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托的幸福筆記--23種快樂的理由

艾克托的幸福筆記--23種快樂的理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蘭斯瓦 . 萊洛
图书标签:
  • 幸福
  • 快乐
  • 自我提升
  • 心理学
  • 生活
  • 正能量
  • 励志
  • 成长
  • 情感
  • 思维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一本書,在世界各地引發「尋找幸福」的熱潮
而且幫助上百萬人找到自己的幸福

★連續三年榮登歐洲暢銷書榜,全球21種語文發行

★歐洲媒體讚譽:艾克托是我們的現代小王子!

《小王子》說:
在長大後,人們常常忘記一些最簡單的事,大人們只關心他們認為重要的事。
在追逐這些東西時,我們卻遺失了最自然不過的東西。

幸福也是!

  曾有個年輕的心理醫生,名叫艾克托。他戴著一副小眼鏡,讓他看上去很有智慧。他懂得露出沉思的神情,真的對別人說的話感興趣。艾克托是位相當出色的心理醫生,可是對自己不甚滿意。因為他清楚意識到,自己無法讓病人快樂……

  他決定來一次環球旅行,希望藉此找到幸福的奧秘。他向途中遇到的所有人提出同樣的問題,得到的反應一再重複:這個問題讓女人們流淚,讓大多數男人們覺得好笑。

  「你幸福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幻想著幸福的生活?幸福指的是事業上的成功,還是個人生活的圓滿?是與環境有關,還是由人們的觀念決定?

  旅行結束時,艾克托總共收集了二十三個答案。他這才知道:再沒有比找到真正的幸福更容易的事了。

「任何人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跟你打賭──都會感到幸福。」——德國名主持人愛克.海登萊希(Elke Heidenreich)

作者簡介

法蘭斯瓦.萊洛(Francois Lelord)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巴黎。大學時學習醫學及精神病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心理醫生。但他在一九九六年關閉了自己的診所,為自己,也為他的讀者尋找生活中最重要問題的答案。他旅行過許多地方,尤其是亞洲。在加州生活一年後,現居住在巴黎與河內兩地。他從二○○四年起,在河內擔任法國醫院的心理醫生。他的《艾克托的幸福筆記》及《艾克托與愛情秘訣》兩本書走紅國際,在德國更是連續數年高居暢銷書排行榜。他的新書《Hector et le temps qui passe》也已出版。

