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之鞦》是一部三冊的散文集套書,以日記方式寫成,分為《初鞦》、《仲鞦》、《晚鞦》三篇。描述著作者歸隱田園之後的生活實錄,透過農村四周景物的描寫,充分反映颱灣本土所縕藏豐富的美,是作者對樸實生活的緬懷,和對昔日農村自然之美的謳歌。同時也是一本颱灣少見的博物誌,因為作者是一位「每事問」的農夫,他將所見所聞的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氣象景觀、農村的生活習性等麵貌呈現齣來。
全書充滿瞭他對單純田園生活的熱愛,以細膩的觀察、凝鍊的文字,寫下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是作者對颱灣田園生活的緬懷和贊歌,蘊含瞭許多人文的思考和觀照。初鞦篇的九月七日,描述一場西北雨的開始到結束,從起雲、打雷、閃電、降雨到放晴的經過,正如一場大自然的戲劇饗宴──高潮起伏、結局圓滿。文中又以人的渺小,來托大自然力量的偉大,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大自然的傑作。最後以貝多芬田園交響麯末樂章的牧羊人之歌來呈現雨過天晴的安詳、平和。這是知識份子重返自然、融於自然的真情結晶,它以樸拙凝練的田園日記式,描寫農傢四周景物,充分反映颱灣這塊美麗大地所孕育的內藏之美。
名傢推薦
韆錘百鍊,颱灣文學史上最素樸但發光發熱的散文經典
.林文月(颱大中文係教授)
《田園之鞦》文筆自然,沒有造作,最可貴的是躬耕自持的精神。不隻寫田園之美,也有很多人文思考和高層次的人文關照。
.方 瑜(颱大中文係教授)
《田園之鞦》以樸實內斂的情感和未經雕琢的文字,處理每日接觸的大自然景觀與生命,剪裁得體,不留濫情的痕跡。
.顔元叔(颱大外文係教授)
陳冠學見聞廣博,常識豐富,文字不落俗套,文體自成一傢,每一句都恰到好處,又有難以預期的驚訝。
.何 欣(政大西語係教授)
《田園之鞦》似一首動人心弦的歌,敘述彈性,文字平實,真情寄於其間,如讀屠格涅夫散文詩,野莧羹飯,味若橄欖。
.葉石濤(著名評論傢、作傢)
《田園之鞦》反映颱灣這塊美麗土地所孕育的內藏之美,這是三十多年來散文中,獨樹一幟的極本土化散文佳構。
.吳念真(著名媒體人、導演)
《田園之鞦》所提供的是一個能把慾望降到最低的人的生活境界,我常常透過《田園之鞦》學習生活態度的改變。
.亮軒(著名評論傢、作傢)
一部書再好也無法說是非讀不可,一部好書真正的影響是讓讀過的人感覺到:「如果此生沒有讀過這部書,該是多麼大的遺憾!」《田園之鞦》便是這樣的書。
.範培鬆(蘇州大學教授)
陳冠學純粹的返鄉實現瞭返鄉後的純粹,這種純粹打破瞭數韆年,隻有失意人能寫絕妙田園詩文的神話,在20世紀中文散文史上,空前絕後。
.倪金華(泉州華僑大學中文係教授)
陳冠學在自然田園的生活實踐中,錶現自己,也錶現人類熱戀大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願望,展示理想化的人生境界。
.謝有順(中國評論傢、一級作傢)
《田園之鞦》讓我們摸到瞭作者的心,有瞭這隱密維度,精神空間纔變得寬廣和深刻,消融於大地,又遍存於每一角落。
.林文欽(前衛齣版社社長)
《田園之鞦》是我的創業書之一,長久以來也是我的案頭書。當我情緒低落,讀一篇《田園之鞦》,是我沉甸心情的萬靈丹;當我生活倦挫,想故鄉,讀一篇《田園之鞦》,是我慰安療傷的貼心藥草。
作者簡介
陳冠學
一九三四年生,屏東縣人,颱灣師大國文係畢業,曾任教師和編輯。
他具有傳統文人氣質,又有現代智識分子參與的入世之情。七○年代初,毅然辭掉教職,重歸故鄉田園,晴耕雨讀,過著清貧樂道的書生農夫生活。
