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日治新文学发轫以来,从赖和到黄锦树,小说家书写殖民暴力、认同的困扰、威权的压迫、资本经济的剥削、种族的倾压、政治理想的虚耗,「政治小说」俨然是台湾文学创作的大宗。这本选集收录了从1932年到1998年政治小说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展示作家所开创出来的书写空间,意在展现不同历史情境里,作家展示的黑暗现实,其实暗藏突破现实格局的无限慾望,读者可以一窥其中政治文学的演变。
主编简介
邱贵芬
邱贵芬。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中兴大学外文系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与文化理论、台湾小说、记录影像等。主要着述包括《仲介台湾.女人︰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台湾阅读》、《「(不)同国女人聒噪」:访谈台湾当代女作家》、《后殖民及其外》,主编《日据以来台湾女作家小说选读》上、下册。
赖和 归家
杨逵 送报伕
钟理和 原乡人
李永平 黑鸦与太阳
陈若曦 晶晶的生日
张系国 游子魂之四:本公司
宋泽莱 打牛湳村:笙仔与贵仔的传奇
黄凡 赖索
平路 百龄笺
田雅各 最后的猎人
黄锦树 乌暗瞑
李昂 北港香炉人人插
政治小说:勾勒愿景与希望(节录)
邱贵芬
「政治小说」是自我矛盾的文字抒解。既曰「政治」小说,显然作者透过文字表达强烈企图,期对政治问题提出针砭,但是,小说家如果想要透过虚构故事达到政治的改革,无异缘木求鱼。只是,从台湾日治新文学发轫以来,从赖和到黄锦树,小说家书写殖民暴力、认同的困扰、威权的压迫、资本经济的剥削、种族的倾压、政治理想的虚耗,「政治小说」俨然是台湾文学创作的大宗。明知政治之事只能循政治管道解决,文字无法引渡救赎,却如此锲而不舍地铺陈人世间的「反乌托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地书写「无用的」政治小说,究竟为何?这些作家的文字行为大有蹊跷。「政治小说」或许于本质上更接近许多脱离现实的戏耍创作,最终企图不在反映现实,更在投射现实尚未实践的「愿景」?超脱政治的小说意图明显:现实烦人,作家任想像奔驰,指向超越现实侷限的生命可能,创造现实之外的另一层丰富空间。政治小说其实亦然。直指现实的龌龊与困窘,岂非试图消解现实世界,探索超越现实的人生情境?由此观之,「政治小说」写的不过是「愿景」与「希望」。显然政治小说创作仍在实践文学家的职责:展望现实之外,投射未来空间。这本选集意在展现不同历史情境里,作家文字纠结展示的黑暗现实,其实暗藏突破现实格局的无限慾望。即使在黄凡〈赖索〉这样写尽人生希望破产,百般无聊的政治小说里,正因其凸显困窘疲倦人生的不堪,更显示「愿景」之必需。没有无可救药的「希望」勾勒彩灿人生,生命其实不值得过。如果「文学」最大的功用在于发挥人类想像力创造超脱现实侷限的空间,「政治小说」显然不是「政治实践」,而更是「文学实践」。
这本选集收录了十二篇风格各异,议题不一的小说创作,展示作家所开创出来的台湾政治小说书写空间。但唯独不见代表台湾政治的象征:「二二八」。「二二八小说」在这本台湾政治小说选集里的缺席,代表台湾政治的创伤与愿景并非全然可以透过文字来救赎与勾勒。另一方面,这样的缺席也意味一本选集必然带出另外的选集。坊间其实已有两本「二二八小说选」:林双不与许俊雅教授分别于1989和2003年编辑出版。如同本篇导言一再提及,小说作品意义的产生往往不取决于作品本身,而必须对照其他作品,才能展开作品繁复多层的意义。本选集和其他选集也必须在互补、对话、拉扯当中,才能看到作品的多重意义。所以,本集中赖和的〈归家〉可以和同时代杨逵的〈送报伕〉比照阅读,也可以着眼于其叙述语言的混与交杂,和数十年后原住民作家田雅各发表的〈最后的猎人〉对照阅读。宋泽莱〈打牛湳村:笙仔与贵仔的传奇〉和黄凡的〈赖索〉当然对照成趣,展现「庶民形象」、政治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也和杨逵的〈送报伕〉形成某种传承关系,两者 都凸显阶级压迫。
这本选集收录了从1932年到1998年的政治小说各时期代表作品,读者可以一窥其中的微妙演变。「二二八」这最政治的符号,本选集却无代表作品,因为二二八如何叙述,该如何对待,仍是最难解的政治问题,无法以一篇作品「代表」。编者力有未逮,犹待读者补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