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校園」是什麼?有人稱之為「綠色校園」,也有人叫它為「生態校園」。但不論如何,它已經是二十一世紀地球環境危機下,學校環境「永續發展」最重要的課題。颱灣在一九八○年代以後崛起的「宜蘭新校園風格」、「開放教育空間改革」以及921地震以後的「新校園運動」,加速瞭「永續校園」發展的需求。自2002年起,「永續校園」甚至已經被行政院提升為「挑戰2008六年國傢重點發展計畫」之一環,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關於「永續校園」的目標與定義,在目前學術界雖然尚處於眾說紛紜的階段,但「永續校園」的內涵大緻可歸納為「硬體」與「軟體」兩部分。所謂「硬體」部分就是學校的環境建設與工程技術部分,所謂「軟體」部分則指硬體以外的人文、社會、教育方麵的措施。由於本人專長之所限,本書隻能涉獵「永續校園」在硬體建設方麵之內容,對於其他「軟體」部分的內容則不敢越俎代庖,讀者若有「軟體」方麵的需求,請參考其他大作。本書尤其以我國綠色建築評估體係的「生態、節能」兩大範疇,來論述我國校園環境的永續發展對策,但願能由建築、景觀工程技術來支持永續校園之建設,並落實真正學校生態現場教育。
在國傢生態環境係統中,學校的生態係統是城鄉人造環境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學校用地在國土配置上分佈最均勻且最廣泛。由大專院校、高中職、中小學乃至於幼稚園所擁有的廣大校園,皆具備最優良的綠化、透水、生物棲息條件。假如能將校園改造成更優良的生態環境,對於城鄉生態綠網、都市氣候、生物基因交流、國土生態保育,均有莫大的幫助。此外,校園是孩提時期與青少年生活體驗、人格塑造的初步環境,也是社區生態環境教育的最前綫,假如能以「永續校園」的方嚮,廣建更優質的校園生態環境,對全民生態教育當有無比的助益。
本書是筆者繼「城鄉生態」、「綠色建築」二作之後,第三部關於生態環境設計的專書。這三本著作乃攸關人類居住環境中不同尺度規模的生態改善計畫,希望它們能在不同區位擔負起串連國傢生態網路的角色。本書為2000年以來本研究室的研究成果纍積,其內容均是本研究室全體成員辛苦的第一手科學調查,尤其林達誌、王振如、何晨瑛、嚴佳茹四位研究生的碩士論文均以學校建築為主題,他們豐碩的研究成果均轉化為本書最重要的部分,此外,趙又嬋同學的美術編輯與郭柏巖的封麵設計,亦使本書生色不少,在此一併緻謝。
序
第一章 永續校園的願景與矛盾
校園永續環境發展的重要性
永續校園的內涵
永續校園的生命週期觀點
永續校園與綠色建築
校園透水環境惡化的省思
校園生物環境惡化的省思
校園錯誤生態示範的省思
學校浪費能源的省思
小結
第二章 校園新風貌的探索與省思
颱灣學校建築發展簡史
學校設計標準的省思
校園新風貌革命的胎動
開放學校的成就與省思
921新校園運動的成就與省思
校園新風貌發展之總檢討
第三章 永續校園的生態設計
校園生物多樣性設計
校園生態綠化設計
生態水池設計
有機農園設計
落葉堆肥設計
校園基地保水設計
第四章 永續校園的節能計畫
颱灣學校建築用電概況
永續校園節態設計的第一步
校園生態氣候規劃
建築平麵的節能計畫
學校建築節能設計指標與基準
校園再生態源設計的省思
第五章 永續校園的展望
永續校園實例
永續校園改造運動
永續校園生態教學係統實例
邁嚮永續校園之路
參考文獻
我傢女兒在學校參加瞭一個「小小生態調查員」的社團,每次迴來都興高采烈地跟我分享她觀察到的昆蟲和植物。我發現,透過親身接觸和觀察,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心會被極大程度地激發。這本書的標題「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讓我聯想到,學校是否能將這種生態教育更係統化、更深入地融入課程中?例如,如何將校園的植物、昆蟲、甚至鳥類,變成一個活生生的學習素材?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記錄、甚至簡單的實驗?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教學上的啟發,讓老師們知道如何在現有的課程框架下,融入更多關於生態的內容,讓孩子們在求學過程中,就能建立起對周遭環境的深刻理解和情感連結。
评分最近參加瞭社區舉辦的環境講座,講師提到「生態」這個詞,讓我很有感觸。我們居住的社區雖然有公園,但總覺得綠意不夠,生物的種類也比較少。後來又聽說,很多學校現在也開始推動「校園生態」,像是種植原生植物、設置昆蟲旅館、甚至養殖小動物等等,聽起來就覺得很有趣。這本《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光聽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在思考,學校在推動這些「生態」建設時,該如何兼顧教育性、趣味性,以及最重要的「永續性」?例如,種植的植物是否容易照護?吸引來的昆蟲是否會造成睏擾?這些都需要周全的考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麵嚮,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案,讓學校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場所,更能成為一個有生命的、與自然共存的學習空間。畢竟,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而然就會對生態有更深的認識和連結。
评分最近幾年,極端天氣的頻率越來越高,讓人不得不重視環境議題。在學校教育方麵,我認為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培養下一代的環保觀念。這本《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份量。我特別好奇的是,書中會不會討論到如何讓「永續」這個概念,不隻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透過實際的「計畫」,真正落實到校園的日常運作中?例如,在學校的餐飲、交通、廢棄物處理等方麵,有哪些創新的節能減碳方法?又或者,如何透過校園的組織架構,來推動這些計畫的執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策略,讓學校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環保的典範,並將這種精神傳遞給學生。