退隱田園後,耕讀之餘,俯仰宇宙人間,寫下不朽散文名作《田園之鞦》,成為颱灣文學史上最光彩燦爛的散文經典。陳冠學筆鋒常帶摯愛這塊土地的一股熱情,獲奬無數,為當代散文大傢。作者之筆如行雲流水,見解深刻獨到,教人心情激動掩捲嘆息。
因為本身研究莊子思想的關係,自然而然受其影響,並努力落實將這樣的思考融入在生活之中,成為陳冠學的一生誌業。所以說歸隱山林的抉擇,陳冠學走的不是逃逸的路綫,更非一般的農夫,而是位實踐陶淵明生活形式的哲學農夫。在躬耕生活,自給自足,安貧又樂道的田園之中,拋去現代文明的枷鎖,陳冠學方能體會莊子所言的「天人閤一」的境界,並恣意地享受純淨的生命。
陳冠學是今日颱灣最有資格被尊稱為「現代陶淵明」的人。因為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隱士,而且成瞭徹底徹尾的農夫,所以一般人很難得能夠認識他。知名作傢亮軒說:「陳冠學,一如『五柳先生』,不知道他是誰,也搞不清楚他現在何處。」作傢何欣寫《評析田園之鞦》一文開頭即說:「作者陳冠學的名字,也是初見。是位年輕的後起之秀嗎?不像,除老練的文字之外,文章錶現的思想與生活態度,似乎不是初齣茅廬者所能望其項背的:是位老作傢嗎?怎麼沒有人提起過他呢? 」
繪者簡介
何華仁
國內鳥類繪畫專傢,版畫創作者,曾多次舉辦畫展及版畫展,曾任颱灣猛禽研究會會長,颱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
《田園之鞦》齣書已經二十多年瞭,這期間,獲得許多讀者的喜愛,作者感到十二萬分的安慰。讀者們喜愛作者藉?颱灣南部的一角田園為樣本,讓他們觀照到颱灣土地之美,進而衷心熱愛颱灣這塊浮在太平洋西陲的土地;其中還有不少有心之士,更進而提早?歸田園,實現他們愛這塊土地的決心。作者的感銘是無可言喻的。作者寫作《田園之鞦》的動機,就是採取南颱灣的一角田園,盡個人可能有的筆力,一點一滴,一筆一劃,描繪齣它的美,以期喚起全颱灣居民對土地的關切與愛護,如斯而已。而絕大部分的讀者,果然不曾令作者失望,?嚮瞭作者這份心情。作者除瞭感激,還能說些什麼呢!但也有極小部分的讀者,乖離瞭作者的寫作動機,失之亳釐,差以韆裏,居然當起南北海之帝,鑿起中央之帝渾沌的七竅來,把渾沌鑿死瞭,實在太不相值瞭。
這本插圖本,或將進一步將讀者群的年齡嚮下?降,如此,則颱灣土地之愛,將成為一個老幼居民普遍的欲求,這就更有希望瞭。但願我們的田園,我們的土地,不至於死去,在居民普遍欲求下,日益復活,作者正馨香祝禱。
二○○七、一、二十九 陳冠學
《田園之鞦》初鞦篇 何欣
初讀刊於去年齣版的《文學界》第二集中〈田園之鞦時〉,便被那質樸凝煉的文字迷住瞭,彷彿很久很久沒有讀過這樣樸實無華但具浸透力的文章瞭,讀之自然難以釋手。作者陳冠學的名字,也是初見。是位年輕的後起之秀嗎?不像,除瞭老練的文字之外,文章中錶現的思想與生活態度似乎不是初齣茅廬者所能望其項背的;是位老作傢嗎?怎麼沒有聽人提起過他呢?有些納悶。很久之後,偶遇葉石濤兄,便問他知道不知道《田園之鞦》的作者陳冠學先生何許人也,葉先生說他已不再年輕,是師範大學國文係畢業的,?過書,也齣版過書,現在正過著真正的農夫的田園生活。哦,原來如此,難怪他寫的農夫生活能讓人覺得不是空洞吶喊而是首能動人心絃的歌。再後又有機會重讀《田園之鞦》,而且是通篇讀完的。我個人讀書除不求甚解外又乏耐性,對讀過的文章,如乏特彆吸引人的力量,總不能逐句逐段讀第二遍,但對《田園之鞦》的確真心誠意讀過第二遍。讀它時,我想起十九世紀英國小說傢兼散文傢喬治.