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最后的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的同名主人公是两个相交莫逆的公文抄写员。佩居榭得了一大笔遗产,两人便辞去工作,到诺曼底乡下买了一座农庄,自学各种学问,说了许多蠢话,遭遇不少挫折。最后他们心灰意冷,为了打发日子,重新干起抄写的行当。不过他们不再抄写公文,而是记录他们听到的,或者读到的,乃至在名家笔下遇到的各种废话、蠢话。
这部小说没有完成。人们在作家遗留的档案中发现了没写出的最后两章的大纲,其中包括一部《庸见词典》。所谓庸见,是现成的见解,多数人的看法,老生常谈。它们在多数情况下是废话,是大实话,因为你不说别人也知道,而且有人听了会烦;有时候它们是偏见和习非成是的谬误。根据福楼拜留下的片断,研究者编成这部《庸见词典》,一般附在《布瓦尔和佩居榭》后面。词典的范例,是以单词或词组为条目,然后提示听到这个词或词组时应该说的话、应发表的见解、应有的反应(不是作者自撰,而是经常听到、见到的)。
作者简介
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
一八二一年生于法国诺曼第地区的卢昂,一八八○年因脑溢血去世。他被认为是法国十九世纪最严格的文体家,写实主义文学泰斗。生平作品有《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三个故事》及未完成的《布瓦尔和佩居榭》等作品。
译者简介
施康强
一九四二年生于上海,一九六三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一九八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系毕业,文学硕士。退休前为北京中央编译局译审。除职务翻译外,译有(清)黎庶昌《西洋杂志》(中译法)、沙特《波特莱尔》、《萨特文论选》、巴尔札克《都兰趣话》、阿兰《幸福散论》、莒哈丝《中国北方的情人》、雨果《巴黎圣母院》(合译)、布劳岱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合译)等。兼为随笔作家,着有《都市的茶客》、《第二壶茶》、《自说自话》等。
a from Ab?lard to Avocats
从阿伯拉尔到律师
b from Baccalaur?at to Buffon
从中学毕业会考到布封
c from Cachet to Czar
从图章到沙皇
d from Daguerrotype to Dur
从银版照片到坚硬
e from Eau to Extirper
从水到连根拔除
f from Fabrique to Fusion
从工厂到王室各支系的融合
g from Gagne-petit to Gymnastique
从收入低微的到体操
h from Habit to Hyst?rie
从礼服到歇斯底里
i from Id?al to Ivresse
从理想到酒醉
j from Jalousie to Justice
从嫉妒到正义
k from Kal?idoscope to Koran
从万花筒到可兰
l from Laboratoire to Lynx
从实验室到猞猁
m from Macadam to Musique
从碎石路面到音乐
n from Nacelle to Numismatique
从小艇到钱币学
o from Oasis to Ouvrier
从绿洲到工人
p from Paganini to Pyramide
从帕格尼尼到金字塔
q from Quadrature du cercle to Question
从与一个圆的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到问题
r from Racine to Ruines
从拉辛到废墟
s from Sabots to Syphilis
从木鞋到梅毒
t from Tabac to Troubadour
从草烟到行吟诗人
u from Ukase to Usum
从沙皇的敕令到用法
v from Vaccine to Voyageur
从牛痘到旅行家
w from Wagner to Wagner
从华格纳到华格吶
y from Yvetot to Yveto
从伊伏托到伊伏托
十九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各国大行其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跃居统治地位,功利和实用成为社会崇尚的价值。沙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曾阐述十九世纪作家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资产阶级把作家看成一种专家,不希望他如同在过去时代那样去思考社会秩序,只要求他阐述一些心理规律,让读者——主要是资产者——分享他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实际经验。而由于写作的本性是自由,作家需要维护形式自由。这就产生矛盾。最优秀的作家拒绝与资产阶级合作,他们吹嘘自己斩断了与资产阶级读者的一切联系。但是他们的决裂只能是象征性的,因为只有资产者读他们的书,能够给予他们荣耀。当福楼拜宣布他「把所有思想卑下的人都叫做资产者」时,他其实为资产阶级效了大劳:他让人们相信只要简简单单接受一种内心纪律就能剥离自己身上那个资产者;只要他们在私底下练习高尚地思想,便能继续问心无愧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和特权。
沙特的看法是一家之言,过于概括,或许还有点苛刻。总之是,福楼拜晚年对世态愈加厌恶,讨厌公共事务、小市民习气和文场虚名。这种厌恶在他身上发展成愤世嫉俗。他一直想要用一部爆炸性作品来报复周围世界的愚昧与丑恶。
他准备了两年,阅读了大量资料,1874年8月正式开始写作《布瓦尔和佩居榭》,希望这部小说就是这样一颗炸弹。
小说的同名主人公是两个相交莫逆的公文抄写员。佩居榭得了一大笔遗产,俩人便辞去工作,到诺曼第乡下买了一座农庄,自学各种学问,开办罐头厂,说了许多蠢话,遭遇不少挫折。最后他们心灰意懒,为了打发日子,重新干起抄写的行当。不过他们不再抄写公文,而是记录他们听到的,或者读到的,乃至在名家笔下遇到的种种不自觉的废话、蠢话。他们自己未必意识到这些话有多么乏味或愚蠢。
