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真正的诗都从土地长出来∕颜崑阳
真正的诗,都从土地长出来;台湾的新诗,当然也就从台湾这块土地长出来。
诗,它可能从你家门前的小河边发芽、可能从屋后的山坡上发芽、可能从你路过的田野间,跟着稻子、花生、萝卜一起发芽;当然也有可能在你旅游到垦丁、溪头、阿里山、淡水、太鲁阁、兰屿、澎湖、金门……,甚至士林夜市、龙腾断桥、亿载金城……,或者就在你家那条嘈杂的小巷子里;诗,乍然从你的感觉、想像中,便发芽而迅速地长出来,并且开了花、结了果。
总之,诗从来不曾离开过你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离开土地、离开生活,就没有诗了;即使凑出一行行漂亮的句子,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诗」。反过来说,对这块土地上的种种人、种种物、种种事、种种生活,不管古老的、现代的,都很关心、很有体验,「真正的诗」就可能从这当中长出来。并且,关心越贴切,体验越深刻,诗便越真正而越感人。
这么说,似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诗人」。是的,每个人都有这个可能。当然,最终能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除了对这块土地的关心及体验之外,还要多让想像力释放出来,彷彿千里马在奔跑、大冠鹫在高飞;然后,再懂得怎么用隐喻呀、象征呀、拟人呀、对比呀、层递呀……等等的修辞技巧,去把你的关心、体验、想像表现出来,诗就真的从你踩踏的土地、从你的生活、从你的心田、从你的笔端长出来了。这些,当然可以学习;向纪弦、余光中、杨牧、洛夫、罗门、郑愁予、叶维廉、蓉子、席慕蓉、钟玲、向阳、渡也、詹澈等诗人去学习。他们都写了不少从台湾这块土地长出来「真正的诗」。
诗,怎么长出来,就怎么去读。读他们一篇篇从台湾这块土地长出来的诗,首先你得拿出自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经验,也就是你对台湾的海呀、山呀、河呀、森林呀、田野呀、寺庙呀、古城呀、街巷呀,当然还有人呀,以及发生过的大事呀,曾经有过的观察、感受、认识、思考,再发挥你的想像力,跟着纪弦、余光中、杨牧等人,一起在他们的诗中去遨游台湾。有些地方,你也去过,就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和诗人对话起来;诗人当然比一般人的感觉更敏锐、更精细,想像得更特别、更奇妙。例如钟玲〈兰屿风景〉,她怎么去想像那些海岸边高高突起的山岩呢?就让钟玲告诉你:
海岬的山势
是一头闷损的兽
踡伏成一团打不开的结
由皮肤直黑到心底。
假如你也去过兰屿,会怎么想像那些海岬?够特别、够奇妙!你可以和钟玲交换交换心得呀!又例如詹澈〈黄昏坐在都兰湾〉,假如你和诗人一起坐在台东这个海湾边,天色昏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而又怎么去想像?就先让詹澈告诉你:
安静的夜海
只听见浪花击碎星粒
星粒滚滚磨蹭浪齿
很可能,你也有和诗人不一样的感觉与想像,就说出来吧!
假如不少地方,你还没到过,那就先随着诗人去「神游」。向往之余,或许有一天,你真会亲临其境,体验以后,也可以和诗人印证一下呀!
接着,你就要留意诗人用了什么巧妙的修辞,去表达自己的感觉与想像。或许,你可以把它学起来;或许,你也可以想一想,自己会用什么巧妙的修辞,去表达这样的感觉与想像?
这么说,阅读一篇篇从台湾这块土地长出来的诗,一方面随诗去旅游,另一方面也学到了如何表达你对这块土地的感觉与想像。「读新诗游台湾」,真好!
这套书分为二册,第一册取名《风柜上的演奏会》,选了二十四首新诗,绝大部分是描写诗人对台湾自然景观的感觉与想像。第二册取名《走入历史的身影》,也选了二十三首新诗,绝大部分是描写诗人对台湾历史遗蹟、风俗民情的感觉与想像。这四十八首诗所描写的景点,广布在台湾本岛北中南东各部以及外岛的澎湖、金门、马祖。读完它,你也全台湾走透透了。并且,省了好多好多旅费!
带领大家「读新诗游台湾」的人,是余欣娟、林菁菁、陈沛淇三个大女孩。她们都是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很优秀的年轻学者,懂得新诗,对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生活也相当有体验。我欣赏她们,因此乐意协助她们完成这二本书。她们几次很认真地与我讨论,怎样才能好好的带领大家「读新诗游台湾」?我知道她们写得非常用心;写好以后,先让我到诗里去游了一趟台湾。每首诗以及她们所写的每个字,我都趣味盎然地读过了。感想是:
读新诗游台湾,真好!你也一起随诗去旅游吧!
