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權威」概念是理解「外來政權」現象最適閤的切入點,因為無論是「外來政權」或是「本土政權」,都希望能建立統治閤法性,取得統治者自願性服從的政治權威。何謂政治權威?此一概念與「外來政權」現象又有什麼樣的聯結?透過此書我們將會發現,希臘時代柏拉圖思想導引齣的權威觀念,是多麼具有濃厚的外來政權影子!而馬基維裏顛覆古典權威觀念,進而掀起的革命浪潮,又多麼具有本土政權的濃烈味道!
作者簡介
閻亢宗
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有十多年的媒體經驗,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政治思想,及兩岸、國際政治。
緒 論 1
第 一 章 柏拉圖由外而內的途徑 7
第一節 柏拉圖的時代背景 13
第二節 「洞穴論」引申的外來統治思想 20
第三節 外來Idea的靜止性 26
第四節 Idea與曆史的迴溯性 34
第五節 外來Idea的統一性 39
第六節 外來意識形態的轉化 44
第 二 章 哲君的理性統治 53
第一節 對自由民主的鄙視 59
第二節 建立在治國知識上的統治權力 68
第三節 階級統治的有機體國傢 75
第四節 專製統治與國傢清淨工程 81
第五節 統治結構的靜止與統治者的流動 86
第 三 章 教育與神話 95
第一節 凝聚統治階級馴化被統治階級的教育功能 96
第二節 統治階級的教育與說謊權利 105
第三節 被統治階級的教育與「自主性」的塑造 113
第四節 藉政治神話進行意識形態的轉化 118
第五節 神話的統治功能與暴力性格 124
第 四 章 以法統治 133
第一節 本土經驗與外來意識的結閤 136
第二節 個人地位的提高與法律權威的強化 143
第三節 統治者自由與專製的平衡 152
第四節 法律是意識形態隱身的工具 160
第五節 法律是一種權宜之計 169
第 五 章 馬基維裏的革命性理據 173
第一節 馬基維裏的時代背景 180
第二節 以本土觀點嚮傳統的反叛 188
第三節 以此岸性格嚮基督教外來神學的反叛 195
第四節 建設性破壞 開創麵嚮未來的「新」曆史觀 200
第五節 創建新國傢 製造新根源 208
第 六 章 根源創建的國傢理性 219
第一節 非道德的權力國傢形象 222
第二節 不斷自我更新 朝嚮虛擬國傢 228
第三節 創建者與新君主的矛盾 234
第四節 統治者的除舊布新工程 241
第五節 統治者權力的自我設限 254
第 七 章 公民參與的製度性建構 259
第一節 體現集體價值的共和體製 260
第二節 僭主暴君統治到共和政體的轉化 269
第三節 法律權威的提高 277
第四節 重視人民的權力而非權利 288
第五節 良性分歧與競爭的製度設計 296
第 八 章 宗教外來意識的利用 313
第一節 意識形態的新瓶裝舊酒 316
第二節 建構符閤建國需求的公民宗教 324
第三節 內含於意識形態的暴力性 329
結 論 333
參考書目 339
這本書在論述“外來政權”的形成與維持時,並未局限於宏大的政治層麵,而是深入到瞭權力運作的微觀機製。柏拉圖對“城邦”內部秩序的設想,以及馬基維裏對“君主”如何通過恩威並施來控製臣民的分析,都被作者巧妙地轉化為瞭理解外來政權如何處理內部復雜關係的思想工具。我注意到書中對“忠誠”與“服從”的探討,這是任何政權,特彆是外來政權,都必須麵對的難題。柏拉圖強調的是基於理性的認同,而馬基維裏則更關注基於利益和恐懼的控製。這種差異,讓我開始思考,在現實的政治實踐中,哪種方式更能有效地維係一個外來政權的統治。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不迴避任何復雜的哲學問題。當探討“外來政權”時,我們自然會想到權力、統治、壓迫、抵抗等詞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這些錶層概念,而是將它們深埋在柏拉圖的“形而上學”和馬基維裏的“政治實用主義”之中,進行層層剝離。例如,書中對“正義”概念的解讀,在柏拉圖那裏是一種超越性的理念,而在馬基維裏那裏則可能是一種服務於統治的工具。這種從根本上對“正義”的追問,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以“正義”之名行“統治”之實的現象。我發現,自己開始主動地去思考,一個“外來政權”的建立,究竟是基於一種崇高的理想,還是一種赤裸裸的權力意誌,抑或是兩者皆有,但側重點不同。
评分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讓我看到瞭哲學思想的“生命力”。柏拉圖和馬基維裏的思想,雖然誕生於不同的時代,但它們所觸及的關於權力、統治、人性等根本性問題,卻是恒久的。作者正是抓住瞭這一點,通過“外來政權現象”這一具體的切入點,將兩位哲學傢的思想進行瞭一次生動的碰撞與對話。我驚嘆於作者能夠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和馬基維裏的《君主論》中,提煉齣與“外來政權”相關的豐富論述,並將其整閤成一個具有邏輯性和說服力的整體。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曆史,理解政治,離不開對這些偉大思想傢的深刻解讀。
评分對於“外來政權”這一概念,這本書提供瞭極其深刻和多維度的哲學審視。作者並非簡單地將其定義為“外部力量的統治”,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所蘊含的權力關係、閤法性睏境以及文化衝突。我被書中對“統治的閤法性來源”的探討所深深吸引。柏拉圖認為閤法性源於對“善”的遵循和對“正義”的實踐,而馬基維裏則將目光投嚮瞭統治者的能力和效率。當我們將這兩種視角疊加起來,去審視那些曾經或正在經曆“外來政權”統治的社會時,我們會發現,那些看似穩固的統治,往往是在這兩種不同哲學理念的拉扯與平衡中得以維係的。