写作过程中,福楼拜感到困难越来越大,觉得自己整个身心都被两个主人公佔据。“我变成他们。他们的愚蠢就是我的 。”同时代着名的文学批评家蒂博岱先是指出,布瓦尔和佩居榭与包法利夫人,与《情感教育》的主人公莫罗一样,因其生性愚蠢,註定要在生活中失败。然后补充说:「他(福楼拜)从他们的愚蠢本性引出一种与他自己的本性一样的批判本性。在把他自己变成他们之后,他把他们变成他自己。于是在他们的思想?发育了一种不妙的能力,使他们能看到愚蠢而且对之再也无法容忍。」也就是说,作者对主人公产生好感,把自己的想法赋予他们,从而背离了他们原初的形象。再者,在现实生活中,自足自满、没有独立见解的人并非到处碰壁。市侩的典型,《包法利夫人》中的药房老板奥梅先生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他事业发达,参与公共事务,最后得了荣誉十字勋章。
这部小说没有完成。1880年作家去世后,人们在他遗留的档案中发现了没写出的最后两章的大纲,其中包括一部《庸见词典》(Dictionnaire des idees recues)。
编写《庸见词典》的想法,其实早于对《布瓦尔和佩居榭》的构思。1852年12月17日,他在给女友路易丝.高莱的信中写道:
我又回到一个老想法:编一部《庸见词典》(你知道这是怎样一部书吗?)序言尤其令我兴奋,根据我的构思,它本身就像是一本书,我在?头攻击一切,但是没有一项法律能因此找我的麻烦。这部词典将是对人们赞同的一切的历史性颂扬。我将证明多数永远有理,少数永远有错。我将把伟人送给所有笨蛋去糟践,把殉道者送到刽子手的刀下,而且用一种极端夸张的、火箭喷发一般的文体。比如说,在文学领域,我将证明——这很容易做到——平庸因为是所有人都能够得着的,才是唯一合法的。因此需要排斥任何种类的创新,认定它是危险的、愚蠢的,等等。(……)对于所有可能遇到的话题,人们将能在词典?按字母顺序,找到为在社会上做一个体面的、可亲的人而必须说的话。
在整本书?,将没有一个词是出自我自己的。一旦读了它,人们将再也不敢讲话,深怕会脱口漏出一句收入这本书?的话。
这部同样未完成的词典没有作者曾预告的序言。也许《布瓦尔和佩居榭》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它的序言。根据作者留下的片断,研究者编成这部《庸见词典》,一般附在《布瓦尔和佩居榭》后面。
福楼拜不能容忍的所谓庸见,是现成的见解、固定观念、多数人的看法,不假思索就作的结论、老生常谈。它们在多数情况下是废话,是大实话,因为你不说别人也知道,而且有人听了会烦;有时候它们是偏见和习非成是的谬误。此类话中有一句单独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会感到其平庸、可笑或愚蠢。一旦让它们集体亮相,我们才发现其实质。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布瓦尔和佩居榭变成了福楼拜本人。
有些庸见可能是各个时代,不同民族共有的;另一些则是某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特有的。不过我们大多数人,或者说我辈凡夫俗子,对庸见容易习焉不察或容忍,肯定不如福楼拜那样敏感,乃至不共戴天。福楼拜本人出身资产者,但他以超越时代的文化精英自居,精神上脱离自己所属的阶级,毕生与平庸、志得意满的资产者为敌。此外,福楼拜是艺术家,最看重的是创新,尤其追求对文字的形式美,被认为是法国十九世纪最严格的文体家。据说他不能容忍在相邻的两页文字?两次出现同一个名词或形容词。写完一段话之后,他会在钢琴上检查这段话的节奏是否合适。这样一个人,对于人云也云的话头,想来除了对其内容,对其表达形式的平庸也会十分反感的。
我不知道在法国,读过这本书的人是否再也不敢讲话。我猜想,更多情况下人们会莞尔一笑:原来我也这样说过啊。然后呢,在社交场合,该说的该附和的,我们还得照说不误,依旧附和。最多在心?窃笑:怎么又说了。我又想到,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或许都应该有人动手编一本类似的书。比如我们可以编一本当代中国的《庸见词典》。这本待编的词典,将对一般人和精英分子都有用。精英分子自当提醒自己避免发表类似的庸见,而一般人正不妨反过来,把它当作应付社交谈话的指南。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更宜常读此书,以便常有话说,尽管是废话、老话,乃至傻话。
坦白说,在拿起《庸见词典》之前,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总觉得,以“庸见”为名,多少有些自嘲或者故弄玄虚。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同一个老友在深夜与你促膝长谈,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娓娓道来的思考和洞察。他并非高高在上地教导,而是将自己置于与读者同等的视角,一起探讨那些藏匿于我们日常言谈中的“庸见”。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人际关系”的解读。它没有讲空洞的“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某些无效的社交模式,以及那些看似“成熟”的社交技巧背后,可能隐藏着的自我欺骗和对真实情感的逃避。我尤其对关于“妥协”的论述感触颇深,作者并没有将妥协视为一种软弱,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生存智慧中去理解,解释了在某些情境下,适度的妥协是一种保存实力、避免不必要消耗的策略。这种 nuanced 的思考,远非市面上那些简单的二元对立能够比拟。