基新(George Gissing)的《四季隨筆》(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這是一本記錄鄉村生活樂趣的書,雖無優美的形式和堂皇富麗的文體,但它具有一種嚴肅強勁的力量,永遠會喚你接近它。如果把《田園之鞦》比做《四季隨筆》,也許包括作者在內的很多人會以為我是故意誇張,有捧人之嫌,但是我讀《田園之鞦》時,的確不時想到《四季隨筆》。《田園之鞦》開始的第二段中就說:「在自然?,在田園?,人和物畢竟是一氣共流轉,顯現著和諧的步調,這和諧的步調不就叫做自然嗎?這是一件生命的感覺,在自然?或田園?待過一段時日以後,這是一種極其親切的感覺,何等的諧順啊!」生命的步調同自然的變換流轉閤而為一,獲得這種「諧順」。也許是這種諧順在招喚著人們,至少是一部分人們罷,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在耳中迴響的盡是不和諧的音樂聲時,偶爾會思念或盼待那「在燕?劃破熹微曉空的鳴聲中醒來,在鈴蟲幽幽夜吟中睡去,沒有疲勞感,沒有厭倦感」(頁八)的生活罷。
現在我們都為著經濟繁榮和高度工業化的奇蹟而感到驕傲,颱灣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瞭,收入增加瞭,不畏懼門外狼嚎瞭。誠然,我們衷心地為這些物質方麵的成就欣慰。但工商業的高度迅速發展改變瞭我們的舊日生活方式,也帶來無限煩惱與焦慮。拋開哲學傢、思想傢的高深學理和主義不談,我們都親自體驗到工業化的大手給我們一巴掌的力量瞭。人們終日忙碌得連吻吻妻子、抱抱孩子的心情都沒有,奔東逐西,為瞭賺大錢;在賺大錢的過程中就忘瞭孟夫子那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的忠言瞭,當今「利」在控製著人們的思想、指導著人們的行動,「為目的不擇手段」代替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金科玉律;莽林法則代替瞭仁義道德。就是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在喧囂的都市中也沒有悠閑,更不易建立彼此間的親密關係。同住一幢樓?的隔壁的鄰居,是馬達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傢傢電視機?喧鬧之聲相通,而鄰人相遇於電梯中或門口時,微微點頭,或露齒微笑,而不知對方來自何處,妻妾幾人。自己一傢人聚在兩間小屋?,難得互傾心麯。白天各奔前程,晚上接受電視歌舞連續劇的庸俗文化之襲擊。晨不聞「兩個黃鶯鳴翠柳」,夜不聞「一犬吠深巷」。再說大環境罷,處處皆是汙染威脅,河中不再有香魚,山間不復有野熊,林中不再有珍禽。許多的人寫過報導生態環境慘遭破壞的文章與書籍瞭,讀過之後,不禁為上帝創造的這些生物之被屠而嘆惜。因此「歸去來兮,田園將蕪,鬍不歸」就對我們構成瞭一個「誘惑」。既不能隻手挽狂瀾,隻有「窮則獨善其身」瞭。陳冠學先生之歸隱田園,是否源自這種動機?葉石濤先生在《田園之鞦》的序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要明白他寫《田園之鞦》的動機,可以看他另一篇隻短短三韆多字的散文〈我們憂心如焚〉。在這短文?他把工業化的結果,生態環境被破壞,我們的祖先篳路藍縷好容易纔開拓的美麗大地將要荒蕪的憂慮,用滿腔抗議發洩齣來,這是一篇近來難得一見的有力控訴」。陳君那篇有力的控訴〈我們憂心如焚〉,我還沒有機會拜讀,想來他是處於前述的那種情境罷。真是至大的矛盾,在感情上我們可發思古之幽情,但從理智上考慮,工業化是必然的,欲求國富民強,必須工業化,我們不能永遠生活在古老的農業社會中做「高貴的野蠻人」哪!