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簡史》是旅遊作傢布萊森在大自然中做的一次「終極」旅行,他想從旅行中,逐一探討科學想解答的最有趣跟最重要的問題。這位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奇作者,想瞭解世界上每件曾經發生的事情,早從大霹靂到文明的起源,或依照作者自己的說法:「……我們如何從啥都沒有,變成有那麼一丁點東西,然後又從那一點兒微不足道的東西,演變成瞭(如此復雜的)我們,並經曆其間的種種變化。」
《萬物簡史I》詳述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宇宙是怎麼從無到有、創造瞭萬物。我們從地球齣發想找齣一切的答案,探不到宇宙的盡頭,卻發瞭現看不見的原子。
名人推薦
當代科普書寫經典……愈讀《萬物簡史》,就愈深信比爾.布萊森已經完全達到他的目標。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書裏有你在學校裏不敢問的笨問題……比爾.布萊森用幽默機智與詳細的描寫,為本書增色不少……結論就是,本書能讓你「微笑學科學」。
──《時人》(People)
(比爾.布萊森)讓科學變有趣瞭……沒錯!你對宇宙以及這個世界的所有疑問,都可以在這套書裏找到解答。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如果學校課程都用這套書當教材,學校就會是好的學習場所瞭。
──《泰晤士報文學評論》(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作者簡介
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
是當今世界上最受喜愛的暢銷作傢之一,他的文筆辛辣,一針見血,總是會讓讀者莞爾一笑後,更增深思。他最擅於寫旅遊見聞,常能見人所未見,用讓人贊嘆的角度,為讀者指齣當地特色,所著的暢銷書包括《彆跟山過不去》、《請問這裏是美國嗎?》、《澳洲烤焦瞭》、《歐洲在發酵》等等。
這樣一位愛在全世界滿山遍野亂跑的作者,突然對腳底下的地球、頭頂上的天空,甚至這宇宙萬物如何來的,産生瞭興趣,用一位科學外行人的角度,以背包客讀萬捲書也行萬裏路的精神,讀遍科學史籍、四處尋訪科學傢,終於寫齣《萬物簡史》這種讓科學傢贊賞、一般讀者受用無窮的,有趣味、有深度,且彆具一格的科學普及書。
譯者簡介
師明睿
1940年生於四川成都,九歲時隨父母來颱。省立新竹中學及國立颱灣大學化學係畢業,赴美進修後,獲得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生物化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去加拿大定居,一度擔任賽門佛瑞哲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生物係講師。隨後棄筆務農,緻力於推廣洋菇産業。
1992年迴國之後,先後在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中研院生醫所及生農所籌備處從事研究,參與颱灣疫苗政策評估規劃、日本腦炎新款疫苗研發,以及中草藥金綫蓮藥理之動物研究。
暇時嘗從事自由翻譯工作。譯作有《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費曼的6堂Easy相對論》、《觀念物理III:物質三態.熱學》、《誇剋仙蹤》、《微積分之屠龍寶刀》、《微積分之倚天寶劍》、《看漫畫,學遺傳》、《復製人的迷思》、《費曼的主張》(皆為天下文化齣版)。
序:跟我從無知邁嚮幾乎無所不知
Part 1 迷失在太空裏
1 如何建造宇宙
我們的宇宙從啥都沒有的情況下,
由沒有過去,不占空間的奇異點開始爆衝,
強光蔽目燦爛非常,
不到三分鍾,就什麼都搞定瞭!
2 歡迎來到太陽係
我們的太陽係到底有多大?我們的行星到底有幾個?
太陽係繪畫,到底比例正不正確?
在太陽係裏旅行,要多久纔能走到盡頭?
快跳上太空船,一起來探索我們的太陽係吧!
3 伊凡斯牧師的宇宙觀
當夜空裏清靜無雲,月亮也不太明亮時,
伊凡斯牧師就到陽颱上,在浩瀚的天際裏,
觀察行星在天空舉行的告彆式,
見證超新星瞬間的燃燒。
Part 2 地球有多大 ?
4 前僕後繼 探測地球
偉大的牛頓竟然告訴我們地球不是正圓球!
於是有人一步一腳印,打算找齣地球經綫一度的長度,
有人爬山涉險,希望算齣地球周長,
就是要釐清我們腳底下的地球,模樣到底為何。
5 敲石頭的人
在西方近代思想界,知識份子都喜歡冒險前往鄉間野地,
去做些所謂的「破石」研究
他們在敲石頭研究地質時,態度嚴謹且穿著講究,
通常是身著套裝,頭戴禮帽,盛裝前來探訪地球的過去!。
6 腥牙血爪的科學競爭
很難想像,樣子古怪的野獸竟會造成人類之間的深仇大恨。
但是想不到的事的確發生瞭,在自然史上也許從沒有這種先例,
恐龍這種遠古生物,
居然成瞭人們最劇烈跟最持久的仇恨中心!
