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物整理商看见了

遗物整理商看见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悬疑
  • 推理
  • 治愈
  • 情感
  • 生活
  • 职场
  • 人性
  • 日本文学
  • 轻小说
  • 日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第一位「遗物整理专家」的真实见闻
46篇「帮忙搬家到天国」的工作笔记
日本杂学出版奖得主,日本亚马逊书店排行榜畅销话题
因为有未知的明天,使得当下更加弥足珍贵。
<>p东京电视台「追梦高手」《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日经Business》《The Japan Times》等各大媒体专题报导。

一本让你更珍惜生命与周遭人的书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谁能想像出死亡如此光怪陆离的多样面貌?
活得好好的时候,谁会想到有朝一日,我们珍藏的物品也会变成遗物?

  作者吉田太一创立了日本第一家遗物整理公司,本书的46篇工作笔记,是从他五年的经历、超过五千件案例当中挑选出来的。

  透过他的见闻与心声,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并察觉生命是如何在社会各角落流动、消逝。

◆「叔叔,你们在做什么?」往生者的孙子问。
「在帮死去的爷爷整理东西。」我回答。
小男孩露出灿烂的神情:
「叔叔,你们是帮忙搬家到天国的人呢!」

  往生者使用过的身边物品、读过的书、收藏品等等,所有的东西都带着回忆与怀念,不应该浪费。─第46话

  ◆我想,他们还没有发现自己认为必须终结的人生,其实还有很多等待发掘的乐趣。─第16话

  ◆今天也好,明天也无所谓,请跟你久未联络的双亲或兄弟姊妹打个电话问好吧!─第21话

  ◆在这个容易疏于关怀年迈双亲的时代,双亲对于已经成家立业的子女,也烦恼着该不该干涉他们的生活或家庭。……彼此间应该不要客气,别拘泥在「双亲」与「成年子女」的关系上。「成年」并不表示孩子就成了陌生人。─第29话

  ◆这次的案子是死者孤零零地自杀,但是还有他的朋友们大老远赶来协寻……虽然说这句话已经太迟,但我还是想跟死者说:「你不是孤单一个人。」─第31话

  ◆这份工作的价值,来自于许多委託人的感激,成就感绝不输给其他行业。即使大家都很排斥,但总得有人去做。正因为如此,完成时才会有更高的喜悦。─第34话

  ◆我的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很多案例的家属,都会发现不知道还比较好的祕密。……你的珍藏哪天会变成「遗物」呢?答案大概只有神知道了。─第35话

作者简介

吉田太一

  1964年生,大坂人。毕业于大坂市立樱宫高校体育科,为了一圆日本料理厨师的梦想,辗转服务于大坂、神户、东京等地,21岁就任东京惠比寿的新餐厅店长。23岁时回到大坂,在佐川宅急便工作五年之后,于28岁买进轻型卡车,开始投入运输业。

  两年后,注意到搬家时会产生大量二手物品,于是设立了日本首创的「搬家回收商店」,颇受媒体注目。1999年,成立吉田物流株式会社,之后又发现伴随独居老人增加的遗物整理需求逐渐增多,于2002年创立遗物整理专门公司「Keepers」。此外,还经营「遗物全国配送」「葬仪社介绍」「清扫、消毒」「回收品买卖」「不动产销售、拆除」「翻修谘询」「汽机车报废手续」等服务,已经手超过4000件的案例,并成为媒体关注报导的对象。

