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惊心动魄的国际新闻,
一场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焠鍊了两颗坚强无畏的心。
整整五个星期,全世界等待着《华尔街日报》记者丹尼.珀尔的消息……等到的却是令人心碎的坏消息。
丹尼.珀尔在巴基斯坦喀拉蚩遭到绑架。当时怀孕六个月的妻子玛莉安,立刻展开拯救的行动。事件发生的经过,以及事后的余波盪漾,全都记录在这本书里——玛莉安以巨细靡遗的动人细节、过人的勇气与洞察力娓娓道来。
透过玛莉安的描写,我们看到她与丈夫,这两位热爱新闻工作的记者,是怎样陷入爱河,并承诺携手,以新闻专业,促进世人对国际政治、种族与宗教冲突的了解。即使丹尼最终深陷敌对政治与意识型态冲突的危险境地,他们俩共同展现的勇气,绝对让人永生难忘。
★本书已改编为电影,由安洁莉娜裘莉领衔主演。
作者简介
玛莉安.珀尔(Mariane Pearl)
丹尼.珀尔的妻子,获奖之纪录片导演,法国国际电台节目制作人与主持人,并为《电视全览》(T?l?rama)杂志撰稿。现居纽约。
莎拉.克莱登(Sarah Crichton)
曾任《新闻週刊》编辑,现为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出版集团旗下「莎拉.克莱登出版社」发行人。
译者简介
李静宜
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外交研究所博士班,美国史丹福大学访问学者。曾任职出版社与外交部,现任公职。译有《追风筝的孩子》《直觉》《巴拿马裁缝》等书。
译者序
前言
1 最后一面
2 失踪后12个小时
3 我和丹尼的过去
4 寻人任务
5 追寻丹尼的行踪
6 重量级援军
7 全世界的关注
8 突破性的进展
9 接近追捕的尽头
10 胜利的意义
11 迎接新生命
后记
写给亚当与玛莉安.珀尔的信
前言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你,丹尼。因为你展现了最孤绝无援时的勇气——你死时双手被鍊住,但你的心坚强不屈。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替你伸张正义,为了说出真相。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证明你所言不虚:改变这个充满仇恨的世界,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写这本书,是因为当恐怖份子企图夺走你的生命时,也就等于企图毁灭我,毁灭我们的儿子亚当。他们企图毁灭每一个与你站在同一阵线的人。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挺身对抗他们,因为我知道你的勇气与精神可以启发他人。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感谢那些在最痛苦的时刻协助、支持我们一家,为我们筑起一座可以立足的情谊桥梁的每一个人。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你,亚当。因为我要让你明白,你的父亲是个英雄,也是个平凡的人。他是一个拥有无畏之心的平凡英雄。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你,让你可以自由高飞。
译者序
在文字中,找回生命的悸动
一直相信人与书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缘分,如同人与人之间一样,什么时间会遇上谁,喜欢上谁,或随之展开后来如何如何的故事,总是因着种种机缘巧合的造化。
阅读如此,翻译当然更是如此。
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封笔的。
那是圣诞节刚过,新年未至的期间。那几天向来是一年里最难熬的几个日子。提醒着青春不再的节庆欢乐,搅得周围的空气没一刻安定;叨唸着回顾与展望的报导讨论,逼得人逃也逃不了地只能陷溺在自怜懊悔的情绪里。深夜,万籁俱寂之际抬眼望向窗外,月黯星稀夜色迷蒙,映在河面的对岸灯火,竟如隔世的辉煌。心头微微一惊,回头看着散落一桌的书稿,想起犹悬在半空中的学位,搁着没提笔的研究报告,堆着想做该做承诺要做却没动静的大小诸事,难道真要落个「不务正业」的下场吗?惶乱疑惑宛如水面的涟漪,越扩越大,越发不可收拾。一夜辗转,终至决定挥刀断愁,结束手边的译稿之后,就此封笔,回归正途。
就在一一推辞几个正在考虑的稿约时,遇见了《无畏之心》。
这本书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华尔街日报》记者在中东遭恐佈份子绑架处决,是九一一余波盪漾中再次震撼西方世界的血腥事件,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博士资格学科考试有一门「国际安全专题研究」,恐怖主义就是其中份量颇重的课题。唸了那么多的理论与战略之后,看看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应该更有意思吧,我心想。
只是没想到,一翻开书,就踏进了生死缠绵虚实纠葛,难以自拔。
喀拉蚩的清晨,阳光宛如揭开序幕一般,一吋一吋地唤醒这个喧闹拥挤的城市,宣礼塔唿唤穆斯林晨礼的钟声回盪在迷宫也似的街道巷弄,鸽子扑着翅膀飞起,甜蜜的梦逐渐远飏,但玛莉安不愿睁开双眼,不愿离开丹尼温暖的怀抱,因为走遍世界各地,看透生离死别,这里永远是她最依恋的避风港,她只愿阳光走得慢一些,这一夜再长一些。然而,白昼终究要来,梦终究要醒,只是玛莉安没想到的是,站在门口,看着丹尼坐进计程车,一挥手,竟成永别。