《星辰彼岸的旅人:宇宙航行日志与文明初探》 作者: [虚构作者名:亚历山大·维恩]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寰宇探索者文化] 页数: 680页 装帧: 精装,附赠高清星图折页 --- 内容梗概 《星辰彼岸的旅人:宇宙航行日志与文明初探》是一部跨越数个星系的宏大叙事,它并非侧重于激光对决或星际战争的俗套桥段,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在面对无限宇宙时的哲学困境、技术挑战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本书是资深宇宙探险家兼理论物理学家亚历山大·维恩博士,在其长达三十年的“奥德赛计划”中所撰写的详尽航行记录、沿途生态观察报告,以及对数个新发现文明的田野调查笔记的合集。 本书的核心围绕着人类首次突破光速限制,乘坐革命性的“黎明号”曲率驱动飞船,对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宜居星系——“天鹅座X-1环带”——进行的深度探索展开。 第一部分:启航与孤独的深空 开篇详述了“奥德赛计划”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对亚空间折叠理论的实际应用,以及飞船内部生态循环系统的精妙设计。维恩博士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记录了地球被抛诸身后,飞船进入漫长“休眠航行”阶段的心路历程。这部分着重描绘了长期深空孤独感对船员心理结构的侵蚀与重塑,以及如何利用高维数学模型来对抗时间感知的扭曲。其中穿插了对人类历史中那些伟大探险家的致敬,将星际航行提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 第二部分:代塔星系的奇异生态 飞船抵达第一个目标行星——代塔星(Delta Prime)。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对代塔星复杂生物圈的生态学分析。代塔星的大气层富含甲烷与氨气,生命形式完全基于硅基结构,其“植物”通过吸收行星磁场能量进行光合作用。 维恩博士详细描述了“晶体蠕虫”的生命周期,以及“共振树林”——一种通过声波频率进行信息交流的微生物群落。他摒弃了传统生物学的分类方法,而是提出了一套基于“信息熵”的生命定义系统。这部分内容严谨地结合了前沿的生物物理学理论,对于任何对极端环境生命学感兴趣的读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文明的灰烬与沉默的回响——伊卡洛斯残骸 在代塔星系边缘,船员们发现了一颗被奇异能量脉冲彻底摧毁的行星——伊卡洛斯。通过对行星碎片进行残骸分析,维恩博士重建了一个高度发达但已灭绝的文明的社会结构和技术水平。这个文明似乎掌握了对引力的完美控制,但最终毁于一场内部关于“无限资源分配”的哲学辩论引发的技术失控。 本书对伊卡洛斯文明的记录,主要通过解析他们留下的加密信息晶体(通过量子纠缠技术进行解析)。这些碎片揭示了一个关于权力、知识垄断与群体意识的深刻寓言。他们对绝对真理的追求,最终导致了对现实维度的过度干预,引发了不可逆转的崩溃。 第四部分:图灵之镜——与“观察者”的第一次接触 在航行的最后阶段,飞船进入了一个被认为是“空无”的星云区域,却意外接触到一个非碳基、完全由纯能量构成的智能体——“观察者”。 这次接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场跨越物种的意识投射。维恩博士记录了“观察者”如何通过直接向人类意识注入复杂概念,来展示宇宙的底层运行规律。他们展示了关于“时间并非线性”和“所有观测行为都在创造新的现实分支”的理论模型。 最令人震撼的是,观察者向维恩博士展示了宇宙的“边界”——那并非物理上的墙壁,而是一种信息密度的极限。这次接触彻底颠覆了船员们对时间和存在的固有认知,迫使他们重新审视人类文明在宏大宇宙尺度下的渺小与独特性。 结语:归途中的反思 在返航途中,维恩博士对所见的一切进行了哲学总结。他探讨了人类文明在面对比自身更古老、更强大的存在时,应该采取的姿态——是恐惧、臣服,还是在承认局限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求知欲?本书的结尾,抛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当我们跨越了物理的界限,我们是否也需要为自己的心智设定新的界限? --- 本书特色与深度分析 《星辰彼岸的旅人》超越了传统的科幻小说范畴,它更像是一本高级宇宙人类学与理论物理的深度融合报告。 1. 硬核科学的文学呈现: 作者巧妙地将霍金辐射、卡尔达舍夫等级、以及弦理论的某些概念,融入到航行日志的日常叙述中,使得复杂的科学概念得以被感性的方式理解。 2. 对孤独的哲学探讨: 深度分析了数年深空旅行中,人类在与母星系完全隔绝时,如何构建和维系社群的心理韧性。它探讨了“家园”的概念在没有参照物时的崩塌与重建。 3. 非人类文明的构建: 书中对代塔星和观察者的描述,完全基于逻辑自洽的物理法则,而非拟人化的设定。这为构建真正“异质”的智能生命提供了详尽的参考案例。 4. 探索伦理的辩证: 通过伊卡洛斯文明的覆灭,本书尖锐地提出了关于科技进步的伦理边界问题,尤其是在涉及到行星级工程和意识上传等终极技术时,知识与责任的对等关系。 本书适合对硬科幻、宇宙社会学、以及复杂系统理论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它不仅是一场视觉和智力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严肃反思。它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远征”,去触碰那些超越我们日常经验的宇宙法则。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249353
  • 叢書系列:ViewPoint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小王子定居地球之後                      珈琲因

「你幸福嗎?」
我問了身邊十個人,有八個用同情的眼神看著我。
「妳還好吧?最近出了什麼問題?」
「失戀啦?還是欠了卡債?先說好我可沒錢借妳!」
「妳要不要去醫院檢查看看有沒有憂鬱症……」
只有一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的,我很幸福!」
那是我的男友,我想他以為這問題跟「你愛我嗎?」同等級,如果不立刻回答YES,他就會倒大楣!
最後一位朋友冷靜地反問我,「什麼叫做幸福?定義為何?」
和本書作者以及男主角一樣,他是個心理醫師。