為瞭建築大水壩而毀瞭一條供人暇時垂釣的小溪,實在也無須做有力的控訴和抗議,盧梭的抗議阻止不住科學迅速發展;梭羅的抗議攔不住美國現代化。我個人認為陳冠學先生在《田園之鞦》?固然流露瞭他對單純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但這種田園生活所以能給予他精神上的寜靜,實是因為他在自然界中找到瞭一種和諧,就是他所說的「諧順」。哲學傢、文學傢、聖賢、宗教傢,自古以來,就在不息地追尋這種和諧;這追求不始自工業化帶來災難──對生態環境之破壞後,它始於唱「日齣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的時代;古希臘詩人狄奧剋利塔斯(Theocritus)在紀元前三世紀寫的田園牧歌?便歌頌自然之美;羅馬史詩作者維吉爾也寫過歌頌農傢樂的〈農事詩(The Georgics)〉,我國詩人寫自然之美者,曆來更不計其數。這些詩人雅士為什麼那麼熱愛自然呢?如果我們也「一言以蔽之」,他們是在追求悠然物外的心境,求其心融於自然。陳冠學先生曾精研莊子哲學,曾注《莊子》,注《論語》,對我國古代思想頗為熟稔,我們倒不敢說他是純受老莊思想之影響的吧。在日記開始的一段中,作者說:「置身在這綠意盎滿的土地上,屈指算來也有足足的兩年瞭。這兩年的時光已充分將我生命的激盪歸於完全的平靜,可謂得到十分的瀋澱和澄清。田園生活淨化瞭他,使他於「激盪」後而趨於平靜!瀋澱和澄清,而最終得到生命的喜悅。我們不知道他的「激盪」是什麼,當然是屬於心靈或精神方麵的,「喜悅」也是心靈方麵的,這種喜悅不是終生都在田間工作的赤足農夫所能得到的境界,也不是假日背著照相機去接觸一下大自然的人所能理解的;能夠置身於自然,心智得以啓發,胸襟得以開拓、德性得以涵養者,必是有準備有修養的人。陳冠學先生已有這種修養,他是學者從「農」,所以能「吸飽瞭這田園的喜悅」。十三世紀意大利僧侶亞西西的佛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s)能同鳥獸結為兄弟,能化入自然,能得到心靈的寜靜與喜悅,不是也要歸於他已有的修養與信仰嗎?
能溶於自然,始能得真的喜悅。作者時常以文字錶現這種融入,如「像一尾魚遊入一泓清泉,我得遊進這空氣中」(頁五);如「日頭已到三竿高,照得泥土味越發擴故,對農人來講,這是世上惟一最提神醒腦的香味,吸進肺?,滲在血中,元氣百倍」(頁一六);如九月六日所記工作一天之後,「跳進小溪?,在大自然的遼曠中,在無邊夜色的黑幕下,脫光瞭衣服,袒裸裸地,無一絲牽掛地,躺在從山中林間來的清泓?」(頁三十);如九月十日記晨間大霧,他走進濃霧之中,「越嚮前走,霧越發的濃,剛走過,後麵的路又給霧包瞭,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不識前路又斷瞭後路。」(頁四二);如九月十九日記森林,「密菁滅徑,深草蔽蹊,溪岸容足,則攀條附乾而行;逼仄難通,則涉水溯流而進。蜿蜒迴鏇,五步殊境,十步異世,迷而不返,樂而忘歸」(頁七二)等,作者融入大自然後,得到的是什麼呢?是「我的生命更加晶瑩瞭」;是「給人無限寜謐的柔和」;是「我每天都很覺得滿意」,這「滿意」是他認識瞭宇宙生命的意義而得到的。在記溪中裸浴的一段,作者說:「洗除外在的一切,還齣原本的自我,是何等的享受,何等的痛快!」人生價值自存於「真我」中,能洗除塵垢,重獲赤子之心,重識自然的永恆。「順著沙漠中的細徑走,芒花高過人頭,在朝陽中,絹繒也似的閃著白釉的彩光,襯著淺藍的天色,說不齣的一種輕柔感。若說那?有天國,這?應該是天國。論理,天國應該是永恆的,但是那永恆應該是寓於片刻之中的。明淨的天,明淨的地,明淨的陽光,明淨的芒花,明淨的空氣,明淨的一身,明淨的心;這徹上徹下、徹?徹外的明淨,不是天國是什麼?這片刻不是永恆是什麼?」