【自序】这套书的诞生让我们心中洋溢着诗意∕林菁菁
这套书可以说是在东华大学孕育出来的。由于颜崑阳教授的鼓励,我们开始在诗里找寻风景,在风景里找诗。这套书的构想,就在如诗似画的校园中逐渐成形。
全书的主题,就是「诗」和「旅游」。我们都知道,旅游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在旅行的路途中,随时充满了令人惊奇的事物。希望读者在这趟诗的旅行里,带的不是地图和指南,而是诗。因为,在文字的世界里,诗是两点间最短的距离;人人都可以发挥想像,游走在诗的世界里。「读万卷『诗』,行千里路」,能让我们将文学与生活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在这段写作期间,东华的校园生活,提供了我们不少灵感。在校园里,你可以随时仰头看山、看云、看天空,生活很诗意。而花莲的大块美景,更是得天独厚;只要一有空闲,我们随时都能往山与海的方向前进。走走逛逛,花东纵谷的新奇事物,彷彿永远都发掘不完。而这套书的出版,也为这段生活在花莲的岁月,留下美好的印记。
【导读】诗中有历史 历史中有诗∕陈沛淇
唐朝大诗人杜甫,正当壮年时,遇上了安史之乱。他一颗善感的诗心,对当时的社会乱象悲愤交集,便写下了着名的「三吏」与「三别」,描述战争和贪官污吏的罪恶。因为杜甫敢于批判时事,悲悯百姓的苦难;后人就给了他「诗史」的尊号,敬重他以诗写史的事蹟。
台湾的新诗,其实也不乏「诗史」的作品。早在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也是一位勇于批判时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专制的作家。
所有的战士已都死去,
只残存些妇女小儿,
这天大的奇变,
谁敢说是起于一时?
人们最珍重莫如生命,
未尝有人敢自看轻,
这一举会使种族灭亡,
在他们当然早就看明,
但终于觉悟地走向灭亡,
这原因就不容妄测。
……
这首〈南国哀歌〉记录的就是一九三○年的雾社事件。那是一个新文学正在起步的年代;作家们一边被迫学习日文,一边不屈不挠地使用白话中文来写诗。略带生涩的文字,写下那场「官逼民反」的原住民战役;无论是作家的择善固执,还是雾社事件的壮烈悲戚,都足以令读者动容。
我们或许都知道,什么是诗;但是对于什么是历史,这问题就得好好想一想才能回答啰!如果有人说,过去的事情就叫做历史;这样只答对了一半。所谓历史,可以简单的说,就是过去事件的总和;但是,这些「事件」必须是对多数人的生活有影响的事件。举个例子来说:清代福建省巡抚沈葆桢,在牡丹社事件后,来到台湾建设恆春县;这是一件历史上的大事。假使说,沈葆桢到恆春时,曾经感冒发烧;这虽然也是过去的事;但过于鸡毛蒜皮,可不能算成历史事件喔!
历史的范围可以很大,也可以缩小;例如说,一个人的生平,就可以看成是一部「个人史」。同样的,我们会把他的出生,或者是考上什么大学,受到什么人事物的影响,当成他个人史中的「事件」。若是他哪天走路跌了一跤,这就不适合列入他的个人史中了;除非他那一跤跌出了个大名堂,就像希腊思想家阿几米德一样,只是洗个澡,忽然就想出了「浮力定律」!
在这本书中收录的诗,有的写家国的大历史,有的写个人身家的小历史。诗里头有满满的怀乡之情,也有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与批判;或是写下对景物变迁的感慨,或是记录台湾各地民俗的节庆。
〈关于1930?雾社〉、〈龙腾断桥〉、〈春回凤凰山--写给九二一灾后四个月的故乡〉、〈嘉义速记--红毛井〉、〈后山碑志〉等,就是从历史事件着手,抒发诗人对于这些史事的独特看法。〈巷上盛夏〉、〈士林夜市〉、〈厦门街的巷子〉、〈观灯记〉、〈大度山写意〉、〈亿载金城〉、〈马祖印象〉等,写的则是诗人对于特定地标的记忆;这些记忆曾带给他们各种复杂的情感,有失落、有欢笑,也有人生的体悟。
〈在鹿港写给女儿〉、〈回乡〉、〈槟榔花开的季节?路过美浓〉、〈七星潭〉、〈卑南溪〉、〈风狮爷〉、〈高樑秆〉等,则是诗人对于故乡风土民情的思念、体悟与再出发。「血浓于水」的情感,使得这些诗篇读来十分真诚动人;让我们不禁也想要认真起来,仔细看看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蜂炮〉、〈丰年祭的午后〉、〈烧香行〉、〈四月廿六日南鲲鯓庙〉等,写的是台湾人都熟悉的民俗活动或庆典;透过诗人的参与和观察,你是否找到了以前不曾注意的新鲜事呢?
