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洗的河>是描述一个人性堕落与基督救赎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翁刘浪,代表了极其丑陋的人性,在罪恶的深渊中打滚、牺牲无辜者的生命,最后为自己赢得满身财富,但他内心的虚空却越来越大,就在他事业的颠峰之后,生命开始加速度沈沦、败坏,直到他入了那条带他进入平安的施洗之河,在那里,他质问上帝;在那里,他遇见了基督。
推荐
我并不认得北村,因此出版社邀我写序时,纯粹是因为被北村的文字吸引。一部长篇小说,能否在开始几章,彻底吸引住读者,让读者不惧其长,目不转睛看下去,是很重要的,北村的文字驾驭能力、与文学形式,在这方面立刻显出其非凡功力。──陈韵琳
(心灵小憩艺文网站企画总监、自由作家、资深传媒工作者)
这是一首人类末日的悲歌,北村借由一步步推向绝望的方式迫使人追问意义的问题,进而转向悔罪,走向施洗之河;刘浪的精神拷问成了所有人的精神拷问。北村在这本书中将自身推向存在的深渊,唿唤走向约旦河,走向悔改的道路,宛如基督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曾庆豹
(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
作者介绍
北村
原名康洪,作家。1965年9月16日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7岁开始发表小说,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任职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杂志编辑,后因故离职,成为自由写作者至今,现居北京。
其创作生涯起始于自由思想蓬勃的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当代着名的先锋派作家之一,作品备受注目。1992年是北村个人创作的转型期,从先锋小说创作转向关注人的灵魂、人性和终极价值的探索,开始其所谓「神性写作」的风格,在文坛上引起?烈反应,<施洗的河>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2003年开始,北村进入其写作生涯的黄金时期,作品渐以理想主义和正面价值为创作目标,以长篇小说为主,创作力旺盛。北村曾入选中国小说五十?(1978-2000)优秀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德文出版。除了写作小说之外,北村还创作诗歌、多部电影作品及电视剧。
北村主要作品有:
1993?1998年:长篇小说<施洗的河>、<武则天>,小说<玛卓的爱情>、<孙权的故事>、<水土不服>、<最后的艺术家>、<伤逝>等。
1999?2002年:长篇小说<老木的琴>,获得该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小说;以及小说<周渔的喊叫>(后被改编成电影<周渔的火车>)、<长征>、<公民凯恩>等。
2003?2005年:长篇小说<望着你>、<玻璃>、<愤怒>、<发烧>、<公路上的灵魂>、<另一种阳光>
我有一位朋友,他对阅读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总能从一本书的只言片语中挖掘出作者的心血与匠心。他前几天给我推荐了《施洗的河》,并且用了“一场灵魂的洗礼”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虽然他没有剧透任何情节,但仅仅是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阅读习惯是,当一本书的名字就能唤起我的好奇心,并且能让我联想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时,我通常都不会失望。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忘却现实烦恼,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书。我希望《施洗的河》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带我进入一条充满意象的河流,在那里,我能够洗去尘埃,重新审视自己。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那些潜藏在心底的秘密。我相信,一本好的书,不仅仅是故事的讲述,更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场心灵对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这样一次触动我内心深处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已经有一种沉静而深邃的力量,那种水流蜿蜒的抽象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时间的流逝,一种洗礼的意象。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感吸引了,不像那些色彩斑斓、张扬夺目的封面,它低调却充满了故事感。拿到手里,书的纸张质感也很好,厚实且带有一点微哑的光泽,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的触感。我还在等待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能让我沉浸其中的时间,来好好品味这本书。最近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让我有些疲惫,我知道,当我可以放下一切,蜷缩在沙发里,伴着一杯热茶,翻开这本书时,一定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作者笔下的“施洗的河”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是奔腾不息还是涓涓细流?是清澈见底还是暗流涌动?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让我好奇的可能。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是作者如何用文字来描绘那种“洗礼”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对心灵的涤荡,还是对命运的重塑?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等待我去探索的未知领域,一个可以让我暂时逃离现实,沉浸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的港湾。
评分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虽然没有详细介绍内容,但《施洗的河》这个名字就已经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没有那种很直接的、很具象化的标题,而是带有一种象征意味,让我充满了遐想。我一直对那种能够触及人内心深处、探讨人性挣扎和救赎的书籍情有独钟。我曾在一些电影中看到过类似的意象,例如通过一场大雨或者一次漂流来象征人物的转变,那种寓意深远的表达方式总是能深深打动我。我猜想,这本书中的“施洗的河”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更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一种对过去所有不愉快、所有罪恶的涤荡,从而迎来新生。我喜欢那种能够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书,那些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希望、关于绝望的书。我期待《施洗的河》能够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带给我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体验,让我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动,能够跟随他们一同经历生命的起伏,最终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评分我特别喜欢那种需要一点点耐心去慢慢解读的书,总觉得其中蕴含的意味才更加绵长。这本书的名字《施洗的河》就给我这种感觉,不急不缓,却自有力量。我最近读到一些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书,很多都充满了激进的观点或者过于直接的指导,虽然也有收获,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更倾向于那种在故事中、在人物的经历中,去体会人生百态,去感受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样一个空间,让我能够跟随书中人物的脚步,去经历他们的挣扎、他们的顿悟,去感受那种“洗礼”过程中,心灵悄然发生的变化。我之前也读过一些涉及宗教或哲学意味的书籍,但往往因为过于晦涩而难以深入。我期待《施洗的河》能够以一种更具文学性、更贴近人心的笔触来触碰这些主题,让那些深刻的道理,不是生硬地摆在我面前,而是自然地渗透进我的感官,融入我的思考。这本书,就像是一条等待我去探索的河流,我需要潜下心来,才能看到河底的细沙,才能听见流水低语的故事。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些关于“放下”和“重新开始”的主题,可能是我个人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而《施洗的河》这个书名,恰恰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深处的共鸣点。它不是那种直接给你答案的书,而更像是一个引子,一个邀请,邀请你去思考,去感受。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籍,那些不直接给你答案,而是让你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施洗的河”这个意象,来展现一个人在经历某种重大事件后,如何挣脱过去的束缚,如何获得新生。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方式,来描绘这种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可能充满了痛苦,但也蕴含着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读完之后,对生活有新的感悟,对未来有新的期待。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阅读,更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一场关于成长和蜕变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