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樓拜最後的長篇小說《布瓦爾和佩居榭》的同名主人公是兩個相交莫逆的公文抄寫員。佩居榭得瞭一大筆遺産,兩人便辭去工作,到諾曼底鄉下買瞭一座農莊,自學各種學問,說瞭許多蠢話,遭遇不少挫摺。最後他們心灰意冷,為瞭打發日子,重新乾起抄寫的行當。不過他們不再抄寫公文,而是記錄他們聽到的,或者讀到的,乃至在名傢筆下遇到的各種廢話、蠢話。
這部小說沒有完成。人們在作傢遺留的檔案中發現瞭沒寫齣的最後兩章的大綱,其中包括一部《庸見詞典》。所謂庸見,是現成的見解,多數人的看法,老生常談。它們在多數情況下是廢話,是大實話,因為你不說彆人也知道,而且有人聽瞭會煩;有時候它們是偏見和習非成是的謬誤。根據福樓拜留下的片斷,研究者編成這部《庸見詞典》,一般附在《布瓦爾和佩居榭》後麵。詞典的範例,是以單詞或詞組為條目,然後提示聽到這個詞或詞組時應該說的話、應發錶的見解、應有的反應(不是作者自撰,而是經常聽到、見到的)。
作者簡介
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一八二一年生於法國諾曼第地區的盧昂,一八八○年因腦溢血去世。他被認為是法國十九世紀最嚴格的文體傢,寫實主義文學泰鬥。生平作品有《包法利夫人》、《薩朗波》、《情感教育》、《三個故事》及未完成的《布瓦爾和佩居榭》等作品。
譯者簡介
施康強
一九四二年生於上海,一九六三年北京大學西語係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一九八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係畢業,文學碩士。退休前為北京中央編譯局譯審。除職務翻譯外,譯有(清)黎庶昌《西洋雜誌》(中譯法)、沙特《波特萊爾》、《薩特文論選》、巴爾劄剋《都蘭趣話》、阿蘭《幸福散論》、莒哈絲《中國北方的情人》、雨果《巴黎聖母院》(閤譯)、布勞岱爾《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閤譯)等。兼為隨筆作傢,著有《都市的茶客》、《第二壺茶》、《自說自話》等。
a from Ab?lard to Avocats
從阿伯拉爾到律師
b from Baccalaur?at to Buffon
從中學畢業會考到布封
c from Cachet to Czar
從圖章到沙皇
d from Daguerrotype to Dur
從銀版照片到堅硬
e from Eau to Extirper
從水到連根拔除
f from Fabrique to Fusion
從工廠到王室各支係的融閤
g from Gagne-petit to Gymnastique
從收入低微的到體操
h from Habit to Hyst?rie
從禮服到歇斯底裏
i from Id?al to Ivresse
從理想到酒醉
j from Jalousie to Justice
從嫉妒到正義
k from Kal?idoscope to Koran
從萬花筒到可蘭
l from Laboratoire to Lynx
從實驗室到猞猁
m from Macadam to Musique
從碎石路麵到音樂
n from Nacelle to Numismatique
從小艇到錢幣學
o from Oasis to Ouvrier
從綠洲到工人
p from Paganini to Pyramide
從帕格尼尼到金字塔
q from Quadrature du cercle to Question
從與一個圓的麵積相等的正方形到問題
r from Racine to Ruines
從拉辛到廢墟
s from Sabots to Syphilis
從木鞋到梅毒
t from Tabac to Troubadour
從草煙到行吟詩人
u from Ukase to Usum
從沙皇的敕令到用法
v from Vaccine to Voyageur
從牛痘到旅行傢
w from Wagner to Wagner
從華格納到華格吶
y from Yvetot to Yveto
從伊伏托到伊伏托
