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位「遺物整理專傢」的真實見聞
46篇「幫忙搬傢到天國」的工作筆記
日本雜學齣版奬得主,日本亞馬遜書店排行榜暢銷話題
因為有未知的明天,使得當下更加彌足珍貴。 <>p東京電視颱「追夢高手」《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讀賣新聞》《日經Business》《The Japan Times》等各大媒體專題報導。
一本讓你更珍惜生命與周遭人的書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誰能想像齣死亡如此光怪陸離的多樣麵貌?
活得好好的時候,誰會想到有朝一日,我們珍藏的物品也會變成遺物?
作者吉田太一創立瞭日本第一傢遺物整理公司,本書的46篇工作筆記,是從他五年的經曆、超過五韆件案例當中挑選齣來的。
透過他的見聞與心聲,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並察覺生命是如何在社會各角落流動、消逝。
◆「叔叔,你們在做什麼?」往生者的孫子問。
「在幫死去的爺爺整理東西。」我迴答。
小男孩露齣燦爛的神情:
「叔叔,你們是幫忙搬傢到天國的人呢!」
往生者使用過的身邊物品、讀過的書、收藏品等等,所有的東西都帶著迴憶與懷念,不應該浪費。─第46話
◆我想,他們還沒有發現自己認為必須終結的人生,其實還有很多等待發掘的樂趣。─第16話
◆今天也好,明天也無所謂,請跟你久未聯絡的雙親或兄弟姊妹打個電話問好吧!─第21話
◆在這個容易疏於關懷年邁雙親的時代,雙親對於已經成傢立業的子女,也煩惱著該不該乾涉他們的生活或傢庭。……彼此間應該不要客氣,彆拘泥在「雙親」與「成年子女」的關係上。「成年」並不錶示孩子就成瞭陌生人。─第29話
◆這次的案子是死者孤零零地自殺,但是還有他的朋友們大老遠趕來協尋……雖然說這句話已經太遲,但我還是想跟死者說:「你不是孤單一個人。」─第31話
◆這份工作的價值,來自於許多委託人的感激,成就感絕不輸給其他行業。即使大傢都很排斥,但總得有人去做。正因為如此,完成時纔會有更高的喜悅。─第34話
◆我的工作經常會接觸到人們不為人知的一麵。很多案例的傢屬,都會發現不知道還比較好的祕密。……你的珍藏哪天會變成「遺物」呢?答案大概隻有神知道瞭。─第35話
作者簡介
吉田太一
1964年生,大阪人。畢業於大阪市立櫻宮高校體育科,為瞭一圓日本料理廚師的夢想,輾轉服務於大阪、神戶、東京等地,21歲就任東京惠比壽的新餐廳店長。23歲時迴到大阪,在佐川宅急便工作五年之後,於28歲買進輕型卡車,開始投入運輸業。
兩年後,注意到搬傢時會産生大量二手物品,於是設立瞭日本首創的「搬傢迴收商店」,頗受媒體注目。1999年,成立吉田物流株式會社,之後又發現伴隨獨居老人增加的遺物整理需求逐漸增多,於2002年創立遺物整理專門公司「Keepers」。此外,還經營「遺物全國配送」「葬儀社介紹」「清掃、消毒」「迴收品買賣」「不動産銷售、拆除」「翻修諮詢」「汽機車報廢手續」等服務,已經手超過4000件的案例,並成為媒體關注報導的對象。
作者部落格:blog.goo.ne.jp/keepers_rea
譯者簡介
張佳雯
輔大日文係畢業,曾任職於齣版社與日商科技公司,現為專職譯者,希望藉由語文悠遊於不同國度的心靈世界。譯有《名牌趣味小事典》《漂亮水彩輕鬆畫》《你的臉皮有多厚?》等書。
前言
第1話 沒發現屍臭的原因
第2話 縱火、賠償
第3話 死後更孤獨
第4話 不可告人的性愛怪癖
第5話 不可思議的委託人
6話 沒有住址的傢
第7話 固執的跟蹤狂
第8話 消失的印章
第9話 無人領取的紀念品
第10話 突兀的抱怨電話
第11話 房東的無妄之災
第12話 激怒房東的一句話
第13話 淚水滿溢姊弟情
第14話 與黑暗中的蛆蟲奮戰
第15話 無法理解兒子已經死亡的母親
第16話 集體燒炭
第17話 失去原貌的軀體
第18話 寜靜的繼承爭奪戰
第19話 慘劇之屋
第20話 訴說著遺憾的黑影
第21話 以截然不同的姿態再會
第22話 遺物處理生前預約
第23話 鐵捲門街的悲劇
第24話 遺物是二十九隻貓
第25話 孤獨死的年齡比想像中年輕
第26話 堆積八年垃圾的豪宅
第27話 兒子意外魂斷離島
第28話 與蟑螂共舞一整年
第29話 兒子的孤獨死
第30話 地獄浴室的韆鈞一發
第31話 自殺現場的一張照片
第32話 不認識的親戚
第33話 自閉的中年人
第34話 住在彆館的自閉老人
第35話 老師不為人知的一麵
第36話 留給雙親的沉重負擔
第37話 跳樓現場的善後
第38話 十九歲的孤獨死
第39話 廢氣自殺車
第40話 特殊的委託
第41話 你聽誰說的!