作者部落格:blog.goo.ne.jp/keepers_rea

译者简介

张佳雯

  辅大日文系毕业,曾任职于出版社与日商科技公司,现为专职译者,希望借由语文悠游于不同国度的心灵世界。译有《名牌趣味小事典》《漂亮水彩轻松画》《你的脸皮有多厚?》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话 没发现尸臭的原因
第2话 纵火、赔偿
第3话 死后更孤独
第4话 不可告人的性爱怪癖
第5话 不可思议的委託人
6话 没有住址的家
第7话 固执的跟踪狂
第8话 消失的印章
第9话 无人领取的纪念品
第10话 突兀的抱怨电话
第11话 房东的无妄之灾
第12话 激怒房东的一句话
第13话 泪水满溢姊弟情
第14话 与黑暗中的蛆虫奋战
第15话 无法理解儿子已经死亡的母亲
第16话 集体烧炭
第17话 失去原貌的躯体
第18话 宁静的继承争夺战
第19话 惨剧之屋
第20话 诉说着遗憾的黑影
第21话 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再会
第22话 遗物处理生前预约
第23话 铁卷门街的悲剧
第24话 遗物是二十九只猫
第25话 孤独死的年龄比想像中年轻
第26话 堆积八年垃圾的豪宅
第27话 儿子意外魂断离岛
第28话 与蟑螂共舞一整年
第29话 儿子的孤独死
第30话 地狱浴室的千钧一发
第31话 自杀现场的一张照片
第32话 不认识的亲戚
第33话 自闭的中年人
第34话 住在别馆的自闭老人
第35话 老师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36话 留给双亲的沉重负担
第37话 跳楼现场的善后
第38话 十九岁的孤独死
第39话 废气自杀车
第40话 特殊的委託
第41话 你听谁说的!
第42话 饭店十三楼的自杀现场
第43话 尼特族房间的两只箱子
第44话 杀人现场的一堂课
第45话 宛若冰箱的黑暗房子
第46话 少年一番感人的话
后记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4话不可告人的性爱怪癖

满墙的照片,拍的竟然是……

委託人是往生者已离婚的前妻。

时间是晚上七点多。我为了估价走入屋内,探手想要开灯,头部却碰到类似绳索的东西。
我反射性地抓住那个物体,摸索着按下墙上的电灯开关,这才看清楚──那是挂在樑上的一条绳子。

情况不言而喻,往生者必定是用这条绳子离开人世的。虽然这样的绳索我看多了,但是直接用手碰触,还是觉得有点诡异。

通常,当我们接触这类的自杀现场时,遗体大致都是落在地板上。也曾经看过像恐怖电影一样,已化为白骨的尸体还钩在绳索上摇晃,但毕竟极为罕见。因为,在肉体腐烂的过程中,只靠一根细绳支撑的脖子,根本无法承担整个身体的重量。

所以,在发现上吊者的屋中,地板或榻榻米总会留有特殊形状的脏污。这一天,我也在榻榻米上看到了这样的痕迹。

我小心谨慎地避开遗体曾经躺过的地方,继续往里面的房间走,一开灯,我不禁「喔」一声叫了出来。

出现眼前的,是一座由大约两千支录影带堆成的巨山。

几乎全部都是A片。除了录影带之外,还有四台桌上型电脑,以及好几百册的写真周刊和色情杂志。

乍看这些物品的量,一时间我也以为往生者或许是此行中人。但是一看到贴满墙壁照片,我就打消了这个想法──那应该是他本人的「那话儿」。往生者应该是某种「有特殊性癖好」的人吧。

正当我思考着要怎么处理这么多的「收藏品」,委託人和她二十多岁的女儿踏进了屋子。她们一开始说要在外面等的,大概是改变了主意。

「那个,我想两位可能不要看比较好……」

我急忙制止她们。

「没关系,不用担心,我都知道。」

母女两人于是视若无睹地走进充满「收藏品」的房间。

戴着眼镜、看来像是认真上班族的女儿,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对母亲说:

