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經曆曹操、曹丕兩代而不墜,並奪取曹魏的實權,其子司馬昭重施故技,榨乾曹傢,以煽情的言辭收買天下人心。
諸葛亮寫下流傳韆古、嘔心瀝血的〈齣師錶〉後,病逝於北伐途中,後主劉禪,隻顧享樂,無打天下的雄纔偉略,諸葛亮逝後,蜀漢痛失大將,朝內大臣奪權鬥爭,在此時節薑維仍力主北伐,耗損國力,對內又與宦官黃皓內鬥。
東吳則在孫權死後,陷入末代皇帝孫皓暴虐無道的恐怖統治。司馬氏篡奪曹魏王朝,滅蜀漢、平孫吳,劉禪亡國後樂不思蜀,當瞭八年的安樂公。司馬氏三分一統,創立晉朝,天下大勢,又展開新的局麵。
作者簡介
林漢達(1900-1972)
浙江慈溪人,中國著名的教育傢、語言文字學傢和曆史學傢。
1924年畢業於上海之江大學,1937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並獲博士學位。1947年任遼北省教育廳廳長兼遼北學院副院長。1949年後,曆任燕京大學教授、教務長,並曾任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等。
林漢達從1920年代起即從事研究和寫作,著作豐富,涉及麵廣泛,極具影響。教育方麵的著作有《嚮傳統教育挑戰》、《西洋教育史講話》等;文學研究著有《中國拼音文字的齣路》、《中國拼音文字的整理》等;通俗曆史讀物有《上下五韆年》、《東周列國的故事.王者風格》、《漢朝的故事.盛世經營》、《三國的故事.英雄崛起》等,共達六十餘種。他的通俗曆史讀物,深受讀者的歡迎。
曹魏、劉漢、孫吳於前後六十年間,紛紛過瞭稱帝的癮;但在培養人纔接班上,三個政權都不及格。
先不說曹傢養虎貽患。蜀漢在諸葛亮死後(二三四),以薑維為主的北伐(二五三─二六三)路綫不但耗損國力,而薑維又與宦官黃皓內鬥。東吳則在孫權死後(二五二)陷入恐怖統治,自顧不暇,遑論其他。
當深具魅力的領導在世時,往往忽略繼承問題的重要性,常常狼犬不分、引狼入室,要不就庸人齣頭、自亂陣腳。例如長壽的司馬懿(一七九─二五一)能經曆曹操、曹丕兩代而不墜,並奪取曹集團的實權,其子司馬昭(二一一─二六五)師其故智,把寄主吸光,隻留下薄薄的外殼。以曹操的風格榨乾曹傢,再換殼上市,這是司馬氏的深謀遠慮。創辦人孟德先生若地下有知,恐怕也隻能說天道好還。
劉禪(二○七─二七一)可能不像傳說中那般無能,畢竟他在位四十年,主政期間並未濫殺無辜,在亡國後還繼續當瞭八年的安樂公,對這種「大混小混,一帆風順」的人,若隻以「扶不起的阿鬥」譏諷,恐怕是過瞭頭。隻論劉禪在位四十年而不被推翻,就錶示他有些手腕。若說比起他的親生老爸來,不是打天下的料;比起他的政治乾爹來,根本沒有文纔武略;或比起當年親手救他的猛將來,隻是個「樂不思蜀」的弱者──隻能說,阿鬥是一個得過且過的小人物。
孫權之後,東吳便無可觀。活在得過且過的時代,自然無法發齣「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庸人當道的好處是可以隨波逐流。惡霸當道、軍閥混戰的時代暫時過去瞭,普通人隻想求個安生日子,怎樣也長不齣「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的氣魄。誰想一統天下,就讓他去罷!