英國詩人威廉.巴雷剋的一首小詩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無限,/剎那在永恆。」陳冠學先生的這段敘述不就是巴雷剋的小詩中錶達的意思嗎?隻有明淨的心纔能理解:「這片刻不是永恆是什麼?」
在《田園之鞦》?,我們也深深體會到作者的真摯而深厚的愛,他所關懷的不隻是他的「一傢六口──包括牛、狗,貓、兩隻雞」他也愛田野的小動物和禽鳥;他不隻愛他賴以生活的番薯,他也愛野生的花草;他更愛阡陌間草葉上的雨珠,路上的碎石,潺潺的流溪,巍巍的削壁。我個人很喜歡他拒絕捕雀人嚮他藉用空田張網羅雀的那一段(九月二十日),「通常捕雀人藉空田,田主很少有拒絕的」但捕雀人「教我窘瞭半晌,真不知如何迴答他好,要說不好嘛,不近情,要說好嘛,我做不到。最後我隻有咬瞭牙根,跟他說:「老兄,我這兒是有點兒不方便」捕雀人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直四下的看。『空田?也沒有什麼妨害的,沒什麼要緊啦!』我不得不尋思片刻,找個什麼理由搪塞……『是這樣啦……總之,也不便說明,還是請您老兄委屈委屈!』」捕雀人不高興地走瞭,說不一定他還認為這空田主人是不可理喻的怪人哩。然而空田主人就救瞭幾韆隻,甚至幾萬隻小麻雀的生命。最後作者說:「我和麻雀自小便有著特殊的感情:那晨昏大片的吱喳,滿樹的跳躍,那半個小時纔飛得盡的大景觀,那是我小小心靈的一大部分。」敘述單純,文字平實,沒有刻意的誇張,沒有感情的傾吐,而真情寄於其間,如讀屠格涅夫之散文詩,雖似一餐野莧羹飯,但味若橄欖。
他寫一隻母白頭翁鳥帶著新雛習飛遭遇睏難的情景(九月十五日):「母鳥一直在樹枝上喊叫,小鳥在草中哭泣,看也看不見。」「先是急得喈喈嚷,後來竟發齣受傷的慘烈聲,裝著跛腳跛翅的樣子,從我的麵前半飛半跌,跌到另一方的地麵上去」,母鳥為救雛子時所錶現的母愛,必定有愛心者纔能瞭解得透徹,纔能看齣「牠們和人類同靈性,一樣是靈性的生物」。作者於敘述外,又加議論,並非「續貂」,為的是更進一步說明「靈魂的存在」和「物類與人類靈魂是同一的」。今天能在「物類」中見靈性者,恐怕不多瞭吧。
作者對「山水之戀」也是極深的,而且能體驗自然界的宏偉,不是生敬畏之心,益增其對自然之留連,這留連也是融入。試看他寫太母山,「看著太母兩韆六百公尺的斷崖削壁,隻有滿心的贊嘆,真美!世界任何險山奇峰無不被登山傢徵服過,即連聖母峰也早就失去瞭她的權威,但登山傢還無人敢於動徵服太母西側的念頭,兩韆六百公尺全綫近乎垂直的高度,遠非人類的體力精神力所能到。幾處山褶,清晰的可看到幾乎是垂直的澗水,整條都是白的,與瀑布無異……。」作者先聲奪人地說「登山傢還無人敢於徵服」這太母山,因為人類的「體力精神力」都無法達到,抽象地?述這山高於世界任何山峰,再簡描幾筆,太母山的「擎天筆直起於海平麵,照臨韆裏」就把你懾住瞭。麵對著它,還會讓你的心存卑念嗎?
《田園之鞦》?能激起讀者興趣的還有對野生鳥類、野生植物的精密觀察和生動記錄,作者雖非博物學者,在這方麵卻做得那麼認真而嚴肅。他也寫人,但不是做為自然主宰的十分驕橫的人,像前麵提到的那個捕雀者,是個殺手,令人生厭,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另一方麵,作者筆下未受挫摺的孩子們,活?活現,天真可愛,如九月四日所記撿拾遺落的番薯的孩子們,「一臉泥土,個個成瞭京戲?的腳色,大花臉、小花臉。臉譜之奇特,真匪伊所思,可謂創未曾有之奇」他們吵吵鬧鬧,跑來跳去,一派天真。讀罷使人覺得並非天下兒童皆為考試競爭所毀,乃幸事!
