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看不见父母师长的工作压力,因而丝毫不知体恤他们的辛劳。
孩子们小时不知人间疾苦,更不会想到他们离开学校以后也将投身劳动市场和职场长达三四十年。试问,如果孩子在步入职场以前,都不曾接触或讨论过有关「劳工权益」的问题,将来遇到挫折时会多么震惊与挫折,这是我们国民教育的一大缺憾。
这一本《爸爸失业了》是每一个「吃薪水」家庭子女必须阅读的好书。因为在台湾出版市场对于本土劳动世界的描写并不多,写给孩子看的失业抗争议题的书更是绝无仅有,因此这本书的出版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真实的抗争事件通常都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挣扎,甚至是复杂的生命学习历程。参与抗争的人从封闭而自我的狭隘天地,如何学习开放自己,相互信赖,从零散的个人结合成集体的力量,对抗一个庞大的团体,这是一场双方为了维护各自权益,进行的力量角逐的消长过程,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经验。
本书的故事以孩子的眼光切入,因为爸爸的失业,进入纺织厂劳工的世界,一步步接受真实世界发生的事,从中得到了宝贵的学习。因此,我要唿吁师长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力,将他们层层保护,拒绝让他们进入真实的世界。相信我,提早让孩子接触劳动市场及职场,是让孩子将来更了解、更成功的跨出社会学习的第一步。
这个故事的蓝本是一场真实的抗争过程,作者是许多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和当事人,因此能用深入浅出的言语,曲折动人的情节,吸引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野和领域,这本书不仅适合学生阅读学习,更值得家长和师长一起参与研讨,期望孩子能对抗争的事情有更深层的了解与思考,因而对我们未来的社会和谐,有更大的帮助。
街头的真实教育 夏林清辅仁大学心理系系主任
上半个世纪,台湾经济奇蹟中的工人家庭像是拼装车,零件拼凑没关系,但所有现代化的配件(房子、车子、电气化、子女教育……)都得要有。劳工父女驾驶超载拼装车,顾不得半途解体的危险,日夜奔忙!台湾就因而撑出了「现代化」的脸面。
爸爸的脾气、妈妈的眼泪是每一个委屈小孩的记忆,《爸爸失业了》给了读者一个真实关厂事件的复杂视野,在这样的视野里,爸爸的脾气、妈妈的眼泪与孩子的委屈都在故事情节的变化中往前发展。「愤怒、恐惧与指责」等容易被标定为负向的情绪常苦恼着一个家庭,然而允许这些并不轻盈的情感在家人关系中流露与通过,正是家人相互看见与了解彼此的途径,人与人关系中包容接纳的厚度也才长得出来!在这本书中,关厂抗争的生活苦痛与工人斗阵相挺的情义关系,正与小丽的家庭互通声息地滋养出了这样的厚度!
小丽不仅有幸和爸爸一起走过爸爸生命中的难关,也发生了一段珍贵的学习之旅!希望有缘读此书的父女与老师们,也都能欣赏孩童在社会真实的复杂性中是可以进行学习的莫大潜能!生活处处有学习,街头抗争现场当然是一个开放的教室!
这本书,我读了之后,感觉有点像在看一部写实的电影。它没有那种夸张的情节,也没有那种煽情的台词,而是用一种平淡的语气,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作者的文笔很简洁,但却很有力量。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失业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书里爸爸失业后,整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妈妈不得不出去工作,孩子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难。我觉得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它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人们依然可以保持善良和乐观。它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艰难,也要相信爱和希望。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和家人的关系。我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决定以后多花时间陪伴他们,多关心他们的生活。
评分读完这本《爸爸失业了》,心里头五味杂陈的。说实话,一开始看到书名,以为会是那种充满鸡汤、励志到不行的故事,结果完全不是!它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家庭因为爸爸失业而产生的各种变化,但不是那种戏剧化的冲突,而是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地渗透进你的心里。作者的笔触很生活化,就像在听邻居阿姨讲故事一样,那种真实感让人觉得特别亲切。书里爸爸的挣扎,妈妈的焦虑,还有孩子懵懂的担忧,都写得特别到位。最让我感动的是,它没有刻意去美化失业这件事,而是坦诚地展现了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心理落差,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但同时,它也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难的力量。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会面临职场上的挑战,这本书能让你在看到别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反思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它不是教你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让你明白,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保持希望,相信家人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看完之后,我忍不住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了个电话,想跟他们说说话,表达我的关心。
评分说真的,读完《爸爸失业了》之后,我有点想哭。不是那种嚎啕大哭,而是一种心里默默地难过。这本书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觉得好像在看自己的家庭故事一样。我小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爸爸也曾经失业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家里经济很拮据,妈妈为了维持生计,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工作。那时候的我,还小,不太懂事情的严重性,只知道爸爸妈妈总是很辛苦。现在长大了,回想起那段经历,才明白他们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这本书让我重新回忆起了那段时光,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作者的描写很细腻,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你可以感受到爸爸的自责和无助,妈妈的坚强和隐忍,还有孩子的懵懂和不安。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大家在看到别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生活。它告诉我们,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家人是多么的珍贵。
评分这本书啊,真的是一本很“会”写东西的书。我平常不太爱看这种家庭题材的,觉得有点太琐碎,容易让人觉得沉闷。但《爸爸失业了》不一样,它用一种很特别的视角,把一个普通家庭的困境写得很有意思。作者不是直接告诉你“失业很可怕”,而是通过一个个小细节、一个个场景的描写,让你自己去感受那种压抑和不安。比如,书里爸爸失业后,每天在家发呆,看着电视里的美食节目,却什么也吃不下去;妈妈为了省钱,开始精打细算每一笔开销,甚至连买水果都变得很奢侈;孩子则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敢跟同学炫耀自己的新玩具。这些细节,都让人觉得特别真实,好像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一样。而且,作者的文笔很幽默,即使在描写悲伤的情节时,也能让人会心一笑。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没有把失业这件事过度渲染成一场灾难,而是把它看作是生活中的一个挑战,一个需要全家人一起面对的考验。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保持乐观,相信明天会更好。
评分《爸爸失业了》这本书,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看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家庭题材的书不太感兴趣,觉得有点老套。但看完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写得非常棒,它没有那种俗套的情节,也没有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用一种很真实、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因为爸爸失业而产生的各种变化。作者的文笔很流畅,读起来很舒服。他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到位,你可以感受到爸爸的失落和焦虑,妈妈的担忧和无奈,还有孩子的困惑和不安。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很多人都会面临职场上的挑战,这本书能让你在看到别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生活。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保持乐观,相信家人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