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討經濟思維與幸福人生的關係
2.不用數學與圖錶,以文字邏輯推理經濟學的內容
3.以本國的實例闡述經濟學的道理
4.本書例子生動而活潑,適閤一般大眾學習經濟學
作者簡介
林華德
1944年生於颱灣颱南。1967年畢業於颱灣大學經濟學係,1969年獲颱灣大學經濟碩士學位,1973年畢業於颱灣大學博士班,係颱灣本土訓練的第一位經濟學博士。
1973年起,先後擔任颱灣大學經濟學係與研究所副教授、教授之職。1995年辭颱灣大學教職,任民營國際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以迄2005年止。並於2002年颱灣開放金融控股公司設立時,任國票金控公司董事長至2005年。除擔任教職與從商之外,曾兼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諮詢委員、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委員、財政部顧問、考試院典試委員兼題庫召集人、中華金融學會理事長、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證券及期貨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等職。
作者已齣版書籍十四冊,包括財政理論與政策(1974年,東華書局)、計量經濟學導論(1978年,三民書局)、颱灣兩元性經濟的發展策略(1978年,東華書局)、當代財政學(1986年,大中國圖書公司)、投資與理財(1987年,三民書局)、經濟學通典(1989年,三民書局)……等書。並曾獲美國王安漢學奬(1986年)、颱南一中校友傑齣成就奬(1998年)、財政部一等奬章(1999年)等奬項。
第一部 人心人性 1
利己心是經濟行為的動力 2
追求幸福是經濟行為目標 9
私利與公益的融閤 16
選擇的代價 22
擁有愛與慈悲的財富是真幸福 29
發揮市場機能的要件 35
今生幸福自己找 40
第二部 廠商行為 49
市場型態的廠商特色 50
廠商的本質 56
廠商生産力 59
廠商的成本結構 63
獨占廠商的角色 69
寡占廠商的角色 75
寡占廠商的勾心鬥角 80
壟斷性競爭廠商的角色 87
完全競爭市場的角色 90
第三部 市場經濟 97
市場機能是經濟活動的無形手 98
財貨的價值取決於稀少性 101
市場競爭商品的供給 108
競爭市場商品的需求 112
供給與需求決定瞭商品的均衡 117
供需變動對市場的影響 121
産業政策對市場經濟的作用 125
市場敏感度的重要性 129
第四部 所得分配 137
所得來自要素的報酬 138
要素市場的需求 143
勞動市場的工資決定 147
工會的功能 150
土地市場的地租決定 155
資本市場的利息決定 158
利潤是企業精神的報酬 160
所得分配不均的成因 164
所得平均化的政策 168
第五部 政府角色 171
市場失靈是政府介入市場的主因 172
公共財宜由政府提供 175
環境保護是社會的責任 180
政府對環境改善的策略 183
公用事業的民營化 190
政府公共建設的評估工具 194
資訊經濟與誘因問題 201
政治過程的投票規則 207
族群利益是爭取選票的政見 211
中間選民在政黨政治的角色 217
官僚體製下的政府失靈 221
第六部 宏觀調控 225
國民所得是國傢經濟力的錶徵 226
國民所得決定的均衡條件 234
民間的宏觀經濟行為 237
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果 241
功能財政的公債角色 250
貨幣需求的理論基礎 254
金融體係的貨幣創造過程 259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265
第七部 穩定政策 271
宏觀調控的目標在於穩定經濟 272
宏觀調控策略的有效性 280
宏觀調控的時機掌握 284
國際因素在開放經濟體係的角色 289
國際金融閤作與經濟統閤組織 295
第八部 發展策略 301
貧窮的原因就在於貧窮 302
資金籌劃有各種不同的來源 306
人力資源的培育纔是根本策略 313
自力持續成長的策略 318
開創和諧社會找迴人間幸福 322
索引 327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那種淡淡的暖色調,搭配上書名“追求幸福人生:揭開現代經濟學的麵紗”,就讓人覺得很親切,好像在邀請你一起探索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卻又常常被誤解的領域。我一直覺得經濟學聽起來好像很遙遠,充滿瞭各種公式和圖錶,離我們老百姓的柴米油鹽有點遠,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經濟學的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談論“機會成本”的時候,舉的例子是關於選擇晚餐要吃什麼,或者周末要去哪裏玩。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會麵臨的選擇,而經濟學竟然能用一種如此清晰、邏輯嚴謹的方式來解釋為什麼我們做齣某種選擇,以及它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失去”。這種啓發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很多決策,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真的“失去”瞭什麼,而是為瞭獲得另一個更看重的價值而做齣的權衡。讀這本書,就像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用智慧和幽默為你梳理生活中的各種選擇,讓你在迷茫的時候,多瞭一副可以參考的眼鏡。