十九世紀是工業革命的時代。隨著資本主義在西歐各國大行其道,資産階級意識形態躍居統治地位,功利和實用成為社會崇尚的價值。沙特在《什麼是文學》中曾闡述十九世紀作傢與資産階級的關係。資産階級把作傢看成一種專傢,不希望他如同在過去時代那樣去思考社會秩序,隻要求他闡述一些心理規律,讓讀者——主要是資産者——分享他對人的內心世界的實際經驗。而由於寫作的本性是自由,作傢需要維護形式自由。這就産生矛盾。最優秀的作傢拒絕與資産階級閤作,他們吹噓自己斬斷瞭與資産階級讀者的一切聯係。但是他們的決裂隻能是象徵性的,因為隻有資産者讀他們的書,能夠給予他們榮耀。當福樓拜宣布他「把所有思想卑下的人都叫做資産者」時,他其實為資産階級效瞭大勞:他讓人們相信隻要簡簡單單接受一種內心紀律就能剝離自己身上那個資産者;隻要他們在私底下練習高尚地思想,便能繼續問心無愧地享受他們的財産和特權。
沙特的看法是一傢之言,過於概括,或許還有點苛刻。總之是,福樓拜晚年對世態愈加厭惡,討厭公共事務、小市民習氣和文場虛名。這種厭惡在他身上發展成憤世嫉俗。他一直想要用一部爆炸性作品來報復周圍世界的愚昧與醜惡。
他準備瞭兩年,閱讀瞭大量資料,1874年8月正式開始寫作《布瓦爾和佩居榭》,希望這部小說就是這樣一顆炸彈。
小說的同名主人公是兩個相交莫逆的公文抄寫員。佩居榭得瞭一大筆遺産,倆人便辭去工作,到諾曼第鄉下買瞭一座農莊,自學各種學問,開辦罐頭廠,說瞭許多蠢話,遭遇不少挫摺。最後他們心灰意懶,為瞭打發日子,重新乾起抄寫的行當。不過他們不再抄寫公文,而是記錄他們聽到的,或者讀到的,乃至在名傢筆下遇到的種種不自覺的廢話、蠢話。他們自己未必意識到這些話有多麼乏味或愚蠢。
寫作過程中,福樓拜感到睏難越來越大,覺得自己整個身心都被兩個主人公佔據。“我變成他們。他們的愚蠢就是我的 。”同時代著名的文學批評傢蒂博岱先是指齣,布瓦爾和佩居榭與包法利夫人,與《情感教育》的主人公莫羅一樣,因其生性愚蠢,註定要在生活中失敗。然後補充說:「他(福樓拜)從他們的愚蠢本性引齣一種與他自己的本性一樣的批判本性。在把他自己變成他們之後,他把他們變成他自己。於是在他們的思想?發育瞭一種不妙的能力,使他們能看到愚蠢而且對之再也無法容忍。」也就是說,作者對主人公産生好感,把自己的想法賦予他們,從而背離瞭他們原初的形象。再者,在現實生活中,自足自滿、沒有獨立見解的人並非到處碰壁。市儈的典型,《包法利夫人》中的藥房老闆奧梅先生就是一個成功人士。他事業發達,參與公共事務,最後得瞭榮譽十字勛章。
這部小說沒有完成。1880年作傢去世後,人們在他遺留的檔案中發現瞭沒寫齣的最後兩章的大綱,其中包括一部《庸見詞典》(Dictionnaire des idees recues)。
編寫《庸見詞典》的想法,其實早於對《布瓦爾和佩居榭》的構思。1852年12月17日,他在給女友路易絲.高萊的信中寫道:
我又迴到一個老想法:編一部《庸見詞典》(你知道這是怎樣一部書嗎?)序言尤其令我興奮,根據我的構思,它本身就像是一本書,我在?頭攻擊一切,但是沒有一項法律能因此找我的麻煩。這部詞典將是對人們贊同的一切的曆史性頌揚。我將證明多數永遠有理,少數永遠有錯。我將把偉人送給所有笨蛋去糟踐,把殉道者送到劊子手的刀下,而且用一種極端誇張的、火箭噴發一般的文體。比如說,在文學領域,我將證明——這很容易做到——平庸因為是所有人都能夠得著的,纔是唯一閤法的。因此需要排斥任何種類的創新,認定它是危險的、愚蠢的,等等。(……)對於所有可能遇到的話題,人們將能在詞典?按字母順序,找到為在社會上做一個體麵的、可親的人而必須說的話。
在整本書?,將沒有一個詞是齣自我自己的。一旦讀瞭它,人們將再也不敢講話,深怕會脫口漏齣一句收入這本書?的話。
這部同樣未完成的詞典沒有作者曾預告的序言。也許《布瓦爾和佩居榭》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它的序言。根據作者留下的片斷,研究者編成這部《庸見詞典》,一般附在《布瓦爾和佩居榭》後麵。
福樓拜不能容忍的所謂庸見,是現成的見解、固定觀念、多數人的看法,不假思索就作的結論、老生常談。它們在多數情況下是廢話,是大實話,因為你不說彆人也知道,而且有人聽瞭會煩;有時候它們是偏見和習非成是的謬誤。此類話中有一句單獨齣現的時候,我們不會感到其平庸、可笑或愚蠢。一旦讓它們集體亮相,我們纔發現其實質。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布瓦爾和佩居榭變成瞭福樓拜本人。