诗中有历史,历史中有诗。先人的足迹,藏在台湾的山水里;诗人是最有想像力的导游,把古老的故事,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现在总是流行说「深耕台湾,放眼世界」;不过长辈们也曾告诫过:「要了解别人,先要了解自己」。所以呢,「深耕台湾」就得从读懂台湾和台湾人的身世开始。
当然啦,历史故事不比童话故事,结局并非永远皆大欢喜。台湾的故事,有太多太多令人气愤握拳、扼腕叹息的情节;但是历史与仇恨,毕竟不能画上等号。读历史要有点儿知性的头脑,有点儿感性的热诚;更要有气度,要有超然的胸襟。从新诗来读历史、读乡土的记忆,正好可以借由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习到一些课本来不及教我们的事。
**评价四** 作为一个对台湾充满向往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的途径。这次,《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这本书,以其诗意的书名和独特的内容定位,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走入历史的身影》这几个字,充满了探索的意味,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化身历史的探寻者,在台湾的土地上,寻找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把“读新诗”这个元素融入到对历史的解读中。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精神和人们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而台湾的新诗,承载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历史情感和文化底蕴。我非常期待,通过诗歌的滤镜,去重新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去感受那些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又承受了怎样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浏览台湾的景点,更是能够深入到那些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去触摸那些历史的痕迹,去倾听那些历史的声音,并用诗歌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去解读和感悟这一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更感性的认识。
评分**评价六** 拿到《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书名本身就极富吸引力,“走入历史的身影”立刻勾勒出一个探索与发现的画面,仿佛我将有机会穿越时空,去近距离观察那些曾经塑造了台湾历史的人物和事件。“读新诗”这个词的出现,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色彩。我一直深信,诗歌是连接人与历史、人与土地最柔软也最深刻的桥梁。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对台湾新诗的解读,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历史图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史实的陈述,而是能够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情感波动、他们的思想挣扎,以及他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用文字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游”台湾,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游历,更是精神层面的深度探索,让我能够在一首首诗歌的意境中,感受到台湾的历史脉动,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文精神。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台湾历史的一扇独特窗口,让我能够用一种更加感性、更加诗意的方式,去触摸历史的温度,去感受那些“身影”的生命力。
评分**评价三** 我对历史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更偏向于宏大的叙事和关键人物的传记,但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一种更贴近土地,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时,立刻被它独特的书名所吸引。《走入历史的身影》这几个字,瞬间就勾勒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画面感,仿佛我将有机会穿梭于台湾的古往今来,与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对话。而“读新诗”这个附加的维度,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历史的窗口。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是时代的缩影,通过新诗来解读台湾的历史,无疑会带来一种更加细腻、更加触动人心的体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是去体会那些身处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梦想,是如何被转化为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我希望作者能够将台湾的地理风貌,那些山川湖海、古老街巷,与历史事件和新诗意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台湾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回响着历史的余音,每一个字句都蕴含着诗意的芬芳。我渴望这本书能带我领略一场精神的盛宴,让我与台湾的历史进行一场深刻而又美妙的对话。
评分**评价二**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艺术感,带着一种历史的沧桑与诗意的柔情,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以来都对台湾的历史变迁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那些影响深远的事件,总让我忍不住去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而《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这个书名,则巧妙地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情感体验结合了起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的选择与困境。更令我着迷的是“读新诗”这一环节,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艺术形式之一,而台湾的新诗,更是承载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情感。我渴望通过诗歌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历史事件,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力量。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将我带入一个 multisensory 的体验,我不仅能“读”历史,更能“感”历史,甚至能“游”历史。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身影”。我希望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在台湾的土地上,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感受那些沉淀下来的历史厚重感,并且用诗歌这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去体会人与土地、人与历史之间那份深刻而又动人的联结。
评分**评价八** 这本书的书名《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仿佛一张精心绘制的藏宝图,邀请我去探索台湾隐藏在时光深处的宝藏。我一直对历史的细节和人物的鲜活形象充满兴趣,总觉得历史书上的文字,有时过于冰冷和疏离。而“走入历史的身影”这个词,立刻让我联想到了一种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近距离接触的体验。更令我兴奋的是“读新诗”的元素,我深信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是时代的缩影。通过台湾新诗来解读历史,一定能挖掘出更加细腻、更加触动人心的历史维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了解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更能去感受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个体命运,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思考,是如何被化为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我希望作者能够将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那些山川、河流、城镇,与历史事件和诗歌意境巧妙地融合,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台湾这片土地上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及那些“身影”们留下的独特印记。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充满诗意和探索的旅程,一次对台湾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对话。
