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建构了我们的观点,并在我们与观察对象之间建立起一种知性或感性的联系,旅行文学更是如此,它连结并探索我们与世界之间各种可能与关系。
这次「2006旅行,在台北─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征文比赛和过去一般旅行文学奖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去的旅行文学竞赛,几乎都不成文地预设了旅行是要出国或出城的、是要往外探索的,必须去到别的国家或是城市才算是旅行。但是这次「2006旅行,在台北」的征文主题。却把这种朝外方向调转头来,变成是对自己所生活城市的一次再观察与再出发,当然这也是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在举办此征文活动之前就隐隐藏在心中的意图。
这样一个由政府机构主办的文学奖,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近千件的作品参加,而且素质之整齐、主题之丰盛,相较于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奖项毫不逊色。而此次台北旅行文学奖征文活动的评审阵容也完全可以和我们参赛作品相匹配,在复审及决审阶段,一共邀请了钟文音、韩良露、陈义芝、钟怡雯、郝誉翔、徐国能、陈大为等文学界知名作家来共同参与,评审们对于进入复审及决审的作品也都有惊艳之感。
只要翻开这本书,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得奖作品中,看见这座既平凡又伟大的城市,以及它和不同的作都交织出不同故事与记忆。你和这座城市呢?
序
台北.旅人.文字爱恋
2006旅行,在台北
─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全纪录
第一名 侯季然
37路通往童年
第二名 许蓓苓
一起去旅行
第三名 柯朱亮
龙山寺之胎藏曼陀罗
优 选 刘玉皙
台北宇宙
优 选 郑南雄
雨中的动物园
佳 作 徐维泽
时间停止的地方
佳 作 郭汉辰
在地底嬉戏的一百种方式
佳 作 张採绸
一个疼惜生命的角落
佳 作 张辉诚
我阿母和我台北日常之旅
佳 作 裴学儒
新公园再见
《2006旅行,在台北: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这个书名,瞬间点燃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好奇心,也勾起了我对“旅行文学”这一体裁的浓厚兴趣。2006年,那是遥远的过去,也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在那个时候,台北这座城市,一定以它独有的方式,吸引着无数的目光,激发着无数的创作灵感。我设想,这本书里所收录的文章,绝非简单的观光指南,而是饱含深情的文字。它们或许会记录下作者在台北街头巷尾的偶遇,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故事的引子。又或许,会深入挖掘台北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古老的庙宇,还是新潮的艺术空间,都能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独特的光彩。我特别期待,这些文字能否呈现出2006年台北的独特时代印记,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是如何思考,又是如何看待这座城市的发展。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个被文字定格的台北,去感受那份属于“旅行”的悸动,以及“文学”所赋予的深刻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2006旅行,在台北: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它立刻勾起了我对那一年台北的记忆,以及那场赛事的热情。我很好奇,在2006年,台北这座城市究竟留下了怎样的足迹,又催生了多少动人的文字?我想象着,也许有作者记录下了初次踏足这座城市时的惊喜与迷茫,有关于夜市里飘散的食物香气,有关于捷运穿梭的都市脉搏,亦或是某个安静角落里偶然邂逅的人文风景。旅行文学,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探险,是文化与情感的碰撞。这场“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必然吸引了无数热爱旅行、热爱文字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视角去丈量这座城市,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与深刻。这本书,会不会是那个时代台北旅行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是否承载着参赛者们对这座城市最真挚的爱恋,或是最尖锐的观察?我期待着,能通过这些文字,重新审视我所熟悉的,或是未曾抵达的台北,去发现那些被时间温柔抚平,却依旧闪耀着光芒的细节。它可能是一次集体回忆的唤醒,也可能是一份邀请,邀请我去探索隐藏在台北街头巷尾的,关于“旅行”的无限可能。
评分《2006旅行,在台北: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散落在城市记忆里的碎片。2006年,在许多人的生命轨迹里,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年份,但对于“台北旅行文学奖”来说,它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充满了探索的勇气和对文字的敬畏。我猜测,这本书里汇聚的,将不仅仅是关于景点打卡的记述,更会是对城市灵魂的捕捉。也许有作者会描绘在台北某个老街区里,时光仿佛凝固的瞬间,那些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多少故事。也许会有关于深夜的士林夜市,食物的香气和人群的喧嚣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更让我期待的是,那些文字里是否蕴含着作者们在台北的个人经历,他们在陌生的城市里,如何与当地的人文风情发生碰撞,如何在平凡的旅行中,发现不平凡的感悟。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对“旅行”定义的重新思考,它提醒我,旅行不只是看风景,更是用心去体验,去感受,去连接。第一届的文学奖,也预示着一种开创性的尝试,它能否为后来的旅行文学树立标杆,也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评分“2006旅行,在台北: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这个书名本身就具有一种故事性和时代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名字,更像是一段被定格的历史,一次关于城市与情感的对话。2006年,对于台北而言,是平凡的一年,但对于这场“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孕育无数精彩篇章的沃土。我好奇,在那个年份,参赛者们是如何用他们的笔触,去描绘他们心中的台北。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街景?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建筑?还是那些温暖的人文故事?旅行文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记录,更是心灵的写照,是作者与目的地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读到那些触动人心的文字,它们或许会让我对台北这座城市有新的认识,或许会让我重新审视“旅行”的意义。第一届的文学奖,也意味着一种开创,一种探索,它承载着人们对旅行文学的热爱,也承载着他们对台北这座城市的情感。
评分当我看到《2006旅行,在台北:第一届台北旅行文学奖》这个书名时,一种莫名的怀旧感扑面而来。2006年,对我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个寻常年份,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的时光之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一年台北的独特魅力。旅行文学奖,这本身就暗示着某种评判标准和艺术追求,它不只是简单的游记,更像是作者们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他们与这座城市深入交流的心得体会。我猜想,参赛作品里一定有描绘台北独特的地貌风情的,例如阳明山的山峦叠翠,或是淡水河的悠悠碧波。也会有记录下台北居民的生活气息的,或许是早市里喧嚣的叫卖声,或许是下午茶时光里咖啡馆的低语。更有可能的是,这些文字触及到了台北这座城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核,关于历史的沉淀,关于现代的活力,关于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连接。作为一名读者,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感受不同作者的笔触如何勾勒出他们眼中的台北,去理解“旅行”在不同人心中的意义,以及“文学”如何将这种体验升华。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集合了无数个“2006年的台北”瞬间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