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校园」是什么?有人称之为「绿色校园」,也有人叫它为「生态校园」。但不论如何,它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地球环境危机下,学校环境「永续发展」最重要的课题。台湾在一九八○年代以后崛起的「宜兰新校园风格」、「开放教育空间改革」以及921地震以后的「新校园运动」,加速了「永续校园」发展的需求。自2002年起,「永续校园」甚至已经被行政院提升为「挑战2008六年国家重点发展计画」之一环,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于「永续校园」的目标与定义,在目前学术界虽然尚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但「永续校园」的内涵大致可归纳为「硬体」与「软体」两部分。所谓「硬体」部分就是学校的环境建设与工程技术部分,所谓「软体」部分则指硬体以外的人文、社会、教育方面的措施。由于本人专长之所限,本书只能涉猎「永续校园」在硬体建设方面之内容,对于其他「软体」部分的内容则不敢越俎代庖,读者若有「软体」方面的需求,请参考其他大作。本书尤其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生态、节能」两大范畴,来论述我国校园环境的永续发展对策,但愿能由建筑、景观工程技术来支持永续校园之建设,并落实真正学校生态现场教育。
在国家生态环境系统中,学校的生态系统是城乡人造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学校用地在国土配置上分佈最均匀且最广泛。由大专院校、高中职、中小学乃至于幼稚园所拥有的广大校园,皆具备最优良的绿化、透水、生物栖息条件。假如能将校园改造成更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于城乡生态绿网、都市气候、生物基因交流、国土生态保育,均有莫大的帮助。此外,校园是孩提时期与青少年生活体验、人格塑造的初步环境,也是社区生态环境教育的最前线,假如能以「永续校园」的方向,广建更优质的校园生态环境,对全民生态教育当有无比的助益。
本书是笔者继「城乡生态」、「绿色建筑」二作之后,第三部关于生态环境设计的专书。这三本着作乃攸关人类居住环境中不同尺度规模的生态改善计画,希望它们能在不同区位担负起串连国家生态网路的角色。本书为2000年以来本研究室的研究成果累积,其内容均是本研究室全体成员辛苦的第一手科学调查,尤其林达志、王振如、何晨瑛、严佳茹四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均以学校建筑为主题,他们丰硕的研究成果均转化为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此外,赵又婵同学的美术编辑与郭柏巖的封面设计,亦使本书生色不少,在此一併致谢。
序
第一章 永续校园的愿景与矛盾
校园永续环境发展的重要性
永续校园的内涵
永续校园的生命週期观点
永续校园与绿色建筑
校园透水环境恶化的省思
校园生物环境恶化的省思
校园错误生态示范的省思
学校浪费能源的省思
小结
第二章 校园新风貌的探索与省思
台湾学校建筑发展简史
学校设计标准的省思
校园新风貌革命的胎动
开放学校的成就与省思
921新校园运动的成就与省思
校园新风貌发展之总检讨
第三章 永续校园的生态设计
校园生物多样性设计
校园生态绿化设计
生态水池设计
有机农园设计
落叶堆肥设计
校园基地保水设计
第四章 永续校园的节能计画
台湾学校建筑用电概况
永续校园节态设计的第一步
校园生态气候规划
建筑平面的节能计画
学校建筑节能设计指标与基准
校园再生态源设计的省思
第五章 永续校园的展望
永续校园实例
永续校园改造运动
永续校园生态教学系统实例
迈向永续校园之路
参考文献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有很多新的環保技術和概念不斷出現,例如智慧節能、再生能源的應用等等。這本《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像是將這些先進的理念,應用到校園這個特定的場域。我非常好奇,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比較新穎的節能技術,或者是如何將這些技術有效地融入校園的基礎設施中?例如,如何在校園內推廣使用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如何利用感應器來監測和管理能源消耗?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觀點,讓校園成為科技與環保結合的實踐場所,並引領學生們接觸到最新的環保科技。
评分最近參加了社區舉辦的環境講座,講師提到「生態」這個詞,讓我很有感觸。我們居住的社區雖然有公園,但總覺得綠意不夠,生物的種類也比較少。後來又聽說,很多學校現在也開始推動「校園生態」,像是種植原生植物、設置昆蟲旅館、甚至養殖小動物等等,聽起來就覺得很有趣。這本《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光聽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在思考,學校在推動這些「生態」建設時,該如何兼顧教育性、趣味性,以及最重要的「永續性」?例如,種植的植物是否容易照護?吸引來的昆蟲是否會造成困擾?這些都需要周全的考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面向,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案,讓學校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場所,更能成為一個有生命的、與自然共存的學習空間。畢竟,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而然就會對生態有更深的認識和連結。
评分最近幾年,極端天氣的頻率越來越高,讓人不得不重視環境議題。在學校教育方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培養下一代的環保觀念。這本《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份量。我特別好奇的是,書中會不會討論到如何讓「永續」這個概念,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能透過實際的「計畫」,真正落實到校園的日常運作中?例如,在學校的餐飲、交通、廢棄物處理等方面,有哪些創新的節能減碳方法?又或者,如何透過校園的組織架構,來推動這些計畫的執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策略,讓學校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環保的典範,並將這種精神傳遞給學生。