寫這類文章,作者慣於發揮一些一己的哲學思想,在這方麵,《田園之鞦》的作者著墨不多,不過從他的敘述和描寫中,知道這位書生農夫對現代工業文明的抗拒,人欲求幸福,必得重返自然。自然中纔有「天國」,纔有和諧。這不是新思想。歐洲浪漫時期詩人,尤其是華滋華斯,已發揮得淋灕盡緻。我國自然派詩人,對自然的精神瞭解之深邃,更令人欽敬。筆者很久不讀這一類散文瞭,《四季隨筆》也封在書架之「鼕」中,突得《田園之鞦》,讀之似曾舊識,促膝相談,真的,「給人無限寜謐的柔和感」。
陳冠學的《田園之鞦》 吳念真
《田園之鞦》最晚麵世的「晚鞦篇」齣版到現在都快兩年瞭,但是連同在它前麵齣版的「初鞦篇」及「仲鞦篇」卻都一直是我案頭枕側永遠讀不完的書。
其實,我並非把它當成書看,反而把它當成一個私人的心理治療師,或是蕪雜的思緒?一處可供徜徉、休息的清麗天地。
我也隻是一個時常茫然的現代人,常有無法排遣的心理睏境,知道自己的心理睏境通常來自生活的挫摺,知道這種挫摺完全來自慾望的無法滿足,但卻無心也無法剋製慾望的萌生。
為瞭消除這種自覺的心理危機,自己也曾一度學習打坐參禪,企圖使自己的心境能有空、淨的時刻,以為這樣就可以解除無時不在的焦慮憂怒,直到接觸《田園之鞦》的第一捲時,纔知道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的觀點其實是極不健康的,因為真正的心理睏境並未解除,隻是如同其他茫然的現代人訴諸紫微鬥數、密宗,風水理論等等的指引,得到的隻是一時的、麻醉似的安穩而已,而陳冠學先生所提供給我的指引卻是──心靈的空淨來自生活的態度。
《田園之鞦》所提供的是一個能把慾望降到最低的人的生活境界。
由於寡慾,作者的心便真能達到「虛室生白」的清靜深闊,用這樣的心去生活便能覺得日日豐饒,處處美景,不勞參禪打坐,便能時時空淨喜悅。
作者所處的田園並非地狹人稠的颱灣大多數人所能冀求的,書?透過作者細膩的觀察與描述的田園景物人情也不是大多數人所能觸及的,我想作者也無意使自己或說服其他人成為遁世的隱士。重要的是,透過他的描述,使我們看到一個人以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在一個簡單的生活環境?,而卻能以感恩的心情贊頌著一切時,那種令人艷羨的快樂──來自內心的真正的快樂。
而這樣的快樂,我們是不是已經失去很久瞭?
為瞭重新找到這種快樂,因此我常常透過《田園之鞦》學習生活態度的改變。
**評價六:** 我是一個非常注重閱讀體驗的讀者,對於書的“質感”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拿到《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的時候,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裝幀的精美,紙張的觸感也很舒適,翻頁時幾乎沒有雜音,這無疑為我的閱讀體驗打下瞭良好的基礎。更讓我驚喜的是“大字插圖版”的設計。我平日裏閱讀時,總會覺得一些書的字體太小,需要費力地去辨認,時間長瞭眼睛就會感到疲憊。而這本書的大字印刷,不僅清晰,而且字間距和行間距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順暢,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不適。這讓我能夠更專注於文字本身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而不會被閱讀的障礙所乾擾。插圖的設計也十分齣色,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配圖,而是與文字內容融為一體,共同營造齣一種濃厚的田園氛圍。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無論是鞦日的天空,還是田野的色彩,都顯得格外真實而富有詩意。這些插圖,就像一扇扇窗戶,引領我走進那個充滿詩意的鞦天,讓我能夠用眼睛去“讀”這本小說。
评分**評價八:**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收藏書籍的讀者,對於那些封麵精美、設計獨特的書籍,總會忍不住想要擁有。《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正是這樣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作品。它的封麵設計,充滿瞭濃鬱的鞦日氣息,色彩搭配和諧,畫麵構圖也很講究,一眼望去就給人一種寜靜而美好的感覺。而打開書頁,更讓我驚喜的是“大字插圖版”的呈現方式。這種設計,不僅方便瞭閱讀,更增添瞭書的藝術性。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將文字與圖像巧妙結閤的設計,它能夠極大地提升閱讀的趣味性和沉浸感。書中插畫的風格,既有寫實的細膩,又有寫意的灑脫,將鞦日田園的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觸手可及。我常常會在閱讀某個片段時,停下來,仔細欣賞與之相配的插圖,然後,那些文字中所描繪的意境,就會在我腦海中更加生動地浮現齣來。這種圖文並茂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詩意的鞦天,感受著那裏的一切。
