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没有颜如玉,没有黄金屋,但却有着让自己可能变得更好的机会之窗。每当想到我喜欢阅读,阅读也能成为我的工作,就觉得自己的幸运和幸福,有幸能以书为友,这样的人生是被祝福的。
以书会友,以书为娱,在书海漫游,那是个广大的天地,但愿有更多人都能走进这片天地,一定不会空手而归。──南方朔
二十一世纪,是各类资讯争取生存、强取豪夺、攻城掠地的年代,我们伫立在沙尘滚滚的书海战场,列强环伺,如何抓住智识的精华,就是掌握观念与创意领先的机会!透过南方朔通澈的眸光,在这个「新野蛮时代」中,解读未来潮流,为我们拨开迷雾、洞见一方天地。
作者简介
南方朔
本名王杏庆,一九四六年生,台大森林系、森林研究所毕业,文化大学实业计划研究所博士结业。早期是党外杂志的健笔,并亲身参与抗争运动,曾任中国时报记者、专栏组主任、副总编辑、主笔等职,以及《新新闻》总主笔。
南方朔先生着作等身,早期着有《愤怒之爱》、《另一种英雄》、《文化启示录》和《自由主义的反思批判》等,关注社会文化政治的演变和思潮的介绍;近来以「语言」为范畴,陆续出版《语言是我们的居所》等系列书籍五本;近年再以「嗜诗」人的身分,出版了《诗恋记》、《回到诗》,呈现阅读与写作的光和热。
除了这些种种身分和着述,南方朔更是个专业的读书人,他为书籍所写的导读与评论已经超过一百五十多篇,许多书籍因为他的评读而显着,也因为他的推介而为人所注目。
书海漫游 (南方朔)
这是继《魔幻之眼》、《灵犀之眼》后,我的第三本替书所写的导读之作。
在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想谈一下对书评和导读这个文类的看法。
近代的出版事业,从十九世纪后半期在美国完成了书的整个系统,包括出版生产、行销通路,以及书评、书介等。其中的书评、书介和导读,又称书的「中介系统」,它是透过书评家与爱书人的评论推荐,让好书可以更容易到读者面前。
只是这种工作说来容易,做来却难,它至少经过三个阶段,两次转折:
最先,书评、书介或导读,多半形同广告或友情赞助。一个作者出书了,他或出版商就会找到朋友来写书评、书介或简单的导读,宣传的意义大过一切。这种形态的写作久而久之,当然日益贬值,宣传效果也告大打折扣。
接着专业的书评杂志出现,它为了匡济时弊而走菁英路线,结果是不但迭书偏难,书评和导读的写作亦难,于是原本是要扮演书和读者间中介桥樑角色的,反而变成了「排除角色」,一般读者看了书单、书评或导读,反而会被吓到,而对书敬鬼神而远之。
第一种有关书的写作属于「后卫」,第二种则太「前卫」,接着就折衷出了今天这种「中卫」(Moyen-Guard)的写作方式。所谓的「中卫」以中等读者为考量,难的书浅写,让人敢于接近。
浅的书则深写,让人多一点反思空间。太僻的书则让给专业性的媒体去处理。这种「中卫」式的书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纽约时报书评杂志」,它创造出了具有公信力,代表了中间偏上阶层的阅读品味。
它的书评写作,除了专业书评工作者之外,皆为各领域的学者专家。他们写的文章深入浅出,而且喜欢把同类新书加以排比总评,比较优劣得失和作者的知识渊源。读了这种书评,会让人的书海充满了好奇和增广知识的宽度。
而我读书,就受益于「纽约时报书评杂志」、「纽约书评杂志」、「伦敦书评杂志」,并对它们那种文体非常感谢,因为它把书的中介桥樑角色扮演得非常称职。
因此当我因为偶然的机会,承蒙朋友的厚爱,进入书评和导读写作这个领域后,在表达的方式上,主要是以英美的文体为师。
写导读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扮演助攻,必须准确的呈现作者之本意,最忌讳的就是错读,误读,甚或借别人的书讲自己的话。由于个人才智不高,遇到有些难度的着作,为了怕读错,遂必须格外用功,广查相关的文献和西方的解读。这也就是说,我在写导读时,真正受惠的其实是自己。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曾经是艺术评论家,他就说过写艺评其实是自我的磨练。他的这种心情我现在已能明了。
我的书籍导读写到现在,总有一百五十本左右了。这等于让我有机会去深读这一百五十本书,再加上相关的延伸性阅读,这使我能在阅读及写导读中加速知识的累积。
除了自己受惠外,由于我写的导读不敢卖弄,相信它都还尚称实在,对读者或许多少也有点帮助。每当想到这些,就觉得这项工作其实是很值得的。
我成长于台湾仍然贫困的时代,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不像今天,我们没有太多的娱乐选择,最大的娱乐就是阅读,小时候读小说与诗,长大之后逐渐涉猎人文社会及各种相关的理论。
书里没有颜如玉,没有黄金屋,但却有着让自己可能变得更好的机会之窗。每当想到我喜欢阅读,阅读也能成为我的工作,就觉得自己的幸运和幸福,有幸能以书为友,这样的人生是被祝福的。
我的导读工作,这本已是第三本了。出书的快乐已没有过去那么强烈,但感谢的心情却比以前更糟。
感谢许多朋友肯给我机会,感谢许多人曾给我的帮助。以书会友,以书为娱,在书海漫游,那是个广大的天地,但愿有更多人都能走进这片天地,一定不会空手而归。
是为序,兼述感触。
《新野蛮时代》这个名字,充满了力量感和未知感,让我第一时间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图书那样,直接将内容概括得一清二楚,而是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反而激起了我探究的欲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究竟想通过这个名字,传达出怎样的信息?在我看来,“新”字代表着革新与变化,而“野蛮”则暗示着一种原始、冲动、甚至是具有破坏性的力量。将两者结合,仿佛描绘了一个在旧有的秩序崩塌后,新的、未知的、充满挑战的时代正在到来。我脑海中自动浮现出一些画面:可能是科技高速发展下,人类在道德和伦理上的迷失;也可能是信息洪流中,个体意识的消解和被裹挟;甚至可能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碰撞出的火花,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无声的战争。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书籍,它们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那样一本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并在阅读后留下深刻印记的作品。
