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黄劲连
本名黄进莲,一九四七年,台南县佳里镇潭仔墘人。嘉义师专、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毕业。『主流』、『笠』、『番薯』诗社同仁,台湾笔会,台文推展会会员。
曾任《台湾文艺》总编辑,台北市『汉声语文中心』主任。现任『番薯诗社』总编辑,台南市『传统文教基金会』、『乡城生活学苑』台语班教授。『荣后文化基金会』秘书兼董事。
县长序-陈唐山
主任序-叶佳雄
编者序-黄劲连
台湾褒歌、台湾国风-黄劲连
虎耳开花
房间半壁
苦瓜开花
雨伞开花
金针开花
夜合开花
虎爪开花
金柑开花
金英结籽
往过玉扎
狗□灯火
金瓜出世(一)
金瓜出世(二)
肥勒喙笑
来去台东
东西唔行
两侬肖看(一)
两侬肖看(二)
长梯□起
其实合嫂
雨落水滴
阿兄约妹
阿娘侥君
阿兄滞伫
阿君滞在
阿娘目珠
阿娘面白
两侬肖约
阿君□某
阿君侥我
阿哥汝也
阿娘侥哥
阿娘一项
阿君汝冷
阿君无某
阿君卜冷
阿娘十八
阿哥有来
松柏开花
为娘挂吊(一)
为娘挂吊(二)
为娘挂吊(三)
为娘挂吊(四)
为娘挂吊(五)
风□开花
秋葵开花
柳烟开花
红竹开花
香圆开花
风吹煳来
红花开透
茶山肖褒
红菜煮汤
相好两侬
咱哥徛伫
看见娘仔
茶瓯敢□
茶瓯摃破
第一烦恼
第一好花
咱哥一日
南门对坐
屏东车头
相思一病
茶油点火
是娘合哥
咱哥滞在
咱身今在
食醋查夫
泉水落濑
相思病落
风吹管尾(一)
风吹管尾(二)
哥仔想卜
娘仔汝爱
娘仔生做(一)
娘仔生做(二)
娘仔生水(一)
娘仔生水(二)
娘仔生水(三)
娘仔身水
娘仔未大
娘仔约哥
娘仔生成
娘仔知我
娘仔我事
□□合嫂
海水拍岸
唔知咱嫂
哪咤七岁(一)
哪咤七岁(二)
家中有侬
哥今无听
海棠开花
海水转来
菜头磅心
桂花开了
素馨开花
菜瓜开花
桃花开花
条花过渡
规日肖褒
趁食查某
顶岑送哥
梧桐开花
菱角开花
菅兰开花(一)
菅兰开花(二)
菅芒开花
黄菊开花(一)
黄菊开花(二)
黄栀拍苺(一)
黄栀拍苺(二)
黄栀拍苺(三)
黄栀开花
匏仔出世
开花成枣
鹿港做醮
勐虎滞在
顶暗陷眠
徛下看悬
紫荆开花
韭菜开花(一)
韭菜开花(二)
韭菜开花(三)
韭菜开花(四)
韭菜开花(五)
蒙正本是
无嫌阿兄
无看娘仔
毯仔敷来
钦差造桥
钦差设景
□仔捻开
无风无雨
嫂嫂合哥
蒲柳开花
新买雨伞
势面唔通
涂蛟唔通
新街十四
新拍剪刀
新做眠床
新买眠床
新起大庙
新坐肚□
新起瓦厝
路途山岭
路途离远
会得合娘
当初咒誓
嫁□老翁
想□好好
想□终身
尽有好话
暝日思想
艋舺庆成
莲籽开花
绸春开花
实际合嫂
凤仙开花
酸枣开花
虾仔出世
监狱对面
侬食闲米
到仔大丛
龙眼开花
龙眼好食(一)
龙眼好食(二)
蕹菜开花
树兰开花(一)
树兰开花(二)
头壳若胘
头毛煮火
亲做手□
鸭母妆金
头前一丛
亲哥紧去
亲娘一行
鸭母翻稠
鸡卵密密
旗竿徛起
糙米舂来
举头一看(一)
举头一看(二)
举目一看
讲我清心
猎颚抠风(一)
猎颚抠风(二)
猎颚抠风(三)
鸡笼岭顶
咸草出世
咸菜好食
□鱼落濑
劝娘唔免
樱桃开花
铁树开花
鹰爪开花(一)
鹰爪开花(二)
坦白说,我一开始被《台湾褒歌(下)》这个书名吸引,更多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想知道“褒歌”到底是什么。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想象。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介绍地方文化的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资料,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将褒歌的魅力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褒歌的“故事性”的挖掘。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歌词本身,而是深入到每一首褒歌产生的背景,讲述了演唱者的人生经历,以及这首褒歌在当时当地所引起的反响。这使得每一首褒歌都仿佛拥有了灵魂,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关于丰收场景的褒歌,作者描述了歌者在欢庆丰收的同时,也带着对来年收成的祈愿和对辛劳付出的感慨,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通过褒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台湾民间文化的朴实与生机,也让我对这种口头传承的艺术形式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台湾褒歌(下)》真的让人耳目一新!我平时对台湾地方戏曲了解不多,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非常吸引我。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看似古老、遥远的褒歌,讲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里对褒歌演唱者的描写,不仅仅是技术的精湛,更是他们背后的生活故事,那些起起伏伏的人生,在褒歌的韵律中得到了最真挚的表达。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台湾南部的某个小镇,听着老艺人们嘶哑却充满感情的歌声,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人情冷暖。书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无论是唱腔的转折,还是观众的反应,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昏黄的灯光下,艺人们脸上刻下的皱纹,以及眼神中闪烁的光芒。这本书不只是在记录褒歌,更是在挖掘褒歌背后的人文精神,让人不禁思考,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是如何被守护和传承的。它让我对台湾的民间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也为那些默默奉献的老艺人们感到骄傲。
