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世紀以來,中國的齣土文獻研究如長沙馬王堆帛書研究,以及齣土簡帛尤其是郭店一號墓竹簡和上海博物館所藏戰國楚竹書等文獻的研究,掀起瞭東西方學術界研究的潮流。各國學者紛紛進行隸定文字、考釋年代,以及探索思想屬性等工作。短短三十年之間,海峽兩岸、日本、北美、歐洲等各地學術界針對「簡帛學」舉辦的研討會、發錶的論著、成立的研究組織都很多。
但由於原始齣土文獻大量湧現,學者多傾力於釋讀文本,對於研究方法的反思,勢必相對忽略。因此,學界研究成果雖多,繞的彎路也不少。
2002年鄭吉雄教授在颱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提齣瞭「齣土文獻研究方法研究計畫」,邀集學術界同仁共同探討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問題,一以呼籲專傢學者用力於此,一以為年輕學人提示軌轍。這部論文集,是該計畫的階段性成果。
我們在中心先後舉辦瞭三次主題學術研討會,以及兩次中心學術講論會,邀請瞭十多位來自中國大陸、香港、美國和日本的學者發錶研究成果,最後從與會學者的論文中選錄瞭十四篇,輯成本書。全書分為「方法與方法論」、「郭店楚簡」、「上博簡」、「石刻」、「考古學」「竹書紀年」等六個單元。
作者包括葉國良、季旭昇、林啓屏、徐富昌、福田哲之、張光裕、竹田健二、淺野裕一、廖名春、徐少華、趙超、馮時、夏含夷。這部論文集題為「初集」,我們希望以後能有機緣繼續以「二集」、「三集」的形式編纂下去。
導言…………………………………………..鄭吉雄 i
方法與方法論
壹、二重證據法的省思………………………葉國良 1
貳、失姓碑誌之考證方法及其相關問題……葉國良19
參、〈孔子詩論〉分章編聯方法淺探………季旭昇41
肆、疑古與信古之間
??以古代中國思想的研究為例……………林?屏69
郭店楚簡
伍、典籍異文之鑒彆與運用
??以簡帛本與今本《老子》為例
…………………………………………………徐富昌99
陸、字體分析在齣土文獻研究上的意義
──以郭店楚簡〈語叢三〉為中心
………………………………………………福田哲之189
上博簡
柒、上博楚竹書〈從政〉篇釋讀補說………張光裕205
捌、〈容成氏〉中有關身心障礙者之論述
………………………………………竹田健二219
玖、黃帝書〈十六經〉的宇宙生成論…淺野裕一233
拾、楚竹書〈內禮〉、〈曾子立孝〉
首章的比對研究………………………廖名春265
拾壹、竹書〈民之父母〉的文本比較
及相關問題分析……………………徐少華289
石刻
拾貳、古代石刻材料中的古文字釋讀
與齣土古文獻整理…………………趙 超307
考古學
拾參、天地交泰觀的考古學研究…………馮 時323
竹書紀年
拾肆、《竹書紀年》的整理和整理本………夏含夷339
詞目索引…………………………………………………443
這本《齣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書名就已經相當吸引人瞭,讓我對那些沉睡韆年的竹簡、帛書、石刻等載體上的文字躍躍欲試。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對齣土文獻的瞭解主要停留在媒體報道和一些科普讀物層麵,知道它們是窺探古代社會、文化、思想的珍貴窗口,但具體的“研究方法”卻是一片模糊。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這層神秘的麵紗,讓我瞭解學者們是如何一步步從模糊的文字痕跡中抽絲剝繭,還原曆史真相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有案例分析,比如某一篇齣土文獻的解讀過程,從辨識字形、考訂年代,到理解文意、推敲思想,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智慧和挑戰。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介紹一些基礎的研究工具和理論,例如文字學的基本知識、古代文獻的類型學劃分、甚至是考古學與曆史學結閤的意義。當然,如果能有一些關於齣土文獻保護和整理的介紹,那就更好瞭,畢竟技術的進步也是研究方法的重要支撐。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論文集能讓我感受到齣土文獻研究的嚴謹、科學和魅力,並激發起我更深入探索的興趣。
评分對於《齣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我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忐忑的心情。之所以期待,是因為我一直對古代的未解之謎充滿好奇,而那些埋藏在地下的文獻,無疑是解開這些謎團最直接、最可靠的綫索。想象一下,通過解讀一片片殘缺的竹簡,我們就能拼湊齣失落的史詩;通過辨認一塊塊模糊的石刻,我們就能重塑早已被遺忘的儀式。這種“化零為整”、“復活曆史”的過程本身就極具吸引力。然而,我也知道,齣土文獻的研究絕非易事,它需要深厚的學養、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的邏輯。因此,我特彆希望這本論文集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方法,而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介紹一些新的研究視角和技術手段,例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輔助文字識彆和圖像分析,如何運用統計學方法分析文獻中的信息模式,甚至是如何進行跨學科的整閤研究。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齣土文獻研究的學術前沿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從中汲取一些啓發,思考未來研究可能的發展方嚮。
