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夢,我覺得時間走得沒有盡頭。沒有以前,也沒有以後……
中時開捲十大好書《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作者、波蘭纔女作傢奧爾嘉.朵卡萩
究極想像之作,嚮榮格緻敬
非綫性小說的傑作,入圍2004年IMPAC都柏林國際文學奬決選,獲1999年波蘭尼刻文學奬
張惠菁 閱讀有感 誠摯推薦
新魯達位於歐洲的心髒地帶,曾是個身分不明的地方,過去屬於波蘭、德國、捷剋、奧匈帝國,現歸屬波蘭,語言與邊界的更迭造成此地生活的特異性。
敘事者與她的先生R搬來這裏居住,她是一個收集夢的人,收自己的夢與他人的夢,她發現瞭這個地方藏著許多祕密,藉由與奇特的鄰居老婆婆瑪爾塔的交往,從中得知許多當地的奇聞軼事、過往的曆史,以及生活的見解。
夢的獨白與對白穿插在文本中,交疊錯綜著現實生活的風俗民情刻畫、自我對話的哲思、曆史訊息的隱藏符碼、超現實的神話傳奇軼聞等,將整體交織成一部層次豐富、思維飽滿的多稜鏡,提供各個麵嚮的觀照。因此,穿過敘事者的意識層,可以發現這部小說的主角其實是夢,夢掩藏著也承載著人的生存意義,敘事者試圖從中獲得什麼,端視讀者從中讀到瞭什麼,這是一部有著高度互動性、可撕黏性的文本。
情節以非綫性剪接的方式呈現,接連齣現的夢,彷彿呼應著榮格的「同步性」,將一幕幕非偶然的偶然,排演齣一場多重意義的群舞:時間的秩序、空間的界綫、意識的刻度、情感的對位、信仰的永恆、生活的本質、死亡的勝利……
作者簡介
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
波蘭當代最受歡迎的女作傢之一,生於1962年,善於在作品中融閤民間傳說、史詩、神話與當代波蘭生活景緻,融閤現實與魔幻的書寫風格,反映齣波蘭人民的日常生活及世界觀。
朵卡萩自陳小說書寫是齣自一種尋根的企盼,探求自我的根源,好能安於現實之中。
1980年朵卡萩就讀於華沙大學主修心理學,畢業後曾在外省擔任臨床醫師,後來轉而從事寫作,不忘自認是榮格的信徒,常以這位心理學大師的理論來激發自己文學創作的靈感。1989年齣版第一本作品──詩集《鏡中城市》,四年後首部小說《書人的旅程》問世,博得廣泛的好評,而最讓她聲名大噪的是1996年齣版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前者與《收集夢的剪貼簿》先後獲得波蘭權威文學大奬「尼刻奬」(Nike),受到評論界的肯定與廣大讀者的喜愛;至今共齣版超過十部作品。
1998年起移居波蘭西南邊境上的新魯達鎮近郊,此即《收集夢的剪貼簿》書中背景所在。
譯者簡介
易麗君
女,1934年生。任教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培養大量波蘭語人纔。對波蘭文學的論譯著已逾五百萬字。1984年獲波蘭人民共和國文化功勛奬章,1997年獲波蘭共和國文化功勛奬章,2000年獲波蘭總統授予的波蘭共和國十字騎士勛章。
袁漢鎔
男,1933年生。1960年畢業於波蘭華沙大學數學物理係,獲碩士學位。與易麗君閤譯波蘭長篇文學小說《火與劍》、三捲長篇小說《洪流》、《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等。
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歡收集各種小玩意兒,包括一些莫名其妙的舊照片、好看的明信片、甚至是彆人用過的舊火車票的“老派”收藏傢,看到《收集夢的剪貼簿》這個書名,簡直是心照不宣的激動!“剪貼簿”這三個字,自帶一種復古的、溫馨的味道,讓我瞬間聯想到那些裝滿瞭少女心事、童年迴憶的紙質寶藏。我猜這本書的作者,一定也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瞭細膩觀察和深刻情感的人。她把那些稍縱即逝的夢境,那些潛意識深處最純粹的渴望,像珍貴的收藏品一樣,一點一點地剪下來,用心貼在本子上。我好奇的是,這些“夢”會是什麼樣子的?會是那些讓我們在睡夢中驚醒的奇幻場景?還是那些白天裏忽有所感,卻又抓不住的零碎靈感?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有機會窺探到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心靈世界,去感受作者如何將這些抽象的“夢”,轉化成有形的文字,最終觸動讀者的心弦。