  當編輯興奮地告訴我,歐洲媒體盛讚本書男主角艾克托是現代版的小王子,我捧著剛出爐譯文紙頁的手忍不住顫動,《小王子》是我最鍾愛的故事之一!回到家,我連鞋子都沒脫就迫不及待站在玄關讀了起來。

  不管世故精明還是天真未鑿的人都喜歡小王子。也許自我投射成那位純真善良,人畜無害的外星王子,才能對難解糾結的現實覺得好過一點。
「我本來就是外星人,你們地球上貪婪複雜的人性和心機我都不懂,也不想懂。我很簡單,不想被污染。」太多人想當小王子,身處幽暗深谷自然嚮往清淨日照。

  然而我以為許多喜愛小王子的人其實享受著扮演受害者的樂趣,「你看?我就是太單純,毫無心機,不懂人心險惡,才會被欺負……」他期待周圍朋友同情憐憫的眼光,期待大家點頭贊同,「沒錯!你就是太單純了!」
「可是我改不了啊,我的個性就是這麼單純!」他在精心鋪陳的情境下將說出這句經典對白,這是一種小王子式的自憐與自傲。

太多人喜歡這個腳本,小王子本人卻演膩了!

  我翻著被稱為小王子成人版的《艾克托的幸福筆記——23種快樂的理由》,愈看愈心驚,不知道是高跟鞋沒脫還是情節令人震驚才會站不穩。定居地球的小王子長大成人了,他不再愛玫瑰花,不再穿寬腳褲,逐漸適應地球生活,住在富裕的大城市,不再對大人的行為感到困惑,愛上了事業心強大的女人,偶爾喜歡喝兩杯,認識大毒梟,被綁架,還發生了一夜情……更可怕的是他沒有選擇畫家、音樂家、公益團體領導者、哲學家或任何熱情感性的職業,居然成了一名心理醫生(就是那種你問他問題,他不回答還向你收錢的傢伙)這可真夠嗆的了!

  幸好,隨著閱讀厚度的增加,我波動的情緒逐漸平靜。艾克托是個很特別的心理醫生,他真正關心病人,不只傾聽也願意回答問題。擔心自己無法給病人最棒的回答,於是出發去世界各地尋求幸福的秘訣。其實本書的作者法蘭斯瓦.萊洛就是艾克托的化身,他原本是位執業心理醫生,卻關閉了自己的診所,開始出發去旅行,為自己也為其他人尋找生命中更重要的答案。

  一頁翻過一頁,我慢慢將艾克托和萊洛戴上了飄飛的長圍巾,穿上了寬腳褲,染上陽光小麥髮色。原來小王子長大後沒有改變太多,他仍關心每個人,他尋求答案,而不是接受答案,並且虛心請教不同階級的人對幸福的看法。雖然外表改變了,他仍是那個相信重要的東西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小王子。雖然他不再單純天真如昔,卻更加有智慧去面對難解糾結的現實,有勇氣穿越幽暗深谷,絕不扮演無助的受害者,更非懦弱的逃避者。坦白說,成年的小王子——艾克托魅力有增無減,尤其對女人而言。(好吧,我承認我還是有點在意他發生了一夜情,但畢竟沒有任何男人是完美的,不是嗎?而且沒想到他居然喜歡中國女孩呢?這讓我覺得好多了。)

  雖然我不是心理醫生,卻和艾克托一樣也在尋找幸福的答案。由於主持兩性信箱,我常接到覺得自己不幸福的來信,許多是感情的處理問題,更多是對於幸福是否存在的懷疑。我理解艾克托的困境,我也常感到焦慮,擔心自己無法提供幸福的解答,更擔心自己給了錯誤的答案,讓讀者和幸福擦身而過。

