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了一首诗,但众人不为所动?
没关系,那就到咖啡馆去!
自16世纪以来,咖啡即被视为激发灵感、争论与梦想的神祕饮料,而咖啡馆──不管它被称为caff?、Kaffeehaus、kawiarnia,或是coffee-house──更是都会文化与艺术生活的中心。咖啡馆是一天开始和结束的地方,人们可以在咖啡馆里阅读、沉思、闲聊、争论或思索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本书以优雅文字和精美照片,带领读者探访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咖啡馆,遍及各大城市:伦敦、巴黎、里斯本、布达佩斯、罗马和布拉格。全书焦点放在经常造访这些咖啡馆的着名作家和艺术家,探讨咖啡馆在文化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在赞颂这些咖啡馆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和装潢之余,更是深入剖析它们为何能够长期保持不坠的名声和迷人的吸引力。
本书特色
.哦 ~ 咖啡 你是学者的终极慾望!
咖啡曾被称为「阿波罗的酒」,被视为是激发思想、灵感、梦想与争论的神祕饮料。多少文学大师与艺术家臣服于咖啡的魔力之下,一杯浓郁芳香的咖啡,勾引出大师们灵动活跃的思绪,创作出千古绝响(对伏尔泰来说,一天恐怕要50杯才够)。这些属于咖啡臣民的大师有:
.伏尔泰。据说一天要喝上50杯咖啡,但49杯8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即足以让一般人丧命。
.波普。治疗头痛的偏方是吸入咖啡蒸汽,这还有个大师自创名词:「摩卡快乐树」。
.巴尔札克。从巴黎三家不同咖啡馆买来咖啡豆,每天自己调配独门咖啡密方。
.哦 ~ 欧洲 这些咖啡馆的名人轶事 ~
从南欧的罗马至北欧的奥斯陆,由最西之地里斯本至北国大陆莫斯科,23座城市,43间咖啡馆,名人大师的风采轶事不知凡几!
.诗人亚弗列.波尔加说:「人们有时想要自己一个人在某个地方独处,但又需要有一堆人陪他这样做,中央咖啡馆就是这样的地方。」维也纳的中央咖啡馆和其他文学咖啡馆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那种教会一般的奇异气氛。
.维也纳的兰特曼咖啡馆是心理分析创始人佛洛依德经常流连之处,他常在这儿和学术界友人玩他最喜欢的塔罗牌。据说,佛洛依德有时甚至在这儿替病人进行心理分析,而不是在他的办公室。
.圣彼得堡的文学咖啡馆是俄国第一位民族诗人普希金最爱逗留之处。1837年初,他在这儿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然后动身去和与他太太有染的法国贵族丹特斯进行致命决斗,一去不返。
.易卜生总是在每天下午2点准时到达奥斯陆的格兰咖啡馆,准时到几乎可以靠着他抵达的时间来调整时钟。他同时也是这家咖啡馆的活招牌,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观光客,经常到咖啡馆里看一眼这位着名的剧作家。
.莱比钖的咖啡树咖啡馆在音乐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舒曼为首的大卫同盟就在这儿聚会。舒曼在1837年写了一系列钢琴作品,取名为〈大卫同盟舞曲〉,并发行《音乐新时报》,奠定了德国音乐评论的基石。
.王尔德与他的爱侣总是约在伦敦皇家咖啡馆见面,某日对方的爵士父亲冲进咖啡馆大声指责王尔德,后来由于王尔德遭到控告和被审讯,使得媒体把这家咖啡馆描绘成是堕落者的巢穴。王尔德也因此案下狱服刑两年。
.在浓厚装饰艺术风格的巴黎花神咖啡馆里,杰克?布雷菲尔经常在菜单、卫生纸和餐巾纸上涂涂写写,战后,当他的讽刺诗发表,他便经常在这家咖啡馆被爱慕的粉丝所包围,逼得他只好躲到法国南部。
作者简介
诺儿.莉蕾.费兹(No?l Riley Fitch)
费兹是多次得奖的传记作家,且为知名的学者,专门研究巴黎的外国艺术家。曾经出版的着作包括《丝薇雅.毕奇与迷失的一代:20与30年代巴黎文学史》、《海明威在巴黎:文学旅者足迹》和《巴黎文学咖啡馆》。目前在洛杉矶居住与教学,但每年夏天都会回到巴黎。
译者简介
庄胜雄
天蝎座,文化大学英文系毕业,现服务于联合报编译组。
主要译作有:《时间算岁》、《开拓创意心》(以上皆为天下文化)、《致癌基因之谜》(商周出版)、《100件人人都该会的事》、《全世界最梦幻的人间仙境》、《欧洲名人咖啡馆》(太雅生活馆)等。
一直以来,我对旅行充满了渴望,尤其是那些能够让我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而非走马观花的旅行。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点燃了我对欧洲深度游的热情。《欧洲名人咖啡馆》不仅仅是一本景点介绍,它更像是一本“精神旅行指南”。作者通过对不同城市、不同时期咖啡馆的描绘,让我看到了欧洲各个文化中心是如何在这些场所孕育出独特的风貌。我喜欢书中对那些“不起眼”的街角咖啡馆的关注,它们或许不如那些名声显赫的场所那样光鲜亮丽,却同样承载着普通市民的生活气息和时代印记。作者并没有忽略这一点,他会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那些普通人在咖啡馆里发生的点滴故事,有喜悦,有悲伤,有奋斗,也有平凡的日常。这种细腻的观察,让这本书的情感维度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幻想自己身处其中,点上一杯咖啡,静静地观察周遭的人们,感受那份属于历史的宁静与厚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了解一座城市,往往需要从它最日常、最接地气的地方开始,而咖啡馆,无疑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评分作为一名对欧洲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被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见证过无数思想碰撞的咖啡馆深深吸引。当我在书店橱窗里偶然瞥见《欧洲名人咖啡馆》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我将它带回了家。