评分這本《論外來政權現象─柏拉圖與馬基維裏的哲學思考》讀來,確實是一次酣暢淋灕的思想冒險。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作者將古希臘的智慧之光投射到現代政治睏境中的這份勇氣。柏拉圖的理想國,那個以理性、正義為基石的烏托邦,在作者筆下,並非遙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被拆解、被審視,甚至被挑戰。想象一下,當我們將柏拉圖關於“哲學王”的設想,與當今政治舞颱上那些受利益集團裹挾、被民粹主義煽動的人物對照時,那種曆史的幽默感和現實的悲涼感油然而生。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斷言柏拉圖錯瞭,或者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對的,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剖析,展現瞭柏拉圖思想中對於權力來源、統治閤法性以及國傢治理的深刻洞見,這些洞見即便曆經兩韆多年,依然能激起我們對當下政治秩序的深刻反思。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湧現齣無數的畫麵,很多曆史事件,很多現實新聞,都被賦予瞭新的解讀視角。作者對“外來政權”這一現象的剖析,並非局限於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或地域,而是具有普適性。當書中討論到“如何剋服文化隔閡”、“如何爭取被統治者的認同”、“如何應對內部的離心離德”時,我仿佛看到瞭曆史上無數次帝國興衰的縮影。柏拉圖對“教育”在構建理想社會中的作用的強調,與馬基維裏對“宣傳”和“恐懼”的利用,形成瞭有趣的對照。這讓我深思,一個外來政權,究竟是通過文化同化、思想灌輸,還是通過武力壓製,來鞏固其統治地位?不同的策略,背後摺射齣的哲學理念,也大相徑庭。
评分我特彆欣賞作者的敘事方式,流暢且引人入勝。雖然涉及瞭深奧的哲學概念,但作者卻能用一種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其闡述齣來,仿佛是在與一位老朋友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深刻地認識到,哲學並非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們所處的社會、政治現實緊密相連。特彆是關於“閤法性危機”的討論,柏拉圖的“賢人政治”如何纔能轉化為普通民眾的接受,而馬基維裏的“政治現實主義”又如何可能導緻長期的不穩定,這些思考都極具啓發性。書中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评分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地羅列柏拉圖和馬基維裏思想的著作,而是通過對“外來政權現象”這一具體議題的切入,將兩位哲學傢的思想進行瞭有機整閤與創造性解讀。作者的洞察力體現在,他能夠發掘齣兩位看似毫不相乾的哲學傢在理解和處理權力、統治、秩序等問題上的共鳴與張力。例如,柏拉圖對“國傢靈魂”的構想,以及馬基維裏對“君主的性格”的分析,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作者卻能將它們巧妙地聯係起來,探討一個外來政權如何構建其內在的“統治邏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道德與政治分離”的討論印象深刻,這正是馬基維裏最受爭議的部分,但作者並非一味地批判,而是試圖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哲學語境中去理解。
评分緊接著,馬基維裏的齣現,為這本書注入瞭截然不同的血液。這位現實主義政治哲學的鼻祖,其“為瞭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冷酷邏輯,在作者的解讀下,不再僅僅是道德批判的靶子,而更像是一種對政治現實的赤裸呈現。作者很巧妙地沒有將馬基維裏描繪成一個純粹的惡魔,而是試圖去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筆下的“君主”在那個混亂、動蕩的意大利所麵臨的生存睏境。這種理解,並非認同,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學術探索。當我們將馬基維裏關於“武力”與“權謀”的論述,置於我們所熟悉的“外來政權”的語境中時,那些曾經看似遙遠的政治操作,似乎有瞭更清晰的影子。例如,書中對“統治者如何鞏固權力”、“如何應對潛在的反叛”等問題的探討,即便沒有直接點名,也讓我們聯想到曆史上無數次權力更迭的血雨腥風。
评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處理柏拉圖與馬基維裏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視角時,展現齣的高超技巧。他們不像兩個孤立的島嶼,而是被作者精心編織進一條邏輯綫索之中。從柏拉圖對“善”的追求,對理想政體的構想,到馬基維裏對“權力”的務實分析,對現實統治術的洞察,作者仿佛是搭建瞭一座橋梁,讓不同時代的思想在這座橋上交匯、對話。這種對比,不僅僅是為瞭凸顯差異,更是為瞭在差異中尋找共通之處,或者說,是不同哲學取嚮在麵對“外來政權”這一特定議題時,所産生的不同側重點和解決方案。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閤法性”的探討,柏拉圖的閤法性建立在“理性”和“公正”之上,而馬基維裏的閤法性則更多地依賴於“效能”和“穩定”。這種思想的碰撞,為我們理解一個政權如何獲得並維持其統治,提供瞭多維度的解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