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仁十五年来的童话精选,充满幻想与童趣,让人驰骋在童话世界里,到吶喊森林去发洩情绪,到魔洞去冒险。搭配贝果插画更吸引人。
本书特点
★台湾中生代最受期待的「童话大师」林世仁作品精选,带领孩子一同冒险。
★搭配贝果的精美插图,全书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林世仁
一九六四年生于高雄左营,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曾任国光艺校兼任教师、英文汉声出版社副主编、芦荻社大,板桥社大绘本教师,现专事儿童文学写作,作品有童话《十四个窗口》、《十一个小红帽》、《再见小童》、《字的童话》系列,图象诗《文字森林海》,童诗《地球花园》、《宇宙唿啦圈》等,曾获九歌年度童话奖,国语日报牧笛奖童话首奖、金鼎奖推荐奖等。
主编简介
徐锦成
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硕士,佛光大学文学博士,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作品获联合报文学奖、磺溪文学奖等多种。着有小说集《快乐之家》、《方红叶之江湖闲话》、《私�杜丽珍》及论着《台湾儿童诗理论批评史》。编有《九十二年童话选》、《九十三年童话选》、《九十四年童话选》、《台湾棒球小说大展》及「童话列车」系列等。
绘者简介
贝果
居住在看得到101 Mall,嗅得到植物香气的台北近郊。编绘九歌「童话列车」系列,深受大、小朋友喜爱。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有的充满笑声,有的闪着泪光。我很幸运,我的童年属于「阳光星座」,散放着欢愉的光。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光虽然一度黯然淡去,但今天它又在我的心底闪闪发亮。这都要感谢童话。
一九九二年秋天,我开始写童话。这真是件奇妙的事!
我大学唸会计,研究所唸艺术研究所戏剧组,跟童话都沾不上边;我不是小学老师,没有为儿童写童话的「美好责任」;离开童年,我也很少再接触儿童,目光总是望向成人世界。
然而,人生就是这么有趣。唸研究所时,我有次路过国语日报,随兴买下小时候没读完的《柳林中的风声》,这一看,意外读出新鲜的滋味。退伍后,我在书店遇见我的「童话启蒙书」──麦克安迪的《火车头大旅行》。它让我发现了童话的新天地,一个「彷彿若有光」的世界。
童话最初吸引我的,是「万物有情」和「充满童心想像」的特质。那与我内心底层的频率正好相应。对我来说,「童话」是用「童心的话语所述说出来的幻想故事」。而所谓的「童心」,是「用新鲜的眼光来看这个老旧的世界」。童心没有年龄的限制,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它是儿童的本真,也是上帝送给成年人的礼物。
一开始,我只为自己「心中的小孩」而写,由「童心」入手,没太在意「儿童」。慢慢的,我才把重心转向「儿童」,蹲下来,用心学习儿童的视角。然后,我「心中的小孩」睁开了眼睛。童年的光回来了,我又看见小时候那个光朗的自己。
写童话很有趣。每一个待写的故事,都像一个未知的旅程。有些故事,我是写到最后,才发现躲在结尾的答案:「哦,原来是这样啊!」(人生不也是如此?)
写童话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故事就像神话,充满创造的能量,你说有光,就有光!(我想,这是一切艺术迷人的地方吧。)
故事也像礼物,你把它送给世界,世界就回赠给你更好的礼物。(而这时候,宇宙诸神一定都露出了微笑。)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感叹童心的失落:「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感谢童话,它让我在经历成长的苦涩之后,仍然不失赤子之心,仍能以童心照见世界,仍然保有好奇、疑惑,既能复杂想,也能简单看。这是我写童话的最大收获。
这一本选集就是我在童话之旅上,截至目前为止,一个小小的回顾。作品都依写作时间排序,除了选录《十四个窗口》、《十一个小红帽》、《再见小童》、《和世界一块儿长大》、《英雄小野狼》、《巴巴国王变变变》中的作品,也包含一些尚未结集的故事。其中较特别的,是收录了我写作第一年的作品〈花花蟒的故事〉和〈吶喊森林〉,一短一长,都是我写童话的「最初印记」。感谢锦成和九歌,也感谢民生报的桂姐和天下杂志的琦瑜让这本书得以成真。
过去的童话影像留在这里,未来的童心之旅犹待展开。等在前头的,应该又是另外一番风景了。
林世仁 2007年5月28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