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颇具匠心,淡淡的复古色调,配以一幅精致的手绘咖啡馆插画,瞬间就将我的思绪拉扯到那些充满故事的老街巷。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立刻被它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细节所打动。作者并非简单罗列咖啡馆的名字和地址,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阳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洒进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和淡淡的烟草味;三三两两的文人雅士围坐在一起,低声讨论着最新的诗歌、哲学或是政治。我仿佛能听到他们激烈的辩论声,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咖啡馆的指南,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探那些塑造了现代欧洲思想和艺术的伟大灵魂。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每一个咖啡馆所处时代背景的梳理,以及它如何与当时的社会思潮、艺术运动紧密相连。读完第一章,我就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19世纪的巴黎,与海明威、萨特一同品味着生活。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有些挑剔的人,总是担心市面上的一些读物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触及历史事件的核心。《欧洲名人咖啡馆》这本书,却意外地给了我惊喜。作者在描述每一家咖啡馆时,不仅仅是讲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这些咖啡馆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书中对维也纳某家老咖啡馆的描绘,就不仅仅是介绍它如今有多少位服务生,而是详细讲述了它在奥匈帝国解体前后,是如何成为政治家、艺术家们密会,甚至可以说是在这里孕育出许多重大历史决策的场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提及某位作家或艺术家时,会巧妙地穿插其代表作品的创作背景,甚至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寻宝”的乐趣,仿佛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中,找到了一条条隐藏的、充满人情味的趣味小径。书中的考证似乎也相当扎实,每当提及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作者都会引用相关的史料或文献,这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知识的深度和严谨。我甚至开始主动去搜寻那些被提及的书籍和艺术品,感觉自己的知识版图正在随着这本书而悄然扩展。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学生,我对能够提供深度洞察和独特视角的书籍有着极高的要求。《欧洲名人咖啡馆》这本书,无疑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作者的写作风格,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浪漫。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及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篇篇关于咖啡馆的叙述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咖啡馆文化差异的探讨。例如,书中关于意大利南部咖啡馆的描述,与对北欧咖啡馆的描绘,在氛围、服务方式、甚至是人们的社交习惯上,都展现出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分析,不仅加深了我对欧洲多元文化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演变出独特形态的。书中还穿插了大量与咖啡馆相关的艺术作品、文学片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接触到许多我之前可能忽略的文化瑰宝。
评分读完《欧洲名人咖啡馆》,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思想,与一个如此具体、如此日常的场景——咖啡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有时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巴黎左岸的浪漫街区,有时又像一位老友,与我分享他在这家布拉格咖啡馆的奇遇。我喜欢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这本书,更是在“体验”这本书。书中那些关于咖啡馆的细节描写,比如老旧木桌上的划痕,墙壁上褪色的海报,甚至是服务生手中咖啡壶的形状,都充满了故事感,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时光。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咖啡馆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饮品和社交的场所,而是历史的见证者,思想的孵化器,更是无数生命故事发生的舞台。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历史、热爱思考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触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