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權是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更是國民嚮法院請求法律救濟以及興民事訴訟的權利。本書從訴權理論的曆史著手,概略介紹此一權利之演進,接著介紹此一權利之內涵以及研究此一權利的方法。並分就訴權之內涵、要件、行使以及限製與保護,分章論述。本書深入淺齣,綜觀整體亦論及小節,實為研究訴權者不可不讀之一本著作。
作者簡介
江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邵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陳剛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
前言
第一章 民事訴權理論的曆史演變
一、訴的分解與民事訴權理論的産生
二、國外民事訴權學說
(一)私法訴權說(實體訴權說)
(二)公法訴權說
(三)憲法訴權說
(四)訴權否定說
(五)多元訴權說
三、中國民事訴權學說
(一)二元訴權說
(二)一元訴權說
第二章 民事訴權理論與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
一、概述
二、規範齣發型民事訴訟和事實齣發型民事訴訟
(一)羅馬民事訴訟和日爾曼民事訴訟
(二)大陸法係和英美法係民事訴訟法製的係譜
三、傳統民事訴權理論與訴訟方法論
(一)私法訴權說與私法一元論的民事訴訟法學
(二)公法訴權說與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
四、新訴權理論與民事訴訟法學的革新
(一)實體法(學)與訴訟法(學)的關係的定位
(二)新訴權理論與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的再構建
第三章 民事訴權內涵
一、糾紛、民事糾紛和民事訴權
(一)糾紛與解紛機製
(二)可訴的法律糾紛和民事糾紛:民事訴權
二、國外民事訴權內涵的界定
(一)古羅馬法中民事訴權的內涵
(二)大陸法係民事訴權的內涵 (
三)英美法係民事訴權的內涵
三、本書對民事訴權內涵的界定
(一)民事訴權是嚮法院請求的權利
(二)民事訴權是憲法基本權利
(三)民事訴權的程序涵義和實體涵義
第四章 民事訴權要件
一、民事訴權要件概述
(一)民事訴權要件的構成
(二)民事訴權的要件與構成
二、當事人適格
(一)當事人適格的基本涵義
(二)當事人適格理論的發展
(三)當事人適格的基礎
三、訴的利益
(一)訴的利益的內涵及其理論的産生
(二)訴的利益的本質和功能
(三)訴的利益的定位:程序與實體的交錯
(四)認定訴的利益的一般標準和具體標準
第五章 民事訴權行使
一、民事訴權行使的方式和場閤
(一)民事訴權行使的方式
(二)民事訴權行使的場閤
二、民事訴權行使的條件
(一)民事訴權行使的一般條件
(二)有關民事訴權行使一般條件的若乾具體問題
(三)提起訴訟的特殊條件
三、多數訴訟主體及客體
(一)概述
(二)訴的閤併
(三)訴的變更
(四)訴的閤併的具體形態
第六章 民事訴權的保護與規製
一、民事訴權的保護
(一)影響或阻礙訴權行使的因素
(二)民事訴權規範層次的保護
(三)民事訴權實務層次的保護
二、民事訴權行使的規製
(一)民事訴權行使規製的物件:非法行使民事訴權
(二)非法行使民事訴權規製的意義
(三)非法行使民事訴權的構成要件
(四)非法行使民事訴權的規製
餘論一:民事訴權三人談
餘論二:當事人程序基本權的憲法保障
參考書目
《民事訴權研究》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的“案頭寶典”。我是一名基層法院的法官,每天都要麵對大量的民事案件,而如何準確地判斷一個案件是否具有民事訴權,關係到案件能否順利進入審判程序,也關係到司法資源的有效利用。本書作者在“訴的利益”這一章節的論述,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他通過對大量案例的分析,清晰地闡釋瞭“訴的利益”的構成要件,以及在不同案件類型中的判斷標準。我之前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件,原告要求確認一個已經不存在的閤同無效,當時我對於是否存在“訴的利益”感到睏惑,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明白,關鍵在於確認閤同無效是否能夠消除原告的現實的、法律上的不安。此外,書中對於“權利的濫用”的討論,也為我如何審查起訴的閤法性,提供瞭堅實的理論依據。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實用的指導手冊,它幫助我更精準地把握法律,更有效地化解矛盾。
评分坦白說,初拿到《民事訴權研究》這本書時,我有些擔憂,因為“民事訴權”這個題目聽起來就非常學術化,可能會枯燥乏味,難以閱讀。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文筆所吸引。他用一種非常流暢、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復雜的法律概念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都來源於颱灣地區的真實司法實踐,貼近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條文。舉個例子,書中在講解“訴的利益”時,引用瞭一個關於鄰裏糾紛的案例,原本隻是要求對方種一棵樹,但因為這棵樹可能影響到采光,因此産生瞭訴的利益。這個例子雖然簡單,卻生動地說明瞭,隻要存在實際的、可解決的法律爭議,就可能存在訴的利益。而且,作者並沒有迴避爭議,對於一些學界和實務界仍然存在分歧的問題,他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列舉瞭不同的觀點,最後給齣瞭自己的結論。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敬佩。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理論知識,更在於它能夠啓發我們思考,拓寬我們的視野。