评分**评价五** 《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这个书名,光是读起来就有一种画面感和故事感扑面而来。我一直对台湾的历史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影响深远的事件和人物,总让我忍不住想要深入了解。而“读新诗”这个概念的加入,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是时代的缩影,通过诗歌的视角来解读历史,一定能挖掘出更加细腻、更加动人的历史内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梳理那些宏大的历史脉络,更能去感受那些身处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挣扎,是如何被凝练成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仿佛亲身走进那些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去触摸那些历史的温度,去感受那些历史人物的心跳,并且用诗歌这种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去理解和品味他们的人生轨迹。我期待作者能够将台湾独特的地理风貌与历史事件、新诗意境巧妙地结合,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仿佛置身于宝岛的土地上,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诗意的浪漫。我渴望这本书能带我进行一场深刻的“读史”与“游历”的融合,让我对台湾的历史与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评价七** 《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这本书,仅从书名就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文化气息和探索精神。我一直以来都对台湾的历史发展轨迹充满了好奇,也对台湾的新诗艺术情有独钟。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场恰逢其时的邀约,将这两个我极为关注的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我们“走入”那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去感受那里的时代氛围,去体会那些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读新诗”这个概念的引入,更是让我的期待值倍增。我相信,诗歌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触及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而台湾的新诗,必定承载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提供历史知识,更能通过诗歌的解读,让我们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理解他们的选择与困境,从而形成一种更加深刻的共情。我期待作者能够将台湾的山川景致,与历史事件和诗歌意象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仿佛也能身临其境,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温暖。这本书,无疑将是我了解台湾历史和文化的一段难忘旅程。
评分**评价九** 《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这个书名,就像一首未曾吟诵过的诗,充满了邀请和期待。我始终认为,历史的生命力在于它与人的情感连接,而诗歌,正是这种连接的绝佳媒介。这本书的构想,是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台湾新诗的细腻情感,以及“游”的体验融为一体,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想象。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走进”那些曾经活跃在台湾历史舞台上的“身影”,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奋斗,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而“读新诗”这个维度,更是为我的阅读之旅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我相信,台湾的新诗,一定承载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历史情感、文化记忆和对未来的期盼。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对诗歌的解读,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情感力量,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能够感受到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那份深沉的羁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在文字与诗句的交织中,感受台湾的历史温度,品味台湾的人文风情,更深刻地理解这片土地的灵魂。
评分**评价一** 拿到《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这本书,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期待。我一直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充满了好奇,而“新诗”这个词更是勾起了我对台湾文学最深沉的向往。想象一下,在宝岛那充满故事的山川河流之间,漫步于先贤的足迹,感受着诗歌的韵律与历史的厚重交织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何等浪漫的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去探寻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风景,去理解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以及那些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台湾故事的伟大灵魂。这本书的名字,仿佛一张邀请函,邀请我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去感受台湾土地上涌动的脉搏,去聆听那些来自过去的低语。我期待它能带我领略那些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史书上冰冷的记载,更是那些充满情感、挣扎与希望的鲜活故事。同时,书中关于新诗的解读,我希望能触及到台湾新诗发展脉络中的那些璀璨的星辰,去理解诗人是如何将时代洪流、个人情感以及对土地的深情融于诗句之中,用独特的语言描绘出台湾的独特气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灌输,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台湾,理解那些“历史的身影”,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今日的台湾。
评分**评价十** 拿到《走入历史的身影:读新诗游台湾》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温厚而富有深度的文化气息。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想象空间,“走入历史的身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旅者,在台湾的土地上,寻找那些曾经鲜活而又触动人心的历史印记。“读新诗”这一独特的切入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最能捕捉时代精神、最能反映个体情感的艺术形式,而台湾的新诗,无疑承载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基因。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以诗歌为线索,带领我们去“游”台湾,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行走,更是精神层面的深度探索。我希望能够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去理解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人性,去感受那些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去体会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以一种更加细腻、更加感性、更加充满诗意的方式,去认识台湾的历史,去触摸那些“身影”的温度,去理解这片土地上人与历史、人与土地之间那份深刻而又动人的联结。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期待的精神漫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