「真不知该说是丢脸呢……还是说爸爸一点都没变啊!」

「是啊,有什么办法呢。他实在很可怜,我们就帮帮他吧。」

母亲接着对我说:「要您整理这样的房子,实在很不好意思。可以麻烦您吗?」

我点头说了句「没问题」,并向委託人解释:由于尸臭味很重,因此我当天会先处理尸体卧置的地方,隔天再将所有遗物清除完毕。

委託人无意间透露,离婚的原因正是往生者的特殊性癖好。除此之外,往生者其实是一位好爸爸,也是好丈夫。

在与委託人交谈的过程中,我真实地感受到人类内心存在着理性无法控制的「业障」。

对于前夫的特立独行既不以为耻,也不愤怒,反而以同情、怜悯的角度来看。看到这对母女,身为男人的我也不禁为她们的达观感到敬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名《遗物整理商看见了》一听就很有画面感,勾勒出一个特定职业的视角,总觉得背后藏着很多故事。我平常就喜欢看一些带点生活气息、又有点深度探讨的书,尤其是那种能引发读者思考人生、情感的作品。有时候,我们太专注于眼前,反而忽略了身边那些被遗忘的物件,它们可能承载着一段段被时光冲淡的记忆,甚至是某个人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遗物整理,听起来虽然有些伤感,但里面蕴含的意义却很深远,它不只是清理物理空间,更是整理人生、抚慰心灵的过程。我一直觉得,每一个物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一个生命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旅程。当一个遗物整理商,近距离接触这些曾经属于某个人的物品,他们的内心会起多大的波澜?又会从中看见什么样的人生风景?是不是会触碰到一些自己也未曾察觉的情感,或者对生命的理解产生新的维度?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会是一场充满情感共鸣的阅读体验。我期待作者能通过这个职业的视角,带我走进那些尘封的角落,看见那些不曾被看见的,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生命中那些细微却又至关重要的片段。

评分

不得不说,《遗物整理商看见了》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总觉得,在“遗物整理”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对过往的深情回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细腻体察。我们每天穿梭在繁华的都市,追逐着所谓的“目标”和“进步”,却常常忽略了那些被我们遗弃或遗忘的物品。它们静静地躺在角落,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记录着一段段或喜或悲的人生故事。想象一下,一个专业处理遗物的人,每天都要面对这些承载着无数情感的物品,他看到了什么?是家庭的温馨,是爱情的遗憾,还是奋斗的辛酸?我期待作者能通过这个独特的职业视角,带我们走进那些常人不易触及的生命场景,让我们透过遗物,去看见那些被时间磨蚀的,关于爱、关于陪伴、关于告别的深刻印记。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能引发对生命、对情感的重新思考的。这本书似乎有这样的潜力,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最近接触到一些关于“断舍离”和“整理生活”的内容,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家里的物品,也让我对“遗物整理”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每个人留下的东西,都是他们生命旅程中一个个珍贵的印记,里面藏着无数的回忆和故事。而“遗物整理商”这个职业,似乎就是一种特殊的“故事收藏家”,他们用专业的手法,去触碰那些被遗忘的过去。我好奇,当他们一件件地整理那些属于逝者的物品时,会看见什么样的生命轨迹?是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温馨,还是那些不为人知的辉煌与失落?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作品,尤其是一些能从独特的视角去解读生活和情感的书。这本书的题目,就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让我充满了对书中内容的好奇,期待作者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带我一同去看见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遗憾的动人篇章。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性、探讨情感的作品情有独钟。而《遗物整理商看见了》这个书名,简直像一道邀请,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未知领域。遗物整理,这个职业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感和仪式感,它不仅仅是清理物理空间,更像是在与逝去的生命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我很好奇,当一个“遗物整理商”拿起那些曾经属于某个人的物件时,他会看见什么?是他们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还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是那些被忽视的温暖,还是那些无法释怀的遗憾?我喜欢那些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故事,能够触及人内心深处情感的作品。我相信,通过整理遗物,不仅是清理房间,更是清理心灵,或许在这个过程中,这位整理商也会看见自己内心深处被忽略的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一同经历一场关于回忆、关于失去、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旅程,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人生的无常和宝贵。

评分

最近常常觉得,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似乎也变得越来越疏离。大家好像都忙着往前冲,有时候甚至来不及停下来好好看看身边的风景,更不用说去关注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里,藏着怎样的故事。而“遗物整理商”这个职业,却恰恰相反,它似乎是一种慢下来的过程,是一种深入挖掘和体察的艺术。我总觉得,一个人留下的物品,就像是他生命轨迹的一张地图,里面有他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爱过的人,以及那些来不及说出口的话。如果能从这些物品中,窥见一个人一生的片段,那该是多么奇妙而又深刻的体验?我很好奇,这个职业的从业者,在整理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挑战?是情感上的挣扎,还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抑或是从中发现了一些自己过去不曾留意的生活哲理?我特别喜欢那种能触及人内心深处,引发共鸣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能让我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人生意义的书。这本书的题目给我这种感觉,让我对里面可能蕴含的温情、哲思,以及那些不被注意的生命细节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