第42話 飯店十三樓的自殺現場
第43話 尼特族房間的兩隻箱子
第44話 殺人現場的一堂課
第45話 宛若冰箱的黑暗房子
第46話 少年一番感人的話
後記
這本書名《遺物整理商看見瞭》一聽就很有畫麵感,勾勒齣一個特定職業的視角,總覺得背後藏著很多故事。我平常就喜歡看一些帶點生活氣息、又有點深度探討的書,尤其是那種能引發讀者思考人生、情感的作品。有時候,我們太專注於眼前,反而忽略瞭身邊那些被遺忘的物件,它們可能承載著一段段被時光衝淡的記憶,甚至是某個人生命中最珍貴的迴憶。遺物整理,聽起來雖然有些傷感,但裏麵蘊含的意義卻很深遠,它不隻是清理物理空間,更是整理人生、撫慰心靈的過程。我一直覺得,每一個物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一個生命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旅程。當一個遺物整理商,近距離接觸這些曾經屬於某個人的物品,他們的內心會起多大的波瀾?又會從中看見什麼樣的人生風景?是不是會觸碰到一些自己也未曾察覺的情感,或者對生命的理解産生新的維度?光是想象一下,就覺得會是一場充滿情感共鳴的閱讀體驗。我期待作者能通過這個職業的視角,帶我走進那些塵封的角落,看見那些不曾被看見的,關於愛、關於失去、關於生命中那些細微卻又至關重要的片段。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入挖掘人性、探討情感的作品情有獨鍾。而《遺物整理商看見瞭》這個書名,簡直像一道邀請,把我拉進瞭一個充滿故事的未知領域。遺物整理,這個職業本身就帶著一種宿命感和儀式感,它不僅僅是清理物理空間,更像是在與逝去的生命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我很好奇,當一個“遺物整理商”拿起那些曾經屬於某個人的物件時,他會看見什麼?是他們生活中的點滴細節,還是他們內心深處的秘密?是那些被忽視的溫暖,還是那些無法釋懷的遺憾?我喜歡那些能夠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齣不平凡的故事,能夠觸及人內心深處情感的作品。我相信,通過整理遺物,不僅是清理房間,更是清理心靈,或許在這個過程中,這位整理商也會看見自己內心深處被忽略的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一同經曆一場關於迴憶、關於失去、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旅程,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人生的無常和寶貴。
评分不得不說,《遺物整理商看見瞭》這個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好奇心。我總覺得,在“遺物整理”這個行為背後,隱藏著一種對過往的深情迴望,以及對生命無常的細膩體察。我們每天穿梭在繁華的都市,追逐著所謂的“目標”和“進步”,卻常常忽略瞭那些被我們遺棄或遺忘的物品。它們靜靜地躺在角落,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記錄著一段段或喜或悲的人生故事。想象一下,一個專業處理遺物的人,每天都要麵對這些承載著無數情感的物品,他看到瞭什麼?是傢庭的溫馨,是愛情的遺憾,還是奮鬥的辛酸?我期待作者能通過這個獨特的職業視角,帶我們走進那些常人不易觸及的生命場景,讓我們透過遺物,去看見那些被時間磨蝕的,關於愛、關於陪伴、關於告彆的深刻印記。我喜歡閱讀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能引發對生命、對情感的重新思考的。這本書似乎有這樣的潛力,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评分最近接觸到一些關於“斷捨離”和“整理生活”的內容,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傢裏的物品,也讓我對“遺物整理”這個概念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總覺得,每個人留下的東西,都是他們生命旅程中一個個珍貴的印記,裏麵藏著無數的迴憶和故事。而“遺物整理商”這個職業,似乎就是一種特殊的“故事收藏傢”,他們用專業的手法,去觸碰那些被遺忘的過去。我好奇,當他們一件件地整理那些屬於逝者的物品時,會看見什麼樣的生命軌跡?是那些平凡生活中的點滴溫馨,還是那些不為人知的輝煌與失落?我喜歡閱讀那些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思考的作品,尤其是一些能從獨特的視角去解讀生活和情感的書。這本書的題目,就給我一種這樣的感覺,讓我充滿瞭對書中內容的好奇,期待作者能夠通過細膩的筆觸,帶我一同去看見那些被時間塵封的,關於愛、關於生命、關於遺憾的動人篇章。
评分最近常常覺得,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太快瞭,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似乎也變得越來越疏離。大傢好像都忙著往前衝,有時候甚至來不及停下來好好看看身邊的風景,更不用說去關注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裏,藏著怎樣的故事。而“遺物整理商”這個職業,卻恰恰相反,它似乎是一種慢下來的過程,是一種深入挖掘和體察的藝術。我總覺得,一個人留下的物品,就像是他生命軌跡的一張地圖,裏麵有他走過的路,去過的地方,愛過的人,以及那些來不及說齣口的話。如果能從這些物品中,窺見一個人一生的片段,那該是多麼奇妙而又深刻的體驗?我很好奇,這個職業的從業者,在整理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挑戰?是情感上的掙紮,還是對人生無常的感嘆?抑或是從中發現瞭一些自己過去不曾留意的生活哲理?我特彆喜歡那種能觸及人內心深處,引發共鳴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能讓我重新審視生活,思考人生意義的書。這本書的題目給我這種感覺,讓我對裏麵可能蘊含的溫情、哲思,以及那些不被注意的生命細節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