  因此我特別佩服作者萊洛能以理性角度輕輕鬆鬆撥開關於幸福的情緒迷霧,清楚明白點出邁向幸福的實用法則,提供具體的建議,這肯定與他醫學、精神病學的專業背景有關。但他說故事的能力更令人驚豔,從沒在哪一頁忘記給你精彩的劇情。萊洛簡單有趣的文字讓人覺得舒服自在,像隨興躺在鬆軟的古董沙發上,和老朋友閒聊。而他淺顯巧妙的比喻讓人看著看著就忍不住笑了,鼻酸了,融入了,感動了……幸福是主觀又抽象的概念,然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將發現自己的雙手在某幾個時刻真真實實地觸摸到了「幸福」,溫溫的,軟軟的。我覺得這是本書最神奇之處。

「你幸福嗎?」
下回如果有人這樣問起你,可能有三種情況:
第一, 他關心你。
第二, 他需要你的關心。
第三, 他剛看完《艾克托的幸福筆記》。
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單純美好的人心,請你多跟他聊聊。

「你幸福嗎?」
如果你無法立刻回答,如果你難以確定自己幸不幸福,或是你想問幸福的定義是什麼?請你現在就翻開下一頁,讓艾克托來告訴你,再也沒有比找到幸福更容易的事了!
(本文作者為蘋果日報專欄作家)


幸福,個人能幸福嗎?                    彭懷真

  有些概念是一組一組的,例如「事業」是與「成功」連在一起,「個人」是與「成長」連在一起,「學校」與「進步」連在一起。那麼,「幸福」要與什麼連在一起?我擔任東海大學幸福家庭推廣中心主任兩年、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副秘書長四年和秘書長十一年,總是認為「幸福」要與「家庭」連在一起。我想,我也經歷道:家庭裡的愛最深刻、最持久,使人能長期幸福。家庭不是追求成功、尋求成長或追求進步的地方,但家主要的功能是提供幸福。

  但最近幾年,「幸福」漸漸與「個人」連在一起了。「你要幸福!」成為常見的問候語,是祝福對方個人的。「祝福你們全家幸福」的話倒是比較少聽到了。或許是要家庭都幸福比較難,人們退而求個人先幸福。這本書,討論的是「個人如何幸福」,尤其是在孤單寂寞中,透過掌握幸福的秘訣,追尋比較幸福的人生。

  作者離開原有醫生的工作、所愛的女人、所熟悉的環境,旅行各地,與各種人談話,體會不同的人生,也冒險面對生死關卡。他看、他聽、他想、他研究、他整理,這個探索過程使他能夠豐富地成長,很有趣也很寫實地。

  他首先到中國,以為神秘的古國可以提供西方人嚮往獨特的幸福。中國固然有西方沒有的,但中國也有許多西方同樣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近年的中國已經商業化了,包括某些以為是真愛的男女關係。他與神秘女郎李瓔的互動是全書最詳盡的關係,卻也是最無奈的。兩人多次親密相處,他們卻難以獲得幸福。

  他在中國爬山、拜訪廟宇、與老僧談話,期望找到幸福的秘訣與良方,怎知,大自然的山、宗教裡的人,都不那麼單純了。他又去一些培養過許多哲學家的國家,以為在此可以找尋智慧,那裡知道,遠方的人給自己的,未必是真實的。他遇到危機,被綁架,性命垂危,在生死邊緣中,他最懷念的是女友,那時他深刻體會自己提出的法則八之二:「不幸,是與所愛的人分離。」

  幸福是什麼?答案很多,本書有許多描述與解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個法則!如果無法與所愛的人分享,最多只能得到快樂,難以長久幸福。如果只能有暫時、膚淺、表面的互動,最多只能讓感官被刺激、感覺被強化,卻無法有真實又長遠的幸福。

  有首老歌如此唱:「我的幸福在這裡,因為這裡有妳,從此不再浪跡天涯……」看的這本書,與作者同遊各國、同樣感受,在作者精彩的文筆和譯者淺顯的詮釋中,我也頗有收穫。最大的結論是「幸福無法與個人連結,需要與人持續分享」。看來,我堅持的幸福家庭還是很對的選擇吧!