一路不停地读下来,心底有种说不出的情绪隐隐骚动。在CD架上翻寻许久,找出了电影《英伦情人》的原声带。
沧桑的女声低声吟唱,古老神秘的伊斯兰国度悠悠展现。烟尘滚滚,金色的斜阳如朦胧薄纱,化战火离乱为迷离梦境,我彷彿又看见雷夫?费恩斯倚在床脚边,缝着克莉丝汀?史考特?汤玛斯的衣服,在那温柔的一笑间,世间纷乱尽成荒谬。《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与范柳原因着一座城的倾毁,而成就不朽的爱情。《英伦情人》里的凯瑟琳与艾莫西因着生死相许的爱情,摧毁一座城池亦在所不悔。然而,天地之间多少渺小众生的爱情,就葬送在荒唐世局与残酷战火中,连遗憾都来不及说出口。
第一次,发生在遥远异地的战争,在我眼中不再只是权力争夺与战略佈局,而是活生生撕裂人性的梦魇,与日俱增的伤亡数字﹔不再只是冰冷的数据与抽象的图表,而是一个个有故事有爱恨的生命所堆叠起来的血泪灵塔。第一次,丹尼?珀尔在我眼中不再只是新闻报导里的一个名字,而是一个承载父母期望的儿子,一个用爱为妻子构筑天堂的丈夫,一个渴盼用理想替未出世的子女树立典范的父亲。
只是,他所有的梦想,都在二○○二年的一月划下句点。
玛莉安?珀尔满怀期待儿子出世的喜悦在巴基斯坦的阳光里醒来,却一脚踏进南亚大陆混沌迷离的黑暗陷阱里,挚爱的丈夫一去不回,周遭的亲友卷进政治角力中进退维谷,而从事新闻专业多年的她,遽然成为嗜血媒体追捕的猎物。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在这样的人生困境里挺身站出来,无惧无畏地面对挑战?要有多大的爱,才能在这样绝望的凄楚中,坚持最后一点渺茫的机会而不放弃?玛莉安?珀尔让我们看见了国族仇恨的荒谬与政治的现实,让我们看见了脆弱的生命如何以无畏的精神与勇气,写就不朽的传奇--丹尼?珀尔的传奇,以及无数个在战火中点燃希望的生命传奇。
于是,新年伊始的那一天,在玛塔?瑟贝斯汀凄美哀婉的吟唱声中,我决定接下稿约。
不务正业也罢,浪费时间也罢,美好的生命不就该耗费在自己真心所爱的事物上吗?丹尼?珀尔借着新闻工作,努力追求促成文明对话的理想,为此而牺牲生命。玛莉安?珀尔,继承先夫遗志,不畏恐怖威胁,为揭露真相倡议和平而奔走,无怨无悔。而平凡如我,能凭着一枝笔,带领更多人透过阅读体悟生命的力量与感动,或已足矣。
因着《无畏之心》,我重新在文字之中找回了生命的悸动,但愿此刻翻开书页的你也能体会。
《无畏之心》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许多动人心弦的场景。我一直都很喜欢那些能够展现人类精神力量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关于坚持、关于勇气的叙事。台湾这个地方,总是给我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这里的人们,似乎总能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这本书,可能会描绘一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人物,他们或许不是英雄,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畏”。也可能是关于一场特殊的经历,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生命的价值。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去刻画这种“无畏”的,它是体现在言语上,还是行动上?是面对个人的困境,还是面对集体的挑战?我喜欢那些能够引起我深度思考,让我反思人生价值的作品。如果《无畏之心》能够带给我这种体验,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定和勇敢,那么它绝对是一本能够触动我心灵的书。
评分说实话,《无畏之心》这个书名,让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很多画面。想象一下,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有一群人,他们不畏强权,不畏艰难,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守护珍贵的东西,挺身而出。这样的故事,总是让我热血沸腾。台湾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这种“无畏”的元素,从早期移民的艰辛拓荒,到争取民主自由的漫长道路,都有着太多令人敬佩的“无畏之心”的展现。这本书,会不会就是借由这些历史的剪影,或者虚构的人物,来讲述一个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坚持的故事?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无畏”的角色的,他们是天生的勇士,还是在经历重重磨砺后才淬炼出这颗心脏?他们的“无畏”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是面对生死的抉择,还是面对舆论的压力?我喜欢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故事,能够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力量。