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的一切,我都懂,
请容许我,用100烛光的爱守护你。
我一直试图回忆,回忆妻生病之前的生活细节,想了又想,居然一无所记。
我没有一颗像福尔摩斯能观察入微、判断缜密的清楚脑袋,我连天天生活在咫尺的妻子,都粗率轻忽,虽然她有提。
妻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会分享,分享她在工作或日常的心得与观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她的话未曾在我脑海中留下蛛丝马迹。
直到生命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我才从原本理所当然的国度离开,跨入一个充满惊险又不可预知的旅程,开始在陌生的世界里写下新的记忆……
本书特色
◎当生命中未曾预期的陌生访客来到,一个丈夫如何陪伴妻子走过的深情故事。
◎认识完美情人的第一本书,一本情意绵绵的现代版夫妻交换日记。
◎以全新角度切入,重新探讨病人罹病后,家属该如何与病人相处。
◎曾志朗、洪兰、杨玉欣、费文 深情推荐。
作者简介
Maple Day(本名:戴晓枫)
左手写文章,右手弹钢琴,兼具文字工作、行销创意与钢琴老师的身分。
写过的专栏有讲义杂志「幸福书殿」、诚品好读「作家身影」、南方女性生活网「週末女卦」、成功杂志「小人物大英雄」等;编过书,也代笔过,还翻译了几本自己也忘了的财经管理书,以及一些唱片或商品的文案……原来,她一直在书写,但直到《你经历的,我都懂》才算是第一本创作正式问世,会继续写下去,待第二本能让人泪中带笑的书问世,才能称为作家──这是她的期许。
也期许自己做人更单纯一点。就像开车一样,握住方向盘的人才知道何时应该煞车、何时踩油门,能主导一切,掌握方向,至于旁人说三道四,就当作几阵风唿唿而过。
E-mail:mapleday@gmail.com
推荐序 平易感人 费文
Chapter1 不速之客
记忆的固执
第二十九个问号
脱口而出
伉俪悄悄话
敷脸的病人
巧言令色
预知命运
伉俪悄悄话
没人叩你啊
脸不红气不喘
两个自己
伉俪悄悄话
良辰美景
母女情深
偶然的旅人
伉俪悄悄话
Chapter2 陪伴伉俪
一生承诺
1/3跟1/2之间
反璞归真
伉俪悄悄话
爱相随
夫妻肺片
红色月亮
伉俪悄悄话
孩子
无解的两难
被剥夺的权利
伉俪悄悄话
生命的暂停
最漫长的等待
失去自由
伉俪悄悄话
Chapter3 铁汉难为
不动如山
坐看云起时
幸福的早餐
伉俪悄悄话
华丽一族
无奈之一
梦想的厨房
伉俪悄悄话
关于信仰
我的背后
蓝色橡皮圈
伉俪悄悄话
铁汉难为
右外野手
寻常的苦难
伉俪悄悄话
跋
推荐序
◎平易感人
费文(讲义杂志总编辑)
这本书经得起多次阅读,而仍然会受到感动。因为作者描述的日常生活夫妻间最平常的互动,贯穿全书的是妻子生病这个事实。作者压抑感情的写作方法,是上乘的,也是较能获得读者共鸣的方式。
我相信凡是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在自己的灵魂深处,都会增加点什么。
说实话,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吸引了我,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书名所传达的那一点点“懂”。它触及到了许多我们成年人内心深处,那些最隐秘、最不愿与人言说的角落。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睡眠质量很差,白天精神恍惚,晚上又辗转反侧。那种感觉,就像身体和精神都被掏空了一样,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书里有一段关于主人公失眠的描写,那种焦虑、不安,以及对黎明的漫长等待,让我感同身受。我甚至一度怀疑,作者是不是在我家装了摄像头,或者偷偷观察过我的生活。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孤立无援的,但其实,很多人都在经历着相似的痛苦和挣扎。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什么“灵丹妙药”,它只是把那些痛苦的东西摊开来,让你看到,然后告诉你,没关系,这一切都会过去,你也很坚强。这种“懂”的力量,比任何鼓励的话语都要来得有力量。它让我觉得,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也不是一个人,总有人能理解我,并与我并肩前行。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复杂性的描绘。我之前读过很多关于人生哲理的书,但往往都过于宏大或者抽象。而这本书,则把这些哲理融入到了极其生活化的场景中,让你在不经意间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我记得我读到书中主人公在处理一段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那种进退两难、内心煎熬的状态,简直就是我现实生活中的写照。有时候,我们会因为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有时候,又会因为想要维护自己的底线而与他人产生冲突。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对错评判,而是展现了这种挣扎的真实性,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是非题。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我们试图用简单的二元对立去理解复杂的人性。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如何以更包容、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它不仅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梳理,更是对未来人生的一种引导,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的太贴切了,读完之后,我总觉得作者好像把我这些年的心路历程都看穿了一样。我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雄心壮志,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我脚下,做什么都会顺风顺水,结果呢?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工作上的瓶颈、人际关系的复杂、爱情里的兜兜转转,那种挫败感和迷茫,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有点心悸。作者在书里描述的那些场景,比如第一次加班到深夜,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那种孤独和无助;又比如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追求一个人,结果被拒绝得体无完肤,那种丢脸和受伤,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在人群中突然感到被孤立,或者是在最疲惫的时候,看到路边的一朵小花,都能勾起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这本书不是那种给你灌鸡汤的,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坐在你身边,静静地听你倾诉,然后用温柔的笔触,告诉你“嘿,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被理解。这本书恰好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觉得自己被看见了,被懂了,这种感觉真的太珍贵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剂心灵的抚慰剂,在你最脆弱的时候,给你最需要的温暖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释然”。它并没有给我什么新的“知识”或者“理论”,但它却以一种极其温柔的方式,抚平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焦虑和不安。我记得我读到书中主人公在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时,那种强烈的恐惧和想要掌控一切的愿望。这种心情,我太熟悉了!我们总是想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但现实往往充满了变数。作者并没有教你如何去“预测”未来,而是让你看到,即使面对不确定,你也可以保有内心的平静。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试图去对抗那些无法改变的东西。这本书的“懂”,是一种放手,是一种接受,让你不再紧绷,而是顺应生活的流动。它让我觉得,即使人生充满了未知,我也能够坦然地去面对,因为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有能力去应对。它让我找回了内心的力量,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相当大的。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阅读体验,而是一种慢慢渗透、逐渐发酵的过程。