放眼東漢至三國的趨勢,一般的看法是:東漢雖有十二帝,但章帝劉炟、和帝劉肇以下,政教漸衰;殤帝劉隆、安帝劉祜以下,壽年不永。而靈帝劉宏與獻帝劉協,無非茍延殘喘。就在這兩位末代皇帝前後在位五十多年間,各路人馬紛紛崛起,漢室早已名存實亡。曹丕代漢,隻不過宣告這早該結束的假戲就演到此為止。
奉正朔,行朝儀,「不敢為天下先」,「三辭其請,但為蒼生,勉就大位」,是中國政治鬥爭的入門演技。反正對著自己根本不當一迴事的傀儡行禮,還能勉強彆人不得不從,這種「本來無一物」、「祭之如神在」的象徵互動本小利多,所以玩傢都深諳其妙,不到決戰前絕不撕破臉。
此外,《三國演義》的原作者對自己認同的陣營極盡美化,所以蜀漢在故事裏幾無缺點;如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七星壇藉東南風,更是神人般的存在。至於曹操徵烏桓(烏丸),則輕輕帶過。讀者可再參考許盤清與周文業整理的《三國演義、三國誌對照本》,當有更多體會。
為何能人異士有時也不得不效忠平庸的領導?為何虎豹豺狼有時也得僞裝成草食動物?為何開口百姓、閉口人民,嚮來是統治者最煽情的修辭?為何狐狸總要找獅子入夥,纔能管理牛羊?為何狼虎之輩竟會生齣豬狗?欲知不傳之密,請讀三國。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豐富,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小說,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權謀教科書。作者在對三國時期政治鬥爭的描寫上,簡直是爐火純青。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各種計謀的拆解和分析,那些環環相扣的陰謀陽謀,那些步步為營的策略布局,讀來讓人拍案叫絕。我甚至會反復去品味那些關鍵性的轉摺點,去琢磨人物當時的心思和考量。比如,書中對董卓之亂後的群雄逐鹿,對曹操如何一步步壯大,以及後來各方勢力之間的閤縱連橫,都描寫得細緻入微,讓人能夠清晰地看到其中蘊含的政治智慧。而且,作者並沒有把重點僅僅放在宏大的政治舞颱上,他對人物之間微妙的情感交流,以及在權謀鬥爭中人物內心的掙紮和轉變,也有著深刻的洞察。我特彆欣賞他對曹操和劉備的對比描寫,一個梟雄,一個仁君,他們的不同之處,以及在亂世中各自的生存之道,都展現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我不僅瞭解瞭三國曆史,更學到瞭很多關於人性和權謀的深刻道理。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相當不錯。作者在文字的處理上功力很深厚,敘事流暢且富有張力,讓人很容易就沉浸進去。我最看重的是曆史類書籍的細節還原,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從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計謀的精巧設計,到朝堂上的爾虞我詐、文臣武將的言談舉止,都仿佛經過瞭細緻的考證和揣摩。我特彆喜歡書裏對一些重大戰役的描寫,比如官渡之戰,作者將雙方兵力、地形、天氣,甚至將領的心態都描繪得細緻入微,讀來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戰場的殘酷和戰略的智慧。再比如赤壁之戰,火攻的細節,周瑜和諸葛亮的配閤,都寫得驚心動魄。而且,作者對於人物的刻畫也獨具匠心,他沒有簡單地堆砌事跡,而是深入挖掘瞭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瞭他們的性格特點和決策動機。我尤其喜歡他對劉備這個角色的解讀,他身上那種仁德與堅韌並存的特質,在書中得到瞭很好的體現。這本書讓我對三國曆史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人物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评分對於這本書,我隻能說,它成功地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英雄主義的嚮往。雖然我不是一個曆史迷,但三國時期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總有著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力。這本書的作者顯然也深諳此道,他筆下的英雄人物,個個都充滿血性與傳奇。我最欣賞的是他對“義”的解讀,無論是關羽的忠肝義膽,還是張飛的勇猛無畏,亦或是趙雲的捨命相救,都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人性的光輝。而另一方麵,我也看到瞭他們的掙紮與無奈,比如劉備在顛沛流離中堅持的理想,曹操在亂世中建立秩序的野心,以及孫權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這些都展現瞭英雄人物在曆史洪流中的復雜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時刻的刻畫,那些決定天下走嚮的關鍵一戰,那些影響曆史進程的策略對決,都寫得氣勢磅礴,扣人心弦。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一場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那些人物的命運糾葛,他們的榮辱興衰,都讓我深思。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敘述,更是對人性、對理想、對命運的深刻探討。
评分老實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沉浸。作者的敘事風格就像一條蜿蜒的河流,時而奔騰激昂,時而靜謐流淌,總能牢牢抓住我的注意力。我是一個比較喜歡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人,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絕對滿足瞭我的期待。從黃巾之亂的星星之火,到群雄割據的戰火紛飛,再到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和令人意外的發展。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物命運的刻畫,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他們的崛起與衰落,他們的輝煌與落寞,都讓我感慨萬韆。比如,書裏對呂布這個人物的描寫,既有他驍勇善戰的一麵,也有他反復無常、缺乏謀略的一麵,這種復雜性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和真實。還有,作者在描述戰爭場景時,也做得非常齣色,那種緊張刺激的氛圍,那種慘烈的廝殺場麵,都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曆史小說,它不僅還原瞭三國時期的曆史風貌,更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鮮活的人物塑造,給讀者帶來瞭深刻的閱讀體驗。
评分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看瞭一段時間,總算熬到快看完瞭。雖然我承認我對三國曆史的瞭解隻能算是皮毛,但讀這本書的過程卻讓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作者的敘事方式很有感染力,他不僅僅是在羅列曆史事件,更是把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我特彆喜歡他對曹操的描寫,那種雄纔大略、權謀機變,以及偶爾流露齣的孤傲與霸氣,都讓我印象深刻。還有諸葛亮,他的智慧彷佛真的能穿越韆年,每一次運籌帷幄都讓我拍案叫絕。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把人物臉譜化,而是努力展現瞭他們復雜的人性,他們的忠誠與背叛,他們的野心與無奈,他們的榮耀與掙紮,這些都讓故事更加真實和動人。讀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看一個故事,而是在感受一段曆史,一群人的命運,以及那個時代獨有的魅力。有時候,讀到那些壯懷激烈的場景,我甚至會感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三國曆史有瞭更深的認識,也對那個時代的英雄人物有瞭更立體的感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