评分我家女兒在學校參加了一個「小小生態調查員」的社團,每次回來都興高采烈地跟我分享她觀察到的昆蟲和植物。我發現,透過親身接觸和觀察,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心會被極大程度地激發。這本書的標題「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讓我聯想到,學校是否能將這種生態教育更系統化、更深入地融入課程中?例如,如何將校園的植物、昆蟲、甚至鳥類,變成一個活生生的學習素材?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記錄、甚至簡單的實驗?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教學上的啟發,讓老師們知道如何在現有的課程框架下,融入更多關於生態的內容,讓孩子們在求學過程中,就能建立起對周遭環境的深刻理解和情感連結。
评分對於「永續」這個詞,我一直認為它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責任。這本書的標題「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讓我聯想到,學校應該是一個培養未來公民的地方,而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未來公民不可或缺的素質。我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透過「計畫」,來讓「永續」的概念,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例如,如何在學校的午餐、放學後的活動、甚至是在課堂上,都貫徹環保的理念?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引導,讓孩子們從小就能理解,保護環境不僅是責任,更是讓我們的未來變得更美好的關鍵。
评分我一直覺得,一個學校的氛圍,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這本《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像是在為營造一個更友善、更健康的學習環境提供藍圖。我很好奇,書中除了硬體的節能設備和生態建設之外,是否也會探討如何在軟體方面,也就是透過教學和校園文化,來推動永續的概念?例如,如何讓老師們在教學中融入永續的思維?如何透過校園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甚至是如何讓家長和社區也一同參與到校園的永續計畫中?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讓校園真正成為一個推動永續發展的共同體。
评分我最近在關注一些關於學校建築設計的資訊,特別是關於綠色建築和永續發展的理念。現在很多新的學校在規劃時,都會考慮到環保和節能的元素,像是屋頂綠化、雨水回收系統、以及使用環保建材等等。這本書的書名「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很符合這些趨勢。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校園空間的規劃,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資源?例如,如何設計教室才能有最好的通風和採光?如何利用校園的綠地來調節溫度?甚至是如何透過校園的硬體設施,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指導,也希望能有實際的案例分享,讓讀者能夠更清楚地想像一個真正的「永續校園」應該是什麼樣子。
评分我一直認為,教育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傳授,更應該包含品德和價值觀的培養。在環保教育方面,我認為「責任感」和「行動力」是關鍵。這本書的標題「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是一個強調實踐的方案。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探討如何透過校園內的各種「計畫」,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例如,讓學生參與校園的綠化、節能行動,讓他們親身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我也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方法,讓這些「計畫」能夠持續進行,而不是曇花一現。畢竟,培養一個有環保責任感的下一代,需要長期且持續的努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我家孩子唸的小學,近年來愈來愈注重環保教育,老師們也常在聯絡簿上提到關於節約能源、垃圾分類的課題。但說實話,很多時候大人聽了都覺得有點模糊,不知道該怎麼真正落實在生活中,更別說要教給小朋友了。這本書的書名「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聽起來就很紮實,感覺不是那種只講漂亮話的書。我一直希望能為孩子找一本既能啟發環保意識,又能提供具體方法的讀物,讓他在學校和家裡都能成為小小環保尖兵。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立刻聯想到很多關於學校綠化、雨水回收、太陽能板的討論,希望它能把這些抽象的概念,用孩子們能懂的方式呈現出來,甚至可以作為老師們教學的參考。畢竟,讓下一代從小就建立起對環境的責任感,是我們這一代人最該做的功課。我期待它能像一本實用的工具書,提供許多讓校園變得更環保、更友善的具體建議,而不只是空泛的口號。
评分身為家長,我一直在尋找能讓孩子們對「節能」這個主題產生興趣的讀物。老實說,對於「節能」這兩個字,大家最常想到的可能就是隨手關燈、拔插頭這些基本常識,但我覺得這遠遠不夠。現代社會的能源消耗如此巨大,我們需要更有創意的、更系統性的方法來節約能源。這本書的標題中有「節能計畫」,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能源效率、再生能源應用,甚至是智慧節能技術的內容。我好奇的是,學校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能有哪些特別的節能作為?例如,如何利用自然光?如何優化空調系統?甚至是如何在校園裡推廣節能觀念,讓學生們有意識地參與其中?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顛覆傳統的想法,讓「節能」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能透過具體的規劃和執行,真正落實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並進一步影響到家庭和社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