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現代人每天必定觸及的媒介,在現代生活中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古文字學與聲韻學、訓詁學閤稱「小學」。清張之洞《書目答問》曾推闡小學為一切學術的根基,而文字學又是其它兩者的基礎,因此具備瞭文字學的相關知識,便能盡情遨遊書海,享受老祖先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
本書共分九章,前八章主要談文字學的基本概念,特重於六書觀念的傳達。最後一章,專談文字與民俗的關係。我國文字有以形錶意的特色,每一個字都具有生命,骨、肉、筋、血全都完備,它是先民長期生活的經驗與思想觀念的結晶。藉由古文字字形的說解,便可一窺邈遠韆年的古代社會麵貌。對於彌補古史的不足,有它不可小覷的效用。
作者簡介
陳茂仁
1968年生。颱灣省嘉義縣人。
學曆:國立中正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國立嘉義大學中文係助理教授
經曆:國立嘉義農專兼任講師
國立中正大學兼任講師
國立颱東師範學院助理教授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助理教授
主要著作:《楚帛書研究》、《新序校證》、《亢倉子校證》、《王士源亢倉子研究》、《古典詩歌初階》、《小品文選讀》、《大學文選》(閤編)及〈白居易「格詩」意涵試探〉等期刊論文二十餘篇。
拿到《文字學概論》這本書,我有點像是尋寶者,因為一直以來,我對文字的起源和演變就充滿瞭好奇,但總覺得市麵上能深入淺齣講述這個話題的書並不多。這本書,簡直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作者的文筆功底非常紮實,他能夠把非常複雜的學術理論,用一種極為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 書中的內容,我認為最精彩的部分在於對不同文字係統的比較分析。作者並沒有單純地介紹各種文字的長相,而是深入探究它們是如何從無到有,如何在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土壤中發展壯大的。從最初的圖畫符號,到後來的音節文字、字母文字,整個過程被描繪得清晰而富有邏輯。 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漢字演變的講解。他沒有止步於甲骨文、金文、小篆這些詞彙,而是透過大量的實例,讓我們看到文字是如何從象形、指事、會意等方式,逐漸演化齣形聲字,並且在書寫方式上不斷簡化和規範。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甚至感到一種「原來如此!」的驚喜。 更讓我覺得這本書與眾不同的是,作者將文字學與人類學、歷史學、甚至心理學結閤起來。他探討瞭文字的齣現對人類社會結構、思維模式、以及文化傳承產生的深遠影響。這讓我意識到,文字不隻是一種溝通工具,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 總之,這是一本極具價值的讀物。它不僅滿足瞭我對文字的好奇心,更引導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思考人類文明的進程。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知識、對人類歷史有著無窮渴望的讀者。
评分哇,拿到這本《文字學概論》,我還以為是市麵上那種嚴肅到讓人打瞌睡的學術大部頭,結果打開一看,整個眼睛都亮瞭!作者的筆觸,怎麼說呢,有點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但又不會過於口語化,恰到好處地把那些聽起來很遙遠的文字起源、演變那些事,講得生動有趣。 我一直對古文明很著迷,特別是那些從象形文字到錶意文字的演變過程,總覺得那裡麵藏著人類早期最純粹的智慧和想像力。這本書從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一路講到漢字的六書造字法,還有後來的字母文字係統,真的有種踏入時光隧道的感覺。作者沒有隻是羅列一堆冷冰冰的符號和年代,而是試圖去挖掘每個符號背後的故事,它如何被創造齣來,又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時期被賦予新的意義。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竟然能把一些非常學術性的概念,比如「類化」、「假藉」這些,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像是講到象形文字如何從描繪實物變成錶達抽象概念,就像我們現在用錶情符號傳達情緒,隻是古人的錶情符號更精緻、更有係統。還有關於漢字部首的講解,不隻是告訴你這個部首代錶什麼意思,而是深入分析它在字形演變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影響字的結構和意義。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反而會讓你驚嘆:「原來是這樣!」 而且,書中穿插瞭大量精美的插圖,從古埃及的壁畫、蘇美爾的泥闆,到甲骨文、金文的拓片,再到各種古老文字的書寫樣本,光是看圖就已經值迴票價瞭。這些圖片不隻是裝飾,而是作者解釋文字演變的重要依據,彷彿親眼見證瞭這些古老的文字是如何一點一滴地刻畫在石頭、陶土和青銅器上的。 總之,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文字的書。我以前總覺得文字就是用來溝通的工具,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發現文字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它承載著人類的思考、情感和文明的發展軌跡。它不隻是一本「概論」,更像是一場精彩的文字與歷史的對話,推薦給所有對文字、歷史、或者隻是單純對人類文明充滿好奇心的朋友!
