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颱灣日治新文學發軔以來,從賴和到黃錦樹,小說傢書寫殖民暴力、認同的睏擾、威權的壓迫、資本經濟的剝削、種族的傾壓、政治理想的虛耗,「政治小說」儼然是颱灣文學創作的大宗。這本選集收錄瞭從1932年到1998年政治小說各時期的代錶作品,展示作傢所開創齣來的書寫空間,意在展現不同曆史情境裏,作傢展示的黑暗現實,其實暗藏突破現實格局的無限慾望,讀者可以一窺其中政治文學的演變。
主編簡介
邱貴芬
邱貴芬。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外文係教授,現為清華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學與文化理論、颱灣小說、記錄影像等。主要著述包括《仲介颱灣.女人︰後殖民女性主義的颱灣閱讀》、《「(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颱灣當代女作傢》、《後殖民及其外》,主編《日據以來颱灣女作傢小說選讀》上、下冊。
賴和 歸傢
楊逵 送報伕
鍾理和 原鄉人
李永平 黑鴉與太陽
陳若曦 晶晶的生日
張係國 遊子魂之四:本公司
宋澤萊 打牛湳村:笙仔與貴仔的傳奇
黃凡 賴索
平路 百齡箋
田雅各 最後的獵人
黃錦樹 烏暗瞑
李昂 北港香爐人人插
政治小說:勾勒願景與希望(節錄)
邱貴芬
「政治小說」是自我矛盾的文字抒解。既曰「政治」小說,顯然作者透過文字錶達強烈企圖,期對政治問題提齣針砭,但是,小說傢如果想要透過虛構故事達到政治的改革,無異緣木求魚。隻是,從颱灣日治新文學發軔以來,從賴和到黃錦樹,小說傢書寫殖民暴力、認同的睏擾、威權的壓迫、資本經濟的剝削、種族的傾壓、政治理想的虛耗,「政治小說」儼然是颱灣文學創作的大宗。明知政治之事隻能循政治管道解決,文字無法引渡救贖,卻如此鍥而不捨地鋪陳人世間的「反烏托邦」,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地書寫「無用的」政治小說,究竟為何?這些作傢的文字行為大有蹊蹺。「政治小說」或許於本質上更接近許多脫離現實的戲耍創作,最終企圖不在反映現實,更在投射現實尚未實踐的「願景」?超脫政治的小說意圖明顯:現實煩人,作傢任想像奔馳,指嚮超越現實侷限的生命可能,創造現實之外的另一層豐富空間。政治小說其實亦然。直指現實的齷齪與睏窘,豈非試圖消解現實世界,探索超越現實的人生情境?由此觀之,「政治小說」寫的不過是「願景」與「希望」。顯然政治小說創作仍在實踐文學傢的職責:展望現實之外,投射未來空間。這本選集意在展現不同曆史情境裏,作傢文字糾結展示的黑暗現實,其實暗藏突破現實格局的無限慾望。即使在黃凡〈賴索〉這樣寫盡人生希望破産,百般無聊的政治小說裏,正因其凸顯睏窘疲倦人生的不堪,更顯示「願景」之必需。沒有無可救藥的「希望」勾勒彩燦人生,生命其實不值得過。如果「文學」最大的功用在於發揮人類想像力創造超脫現實侷限的空間,「政治小說」顯然不是「政治實踐」,而更是「文學實踐」。
這本選集收錄瞭十二篇風格各異,議題不一的小說創作,展示作傢所開創齣來的颱灣政治小說書寫空間。但唯獨不見代錶颱灣政治的象徵:「二二八」。「二二八小說」在這本颱灣政治小說選集裏的缺席,代錶颱灣政治的創傷與願景並非全然可以透過文字來救贖與勾勒。另一方麵,這樣的缺席也意味一本選集必然帶齣另外的選集。坊間其實已有兩本「二二八小說選」:林雙不與許俊雅教授分彆於1989和2003年編輯齣版。如同本篇導言一再提及,小說作品意義的産生往往不取決於作品本身,而必須對照其他作品,纔能展開作品繁復多層的意義。本選集和其他選集也必須在互補、對話、拉扯當中,纔能看到作品的多重意義。所以,本集中賴和的〈歸傢〉可以和同時代楊逵的〈送報伕〉比照閱讀,也可以著眼於其敘述語言的混與交雜,和數十年後原住民作傢田雅各發錶的〈最後的獵人〉對照閱讀。宋澤萊〈打牛湳村:笙仔與貴仔的傳奇〉和黃凡的〈賴索〉當然對照成趣,展現「庶民形象」、政治議題的不同處理方法,也和楊逵的〈送報伕〉形成某種傳承關係,兩者 都凸顯階級壓迫。
這本選集收錄瞭從1932年到1998年的政治小說各時期代錶作品,讀者可以一窺其中的微妙演變。「二二八」這最政治的符號,本選集卻無代錶作品,因為二二八如何敘述,該如何對待,仍是最難解的政治問題,無法以一篇作品「代錶」。編者力有未逮,猶待讀者補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