评分《新野蛮时代》,这个名字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给人的感觉,不像一本寻常的书,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宣言,或者是一个寓言。我拿到它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各种猜测。它描绘的“新野蛮时代”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回归原始的丛林法则,还是在高度文明的表象下,隐藏着一种更深沉、更具破坏性的力量?我脑海中闪过无数个画面,可能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判断力被碎片化,容易被煽动,变得像一群无头苍蝇;也可能是虚拟现实的沉迷,让人们逃离现实,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而忽略了真实的情感和联系。亦或者,它是在探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一种在科技高速发展和全球化浪潮中,重新崛起的、颠覆性的力量?我对这种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籍总是情有独钟,它们能够打破我固有的认知,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我所处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黑匣子,里面藏着无数的可能性,等待我去一一探索。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和启示的世界,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新野蛮时代》,光听名字就让人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充满冲突与变革的画面。我拿到它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丝好奇和一点点忐忑的。毕竟,“野蛮”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原始的、难以驯服的力量,而“新”字又暗示着一种颠覆和重塑。我当时就想,作者会描绘一个怎样的世界?是让人类文明重新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还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涌现出另一种形式的“野蛮”?或许是人心深处那种最原始的冲动,在现代社会被压抑得太久,终于找到了爆发的出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寻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那种对未知的渴望,对某种深刻的社会洞察的期待,都让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去深入了解。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思考的书籍,能够让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新野蛮时代》听起来就具备了这样的潜质,它不像那些轻松读物,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里面藏着对人类存在本质的追问,对社会未来走向的预警。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笔触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剖析时代的肌理,揭示那些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暗流涌动。
评分拿到《新野蛮时代》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名字有点儿酷,又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好像你站在一个岔路口,面前铺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通往繁华的都市,另一条则指向未知的大荒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它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清楚,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用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看法。也许是关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冲击,让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或者是关于人性的挣扎,在文明的外衣下,我们是否还保留着一些最原始、最本能的冲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画面:是高楼大厦下,人们内心深处涌动的原始欲望;还是科技的进步,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加疏离和冷漠?我喜欢这种带有哲学思考的书籍,它们能让我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思考一些宏大的命题。特别是“新野蛮时代”这个词,它在我看来,既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呼唤。它可能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看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也可能是在倡导一种回归,回归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更纯粹的东西。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评分《新野蛮时代》,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和概念感。它让我想到了很多东西,关于进步,关于文明,也关于那些潜藏在表象之下的原始冲动。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想到具体的内容,而是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各种零散的意象。也许是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人们的判断力被极度削弱,容易被煽动,仿佛回到了一个需要凭直觉和本能去生存的“新野蛮”状态?又或许,是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背后,人类内心的某种原始欲望,比如占有欲、控制欲,并没有被驯服,反而找到了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那些能够让我跳出日常琐碎,去审视更宏观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带有哲学思辨色彩的作品。它似乎在预示着一种新的社会图景,一种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与我们以往认知截然不同的时代。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去构建和解读这个“新野蛮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