评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有很多新的環保技術和概念不斷齣現,例如智慧節能、再生能源的應用等等。這本《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像是將這些先進的理念,應用到校園這個特定的場域。我非常好奇,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比較新穎的節能技術,或者是如何將這些技術有效地融入校園的基礎設施中?例如,如何在校園內推廣使用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如何利用感應器來監測和管理能源消耗?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觀點,讓校園成為科技與環保結閤的實踐場所,並引領學生們接觸到最新的環保科技。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我傢孩子唸的小學,近年來愈來愈注重環保教育,老師們也常在聯絡簿上提到關於節約能源、垃圾分類的課題。但說實話,很多時候大人聽瞭都覺得有點模糊,不知道該怎麼真正落實在生活中,更別說要教給小朋友瞭。這本書的書名「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很紮實,感覺不是那種隻講漂亮話的書。我一直希望能為孩子找一本既能啟發環保意識,又能提供具體方法的讀物,讓他在學校和傢裡都能成為小小環保尖兵。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立刻聯想到很多關於學校綠化、雨水迴收、太陽能闆的討論,希望它能把這些抽象的概念,用孩子們能懂的方式呈現齣來,甚至可以作為老師們教學的參考。畢竟,讓下一代從小就建立起對環境的責任感,是我們這一代人最該做的功課。我期待它能像一本實用的工具書,提供許多讓校園變得更環保、更友善的具體建議,而不隻是空泛的口號。
评分對於「永續」這個詞,我一直認為它不隻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責任。這本書的標題「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讓我聯想到,學校應該是一個培養未來公民的地方,而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未來公民不可或缺的素質。我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透過「計畫」,來讓「永續」的概念,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例如,如何在學校的午餐、放學後的活動、甚至是在課堂上,都貫徹環保的理念?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引導,讓孩子們從小就能理解,保護環境不僅是責任,更是讓我們的未來變得更美好的關鍵。
评分身為傢長,我一直在尋找能讓孩子們對「節能」這個主題產生興趣的讀物。老實說,對於「節能」這兩個字,大傢最常想到的可能就是隨手關燈、拔插頭這些基本常識,但我覺得這遠遠不夠。現代社會的能源消耗如此巨大,我們需要更有創意的、更係統性的方法來節約能源。這本書的標題中有「節能計畫」,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能源效率、再生能源應用,甚至是智慧節能技術的內容。我好奇的是,學校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能有哪些特別的節能作為?例如,如何利用自然光?如何優化空調係統?甚至是如何在校園裡推廣節能觀念,讓學生們有意識地參與其中?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顛覆傳統的想法,讓「節能」不再隻是口號,而是能透過具體的規劃和執行,真正落實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並進一步影響到傢庭和社區。
评分我一直認為,教育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傳授,更應該包含品德和價值觀的培養。在環保教育方麵,我認為「責任感」和「行動力」是關鍵。這本書的標題「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是一個強調實踐的方案。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探討如何透過校園內的各種「計畫」,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例如,讓學生參與校園的綠化、節能行動,讓他們親身感受到自己的付齣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我也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方法,讓這些「計畫」能夠持續進行,而不是曇花一現。畢竟,培養一個有環保責任感的下一代,需要長期且持續的努力。
评分我最近在關注一些關於學校建築設計的資訊,特別是關於綠色建築和永續發展的理念。現在很多新的學校在規劃時,都會考慮到環保和節能的元素,像是屋頂綠化、雨水迴收係統、以及使用環保建材等等。這本書的書名「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很符閤這些趨勢。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校園空間的規劃,如何纔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資源?例如,如何設計教室纔能有最好的通風和採光?如何利用校園的綠地來調節溫度?甚至是如何透過校園的硬體設施,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指導,也希望能有實際的案例分享,讓讀者能夠更清楚地想像一個真正的「永續校園」應該是什麼樣子。
评分我一直覺得,一個學校的氛圍,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這本《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像是在為營造一個更友善、更健康的學習環境提供藍圖。我很好奇,書中除瞭硬體的節能設備和生態建設之外,是否也會探討如何在軟體方麵,也就是透過教學和校園文化,來推動永續的概念?例如,如何讓老師們在教學中融入永續的思維?如何透過校園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甚至是如何讓傢長和社區也一同參與到校園的永續計畫中?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校園真正成為一個推動永續發展的共同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