有些庸見可能是各個時代,不同民族共有的;另一些則是某個民族在某個時代特有的。不過我們大多數人,或者說我輩凡夫俗子,對庸見容易習焉不察或容忍,肯定不如福樓拜那樣敏感,乃至不共戴天。福樓拜本人齣身資産者,但他以超越時代的文化精英自居,精神上脫離自己所屬的階級,畢生與平庸、誌得意滿的資産者為敵。此外,福樓拜是藝術傢,最看重的是創新,尤其追求對文字的形式美,被認為是法國十九世紀最嚴格的文體傢。據說他不能容忍在相鄰的兩頁文字?兩次齣現同一個名詞或形容詞。寫完一段話之後,他會在鋼琴上檢查這段話的節奏是否閤適。這樣一個人,對於人雲也雲的話頭,想來除瞭對其內容,對其錶達形式的平庸也會十分反感的。
我不知道在法國,讀過這本書的人是否再也不敢講話。我猜想,更多情況下人們會莞爾一笑:原來我也這樣說過啊。然後呢,在社交場閤,該說的該附和的,我們還得照說不誤,依舊附和。最多在心?竊笑:怎麼又說瞭。我又想到,每個時代,每個國傢,或許都應該有人動手編一本類似的書。比如我們可以編一本當代中國的《庸見詞典》。這本待編的詞典,將對一般人和精英分子都有用。精英分子自當提醒自己避免發錶類似的庸見,而一般人正不妨反過來,把它當作應付社交談話的指南。有社交恐懼癥的人,更宜常讀此書,以便常有話說,盡管是廢話、老話,乃至傻話。
坦白說,在拿起《庸見詞典》之前,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我總覺得,以“庸見”為名,多少有些自嘲或者故弄玄虛。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它獨特的敘事風格深深吸引。作者的語言風格如同一個老友在深夜與你促膝長談,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隻有娓娓道來的思考和洞察。他並非高高在上地教導,而是將自己置於與讀者同等的視角,一起探討那些藏匿於我們日常言談中的“庸見”。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人際關係”的解讀。它沒有講空洞的“如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我們會陷入某些無效的社交模式,以及那些看似“成熟”的社交技巧背後,可能隱藏著的自我欺騙和對真實情感的逃避。我尤其對關於“妥協”的論述感觸頗深,作者並沒有將妥協視為一種軟弱,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生存智慧中去理解,解釋瞭在某些情境下,適度的妥協是一種保存實力、避免不必要消耗的策略。這種 nuanced 的思考,遠非市麵上那些簡單的二元對立能夠比擬。
评分我不得不承認,《庸見詞典》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對某些概念的看法。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相當務實的人,對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不屑一顧。然而,這本書卻讓我意識到,很多我們認為“不切實際”的想法,恰恰是我們活力的源泉。它並非鼓勵我們沉溺於幻想,而是提醒我們,在追求現實的過程中,不應完全剝離那些“不閤時宜”的理想主義色彩。書中關於“希望”的探討,讓我印象深刻。它沒有鼓吹盲目的樂觀,也沒有宣揚消極的悲觀,而是將希望置於一種動態的、與現實交織的狀態來理解。它會讓你思考,我們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保有希望,以及這種希望如何支撐我們在睏境中前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像是在與你進行一場智力上的博弈,每一個概念的提齣,都伴隨著一係列的追問和反思,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挑戰自己的固有認知。我尤其欣賞它對“選擇”的解析,它並非告訴你應該做齣怎樣的選擇,而是讓你明白,每一個選擇背後,都蘊含著你尚未認識到的代價和可能。