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觉得作者的文字有些过于平淡,甚至有点琐碎,但越往后读,越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叙述背后,隐藏着多么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洞察。我记得书里有一段描写,讲的是主人公在人生的一个岔路口,面临着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种是安稳舒适,另一种是充满未知但可能更有价值。那种纠结、彷徨,那种对未来的恐惧和对现状的不甘,简直就是我大学毕业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我当时也是在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做出了一个当时看似“正确”的选择,但多年后回想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深入挖掘,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和遗憾。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你一直不知道自己身体里藏着一个秘密花园,直到这本书把它带到了你的眼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经历,看到了那些被我忽略的、或者不敢面对的面向。它让我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选择和各自的风景。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样子,也让我有机会和自己和解。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不高,觉得书名可能有点“鸡汤”的嫌疑。但是,当我真正沉浸其中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带来的“懂”是如此的深刻和真实。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遗憾”的处理方式。人生在世,谁没有遗憾呢?可能是一个错过的机会,可能是一句没说出口的话,可能是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书里有一段描写,主人公在回忆某段过去,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对“如果当初”的追问,让我忍不住鼻尖发酸。我当时就想到我大学时,因为害怕失败,错失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挺可惜的。作者并没有试图去“治愈”这些遗憾,而是让我们看到,这些遗憾也是构成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它们让我们变得更成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这种“懂”,不是让你忘记过去,而是让你接纳过去,并从中汲取力量。它让我觉得,即使有遗憾,人生也依然是完整的,因为这些遗憾,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乍一听,好像有点过于直接,但读完之后,你会发现,那种“懂”的力量,是多么地含蓄而强大。它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安慰,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理解。我记得我刚毕业那几年,职场上的挫折感非常强烈。我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候,你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付出不被认可。书里有一段描写,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项目失败后,那种失落和自我怀疑,我感同身受。我当时就是因为一次失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一度想放弃原来的职业。作者并没有教你如何“成功”,而是让你看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中失去自我。这种“懂”,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而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旅人。它让你明白,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稳健地站起。这本书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同伴”,它让你在孤独和迷茫的时候,知道有人在默默地支持着你。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感受,是一种深刻的“共鸣”。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却能准确地捕捉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我记得我读到书里描写主人公在面对家庭压力时的矛盾心理,那种想要独立又害怕让家人失望的纠结,我太能理解了!尤其是我这种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父母总是担心我们,但我们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作者对这种“爱与被爱”的复杂纠葛的描绘,真的非常细腻。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独立”,其实也是一种对亲情的依赖,只是以一种更成熟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意义,让我看到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它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成长,更是关于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学习和成长。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身边的人,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或者热泪盈眶的类型,而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触动。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极其微小的、但却能引发巨大情感共鸣的瞬间。比如,书里有一段描写,主人公在雨天,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窗外的雨滴,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伤感。那种感觉,我太熟悉了!在我刚来台湾念书的时候,每逢下雨天,我就会特别想家,特别孤单,觉得整个世界都跟我格格不入。作者用很简洁的文字,就把那种情绪描绘得淋漓尽致,没有一句废话,却直击人心。它让我觉得,原来我的那些小小的、不被注意的情绪,也都是有意义的,也都被别人看见和理解。这本书更像是一种陪伴,在你需要的时候,它就在那里,用一种安静而温柔的方式,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它没有强加任何观点,只是呈现,然后让你自己去体会,去连接。这种开放性的叙述,反而让读者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填补自己的情感。
评分我必须坦诚地讲,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让我觉得有点过于“大众化”,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却让我惊喜连连。它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些道理,更是在挖掘那些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最真实的情感。我尤其被书中对“孤独”的描绘所打动。很多时候,即使身处人群,我们也可能感到孤独,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人生中的重大选择时。书里有一段描写,主人公在参加一场热闹的聚会,但内心却感到一种格格不入的疏离感,那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让我瞬间回到了某个深夜,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着万家灯火,却觉得自己与一切都格格不入。作者并没有提供什么“战胜孤独”的方法,而是让我们看到,孤独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这种“懂”,是一种接纳,让你不再害怕孤独,反而从中找到力量。它让我觉得,原来我的那些“不合群”,也并非全是负面的,它们可能正是促使我思考、成长的重要契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