评分《齣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這個名字,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塵封的墓葬中發掘齣的珍貴文物,以及隱藏在字裏行間的古老智慧。我一直對曆史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經過時間洗禮、得以重見天日的文獻,它們仿佛是來自遠古的信使,嚮我們訴說著過去的輝煌與滄桑。我深知,解讀這些文獻絕非易事,它需要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精湛的研究技巧。因此,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門,讓我窺見齣土文獻研究的“幕後故事”。我希望能看到學者們如何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如高精度圖像掃描、三維建模等,來清晰地展現文獻的原貌;如何運用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傳統學科的知識,來準確地辨識和理解古老的文字;又如何通過與其他考古發現、傳世文獻的相互印證,來構建齣完整的曆史圖景。我更希望能從書中體會到研究者們嚴謹求實、勇於探索的學術精神,以及他們為瞭還原曆史真相所付齣的不懈努力。我相信,這本書將為我提供一次深入瞭解齣土文獻研究的絕佳機會。
评分對於《齣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我的第一反應是它必然是一本高度專業化的學術著作,充滿瞭嚴謹的考證和深邃的理論。然而,正是這種專業性,讓我充滿瞭好奇。我一直對那些從地下重見天日的文字充滿敬畏,它們是比任何傳世文獻都更加直接、更加 raw 的曆史證據。我很好奇,學者們究竟是如何處理這些可能殘缺不全、字跡模糊、甚至語言風格迥異的文獻的?這本書能否教會我一些基本的鑒彆方法,比如如何判斷一篇文獻的真僞?如何理解那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的詞匯和語法?如何將分散的文獻信息整閤起來,形成一個有說服力的論斷?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具體的案例研究,通過實際操作來展示研究方法的應用,例如某個重要文獻的齣土及其研究過程。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對不同類型的齣土文獻,如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等,分彆介紹其獨特的研究挑戰和方法。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領略到齣土文獻研究的魅力,並對其中涉及的學術方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相關的學術成果。
评分我被《齣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這個書名所吸引,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關於古代文明的畫麵,那些塵封的秘密,仿佛都在等待著被發掘。我一直認為,齣土文獻是連接我們與古代世界最直接的橋梁,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曆史信息,是修正和補充傳世文獻、甚至改寫曆史認知的寶貴依據。然而,如何從這些珍貴的“碎片”中提煉齣有價值的信息,卻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因此,我非常渴望瞭解,當今學界是如何運用各種科學、係統的方法來解讀這些齣土文獻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諸如文獻的年代斷代、文本的校勘與釋讀、語言的分析與考證、以及文獻所反映的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等內容的解讀。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看到不同學者之間在研究方法上的碰撞與交流,瞭解他們是如何處理研究中遇到的難題,是如何進行學術爭鳴的。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希望能更清晰地認識到齣土文獻研究的學術價值和重要意義,並對其中的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能夠更客觀、更理性地看待相關的曆史研究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