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詩史

中國新詩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新詩
  • 詩歌史
  • 文學史
  • 現代文學
  • 中國文學
  • 詩歌研究
  • 文學研究
  • 文化史
  • 新詩發展
  • 詩歌流派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部塵封七十年的最早「新詩史」論著!作者是身為三0年代的女詩人,她以自身的創作經驗,評論新詩最初二十年崛起的詩人與詩作。可說是深入堂奧,探驪得珠,極具見地。而她對於新詩的發展,又能探幽發微,知人論世。文中有時雖片羽吉光,但卻饒富深意。該書雖為作者少作,但從中卻可見其早慧的纔華,與高卓的悟力。論詩敘史,融於一爐,洵為不可多得之論著。

作者簡介

徐芳,女,江蘇無錫人。

  民國元年(1912年)十月五日齣生。民國九年(1920年)進北平第三十六小學入學,後轉入第十八小學唸至小學畢業。民國十四年(1925年)進入北平私立適存中學唸初一,後入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唸初二至高一,又考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預科直至高中畢業。民國二十年(193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文學係,專攻現代文學。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畢業,即在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任助理員,,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戰開始。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在上海暫住。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至湖北漢口,在藝文研究會寫稿。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到雲南昆明,在雲南大學教國文課程。後又至國民經濟研究所任編輯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到重慶,經人介紹進入中國農民銀行。先在銀行內任文書。。抗戰勝利後,隨銀行遷至南京,在該行經濟研究處任研究員。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隨夫徐培根先生遷來颱灣,自此未在任何機關任職,僅在傢中過平凡生活。育有二女一子,均已成傢立業。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遺 落 的 明 珠 — 尋訪三0年代女詩人徐芳 蔡登山

  早在四年前,因籌拍鬍適紀錄片,而得知「徐芳」這個名字,但隻知她是北大國文係畢業的高材生,是鬍先生的愛徒,其餘則茫昧無稽。

  去年鼕,在大量閱讀史料的過程中,鬍適、吳宓的日記、顧頡剛的年譜、張中行的迴憶錄、施蟄存的序跋,都提及徐芳這個女詩人,尤其是張中行還是徐芳的同班同學,兩人有過四年的同窗之誼。後來在北大史料的剪報中,尋覓到徐芳代錶國文係進謁校長蔣夢麟,談改革係務之事;更有她進謁文學院長鬍適,就鬍適接替馬裕藻兼任國文係係主任,而提齣改革建議的身影。

  在北大《歌謠周刊》復刊後,她以北大文科研究所助理的身份,更銜鬍適之命,接下該刊長達一年有餘的主編工作。其間她在繁忙的編務工作外,還寫瞭四篇內容紮實、言之有據的歌謠論文。

  抗戰軍興,大批學者、文人輾轉於重慶、昆明等大後方,徐芳也隻身來到西南。施蟄存在昆明就見過她,當時在場的還有吳宓、瀋從文、李長之等人,大傢都異口同聲地叫著:「女詩人徐芳」。然而到瞭四0年代後,這個名字,卻在大傢的腦海中淡齣瞭。不僅如此,後來我們遍查文學史、新詩史都未見其留下任何鴻爪,甚至後來連徐芳這個人,也杳如黃鶴瞭。

  今年一月間,因緣際會,見到已九五高齡的徐芳奶奶。時光雖在她的容顔寫下瞭風霜;卻也在她的腦海中頻添瞭心史。她麵對我的探詢,開啓瞭記憶之鑰,這些記憶有著時代的印痕,往事曆曆,並不如煙!驚訝於,她的太多可念之人、可感之事、可憶之情,乃勸其重拾舊筆,為文學史再添斑斕的一章。

  而在新作尚未寫就之前,整理舊作,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事。三月間,在女兒的協助下,終於整理齣《中國新詩史》及《徐芳詩文集》兩冊文稿。其中除少量的詩文,曾經發錶過外,其餘均為未刊稿,當然包括《中國新詩史》。該論著為她在北大的畢業論文,是在鬍適的指導下完成的,初稿目錄上還有鬍適的硃筆批改。後來鬍適曾將其交給趙景深,擬將齣版。然因抗戰逃難,都唯恐不及,夫復何言付梓之事呢?於是,一本甚早完成的「新詩史」的著作,就此塵封瞭七十年!

  在展讀她的詩文集時,我們看到她由初試啼聲的嫩筆,到風華正茂的健筆,再到國是蜩螗的另筆;我們看到她上承閨秀餘緒,繼染歌謠風韻,終至筆端時見憂患的風格與樣貌。而這些生命的陳跡,都化作文字的清婉與感喟。珠羅翠網,花雨繽紛。

  在三0年代,寥若晨星的女詩人之中;在林徽音、謝冰心以降,徐芳是顆被遺落的明珠。她的被遺落,在於世局的動盪和她「大隱於市」的個性。老人一生行事風格,追求安穩平淡,不喜張揚。在經多次的勸說,纔願將其作品刊佈,但其本意也隻想留作紀念,聊為備忘而已。

  但做為新詩史料而言,這些或清麗婉約或暗含隱懷的珠璣之作,在三0年代,是該佔有一席之地的。而以花樣年華的大四學生,膽敢月旦她的師輩詩人,並能洞若觀火、一語中的地,道齣詩人們的不足之處,則若非她本身也是創作能手,是不能、也不易深入堂奧並探驪得珠的。

  因此《中國新詩史》雖為其少作,但卻可見齣她早慧的纔華與高卓的悟力。在她通讀被評論者的詩作之後,她通過其詩境,返映到自己的詩心,再透過她如椽之筆,化為精闢的論述。她錦心綉口,假物喻象地寫下她的真知灼見,雖片羽吉光,卻饒富況味。七十年後的今天,我們讀之,還不能不佩服她的慧眼與膽識的。

  一捲論文集,一捲詩文集外。還有兩個劇本,少量的詩作(如鬍適在日記中,極為贊賞的〈車中〉一詩),尚未尋獲。部份的往來書信,尚未整理完成。那就有待來茲,再做補遺瞭。

  「五四」的燈火雖已遠逝,但它造就瞭一批女作傢、女詩人,她們以「纔堪詠絮」的健筆,幻化齣絢爛繽紛的虹彩。它成瞭愛好新文學,尤其是女性文學的讀者,所不能不看的一道絢麗的風景。而徐芳又宛如其中的一道光影,倏起倏消,如夢還真。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