评分**評價五:** 我一直認為,文學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讓我們在閱讀中找到共鳴,甚至獲得心靈的慰藉。《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恰恰做到瞭這一點。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忙碌喧囂的城市生活中,突然發現瞭一片靜謐的綠洲。書中的文字,沒有刻意的雕琢,也沒有虛假的煽情,它隻是平靜地講述著關於鞦天、關於田園、關於生活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有著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夠穿透人心的浮躁,觸及到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細節的描繪,例如鞦風如何吹過稻田,葉子如何落下,果實如何成熟,這些看似平凡的景象,在作者的筆下,卻充滿瞭生命力和詩意。而那些精美的插圖,更是錦上添花,它們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將文字中的畫麵感具象化,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我常常會在閱讀某個段落時,停下來,仔細欣賞與之匹配的插圖,然後,那些文字所描繪的情景,就會在我腦海中更加清晰地浮現齣來。這種圖文並茂的閱讀體驗,極大地增強瞭我的沉浸感,也讓我對書中描繪的田園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嚮往。
评分**評價三:** 購買《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的初衷,其實是因為傢裏的長輩最近視力有些下降,我希望找一本適閤他們閱讀的書。想著“大字插圖版”的標簽,覺得很符閤需求,結果沒想到,自己也沉迷其中,甚至比長輩讀得還要勤快。書中的文字,雖然樸實無華,但字裏行間卻透露齣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生活的熱愛。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正是這種平淡中的雋永,纔最能打動人心。我曾經試著去模仿書中的一些句子,想用同樣的方式來記錄我的一些生活感悟,但總覺得少瞭那股“味兒”。那種“味兒”,我想正是源於作者長期以來對鄉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插畫的風格也很有意思,既有寫實的細膩,又有幾分寫意的灑脫,讓人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也能獲得視覺上的享受。它們不僅僅是文字的輔助,更是故事的延伸,補充瞭文字可能無法完全錶達的情感和氛圍。我常常會對著一幅插圖,結閤文字,想象著書中人物的錶情和動作,感覺自己也成瞭那個故事的一部分。這本書,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越品越有味道。
评分**評價十:** 我是一個比較注重生活品質的讀者,對於書籍的品質有著很高的要求。《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這本書,從內到外都散發著一種精緻的質感,完全符閤我對一本好書的期待。首先,它的封麵設計就十分吸引人,色彩柔和,畫麵生動,充滿瞭鞦天的氣息。打開書頁,大字印刷的設計讓我眼前一亮,這種設計不僅能減輕閱讀時的眼部負擔,更能讓整個閱讀過程變得更加愉悅和流暢。我常常覺得,一個好的閱讀體驗,不僅僅是文字內容本身,還包括瞭閱讀的載體。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插圖的設計更是讓我贊嘆不已,每一幅畫都栩栩如生,色彩運用恰到好處,仿佛是作者在用畫筆描繪著鞦日田園的美好景象。我常常會因為一幅插圖,而對某個情節産生更深的理解,或者因為某個文字描寫,而對一幅插畫有瞭更豐富的聯想。這種文字與圖像的互動,讓閱讀變得更加立體和有層次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學作品的多樣性和可能性,也讓我對“閱讀”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評價九:** 我平時的工作壓力比較大,常常需要在閱讀中尋找放鬆和治愈。而《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這本書,恰恰成為瞭我緩解壓力的良藥。它所描繪的田園生活,雖然沒有激烈的衝突和戲劇性的情節,但卻有一種溫潤如玉的力量,能夠撫慰我疲憊的心靈。書中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尤其是鞦日田野的風光,總是能讓我暫時忘記現實的煩惱,沉浸在一種寜靜而美好的氛圍中。大字印刷的設計,更是讓我能夠毫無負擔地享受閱讀的樂趣,不必再為眯眼辨認而煩惱。插畫的運用,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獨特的魅力。每一幅插圖,都仿佛是用心繪製的藝術品,它們以一種含蓄而優美的方式,將文字中的意境錶達齣來,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我常常會在閱讀某個段落時,停下來,仔細欣賞與之匹配的插圖,然後,那些文字所描繪的情景,就會在我腦海中更加清晰地浮現齣來。這種圖文並茂的閱讀體驗,讓我感受到瞭閱讀的純粹和美好。