评分《庸見詞典》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詞典,不如說是一次對我們思維慣性的“解剖”。它沒有提供任何“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質疑和反思。我曾經深信“堅持就是勝利”,認為隻要足夠努力,就沒有剋服不瞭的睏難。然而,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堅持”背後的盲目和非理性。它會引導你去思考,你所堅持的,究竟是目標本身,還是你固執的“堅持”這個行為?它會讓你審視,你所謂的“努力”,是否在正確的方嚮上,是否在消耗你最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進步”的重新定義。我們總是習慣於將進步與外在的成就掛鈎,比如升職加薪、獲得名譽。但《庸見詞典》卻將目光投嚮瞭更內在的維度,它探討瞭那些不被外人所察覺,卻對我們內心成長至關重要的改變。比如,它對於“寬容”的闡述,並非簡單的“得饒人處且饒人”,而是深入到我們為何難以寬容,以及真正的寬容所需要具備的勇氣和智慧。這種由內而外的審視,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人生軌跡。
评分《庸見詞典》的齣現,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它並非市麵上那種堆砌名人名言、故作高深的“心靈雞湯”,也不是將晦澀難懂的術語強行解釋一遍的學術專著。相反,它以一種極為親切、甚至可以說是“接地氣”的方式,剖析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卻又鮮為人知的“庸見”。我曾以為自己對許多概念都有清晰的認知,比如“成功”、“幸福”、“選擇”等等,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鸚鵡學舌,拾人牙慧,將他人早已定義好的框架套用到自己的生活裏。這本書最讓我驚嘆的是它的洞察力,作者似乎能穿透錶象,直抵事物本質,用極其簡潔卻又意味深長的語言,點破我們常常忽略的細微之處。它不是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你重新審視那些你習以為常的“應該”,去思考它們是否真的符閤你的內在需求。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努力”的一章,它並沒有一味地鼓吹“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是探討瞭“努力”的邊界,以及在何種情況下,“不努力”反而是一種更明智的選擇。這種顛覆性的視角,無疑是對我們固有認知的一場溫柔的衝擊。
评分《庸見詞典》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對我們“常識”的顛覆。它不是一本提供解決方案的書,而是一本引發思考的書。我曾經非常推崇“效率至上”的理念,總覺得生活就應該像一颱精密的機器,每一分每一秒都應該被閤理利用。然而,這本書卻讓我看到,過度的追求效率,可能會讓我們忽略生活中那些“低效率”卻同樣寶貴的東西。它會讓你反思,你所追求的“效率”,究竟是為瞭什麼?是為瞭更快的抵達目的地,還是為瞭更充實地體驗沿途的風景?書中關於“自由”的論述,讓我受益匪淺。它並沒有簡單地將自由等同於“不受約束”,而是深入探討瞭真正的自由,往往需要我們承擔更多的責任,做齣更艱難的選擇。它會讓你明白,很多時候,束縛我們的,並非外在的環境,而是我們內心的恐懼和固有的思維模式。這種對“自由”的深刻解讀,遠非那些口號式的宣傳所能比擬。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沒有直接給你答案,而是為你提供瞭一把鑰匙,讓你自己去打開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