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梦,我觉得时间走得没有尽头。没有以前,也没有以后……
中时开卷十大好书《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作者、波兰才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萩
究极想像之作,向荣格致敬
非线性小说的杰作,入围2004年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决选,获1999年波兰尼刻文学奖
张惠菁 阅读有感 诚挚推荐
新鲁达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曾是个身分不明的地方,过去属于波兰、德国、捷克、奥匈帝国,现归属波兰,语言与边界的更迭造成此地生活的特异性。
叙事者与她的先生R搬来这里居住,她是一个收集梦的人,收自己的梦与他人的梦,她发现了这个地方藏着许多祕密,借由与奇特的邻居老婆婆玛尔塔的交往,从中得知许多当地的奇闻轶事、过往的历史,以及生活的见解。
梦的独白与对白穿插在文本中,交叠错综着现实生活的风俗民情刻画、自我对话的哲思、历史讯息的隐藏符码、超现实的神话传奇轶闻等,将整体交织成一部层次丰富、思维饱满的多稜镜,提供各个面向的观照。因此,穿过叙事者的意识层,可以发现这部小说的主角其实是梦,梦掩藏着也承载着人的生存意义,叙事者试图从中获得什么,端视读者从中读到了什么,这是一部有着高度互动性、可撕黏性的文本。
情节以非线性剪接的方式呈现,接连出现的梦,彷彿唿应着荣格的「同步性」,将一幕幕非偶然的偶然,排演出一场多重意义的群舞:时间的秩序、空间的界线、意识的刻度、情感的对位、信仰的永恆、生活的本质、死亡的胜利……
作者简介
奥尔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
波兰当代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生于1962年,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史诗、神话与当代波兰生活景致,融合现实与魔幻的书写风格,反映出波兰人民的日常生活及世界观。
朵卡萩自陈小说书写是出自一种寻根的企盼,探求自我的根源,好能安于现实之中。
1980年朵卡萩就读于华沙大学主修心理学,毕业后曾在外省担任临床医师,后来转而从事写作,不忘自认是荣格的信徒,常以这位心理学大师的理论来激发自己文学创作的灵感。1989年出版第一本作品──诗集《镜中城市》,四年后首部小说《书人的旅程》问世,博得广泛的好评,而最让她声名大噪的是1996年出版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前者与《收集梦的剪贴簿》先后获得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Nike),受到评论界的肯定与广大读者的喜爱;至今共出版超过十部作品。
1998年起移居波兰西南边境上的新鲁达镇近郊,此即《收集梦的剪贴簿》书中背景所在。
译者简介
易丽君
女,1934年生。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大量波兰语人才。对波兰文学的论译着已逾五百万字。1984年获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化功勋奖章,1997年获波兰共和国文化功勋奖章,2000年获波兰总统授予的波兰共和国十字骑士勋章。
袁汉镕
男,1933年生。1960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数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与易丽君合译波兰长篇文学小说《火与剑》、三卷长篇小说《洪流》、《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
作为一个从小就喜欢收集各种小玩意儿,包括一些莫名其妙的旧照片、好看的明信片、甚至是别人用过的旧火车票的“老派”收藏家,看到《收集梦的剪贴簿》这个书名,简直是心照不宣的激动!“剪贴簿”这三个字,自带一种复古的、温馨的味道,让我瞬间联想到那些装满了少女心事、童年回忆的纸质宝藏。我猜这本书的作者,一定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细腻观察和深刻情感的人。她把那些稍纵即逝的梦境,那些潜意识深处最纯粹的渴望,像珍贵的收藏品一样,一点一点地剪下来,用心贴在本子上。我好奇的是,这些“梦”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是那些让我们在睡梦中惊醒的奇幻场景?还是那些白天里忽有所感,却又抓不住的零碎灵感?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有机会窥探到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作者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梦”,转化成有形的文字,最终触动读者的心弦。
评分坦白说,我最近有点审美疲劳,看什么都觉得“套路化”。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收集梦的剪贴簿》时,那个名字瞬间就吸引了我。“收集梦”这个概念就很有意思,梦境往往是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写照,但又常常难以捕捉。而“剪贴簿”则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记录方式,它暗示了作者在整理、编织这些梦境时所付出的心思。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虚无缥缈的梦境,转化成文字的?是通过具象化的描述,还是通过意象的联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让你绞尽脑汁去解读深层含义的书,而是让你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感受文字带来的画面感和氛围感。就像翻阅一本别人精心制作的剪贴簿,你可以从中窥探到对方的生活片段、情感起伏,甚至是一些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密码。我渴望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份共鸣,一份属于我自己的“梦的碎片”。
评分最近真的好需要一点心灵的抚慰,生活压力太大,感觉整个人都快要被磨平棱角了。《收集梦的剪贴簿》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有画面感,好像里面藏着很多我们平时不太敢触碰,或者已经遗忘了的情感和画面。我尤其喜欢“剪贴簿”这个意象,它给人一种亲手制作、充满温度的感觉,不像那种冷冰冰的数字信息。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不会是一个连贯的、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像一本本零散的日记,或者是一组组精美的诗歌、散文。每一篇都像是一张精心挑选的照片,或者是被压在书页里的干花,承载着一段独特的情感,一个瞬间的顿悟。我期待它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碎片里的美好,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细微的情绪。也许,读完这本书,我能找回一些自己遗失的感性,让我的生活不再那么“硬邦邦”。
评分最近在书展上看到《收集梦的剪贴簿》这个书名,第一眼就觉得很有故事感。我一直觉得“梦”这个东西很奇妙,它是我们潜意识的出口,也是我们内心最真实写照的一种体现,但又常常在我们醒来后就变得模糊不清。而“剪贴簿”则是一种充满个性的记录方式,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碎片、思想的拼贴。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难以捉摸的“梦”转化为实际的文字?是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来,还是用更具艺术性的方式去呈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可能不是那种有强烈情节冲突的小说,而是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分享,一种思想的碰撞。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被书中描绘的“梦境”所吸引,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许,这本书能帮助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梦,或者发现一些自己从未意识到的内心需求。
评分哇,光是看到《收集梦的剪贴簿》这个书名,就觉得一股浓浓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而且带着点神秘感。我平常其实不太常翻书,生活节奏快嘛,但这个名字真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种在阁楼里找到一本旧旧的、泛黄的剪贴簿,里面贴满了各种奇思妙想、零碎的记忆,还有一些像是用童年纸张剪下的星星月亮。感觉作者就像一个魔法师,把那些稍纵即逝的梦境,那些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画面,一点一点地收集起来,然后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很好奇,这本书到底会带我们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梦境世界?是那些色彩斑斓、充满奇幻元素的童话式梦境,还是那种更加抽象、更具象征意义的潜意识探险?我希望它能给我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跟随作者的笔触,在文字构建的梦境中自由翱翔,去感受那些最纯粹、最原始的情感。也许,这本书还能帮我找回那些遗失的梦想,或者启发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