评分《庸见词典》的出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并非市面上那种堆砌名人名言、故作高深的“心灵鸡汤”,也不是将晦涩难懂的术语强行解释一遍的学术专著。相反,它以一种极为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方式,剖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却又鲜为人知的“庸见”。我曾以为自己对许多概念都有清晰的认知,比如“成功”、“幸福”、“选择”等等,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将他人早已定义好的框架套用到自己的生活里。这本书最让我惊叹的是它的洞察力,作者似乎能穿透表象,直抵事物本质,用极其简洁却又意味深长的语言,点破我们常常忽略的细微之处。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重新审视那些你习以为常的“应该”,去思考它们是否真的符合你的内在需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努力”的一章,它并没有一味地鼓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是探讨了“努力”的边界,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不努力”反而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这种颠覆性的视角,无疑是对我们固有认知的一场温柔的冲击。
评分《庸见词典》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词典,不如说是一次对我们思维惯性的“解剖”。它没有提供任何“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质疑和反思。我曾经深信“坚持就是胜利”,认为只要足够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坚持”背后的盲目和非理性。它会引导你去思考,你所坚持的,究竟是目标本身,还是你固执的“坚持”这个行为?它会让你审视,你所谓的“努力”,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是否在消耗你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进步”的重新定义。我们总是习惯于将进步与外在的成就挂钩,比如升职加薪、获得名誉。但《庸见词典》却将目光投向了更内在的维度,它探讨了那些不被外人所察觉,却对我们内心成长至关重要的改变。比如,它对于“宽容”的阐述,并非简单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而是深入到我们为何难以宽容,以及真正的宽容所需要具备的勇气和智慧。这种由内而外的审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评分《庸见词典》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次对我们“常识”的颠覆。它不是一本提供解决方案的书,而是一本引发思考的书。我曾经非常推崇“效率至上”的理念,总觉得生活就应该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被合理利用。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过度的追求效率,可能会让我们忽略生活中那些“低效率”却同样宝贵的东西。它会让你反思,你所追求的“效率”,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快的抵达目的地,还是为了更充实地体验沿途的风景?书中关于“自由”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它并没有简单地将自由等同于“不受约束”,而是深入探讨了真正的自由,往往需要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艰难的选择。它会让你明白,很多时候,束缚我们的,并非外在的环境,而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和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种对“自由”的深刻解读,远非那些口号式的宣传所能比拟。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直接给你答案,而是为你提供了一把钥匙,让你自己去打开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庸见词典》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某些概念的看法。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相当务实的人,对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屑一顾。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认为“不切实际”的想法,恰恰是我们活力的源泉。它并非鼓励我们沉溺于幻想,而是提醒我们,在追求现实的过程中,不应完全剥离那些“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色彩。书中关于“希望”的探讨,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鼓吹盲目的乐观,也没有宣扬消极的悲观,而是将希望置于一种动态的、与现实交织的状态来理解。它会让你思考,我们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保有希望,以及这种希望如何支撑我们在困境中前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像是在与你进行一场智力上的博弈,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伴随着一系列的追问和反思,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己的固有认知。我尤其欣赏它对“选择”的解析,它并非告诉你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而是让你明白,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蕴含着你尚未认识到的代价和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