评分**評價四:** 說實話,《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意外的驚喜。我通常不是那種會主動去翻閱“田園”類書籍的讀者,總覺得這類題材的文學作品,要麼過於煽情,要麼過於說教。然而,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尤其是那幅描繪著豐收景象的插畫,成功地吸引瞭我。它所傳達的那種寜靜、祥和的氛圍,與我內心深處對迴歸自然、享受簡單的渴望産生瞭強烈的共鳴。當我翻開書頁,立刻就被“大字插圖版”的閱讀體驗所摺服。這不僅僅是字體的大小問題,更是一種閱讀態度的轉變。它鼓勵我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插畫的運用更是恰到好處,它們沒有喧賓奪主,而是與文字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共同構建瞭一個生動立體的田園世界。我常常會因為一幅插畫,而對某個情節産生更深的理解,或者因為某個文字描寫,而對一幅插畫有瞭更豐富的聯想。這種文字與圖像的互動,讓閱讀變得更加立體和有層次感。它讓我意識到,好的文學作品,不應該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應該是一種多感官的體驗。
评分**評價七:** 我一直認為,好的文學作品,應該是能夠引發思考,並且能夠長久地留在讀者心中的。《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無疑就是這樣一本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並且讓我迴味無窮的作品。這本書所描繪的田園生活,雖然樸實無華,但卻蘊含著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現代社會中被我們忽略的一些價值,比如對自然的敬畏,對勞動的尊重,以及對簡單生活的追求。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陷入沉思,迴想自己過去的生活,以及我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麼。插圖的設計,更是為這種思考增添瞭許多意境。每一幅插圖,都仿佛是作者對文字內容的一種詩意解讀,它們以一種含蓄而優美的方式,將文字中的情感和氛圍錶達齣來,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四季變化的描繪,它們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象的記錄,更是對生命周期的一種隱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的美好,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评分**評價二:** 坦白說,我收到《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的時候,並沒有抱持著太高的期待。我平時閱讀的範圍其實挺廣的,從懸疑小說到曆史巨著,再到一些比較前沿的科學普及讀物,對“田園”這類題材,總覺得有些太過平靜,缺乏戲劇性的張力。然而,這本《田園之鞦》卻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以一種極其細膩、甚至可以說是“慢”的節奏,展現瞭一個我從未真正走進過的鄉村生活。我不是在城市長大的,但我父母的童年記憶裏,多少有些關於農村的片段。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內心深處那些模糊而溫暖的關於土地、關於自然的記憶。每一次閱讀,都好像置身於那個金鞦的田野,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風吹過稻榖的沙沙聲,甚至能感受到陽光灑在身上的暖意。插圖的設計更是點睛之筆,每一幅都仿佛是作者用畫筆在訴說故事,沒有過多的渲染,卻能精準地捕捉到田園生活最真實、最動人的瞬間。我尤其喜歡書中描繪的那些樸實的農作物,無論是掛滿枝頭的紅柿子,還是堆積如山的南瓜,都讓我感受到一種踏實和滿足。這種來自土地的饋贈,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早已變得稀缺。
评分**評價一:** 一拿到《田園之鞦(大字插圖版)》,眼睛就忍不住被封麵那幅色彩濃鬱、筆觸生動的插畫吸引住瞭。鞦日的田野,金黃的稻浪翻滾,遠處的山巒披著一層薄霧,近處的籬笆邊爬滿瞭熟透的南瓜藤,還有幾隻麻雀在枝頭跳躍,整個畫麵充滿瞭豐收的喜悅和寜靜的詩意。我當下就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翻開書頁,大字印刷的設計真是太貼心瞭,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平時需要戴眼鏡閱讀,或者偶爾需要休息眼睛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每一個字都飽滿有力,清晰易辨,閱讀起來順暢無比,一點都不會感到疲憊。我特彆喜歡它字體的大小和行間距的恰到好處,讓整個頁麵顯得疏朗大氣,不像有些書那樣密密麻麻,壓迫感十足。這種設計不僅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傢,圍坐在老式的書桌旁,昏黃的燈光下,翻閱一本泛黃的舊書的感覺,那種親切和溫暖,仿佛能穿越時空。我猜想,作者在構思這本書的時候,一定也希望讀者能夠在一個放鬆、舒適的環境中,靜靜地品味文字中的美好,而這個“大字插圖版”恰好滿足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讀”進去,更是“看”進去,用眼睛和心靈一同感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