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遊、憶舊、為序、演講到鄉愁,本書大體所呈現的是一個徘徊在專業領域邊緣的父親。這些文章固然不能取代他的學術論文、田野調查報告,但在相當程度上可作為上述著作的前傳、後話與通俗版本。獨立來看,本書的文章更錶露齣父親在嚴謹的正式論文中所罕見地的感性與性格,而其中許多過去我們隻是朦朧得知,或是得知卻無法體會的感情與想法,也在這一次重讀、校對與編輯的過程中逐漸清晰。父親早年為文總愛說,文章是「挪用」自妻兒的時間,如今我們總算得知父親當年「挪用」的時間究竟是在做什麼。
經過多少次傢庭聚餐與飯後的討論,本書的架構與內容就在這樣傢庭式「親子互動」間漸次成形。本書共分五個單元,分彆是「田野圖像之外 ──考察記遊」、「典範猶存──憶往懷舊」、「田野與書齋之間──師友著作序言」、「人類學的人文關懷──演講與對話」與「另一種鄉愁──其他論述」。
整書的書名,我們決定以第一單元首篇文章的題名:〈鸛雀樓上窮韆裏〉為名。之所以以該題名為書名,一方麵是因為他在二○○四年去山西南部考察,迴來後寫成兩篇遊記,尤其是鸛雀樓那篇他自覺特彆滿意。另一方麵該題名隱含著「更上一層樓」的喻意,也與父親近年來思考方嚮,也就是「從單一文化為研究的對象,提升至對全人類文化的總體關懷」,有著語意上關聯。
作者簡介
李亦園
國內資深人類學傢,目前活躍的青壯人類學者許多均受業於他。李氏齣身於颱大及哈佛大學,並曾獲巴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四校榮譽學位。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國立颱灣大學人類學係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中國民族學會理事長,民國七十三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中研院民族所通訊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主編簡介
李子寜
李亦園先生幼子,畢業於國立颱灣大學人類學係,美國愛荷華大學人類學碩士,後任職國立颱灣博物館人類學組組長,現任國立颱灣博物館典藏組副研究員兼組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颱灣原住民物質文化、神話與傳說、殖民曆史與博物館收藏。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一幅淡淡的水墨風格畫作,遠山近水,一株蒼勁的鬆樹旁,依稀可見一座高聳的樓閣,正是那耳熟能詳的鸛雀樓。光是這畫麵,就勾起瞭我心中那份對古典詩詞的嚮往。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紙墨香撲鼻而來,讓人瞬間沉靜下來。我一直對唐詩宋詞情有獨鍾,尤其喜歡那些能夠描繪壯闊景象、抒發豪情壯誌的篇章。而“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這句韆古絕唱,更是常常在我迷茫或需要激勵的時候浮現在腦海,給予我前進的動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詩意盎然的時代,去感受詩人們的胸懷,去體會他們筆下的山河壯麗,去品味那些字裏行間蘊含的深刻哲理。也許,書中會有我未曾接觸過的同主題詩句,亦或是對經典詩句更深入的解讀,讓我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賞。我對作者如何處理“鸛雀樓”這一意象非常好奇,是僅僅作為一個背景,還是貫穿始終,成為某種象徵?是圍繞著登樓眺望的體驗展開,還是以詩歌創作的視角來審視?總之,這本《鸛雀樓上窮韆裏》給我留下瞭一個充滿詩意和想象空間的開端,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探索它帶給我的驚喜。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鸛雀樓上窮韆裏》,光聽名字就有一種宏大的氣勢撲麵而來。它讓我想象到站立在鸛雀樓之巔,放眼望去,江河湖海,山川城郭,盡收眼底,那種胸襟開闊、氣象萬韆的感覺。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能夠帶人進入另一個時空,體驗另一種人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時空,置身於古代的鸛雀樓,親身感受那份壯闊與豪情。它是否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我逐一參觀鸛雀樓的曆史遺跡,講述那些發生在樓上的傳奇故事?它是否會詳細介紹鸛雀樓的建築風格和曆史變遷,以及它在不同時期的戰略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是否會深入探討那些偉大的詩人,如王之渙,他們為何會選擇在鸛雀樓留下不朽的篇章?是什麼樣的情感和思想,讓他們能夠用如此簡練而又充滿力量的文字,描繪齣如此遼闊的景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細的考證和獨到的見解,讓我對鸛雀樓及其相關的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認為,名字取得好的書,本身就成功瞭一半。《鸛雀樓上窮韆裏》,這個名字帶給我一種強烈的畫麵感和一種哲理性的思考。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絕不僅僅局限於對一首詩的解讀,或者對一座樓的介紹。它更可能是一種關於“遠見”和“境界”的探討。也許,作者會通過對鸛雀樓這個具體意象的描繪,來引申齣更廣泛的人生哲理,比如如何看待睏難,如何追求更高的目標,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開闊。我非常喜歡這種將具象事物與抽象概念相結閤的寫作手法。這本書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人生選擇、事業發展、或是精神追求的思考?是否會引用其他類似的典故或故事,來佐證“登高望遠”的重要性?我對作者如何構思全書的邏輯脈絡非常感興趣,是層層遞進,還是多綫並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思想上的啓迪,讓我不僅僅是閱讀,更是與作者進行一場深入的靈魂對話,從中獲得感悟和力量。
评分讀過很多關於曆史的書,也讀過不少關於詩歌的書,但將曆史的厚重與詩歌的靈動巧妙融閤的書籍並不多見。這本書的標題《鸛雀樓上窮韆裏》本身就帶有一種畫麵感和曆史的沉澱感,它讓人聯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登上高樓遠眺時,心中激蕩起的萬韆感慨,以及他們將這份感慨付諸筆端的智慧。我尤其喜歡那種能夠將曆史事件、人物故事與文學作品緊密聯係起來的敘述方式。想象一下,在那個煙雨朦朧的江南,抑或是朔風凜冽的北方,某個文人登上瞭鸛雀樓,眼前的景象觸發瞭他創作的靈感,於是,一首韆古流傳的詩歌便誕生瞭。這本書是否會為我講述這樣的故事?它是否會深入挖掘鸛雀樓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是否會介紹那些與鸛雀樓相關的曆史人物,他們的生平事跡,他們的詩詞創作?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希望能在這本書中,通過曆史的鏡子,照見文學的光輝,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的風貌和社會思潮。這本書的厚度也讓我感到踏實,似乎預示著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值得我細細品讀和反復咀嚼。
评分我對這類帶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書籍總是充滿好奇。從《鸛雀樓上窮韆裏》這個書名來看,我猜測它不僅僅是一本單純的詩詞賞析,或者是一本簡單的曆史讀物。它更像是一種跨界的融閤,試圖將地理、曆史、文學、哲學等多個維度串聯起來,構建一個宏大的敘事。我一直在思考,“窮韆裏”這個詞的含義,它既可以指物理上的遠眺,看到遼闊的疆域,也可以指思想上的開闊,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這本書是否會探討這種“窮韆裏”的哲學意涵?是否會從不同的角度解讀“登鸛雀樓”這一行為背後的精神追求?比如,它是否會分析不同朝代文人登樓的視角和心態差異?是否會介紹與鸛雀樓相關的傳說故事,以及這些傳說如何影響瞭後世的文學創作?我對這類深度挖掘文化內涵的作品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們能夠拓展我的視野,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是我關注的重點,精美的插圖和閤理的排版往往能提升閱讀體驗,讓文字更加生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