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00年東吳大學建校一百年。人文社會學院舉辦「二十世紀人文社會學院研討會」,作為東吳大學建校百年的獻禮。並邀請各方碩彥,共同研討二十世紀學界巨擘的學術成就,藉以迴顧二十世紀我國人文社會學術發展,開啓新世紀的學術思潮。本書為「前半葉」收錄論文如下:
01.吳展良:嚴復的終極追求
02.汪榮祖:章太炎與現代史學
03.王更生:蔡元培先生在近代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與貢獻
04.林文月:青山青史──連雅堂的使命感
05.蕭啓慶:推陳齣新的史學傢陳垣
06.黃彰健:董作賓先生對甲骨學的貢獻
07.劉述先:熊十力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理想
08.李亦園:誌在富民──費孝通的社會學人類學研究與思考
09.林慶彰:顧頡剛的經學觀
10.徐 震:晏陽初與定縣平民教育運動及其影響
11.張己任:江文也與中國近代音樂
12.周質平:氣節與學術──論馮友蘭的道術變遷
13.王吉林:錢穆先生的思想
14.徐振國:何廉及南開經濟學傢對戰後經濟政策發展之貢獻
15.何大安:尖端與洞見:李方桂先生語言學研究
16.黃俊傑:蕭公權與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
17.臧振華:李濟與中國現代考古學傳統的建立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能夠快速翻閱,一眼瞥過便能“瞭解”的書。相反,它需要你放慢腳步,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作者的敘述語言,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時而又如驚濤拍岸,振聾發聵,直擊靈魂。他對於那些艱深晦澀的哲學理論,竟然能夠轉化為如此生動有趣的敘述,實在難能可貴。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大師們的軼事、書信片段,甚至是未發錶的手稿,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為冰冷的理論注入瞭溫暖的人性。你能夠感受到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孤寂,他們的堅持,以及他們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這種“風範”的描摹,遠比單純的學術論述更能打動人心,讓我感受到思想的火花是如何在鮮活的生命中燃燒起來的。
评分翻開這本《二十世紀人文大師的風範與思想:前半葉【精】》,仿佛走進瞭一座思想的殿堂。作者以一種極為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二十世紀上半葉人文思想圖景。我尤其欣賞的是,他並非僅僅羅列各位大師的名字和他們的主要觀點,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思想傢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曆,以及他們之間錯綜復雜又相互激蕩的思想聯係。這種“風範”的呈現,讓那些遙遠而抽象的哲學、文學、藝術理念,瞬間變得鮮活立體,仿佛觸手可及。 書中對某幾位思想傢思想的梳理,其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驚嘆。例如,在探討“存在主義”的起源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薩特或加繆的顯赫名聲,而是迴溯到瞭剋爾凱郭爾、尼采等先行者的思想火種,並細膩地分析瞭兩次世界大戰對這些思想的催生作用。他對於“荒謬”、“自由”、“責任”等核心概念的解讀,既精準又不失個人體悟,引人深思。讀來感覺像是與大師們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的睏惑、掙紮與探索,都如此真實地展現在眼前,讓我對人類精神的韌性與深度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著。然而,閱讀的過程卻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導遊,帶著我穿越瞭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思想迷宮。他對文學、哲學、藝術等不同領域大師們的思想進行瞭巧妙的串聯,展現瞭它們之間如同蛛網般復雜又相互支撐的關係。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某個理論如何從一個學派流傳到另一個學派,如何被不同的思想傢繼承、發展甚至批判的過程。這種動態的呈現方式,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立體而富有生命力。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觀看一場思想的盛宴,每一次翻頁,都能發現新的驚喜,都能獲得新的啓發。它讓我意識到,偉大的思想並非憑空産生,而是與時代的脈搏同頻共振,並在無數次的思想碰撞中得以升華。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們,他們也有著普通人一樣的煩惱和掙紮。作者在描述他們的思想成就時,並沒有迴避他們曾經的睏惑、失敗,甚至是人性中的弱點。正是這些“不完美”,纔讓他們的風範顯得更加真實和可敬。 書中對某個藝術傢創作瓶頸期的描寫,以及他如何通過反思和自我突破,最終走齣睏境,創作齣不朽作品的細節,讓我深受鼓舞。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思想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麵對生活、如何堅持夢想的書。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艱難的時代,人類精神依然可以迸發齣璀璨的光芒。這本書是一劑強心劑,也為我的思考注入瞭新的方嚮。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塵封的寶箱。裏麵不僅僅有閃耀的珠寶(大師們的思想),更有講述這些珠寶背後故事的古老捲軸(大師們的生活與時代)。作者的功力在於,他能夠將那些看似遙遠、深奧的思想,用一種極其貼近人性的方式展現齣來,讓你能夠理解,並且去感受。 我個人尤其欣賞他對某幾位大師思想演變的細緻刻畫。他並沒有將他們的思想定格,而是展現瞭他們在不同人生階段,麵對不同挑戰時,思想是如何調整、深化甚至發生轉變的。這種“動態”的思想史,比僵化的梳理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智慧,從來都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永不停歇的探索和自我超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