7 化學鍊金術
科學傢發現,
放射性元素衰變後,會成為另一個元素。
某天它明明是鈾原子,但第二天卻已經變成瞭鉛原子。
這不是鍊金術又是什麼呢?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科普讀物的愛好者,我最近終於入手瞭「萬物簡史I:沒有盡頭的宇宙」。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它不隻是一本講述宇宙從古至今的歷史書,更像是一趟引人入勝的時空之旅。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觸,描繪齣宇宙從最初的能量點,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我們現在所見的繁星點點。書中對於各種天體現象的描述,如超新星爆發的絢麗,星雲的奇幻色彩,以及黑洞的神秘莫測,都寫得極具畫麵感,讓人彷彿親眼所見。我特別讚賞書中對於科學傢們探索宇宙的艱辛歷程的刻畫,那些充滿智慧、勇氣和堅持的故事,讓冰冷的科學理論變得更加有溫度。而且,作者在探討一些比較具體的天文現象時,也會適時地穿插一些歷史典故和哲學思考,讓整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例如,他可能會將古人的宇宙觀與現代的科學發現做對比,或是藉由宇宙的浩瀚來引發我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總之,這本書讓我感覺到,科學的探索與人文的關懷,其實是緊密相連的,都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
评分最近工作壓力真的很大,下班後隻想放鬆一下,偶然間在誠品看到這本「萬物簡史I:沒有盡頭的宇宙」,隨手翻瞭幾頁,就深深吸引住瞭我。書本的封麵設計很有質感,一種沉靜卻又充滿力量的感覺。裡麵的內容,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恆星的誕生與死亡,再到星係的形成與演化,幾乎涵蓋瞭我們所知的宇宙歷史的每一個重要節點。作者的文字錶達非常生動,不會讓你覺得像在讀教科書一樣生硬,反而像是在聽一個經驗豐富的長輩,娓娓道來一個關於宇宙最宏大、最古老的傳說。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抽象概念的具體化描述,例如用比喻的方式來解釋黑洞的引力,或是用圖像化的手法來呈現宇宙的膨脹。這讓我在理解這些複雜科學理論時,能夠更輕鬆、更直觀。而且,這本書的結構編排也很用心,前後呼應,層層遞進,讀起來很有係統性,不會讓你感到雜亂無章。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能夠拓展視野、觸及宏大主題的書籍,這本「萬物簡史I」絕對滿足瞭我的需求,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暫時抽離,進入一個更廣闊、更令人驚嘆的時空維度。
评分說實話,我對「萬物簡史I:沒有盡頭的宇宙」這本書的期待,其實是帶有一點點懷疑的。畢竟「簡史」這個詞,往往意味著對複雜事物的簡化,而宇宙的奧秘,又豈是三言兩語能道盡?然而,當我翻開書頁,讀到第一章時,我所有的疑慮都煙消雲散瞭。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非常瞭得,他能夠在極其精煉的篇幅裡,勾勒齣宇宙從虛無到有,從微小到浩瀚的完整圖像。他使用的語言,既有科學的精確性,又不失文學的美感,讓你彷彿置身於那場轟轟烈烈的宇宙創生之中。書中對於各種科學理論的闡述,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淺齣,引導讀者一步步理解其中的邏輯與奧妙。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宇宙邊界、時空麯率等前沿科學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嚴謹態度和清晰的思路。他並沒有給齣絕對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一同思考,一同追尋。這本書就像一場心靈的洗禮,它讓你重新審視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們所擁有的知識。讀完之後,你會覺得自己變得更加渺小,同時又更加敬畏,對這個充滿未知的宇宙,充滿瞭更深的探索慾望。
评分哇,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關於宇宙的大書,書名就叫做「萬物簡史I:沒有盡頭的宇宙」。光是看書名就覺得好有份量,好像可以一次把宇宙從頭到尾都瞭解透徹一樣。我對宇宙一直都充滿好奇,從國小的時候看《科學小飛俠》就覺得太空好神秘,長大後讀到一些關於黑洞、星係、外星人的新聞,更是讓我對宇宙的浩瀚感到無比震撼。這本書看起來就像一本濃縮版的宇宙百科全書,應該會把很多我一直想知道的,像是宇宙的起源、演化,還有裡麵到底有哪些奇妙的東西,都寫得清清楚楚。我特別期待它能解釋一些比較難懂的概念,像是時間旅行、平行宇宙什麼的,如果真的能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那絕對是會讓人一看就愛上的那種書。而且,「沒有盡頭的宇宙」這個副標題聽起來就很有哲學的意味,好像在暗示宇宙的奧秘是永無止境的,讀完這本書,或許能啟發我對生命、對存在的更深一層的思考。我最怕那種寫得太學術、太枯燥的科普書,希望這本「萬物簡史I」可以結閤引人入勝的故事性和嚴謹的科學知識,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學習到新知,又能感受到探索未知的樂趣。
评分老實說,我對「萬物簡史I:沒有盡頭的宇宙」這本書的興趣,源於我一直以來對於宇宙學的迷戀。從兒時的童話故事裡關於星星的想像,到現在對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淺薄瞭解,我總覺得宇宙藏著無數的秘密,等待著被揭開。這本書彷彿就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這些秘密的大門。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沒有選擇按時間順序一本正經地講述,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著讀者穿越時空的長河,從宏觀的宇宙結構,到微觀的粒子世界,再迴到更深層次的宇宙演化。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獨立的精彩故事,但又巧妙地串聯在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宇宙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沒有盡頭的宇宙」這個概念的探討,它不僅僅是指空間上的無限,更包含瞭時間上的永恆,以及知識上的無窮無盡。這讓我在驚嘆宇宙之大的同時,也對人類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充滿瞭敬意。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有限」與「無限」的概念,也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對生命的短暫與宇宙的永恆,有瞭更為深刻的體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