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亚洲的教育心理学家 多湖辉 着
比「头脑体操」更能激发你的创造力!
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就可以改变想法!
就能遇见全新的自己!
培养出「盲点力」,你就会看到「意外的才能」「意外的想法」「意外的自己」,进而遇见全新的自己!
每天,我们反覆对工作发牢骚、说老板的坏话与他人的八卦,度过没有变化的每一天;总会为了一些芝麻小事而沮丧,然后再振作,就这样日复一日……
其实,这样的生活充斥着盲点。
首先,你要:
作者简介
多湖辉
现任千叶大学名誉教授和多湖辉心理研究所所长。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同时,并出版多部畅销着作。丰富而崭新的想法,受到多数企业注目,以员工教育为主的演讲与研修等创造性训练,也得到极高的评价。着有《赞美力量大》《头脑体操》《人生六十才开始》《多湖辉的心理学教科书》《战略性老化法》《管教的智慧》《责骂!智慧》等。
译者简介
林芳儿
狮子座O型,铭传大传系与日本语文学校毕业。兼职与专职翻译多年,涉猎范围包括录影带、漫画、书籍、杂志等,书籍方面已译超过三十本。喜好狗狗、崇尚自由,最大的梦想是到处听音乐、看电影、旅行以及与喜欢的人事物(包括狗狗)长伴左右。
序章 何谓「盲点力」?
是否有一种液体会溶化所有的容器?011
「死角」或「盲点」会让你的想法变狭隘014
「小孩」「盲点力」与「好奇心」的共通点为何?017
第一章 当「盲点力」变强,就能遇见全新的自己!
回纹针和拉鍊都是愚蠢创意下的产物021
自己看不到,这就是最大的盲点024
自己的「一厢情愿」才是最大的敌人027
在每天的生活中寻找三项新事物030
借由了解值得尊敬的人的世界来拓宽视野033
只会自我陶醉的精英分子为何显得滑稽?036
小孩的「视线」为何很重要?039
为了遇见「过去未知的自己」的检视清单042
第二章 在日常生活中锻鍊「盲点力」
料理与英语会话的共通点为何?049
运用「失意的日子」,爱因斯坦有了大发现!053
「无能」其实是伟大的力量?!056
在你生活中所必需的事物,真的有必要吗?059
只要解决「不便、不满」的问题,就能培养盲点力063
将老旧房子变成「有鲸鱼飞翔的家」066
只要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就能培养「盲点力」069
第三章 「ALL 1」的想法比「ALL 5」的想法更有趣
是否思考过「ALL 1」的人生?077
团体旅行所不能体会的「盲点力」,只有个人旅行才能081
畅销歌曲〈佐贺县〉就是盲点力的胜利!084
在「这到底是什么?」上探寻乐趣088
越没有工作能力的人越有「盲点力」?092
寻找了解「盲点力」的人!095
让弃置脚踏车消失的意外方法099
第四章 培养「心服口服」盲点力的方法
只要单纯审视自己的人生就能了解105
为何旁观者清?107
三百与八千相比,为何「三百」比较多?109
即使住公寓,也能拥有别墅112
培养大胆并单纯思考的习惯115
试着思考「没有其他的使用法吗?」118
灵活握住滑熘熘肥皂的方法121
以小鸟为灵感而制造的战斗机124
第五章 如果大家往右走,你往左走会比较有趣
为何越有常识的人越没有「盲点力」?129
越正面思考的人,越具有「盲点力」132
尽情起闹,「盲点力」就会发挥136
有盲点力的人越常觉得「好像不对」139
越在意平均数值的人,越没有「盲点力」143
只要觉得「跟大家不同也无妨」,就能突破盲点146
第六章 何谓现代社会的盲点?
只要观察杂志、电视节目,就能了解现代人的「盲点」151
你知道安全感的盲点吗?154
缺点被赞美、优点被贬低,为何就会被哄得神魂颠倒?157
为何会轻易相信制服或头衔?160
第七章 丰富的语言能培养「盲点力」
谚语是盲点的宝库167
「惰性」及「骄傲」会让盲点力迟钝169
谚语有能看透世间的「盲点力」172
想要培养「盲点力」,就要享受笑话174
从俳句中找出理所当然情景的盲点177
写明信片的习惯也能培养「盲点力」180
在入门书或儿童教科书中,潜藏了「盲点力」!183
借由寻找简单明了的语句磨鍊「盲点力」187
尾声 再次讨论何谓「盲点力」?