  祝福本書的讀者都有幸福的家庭,也都能在家庭中更幸福。
(本文作者為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找幸福,找自己                        藤井樹

  轉眼之間,八年的時間過去了,每每在翻動行事曆的當下,總會有一種想用一切換回青春的衝動。甚至,我曾經想過,如果哪天在路上撿到神燈,喚出巨人時,我應該會要求祂把我送回十五歲的那年。為什麼是十五歲呢?因為當我回頭檢視自己的人生,我發現十五歲是一個重大的蛻變。

  我用藤井樹這個從日本電影《情書》裡直接引用的男女主角名字,在台灣的出版界闖蕩進入了第九年,感覺上,九年前的我與現在的我比較,彷彿一切都沒有變過,也彷彿一切都變了。

  於是在感覺那些變化與不變之間,我曾經對自己說過:「或許該到地球的另一個地方,去看看到底變了什麼。」只是這一步我從不曾踩出去,或許是我的勇氣不足,也或許是我不認為自己可以離開台灣太久。

  到底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看見我所謂的變與不變呢?我只能說,想看見一片楓葉由綠變紅都需要季節的交換了,更何況想看見自己無形的變化?

  當出版社的另一個編輯委託我的編輯把「寫一篇推薦序吧」的要求傳達到我面前時,坦白說,我正在計畫著該去地球的哪一個地方找自己的變化。所以當這本《艾克托的幸福筆記——23種快樂的理由》找上我寫推薦序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Sign,一個非常明顯的徵兆。

  「拿出你的灑脫,放下一切去尋找你自己吧。」當我還沒開始用心看《艾克托的幸福筆記》時,這本書已經告訴我這句話了。

  其實我是否決定到地球的另一個地方去,與《艾克托的幸福筆記》這本書裡的內容是完全不搭嘎的。書裡的艾克托是個心理醫生,作者法蘭斯瓦?萊洛把他寫成一個「不太滿意自己的心理醫生」。艾克托總是覺得自己沒辦法讓病人感到快樂,是不是他自己本身其實也不明白究竟快樂為何物?又如果一個人能真切的感覺到幸福,是不是就一定會快樂了呢?

  所以艾克托決定要環球一周,他說:「我想探究人們幸福或不幸福的原因。要是幸福真有一定的秘訣,那麼在旅途中我遲早會發現。」

  但那只是一本書,在現實中我並不像艾克托一樣要去尋找幸福的祕訣,我只是想在另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之下,看看自己在這些年的成長之路上有了什麼樣的變化。

  於是,在讀《艾克托的幸福筆記》這本書的當下,我很欽佩艾克托,他訂下了一個「尋找幸福」的偉大目標,並且在旅途中不停地碰撞尋找答案。他帶著一本筆記本,在他感覺到幸福或不幸的時候,用筆寫下幸福的註腳與不幸的原因。

  而我只是想看見我的改變,或者該說,我想到另一個地方再走一段成長的路。甚至我並不會像艾克托一樣帶著筆記本記錄我的改變,在我想像的旅途中我也不需要與任何陌生人發生什麼樣的情緒碰撞,我只是想找一些自己。

  艾克托跟我有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都對自己有疑惑,不管疑惑是什麼」。然而我跟他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尋找答案的態度,比起我來要灑脫的太多。

  歐洲媒體給了《艾克托的幸福筆記》一個非常美麗的讚譽:艾克托是我們的現代小王子。我不禁回頭檢視自己的作品,心想台灣的媒體會給我什麼樣的評語。

  不過,那其實不重要了。當我踏上尋找自己的旅程時,艾克托的精神會陪著我。「就算我找不到所謂的自己,在旅程中,我也應該能寫出一本《藤井樹尋找自己之旅》吧。」我對自己這麼說。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没有预设读者一定要是什么样的人。无论你是刚毕业、在职场挣扎的年轻人,还是已经成家立业、开始思考人生下半场的中年人,这本书里的某些片段,总能精准地击中你的某个情绪点。它不是那种只对特定年龄层或特定人生阶段有效的情绪指导手册。从文字的用词习惯来看,它明显是根植于我们这块土地的生活经验,没有那些过于抽离的、悬浮在空中的理论。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本「生活美学养成手册」来看待,它教的不是如何快速致富或如何成为网红,而是如何把每日三餐、通勤路上的风景、跟家人的日常对话,都赋予一层「值得珍惜」的意义。这种对日常琐碎的重新编码能力,是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它让「幸福」这个听起来很宏大的目标,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就在你口袋里那部手机、你手上那杯刚泡好的咖啡里。非常推荐给所有觉得生活有点麻木的人。

