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出土文献研究如长沙马王堆帛书研究,以及出土简帛尤其是郭店一号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等文献的研究,掀起了东西方学术界研究的潮流。各国学者纷纷进行隶定文字、考释年代,以及探索思想属性等工作。短短三十年之间,海崃两岸、日本、北美、欧洲等各地学术界针对「简帛学」举办的研讨会、发表的论着、成立的研究组织都很多。
但由于原始出土文献大量涌现,学者多倾力于释读文本,对于研究方法的反思,势必相对忽略。因此,学界研究成果虽多,绕的弯路也不少。
2002年郑吉雄教授在台大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提出了「出土文献研究方法研究计画」,邀集学术界同仁共同探讨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的问题,一以唿吁专家学者用力于此,一以为年轻学人提示轨辙。这部论文集,是该计画的阶段性成果。
我们在中心先后举办了三次主题学术研讨会,以及两次中心学术讲论会,邀请了十多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发表研究成果,最后从与会学者的论文中选录了十四篇,辑成本书。全书分为「方法与方法论」、「郭店楚简」、「上博简」、「石刻」、「考古学」「竹书纪年」等六个单元。
作者包括叶国良、季旭昇、林启屏、徐富昌、福田哲之、张光裕、竹田健二、浅野裕一、廖名春、徐少华、赵超、冯时、夏含夷。这部论文集题为「初集」,我们希望以后能有机缘继续以「二集」、「三集」的形式编纂下去。
导言…………………………………………..郑吉雄 i
方法与方法论
壹、二重证据法的省思………………………叶国良 1
贰、失姓碑志之考证方法及其相关问题……叶国良19
参、〈孔子诗论〉分章编联方法浅探………季旭昇41
肆、疑古与信古之间
??以古代中国思想的研究为例……………林?屏69
郭店楚简
伍、典籍异文之鉴别与运用
??以简帛本与今本《老子》为例
…………………………………………………徐富昌99
陆、字体分析在出土文献研究上的意义
──以郭店楚简〈语丛三〉为中心
………………………………………………福田哲之189
上博简
柒、上博楚竹书〈从政〉篇释读补说………张光裕205
捌、〈容成氏〉中有关身心障碍者之论述
………………………………………竹田健二219
玖、黄帝书〈十六经〉的宇宙生成论…浅野裕一233
拾、楚竹书〈内礼〉、〈曾子立孝〉
首章的比对研究………………………廖名春265
拾壹、竹书〈民之父母〉的文本比较
及相关问题分析……………………徐少华289
石刻
拾贰、古代石刻材料中的古文字释读
与出土古文献整理…………………赵 超307
考古学
拾参、天地交泰观的考古学研究…………冯 时323
竹书纪年
拾肆、《竹书纪年》的整理和整理本………夏含夷339
词目索引…………………………………………………443
对于《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文集初集》,我抱持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之所以期待,是因为我一直对古代的未解之谜充满好奇,而那些埋藏在地下的文献,无疑是解开这些谜团最直接、最可靠的线索。想象一下,通过解读一片片残缺的竹简,我们就能拼凑出失落的史诗;通过辨认一块块模糊的石刻,我们就能重塑早已被遗忘的仪式。这种“化零为整”、“复活历史”的过程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然而,我也知道,出土文献的研究绝非易事,它需要深厚的学养、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因此,我特别希望这本论文集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方法,而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介绍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例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文字识别和图像分析,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文献中的信息模式,甚至是如何进行跨学科的整合研究。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出土文献研究的学术前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一些启发,思考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评分我被《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文集初集》这个书名所吸引,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古代文明的画面,那些尘封的秘密,仿佛都在等待着被发掘。我一直认为,出土文献是连接我们与古代世界最直接的桥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修正和补充传世文献、甚至改写历史认知的宝贵依据。然而,如何从这些珍贵的“碎片”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却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因此,我非常渴望了解,当今学界是如何运用各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解读这些出土文献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诸如文献的年代断代、文本的校勘与释读、语言的分析与考证、以及文献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内容的解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看到不同学者之间在研究方法上的碰撞与交流,了解他们是如何处理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进行学术争鸣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出土文献研究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并对其中的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相关的历史研究成果。
评分对于《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文集初集》,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必然是一本高度专业化的学术著作,充满了严谨的考证和深邃的理论。然而,正是这种专业性,让我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那些从地下重见天日的文字充满敬畏,它们是比任何传世文献都更加直接、更加 raw 的历史证据。我很好奇,学者们究竟是如何处理这些可能残缺不全、字迹模糊、甚至语言风格迥异的文献的?这本书能否教会我一些基本的鉴别方法,比如如何判断一篇文献的真伪?如何理解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词汇和语法?如何将分散的文献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断?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通过实际操作来展示研究方法的应用,例如某个重要文献的出土及其研究过程。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分别介绍其独特的研究挑战和方法。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领略到出土文献研究的魅力,并对其中涉及的学术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相关的学术成果。
评分这本《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文集初集》,书名就已经相当吸引人了,让我对那些沉睡千年的竹简、帛书、石刻等载体上的文字跃跃欲试。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出土文献的了解主要停留在媒体报道和一些科普读物层面,知道它们是窥探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的珍贵窗口,但具体的“研究方法”却是一片模糊。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了解学者们是如何一步步从模糊的文字痕迹中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真相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有案例分析,比如某一篇出土文献的解读过程,从辨识字形、考订年代,到理解文意、推敲思想,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智慧和挑战。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介绍一些基础的研究工具和理论,例如文字学的基本知识、古代文献的类型学划分、甚至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结合的意义。当然,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出土文献保护和整理的介绍,那就更好了,毕竟技术的进步也是研究方法的重要支撑。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论文集能让我感受到出土文献研究的严谨、科学和魅力,并激发起我更深入探索的兴趣。
评分《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文集初集》这个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尘封的墓葬中发掘出的珍贵文物,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古老智慧。我一直对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经过时间洗礼、得以重见天日的文献,它们仿佛是来自远古的信使,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我深知,解读这些文献绝非易事,它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研究技巧。因此,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门,让我窥见出土文献研究的“幕后故事”。我希望能看到学者们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高精度图像扫描、三维建模等,来清晰地展现文献的原貌;如何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传统学科的知识,来准确地辨识和理解古老的文字;又如何通过与其他考古发现、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来构建出完整的历史图景。我更希望能从书中体会到研究者们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以及他们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我相信,这本书将为我提供一次深入了解出土文献研究的绝佳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