评分我拿起《台湾褒歌(下)》这本书,原本是想了解一些台湾的民间音乐。然而,我很快就被书中那种充满人情味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作者并没有采用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褒歌的精髓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褒歌的“实用性”的强调。褒歌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它更是人们在生活中用来表达情感、解决问题、甚至进行社会评论的一种方式。书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在农忙时节,人们用褒歌来互相鼓励;在节日庆典时,人们用褒歌来传递祝福;甚至在遇到纠纷时,人们也会用褒歌来化解矛盾。这种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我对褒歌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深深植根于台湾人民生活中的一种文化表达。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台湾民间文化的生命力,也让我对这种古老而富有智慧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我带着一种探寻的心情翻开了《台湾褒歌(下)》,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出乎意料的是,它带来了许多惊喜。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没有直接罗列歌词和评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褒歌巧妙地融入其中。作者仿佛是一位出色的导游,带领我走进了褒歌的世界,让我领略了它的魅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褒歌的社会意义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劳动人民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书中通过不同时代的褒歌,展现了台湾社会的发展变迁,从早期的艰辛生活,到后来的情感表达,再到对时事的评论,褒歌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风貌。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女性在褒歌中的地位和声音的章节,让我对那个年代的女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她们的辛酸、她们的坚韧,通过褒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褒歌,它不再是简单的歌谣,而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宝藏。
评分《台湾褒歌(下)》这本书,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并非是专门研究民俗文化的学者,但这本书的文字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它不仅仅是在介绍褒歌,更是在讲述一种生活,一种情感,一种文化的传承。我被书中那些关于褒歌演唱者的个体故事深深打动。他们有的可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他们的歌声中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真挚。作者通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生活中的点滴,以及褒歌如何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褒歌所反映的社会风貌的描绘。从农耕时代的辛勤劳作,到渔民出海捕鱼的艰辛,再到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褒歌就像是一部生动的民间史诗,记录了台湾社会最真实的脉搏。读这本书,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身感受着那个年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非常有代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