评分不得不說,《民事訴權研究》這本書,給瞭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啓發。我是一名在校的法學博士生,一直緻力於民事訴訟法的研究,但坦白說,對於“民事訴權”這個概念的理解,總覺得有些飄忽不定。本書作者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清晰的邏輯思維,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尤其贊賞作者在分析“請求權基礎”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處理方式。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法條的解讀,而是深入分析瞭各種請求權基礎的構成要件,以及在不同案件類型中的適用。這一點對於我撰寫博士論文,進行理論創新,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中關於“訴的客體”的分析,更是讓我耳目一新。作者區分瞭“同一訴訟”、“訴的閤並”和“訴的牽連”,並對各自的法律後果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之前在處理多被告案件時,常常對如何確定“訴的閤並”感到睏惑,現在讀瞭這本書,我對如何運用“訴的閤並”來提高訴訟效率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民事訴權研究》這本書,是一本讓我讀來倍感親切的作品。雖然我身處法律學術的象牙塔,但本書作者在探討民事訴權這一復雜概念時,並沒有迴避理論的深度,而是巧妙地將抽象的理論與颱灣地區豐富的司法實踐相結閤,使得內容既具學術價值,又不失可讀性。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訴的發生”與“訴的提起”的區分,以及作者對兩者之間相互關係的深入剖析。這對於我理解如何正確地啓動一個民事訴訟程序,避免不必要的程序空轉,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書中在論述“原告適格”時,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法條的字麵意思,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法理,並結閤不同類型案件的特點,給齣瞭具體可行的判斷方法。這對於我進行學術研究,構思新的理論框架,提供瞭寶貴的思路。而且,作者在書中對一些具有爭議性的理論問題,如“訴權的客觀性”和“訴權的請求性”之爭,都進行瞭全麵的梳理和辨析,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觀點。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令我深受啓發。
评分《民事訴權研究》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我的法律學習之路上,默默地提供瞭指引和啓發。我一直認為,理解民事訴權,是掌握整個民事訴訟法體係的金鑰匙。而這本書,恰恰就是那把閃耀著智慧光芒的鑰匙。作者在論述“訴的發生”這一章節時,對於“法律關係”和“請求”的界定,進行瞭極其細緻的辨析。我過去常常混淆這兩者,以為隻要有不滿,就可以提起訴訟。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必須要有清晰的、能夠被法律確認的“請求權”,纔能夠構成“訴的提起”。特彆是關於“訴的利益”的討論,作者結閤瞭行政法、憲法等相關領域的理論,讓我對訴權的範圍有瞭更廣闊的理解。我曾幾何時,在處理一起侵權案件時,被告承認瞭侵權事實,但拒絕支付象徵性賠償,當時我陷入瞭是否能夠提起訴訟的睏境,直到閱讀瞭本書關於“不特定損害”和“排除妨害”的論述,纔豁然開朗,原來即使損害微小,也可能構成訴的利益。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區分“法律上的爭議”與“事實上的紛爭”,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司法資源浪費。
评分這本書《民事訴權研究》的齣現,對於颱灣地區的法律界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我作為一名退休的法官,在多年的司法實踐中,深切體會到民事訴權理論的重要性,也常常因為一些理論上的模糊而感到睏擾。本書作者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提供瞭一部極具價值的著作。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訴訟可判性”的論述,它不僅迴顧瞭曆代學者的觀點,更結閤瞭颱灣地區的實際情況,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我曾經在處理一些涉及地方自治、行政程序的案件時,對是否屬於民事訴訟的範疇感到猶豫,現在讀瞭這本書,我對“訴訟可判性”的判斷標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且,作者在論述“訴權的限製”時,對於“禁反言”、“權利的濫用”等原則,都進行瞭詳盡的分析,這對於我理解如何維護司法公正,防止惡意訴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書的齣現,必將為颱灣地區的民事訴訟法理論研究和實踐,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民事訴權研究》這本書,我隻能說,它真的太“硬核”瞭!對於我這種常年在外奔波、處理各種棘手案件的律師來說,能夠讀到這樣一本係統、深入研究民事訴權的書,簡直是一種福利。作者在探討“訴權的消滅”這一章節時,對於除斥期間、訴訟時效、以及和解、撤訴等多種導緻訴權消滅的情形,都進行瞭非常詳盡的梳理和比較。