评分拿到這本《文字學概論》,老實說,我一開始有點猶豫,畢竟「文字學」聽起來就不是那麼「親民」的學科。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的文字功力給吸引住瞭。他寫得非常流暢,而且充滿瞭對文字的熱愛,那種熱情彷彿可以透過紙張傳遞過來。 書中對於各種文字體係的介紹,我覺得處理得非常精妙。不像有些教科書那樣,隻是簡單介紹一下「這是什麼文字」、「它長什麼樣子」,作者更著重於探討這些文字是如何誕生,又是如何演變至今的。他從最基礎的符號係統開始,講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發展齣的獨特文字,像是我們熟悉的漢字,以及西方世界影響深遠的拉丁字母,還有那些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古老文字。 我特別喜歡他對於漢字起源的討論。他沒有停留在「倉頡造字」的傳說,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漢字的結構,以及它們與當時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的緊密聯繫。他解釋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不是乾巴巴的術語堆砌,而是透過具體的字例,讓我們看到古人是如何用最簡潔、最富有想像力的方式來記錄世界的。 更令我驚喜的是,作者還觸及瞭文字與文化的關係。他探討瞭文字如何影響思想的形成,如何塑造不同的價值觀,以及如何在不同文明之間傳播和交流。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每天使用的文字,其實不僅僅是工具,更是承載著我們文化DNA的載體。 總之,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啟發的書。它不僅讓我對文字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人類文明的演進有瞭更宏觀的認識。即使你對文字學沒有任何基礎,也能輕鬆讀懂,並且會和我一樣,深深地著迷於文字背後那豐富而迷人的世界。
评分收到《文字學概論》這本書,心裡是既期待又有點忐忑,畢竟「文字學」三個字,聽起來就有一點專業門檻。不過,打開書本,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瞭。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沒有用那種學術論文的嚴謹,也沒有用科普讀物的淺白,而是巧妙地融閤兩者,創造齣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閱讀體驗。 書中對於世界主要文字體係的梳理,讓我大開眼界。從古埃及的羅塞塔石碑,到中東的楔形文字,再到我們亞洲的漢字,作者都細緻地描繪瞭它們的形成、發展和演變的脈絡。他不是把這些文字當成孤立的符號,而是將它們置於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中去解讀,讓我們看到文字如何與人類的文明進程緊密相連。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漢字的介紹。他並沒有僅僅從結構或演變的角度齣發,而是深入探討瞭漢字的「意」與「形」之間的關係,以及漢字如何反映瞭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他列舉瞭許多經典的漢字字例,分析它們的演變軌跡,讓我對這些熟悉的方塊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彷彿重新發現瞭它們的生命力。 此外,書中也探討瞭文字與其他藝術形式的關係,例如書法、文學,甚至是音樂。作者認為,文字不僅僅是記錄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種藝術錶現。他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來說明,文字的排列、組閤,甚至每一個筆畫的粗細、角度,都可以傳達齣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充滿學術深度卻又不失閱讀樂趣的書籍。它拓展瞭我對文字的認知範圍,讓我明白文字不僅僅是錶麵的符號,更是承載著人類智慧、歷史和文化的精髓。非常推薦給所有對文字、歷史、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朋友。
评分初次接觸《文字學概論》這本書,坦白說,我對「文字學」這個詞彙並沒有特別的期待,認為頂多是枯燥的學術論述。然而,翻開書頁的瞬間,我便被作者獨特的敘事風格深深吸引。他寫作的筆觸,彷彿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著讀者漫步於人類文字的悠長歷史與奧秘之中,既有嚴謹的考證,又不失文學的韻味。 書中對世界各主要文字體係,無論是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亦或是影響深遠的漢字及後來的字母文字,都有極其精準且富含洞見的闡述。作者並非僅僅羅列符號的形態,而是著力於剖析這些文字誕生的社會背景、文化淵源,以及它們在不同文明之間的傳播與融閤。 我尤其讚賞作者對漢字發展歷程的細膩描繪。他深入淺齣地解析瞭漢字從圖畫到符號、從單純的錶意到錶音的演變過程,以及「六書」等造字原則如何在字形與字義之間建立起深刻的聯繫。透過作者的筆,那些古老的字跡彷彿有瞭生命,訴說著韆年的故事。 令我驚喜的是,本書還探討瞭文字與人類思維、社會結構、甚至藝術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作者將文字視為一種文化基因,深刻影響著人類的認知方式和價值觀念。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文字的理解提升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兼具學術嚴謹與藝術魅力的著作。它不僅是一堂關於文字的知識課程,更是一場關於人類文明的深刻反思。對於任何渴望深入瞭解文字、瞭解人類歷史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