评分最近真的好需要一點心靈的撫慰,生活壓力太大,感覺整個人都快要被磨平棱角瞭。《收集夢的剪貼簿》這個書名聽起來就非常有畫麵感,好像裏麵藏著很多我們平時不太敢觸碰,或者已經遺忘瞭的情感和畫麵。我尤其喜歡“剪貼簿”這個意象,它給人一種親手製作、充滿溫度的感覺,不像那種冷冰冰的數字信息。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不會是一個連貫的、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像一本本零散的日記,或者是一組組精美的詩歌、散文。每一篇都像是一張精心挑選的照片,或者是被壓在書頁裏的乾花,承載著一段獨特的情感,一個瞬間的頓悟。我期待它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碎片裏的美好,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細微的情緒。也許,讀完這本書,我能找迴一些自己遺失的感性,讓我的生活不再那麼“硬邦邦”。
评分哇,光是看到《收集夢的剪貼簿》這個書名,就覺得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撲麵而來,而且帶著點神秘感。我平常其實不太常翻書,生活節奏快嘛,但這個名字真的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種在閣樓裏找到一本舊舊的、泛黃的剪貼簿,裏麵貼滿瞭各種奇思妙想、零碎的記憶,還有一些像是用童年紙張剪下的星星月亮。感覺作者就像一個魔法師,把那些稍縱即逝的夢境,那些隻存在於想象中的畫麵,一點一點地收集起來,然後用文字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很好奇,這本書到底會帶我們進入一個什麼樣的夢境世界?是那些色彩斑斕、充滿奇幻元素的童話式夢境,還是那種更加抽象、更具象徵意義的潛意識探險?我希望它能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暫時忘卻現實的煩惱,跟隨作者的筆觸,在文字構建的夢境中自由翱翔,去感受那些最純粹、最原始的情感。也許,這本書還能幫我找迴那些遺失的夢想,或者啓發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點滴。
评分坦白說,我最近有點審美疲勞,看什麼都覺得“套路化”。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收集夢的剪貼簿》時,那個名字瞬間就吸引瞭我。“收集夢”這個概念就很有意思,夢境往往是我們最真實的內心寫照,但又常常難以捕捉。而“剪貼簿”則是一種充滿儀式感的記錄方式,它暗示瞭作者在整理、編織這些夢境時所付齣的心思。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那些虛無縹緲的夢境,轉化成文字的?是通過具象化的描述,還是通過意象的聯想?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讓你絞盡腦汁去解讀深層含義的書,而是讓你跟隨作者的思路,去感受文字帶來的畫麵感和氛圍感。就像翻閱一本彆人精心製作的剪貼簿,你可以從中窺探到對方的生活片段、情感起伏,甚至是一些隻有他們自己纔懂的密碼。我渴望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份共鳴,一份屬於我自己的“夢的碎片”。
评分最近在書展上看到《收集夢的剪貼簿》這個書名,第一眼就覺得很有故事感。我一直覺得“夢”這個東西很奇妙,它是我們潛意識的齣口,也是我們內心最真實寫照的一種體現,但又常常在我們醒來後就變得模糊不清。而“剪貼簿”則是一種充滿個性的記錄方式,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碎片、思想的拼貼。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那些難以捉摸的“夢”轉化為實際的文字?是像寫日記一樣記錄下來,還是用更具藝術性的方式去呈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可能不是那種有強烈情節衝突的小說,而是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分享,一種思想的碰撞。我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被書中描繪的“夢境”所吸引,去體會其中的情感,去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也許,這本書能幫助我重新認識自己的夢,或者發現一些自己從未意識到的內心需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