提到「盲点力」,多半会限定于灵感或创意193
這本書,我覺得對於那些總是在「為什麼會這樣?」的疑問中打轉的人,應該會有很深刻的啟發。我認識很多朋友,工作上表現一直沒有突破,人際關係也常常遇到瓶頸,他們總是抱怨時運不濟,或是覺得別人不懂自己。但是,換個角度想,會不會問題的根源,其實就藏在他們自己身上,只是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盲點力:看不見,最關鍵》這個主題,正好點出了這個核心。它不是要責備誰,而是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理解,我們的大腦,我們的習慣,我們的過往經驗,就像一個濾網,篩選掉很多重要的資訊,同時放大一些不那麼重要的細節,導致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片面的、扭曲的現實。這本書聽起來就是一本「自我療癒」與「自我優化」的工具書,教我們如何辨識自己有哪些「視而不見」的偏見、預設立場,然後一步一步去瓦解它們。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關於「認知失調」或是「確認偏誤」的探討,因為這兩者常常是造成我們陷入盲點的兇手。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簡單易懂的心理學概念,並佐以生活化的例子,說明這些概念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並且提供一些方法,幫助我們在面臨抉擇時,能跳脫這些既有的思維框架,那就太棒了。
评分最近的生活,真的讓我深刻體會到「盲點」的可怕。總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事情還是沒辦法往好的方向發展?《盲點力:看不見,最關鍵》這本書,恰好在這樣的時候出現在我的視野裡,感覺像是有一盞燈,要照亮我心裡那片黑暗的角落。它不是一本單純的心理學著作,更像是一本「人生導航手冊」,引導我們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可能限制我們前進的無形障礙。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因為我們太過習慣於原有的思維模式,所以當新的可能性出現時,我們就自動將其排除在外,因為它們不符合我們既有的「認知地圖」。這本書,聽起來就是要教我們如何繪製一張更精確、更全面的「認知地圖」,讓我們能夠看清楚那些潛藏在我們視線邊緣的關鍵資訊。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能夠實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練習,例如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如何練習「換位思考」,以及如何從失敗經驗中學習,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外部因素。如果書中還能探討到,如何與那些陷入自己盲點的人溝通,並幫助他們看見問題,那就更加實用了。
评分這本《盲點力:看不見,最關鍵》,光聽書名就覺得充滿了智慧的沉澱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訊息太多了,眼睛所見,耳朵所聞,都可能被加工、被篩選,甚至是被誤導。而我們的大腦,為了應付龐大的資訊量,也發展出了一套「捷徑」,也就是各種的認知偏誤和慣性思維,這些就是我們最容易陷入的「盲點」。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幫助我們去解構這些大腦的「捷徑」,讓我們不再被它們牽著鼻子走。我特別欣賞書名中的「看不見,最關鍵」這幾個字,它精準地道出了問題的本質。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失敗,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忽略了那些最根本、卻最不容易被察覺的因素。我相信作者在這本書裡,會用很多生動的案例,來闡述這些「看不見」的力量有多麼巨大,可能是個人成長上的瓶頸,也可能是組織發展上的阻礙。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有關於「直覺」與「理性」的辯證探討?畢竟,有時候直覺似乎能讓我們避開一些明顯的陷阱,但又可能潛藏著更深的盲點。如何平衡這兩者,或許是這本書能夠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评分哇,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盲點力:看不見,最關鍵》,光是書名就勾起我濃濃的好奇心。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看得很清楚,把事情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殊不知,真正影響決策、左右結果的,反而是那些我們忽略、甚至根本沒意識到的「盲點」。這本書的架構,聽起來就像是替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潛意識的窗,讓我們有機會好好審視自己那些習以為常,卻可能暗藏陷阱的思維模式。尤其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步調快速的時代,一不小心就會被表象迷惑,做出不符實際的判斷。我一直在思考,在生活大小事,甚至是工作職場上,有多少次錯失了機會,或者犯了不該犯的錯,都是因為卡在自己的盲點裡,出不來。作者似乎很有系統地剖析了這些盲點的成因、表現,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去突破它,進而運用「盲點力」來做出更聰明、更有效率的選擇。光是想像一下,如果能擁有這樣一種洞察力,看穿事物背後的真實,那將會是多麼大的優勢啊!我真的很好奇,書裡會不會舉一些實際的案例,像是歷史上的著名決策失誤,或是商業競爭中的失敗案例,來印證這些盲點的殺傷力,同時也分享一些實際可行的練習方法,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逐步培養這種「看不見,卻最關鍵」的能力。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看到《盲點力:看不見,最關鍵》這本書的書名,我心裡其實是有點抗拒的。畢竟,誰喜歡承認自己有「盲點」呢?這聽起來就像是在說我們不夠聰明、不夠全面。但是,深入思考一下,其實這正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人生中,我們多少都會有點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看得很清楚,事實上卻可能忽略了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作者似乎想藉由這本書,來溫柔地提醒我們,與其固守在自己認為的「正確」裡,不如敞開心胸,去探索那些我們不願意面對,或者根本沒有能力看見的「盲區」。這聽起來就像是一場尋寶遊戲,而寶藏就是我們自身被忽略的潛能和更清晰的認知。我猜書中可能會談到,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被盲點困住,也許是成長環境的影響,也許是過度自信,又或者是害怕改變。而書的重點,應該是如何打破這些桎梏。我個人很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反思技巧」的具體教學,讓我們能夠定期檢視自己的決策過程,找出潛在的偏差。此外,如果能探討到如何從他人的角度來發現自己的盲點,也許透過一些溝通技巧,學習傾聽與接受不同的意見,那就更具實用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