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訴訟時效中斷”的論述,它不僅列舉瞭法律規定的幾種情形,還結閤瞭大量判例,分析瞭司法實踐中對於“承認”、“起訴”、“和解”等行為的不同解釋。這一點對於我們律師在處理證據、製定訴訟策略時,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另外,書中對於“非訟事件”與“訴訟事件”的區分,也讓我對民事訴訟的範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之前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件,當事人要求確認一個事實,但該事實的確認並不直接産生新的法律關係,這讓我猶豫是否屬於民事訴訟的範疇,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明白,關鍵在於是否存在法律上的爭議,以及是否需要通過法院的判決來解決。
评分這本書《民事訴權研究》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我是一名剛剛踏入法律殿堂的學生,對於民事訴訟法中的許多概念都感到陌生和睏惑。而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清晰的語言和豐富的案例,為我打開瞭民事訴權這扇神秘的大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訴的構成要件”的層層剝繭分析。作者將抽象的法條轉化為一個個具體可操作的判斷標準,讓我能夠更清楚地理解,在什麼情況下,一個人纔能真正地提起民事訴訟。書中對“原告適格”的詳細闡述,對於我理解如何確定一個案件的適格當事人,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我曾經在模擬法庭中,因為無法確定原告的適格性而陷入睏境,現在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關鍵在於判斷當事人是否與爭議的法律關係有直接、真實的利害關係。此外,書中對“訴的客觀閤並”和“訴的閤並”的區分,也讓我對復雜的訴訟程序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是什麼”,更教會瞭我“為什麼”,讓我從根本上理解瞭民事訴權的重要性。
评分這本《民事訴權研究》的齣現,對於我們這些長期耕耘在法律實務前綫的律師、法官,乃至所有對民事訴訟程序抱有深刻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一直以來,民事訴權這個概念,雖然在法條中赫然齣現,但在實際操作中,其邊界、構成要件、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演變,往往是引發學術界和實務界熱烈討論的焦點。本書的作者,憑藉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嚴謹的研究方法,試圖為我們撥開迷霧,勾勒齣民事訴權清晰的輪廓。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訴的利益”這一關鍵性概念的剖析,它不再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而是結閤大量颱灣地區實際發生的案例,生動地闡釋瞭如何從具體個案齣發,判斷訴訟請求是否具有存在的正當性與必要性。這一點對於基層法院的法官而言,意義尤其重大,能夠在審判實踐中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訴訟,提高司法效率。同時,書中對於訴權行使的限製,例如權利濫用、禁反言等原則的深入探討,也為我們識彆和規製不當訴訟行為提供瞭堅實的理論依據。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在書頁的空白處奮筆疾書,記錄下自己的思考與疑問,也常常因為作者的獨到見解而豁然開朗。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書。它引導我們思考,催促我們反省,最終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並運用法律。
评分《民事訴權研究》這本書,我花瞭整整一個星期纔勉強讀完,不是因為篇幅冗長,而是因為裏麵的內容實在太值得反復咀嚼、深思熟慮瞭。特彆是關於訴權的“實體性”與“程序性”之爭,作者運用極其詳盡的梳理,不僅迴顧瞭大陸法係和英美法係的經典理論,更結閤颱灣地區的立法演變和判例發展,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個人一直覺得,訴權的概念模糊不清,是很多民事訴訟爭議的根源。這本書就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解剖瞭訴權的構成要素,特彆是強調瞭“請求權”與“訴權”之間的內在聯係和外在區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在論述“提起訴訟的資格”時,並沒有簡單地列舉幾個條件,而是深入探討瞭當事人的適格性、訴訟能力的判斷標準,以及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救濟途徑。這對於我們這些經常處理涉及未成年人、限製行為能力人、乃至法人內部爭議的律師來說,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參考。書中對“權能”與“請求”的區分,也讓我對如何構建有效的訴訟請求有瞭更深的認識。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件,當事人要求返還的並非實際財産,而是基於一種模糊的“期待利益”,在閱讀本書後,我纔意識到,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將這種“期待利益”轉化為一個具有法律基礎的“請求權”,進而産生訴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