评分老實說,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對“經濟學”三個字還是有點敬而遠之的。總覺得那玩意兒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充滿瞭我腦袋裏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像是供需麯綫、邊際效用什麼的,聽起來就頭大。但這本書的切入點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不是直接拋給你一大堆理論,而是從我們最關心的“幸福”齣發,然後層層剝開,告訴你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如何能幫助我們更理性地理解和追求幸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行為經濟學”的部分,講到我們人並不總是像經濟學教科書裏說的那樣,是個完全理性的“經濟人”。我們會有情緒,會有偏見,會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這部分真的太貼閤我自己的經驗瞭,我常常發現自己會在衝動下做一些事,事後又後悔。書裏提齣的“助推”理論,也就是如何巧妙地設計環境,讓我們更容易做齣對自己有利的選擇,我感覺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生活指南”。讀完之後,我不再覺得經濟學是冰冷的理論,反而覺得它充滿瞭人性的洞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生活。
评分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可能就是讓我對“價值”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們常常說錢很重要,但這本書卻引導我去思考,除瞭金錢之外,什麼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它不是否定金錢的重要性,而是強調瞭我們對幸福的追求,往往涉及更廣泛的價值衡量。比如,在討論“稀缺性”的時候,作者並沒有隻談論物品的稀缺,也講到瞭時間的稀缺、精力的稀缺,甚至是我們注意力、情感的稀缺。這讓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每天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而我們卻常常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費它們。書裏提到的“邊際分析”也很有趣,它並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學概念,而是教我們如何去判斷,再投入一點點,是否能帶來更大的迴報。這個概念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不僅僅是工作,甚至是在人際關係上,你願意為一段關係投入多少,你期望從中得到什麼,都能用這種思路去衡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獲得瞭一種“升級版的思考能力”,看待很多問題都變得更加有條理,也更加注重成本效益,但前提是,這個“效益”是可以包含精神上的滿足和個人成長。
评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講述“理性選擇”和“決策”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不落俗套的視角。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理性的選擇,但實際上可能被隱藏的偏見所左右。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朋友,一點一點地為你揭示這些“陷阱”。它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例如,它談到“損失厭惡”時,就舉瞭我們可能寜願保留一份微薄的收入,也不願意冒一點風險去獲得更高收益的例子。這讓我反思,自己在很多投資和工作機會麵前,是不是也過於保守,錯失瞭可能更大的發展?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流暢,沒有那種枯燥的說教感,讀起來非常舒服,就像在聽一位很有學問的朋友在跟你聊天。它讓我明白,經濟學不僅僅是關於市場和金錢,更是一種關於如何理解人性、做齣更好決策的工具。它讓我在麵對生活中的選擇時,多瞭一種更加審慎和有策略性的思考方式,不再隻是憑感覺走,而是多一份對結果的預判和對成本的考量。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在於它將宏觀的經濟學原理,巧妙地與我們個人的微觀生活聯係起來,而且是用一種非常溫暖、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我一直覺得經濟學是關於“彆人”的事情,是關於國傢、市場、公司的運作,但這本書告訴我,經濟學其實也是關於“自己”的,是關於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欲望、選擇和生活。它沒有講那些高深的理論,而是用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比如購物、存錢、選擇職業,甚至是經營傢庭關係,來解釋經濟學的概念。我特彆喜歡它關於“長期思維”的討論,告訴我們很多眼前的“小確幸”可能是以犧牲未來的“大幸福”為代價的。這讓我開始思考,我的一些短期享樂,是否在不知不覺中透支瞭我的未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智慧的啓迪。它讓我明白,追求幸福人生,並不是一件盲目樂觀的事情,而需要一種清晰的、理性的、有策略性的思考方式,而經濟學正是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框架來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