评分

老实讲,这种主题的书,最怕的就是写到最后变成一种压力,变成一种「你为什么还不快乐」的审问。但这本书的笔触非常温柔,它不像是在逼迫你必须在生活中找到这23种快乐,更像是一种提醒,一种温柔的陪伴。我发现自己读完之后,心态上真的有微妙的变化,不是说我突然变成一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而是看待生活中的小挫折时,多了一层缓冲垫。以前可能因为一点点工作上的不顺心就会闷闷不乐一整天,但现在,我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有没有哪个角落可以让我套用书里提到的某个视角来看待它。书中的叙事节奏感拿捏得很好,时而轻快,时而沉思,就像听一首精心编排过的音乐专辑。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只讲「正面思考」的书,它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阴暗面,而是教你如何在阴影下,依然能找到微弱却真实的光源。这种务实中的浪漫,才是真正打动我,让我愿意推荐给身边那些感觉有点迷惘的朋友的原因。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桌上,光是书名就够吸引人了,毕竟谁不想要点「幸福」的秘诀呢?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打鼓的,市面上那种励志书、心灵鸡汤多的不得了,大部分都是老生常谈,读完就忘了。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字,感觉比较贴近我们台湾这边说话的调性,没有那种硬邦邦的、翻译腔很重的感觉,读起来很顺口,就像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他的生活体悟一样。我记得翻开前言的时候,作者就提到他记录这些「理由」的过程,不是为了成为什么大师,只是单纯想把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确幸整理出来。光是这份真诚,就让我愿意多给它一些耐心去阅读。我个人对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很不耐烦,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更像是生活中的观察日记,没有太多空泛的口号,反而是很多非常具体的场景描述,这一点我觉得很棒,让人觉得「对耶,我生活里也常这样,只是我没发现它值得记录下来」。那种细腻的情感捕捉,让我边读边忍不住点头认同,甚至会停下来,去回想自己最近一次真正感受到快乐的瞬间,跟书里讲的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处理,真的是让人眼睛一亮。不是那种华丽到让人出戏的辞藻堆砌,而是非常精准、干净的表达,很多句子都短小精悍,却带着一种回味无穷的后劲。我习惯在睡前翻几页,因为它的文字魔力,会让人产生一种很舒服的倦意,不是读到无聊想睡,而是心灵被安抚到自然放松的状态。而且,它的结构很适合反复阅读。有些书,读过一次就够了,因为信息量太密集,一次吸收完就没剩了。但这本,我感觉像是准备了一壶好茶,每次品尝,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品出不同的味道。比如,第一次读可能专注于某个具体事件的描述,第二次再看,可能就会被作者处理情绪的方式所吸引。这种层次感,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用得久」的书,而不是「读得完」的书。对于生活节奏很快的现代人来说,这种可以随时停下来、随时接上去的阅读体验,简直是救赎。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现在资讯爆炸,要找到一本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细品的书不容易。但这本书的章节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就想丢掉的类型,它更像是可以让你在每天通勤的捷运上,或是午休那宝贵的十分钟里,撷取一两个「快乐的理由」来细嚼慢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每一个观点时,那种不偏激、不绝对化的语气。他不像有些作家,非要把自己的经验塑造成唯一的真理。反而是用一种很开放的角度,好像在邀请读者一起探讨:「你看,这个理由是不是也成立?」这种互动感,让阅读过程变得很有参与性,而不是单向的灌输。而且,书里引用的那些生活小细节,特别接地气,不会让人觉得那都是遥不可及的富人哲学或是过度理想化的状态。它里面的快乐,很多都是建立在我们台湾人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事物上,例如对某个季节性水果的期待,或是跟邻居打招呼的那种人情味,这些小细节被放大检视后,真的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快乐就在身边,只是我们忙着赶路,忘了低头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