如果《无畏之心》能够带我走进这样一种精神世界,让我感受到那种震撼和感动,那么它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哇,看到《无畏之心》这个书名,就觉得一股力量在涌动!我一直对那种能打动人心、让人重新找回勇气的故事特别着迷,而且台湾这块土地上,不乏有许多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我猜这本书应该会探讨很多关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议题,或许是个人奋斗的历程,或许是集体抵抗压迫的故事。台湾人骨子里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从小到大,我们经历的各种自然灾害、社会变迁,都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甚至绽放。我想,《无畏之心》会不会就描绘了这样一种精神的传承?可能是某个时代的呐喊,也可能是某个个体的觉醒。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无畏”这个概念的深度挖掘,它究竟是一种天生的气质,还是一种后天的修炼?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意义又该如何解读?是冲动鲁莽,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坚定?如果这本书能让我从里面找到一些启发,让我感觉自己也能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那就太棒了。我喜欢那些能让人读完之后,重新审视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作品,希望《无畏之心》就是这样一本能够点亮我内心的读物。
评分《无畏之心》这个书名,总给我一种很强烈的画面感,好像是电影里的一个镜头,或者是一首激昂的交响乐。我一直很喜欢那种能够激发读者内心深处情感的作品,能够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甚至潸然泪下。台湾的文化,其实有很多细腻而又坚韧的部分,就像高山上的野草,看似柔弱,却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我猜这本书,或许会描绘一些平凡人物,在生活中经历大起大落,但他们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勇气,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打倒。也可能是关于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艺术家、学者,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用智慧和坚持,在默默地改变着世界。我特别想知道,作者笔下的“无畏之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它是否与某种特定的情境相关联?是面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还是面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喜欢那些能够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以及人性中闪光点的故事。《无畏之心》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读完后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人性充满热爱,那它一定会成为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无畏之心》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揭示人性深处力量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关于成长、关于蜕变的故事。台湾这片土地,孕育了太多不同寻常的故事,有的是关于坚守,有的是关于创新,总有一种生命力在其中悄然流淌。我想,《无畏之心》这本书,或许会讲述一些人物,他们曾经也胆怯、迷茫,但最终凭借着内心的某种力量,克服了自身的弱点,成为了更强大的自己。也可能是关于某种群体,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最终实现了不可能的奇迹。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去定义“无畏”的,它是一种面对未知的勇气,还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决心?是敢于说“不”,还是敢于承担责任?我喜欢那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力量,获得启示的作品。如果《无畏之心》能够让我感受到那种生命的韧性,以及追求梦想的坚定,那么它绝对是一本值得我反复阅读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